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 俞姓历史名人_起名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起名

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 俞姓历史名人

时间:2023-05-04 07:26:22 作者:明明喜欢我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俞姓历史名人和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 俞姓历史名人

俞姓,姓俞的名人

“俞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俞姓的起源有七种说法,属于中国第134位常见姓。那么您知道关于俞姓家谱、俞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俞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俞姓,姓俞的名人

俞姓

俞姓为中国第119位常见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12%,约140万人。约50.5%分布于浙江、江苏2省(其中浙江省最多,约占35.9%),30.6%分布于安徽、上海、江西、福建4省市。望出河东郡、河间郡、吴兴郡、庐郡、江陵郡。

俞姓起源

源流一

传统的说法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相传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很早以前,中国的杏林之祖为黄帝大臣付。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的性能,被视为神医。有一次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只剩下一口气。黄帝很疼爱这个儿子,见状十分悲痛。付就剖开禺阳的肚子,把他的内脏清洗干净,终于把他救活。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把能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明,不管多么严重的病,都能使病人痊愈。所以, 人们都叫他愈付,愈、俞同音,后来就称俞跗,他的后人就以俞为姓,就是俞氏,奉俞付为俞姓俞姓始祖。史料记载俞姓的来源只有一种说法。

俞跗,见于《列子·力命篇》。据说他名叫跗,因精于腧经之治,是经脉理论奠基人,人们因此称他俞跗(“俞”与“腧”字通)。这就是说“俞”并不是一个姓氏,而且这个“俞”字应该读作“输”,与俞姓的读音大相径庭,怎么可以说俞姓出于俞跗之后呢?中国的文字,一般认为不会超过夏朝。黄帝的时候还没有文字,即使已有文字,也在初创时期,一般都比较简单,也只能是象形、会意字而已。“俞”字据说是一个象形字,或者初创期有可能已经出现;而像“跗”这样的形声字是决不可能有的,俞跗这个人物自然是不可信的了(见徐铁生《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2023)。

清末学者俞樾(1821-1907)曾经写过一篇《说俞》一文,对俞姓的来源作了详细的考证,似乎也不得要领。那么,先秦考古文献中有没有留下一点有关俞姓来源的蛛丝马迹呢?我们可以从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中查到俞伯簋、俞伯卣两件西周青铜器铭文。铭文中的俞伯,原文写作艅伯。吴镇烽教授认为这个艅伯(俞伯)是艅国族的首领。也就是说西周时存在着一个伯爵小国,叫艅国。艅国的国族称为艅氏,也可以称为俞氏(这叫假借)。春秋时吴王阖庐有一条船,名叫“俞皇”,也写作“艅艎”。这就给“艅”字可以假借作“俞”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节”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钦察部首领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元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东路蒙古元帅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为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后为元朝敕赠武平王。其侄子燕铁木耳、·撒敦、以及侄孙唐其势等,均为元朝丞相,家族中还出了一位皇后玉里伯牙吾氏,因此在元朝晚期显赫一时。在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继位后,元朝政权实际上掌握在燕铁木耳与伯颜两大丞相家族手中,两派斗争激烈,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发动政变,被伯颜乘机铲除。在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受到“铁腕太师”伯颜势力的打击而失势后,族人退出政界,举族返回其封地凤阳府安丰县(今安徽寿县)。在元朝末期,该家族为躲避政敌杀戮,逃到庐阳(安徽合肥古代的别称),取原姓首字“玉”的谐音,更姓为俞氏。现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家族的后裔俞氏子孙,广泛分布在今四川、安徽、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区。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哈尔察氏,亦称萨哈尔察氏,满语为Harca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俞氏、哈氏。

⑵.满族尼玛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部,在金国时期称作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俞氏、于氏、余氏、胜氏等。

⑶.满族裕尔库哷氏,满语为Yurkure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俞氏。

⑷.满族俞窟里氏,亦称玉库哷氏,满语为Yukure Hala,世居洪爱(今吉林永吉、蛟河一带)、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空科巴赛(今俄罗斯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松花江两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俞氏、于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甯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甯俞,就是著名的甯武子姬甯俞(孔子赞其智犹可及其愚不可及者),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甯速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在姬甯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分称俞氏、甯氏,世代相传至今。

俞姓家谱

江苏溧水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济川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乡大王埂。

江苏铜山彭城俞氏世谱一卷,(清)俞钟銮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沛县泗水俞氏於同公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前隆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恩本堂活字排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俞氏六修族谱四卷,(清)俞之禄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半山堂活字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俞氏宗谱九卷,(民国)俞润源编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复馀纂修,清光绪年间无锡刻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俞氏宗谱後编,著者待考,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今仅存一册)。

浙江俞氏宗谱,(明)俞继孝等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嘉兴市图(残破)注:版心作《如在堂重修家谱》。

浙江桐庐桐洲俞氏宗谱四卷,(清)俞起鹏、俞起候等修,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衢州市文物管理局(二部)。

浙江桐庐桐江缑岭俞氏宗谱十卷,(清)俞绍澄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桐庐县档案馆。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清)项历农纂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6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

,(清)郑文纶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

,(清)朱景徽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馀姚馀姚临山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星洲等续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鄞县桃义骊江俞氏宗谱三卷,(清)俞克鋆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桃义江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明洲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获江俞氏宗谱五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朝阳乡张俞村。

浙江鄞县获江俞氏节房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稿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朝阳乡新屋村。

浙江鄞县鄞东塘爨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世系第二卷、世表第四卷、世传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效段塘俞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冯炳然、胡昆旸纂修,现被收藏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洋山爨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俞慈濂、俞树烈等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东吴俞氏宗谱八卷,(民国)吴之才俞武权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桂荫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今仅存首座卷、第七~八卷。

浙江鄞县四明爨俞氏宗谱十卷首末二(民国)俞志清俞玉惠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我阳俞氏宗谱一卷,(清)袁政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德清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世兴、俞世扬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德清县清退办公室。

浙江绍兴陆俞氏家谱,(清)俞昌会辑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俞氏宗谱三卷,(清)俞家新等重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淅江绍兴暨阳山阴合族俞氏宗谱四卷,(清)俞氏族人续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暨阳山阴合族俞氏宗谱六卷,俞氏族人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岩川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峯俞氏宗谱,(民国)俞浩等续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邘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新昌俞氏西宅新修宗谱,(清)俞亘、俞大光编,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新昌俞氏西宅世德祠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有松、俞金南、俞继朝、俞永木等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俞氏青安坊东宅二房宗谱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俞氏东宅萃和祠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俞景文述,俞以章等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清)俞炳增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八集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镜元、俞钟祥辑,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俞公景初绍初家传,著者待考,(民国)刘咸荣、裴维侒同撰,民国年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苍岩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兰溪南毛埠俞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新周乡。

浙江兰溪俞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金湖乡下俞村(今缺四卷)。

浙江兰溪俞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杨塘乡(不全)。

浙江东阳长林俞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俞钦哉纂,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大里村。

浙江衢州桐洲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福和、俞寿禄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仙居九郎溪俞氏宗谱,(清)俞汉渠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上册、第四卷、第七~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仙居九郎溪俞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民国)俞海龙等修,俞梦汉等辑,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四~五卷、第七卷、第十一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俞氏族谱,(清)俞长缨续修,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可仪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俞氏统宗家谱,(明)俞文耀、俞绪庆纂修,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芜湖俞氏宗谱二卷,附坟墓考一卷,(民国)俞复纂,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德荫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徽州俞氏统会大宗谱三卷,(明)俞时育纂修,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俞氏统宗谱十九卷,(明)俞肇光纂修,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三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戴恒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致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安徽休宁山斗俞氏宗谱十卷,(明)俞尚玉纂修,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新安俞氏统宗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二~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卷数不明。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婺东永川俞氏族谱,著者待考,(明)俞一贯、俞文进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龙溪俞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大沄、俞永稷等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婺东浦口俞氏家乘十八卷,(清)俞怀报等编,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续修泓田俞氏支谱,著者待考,(清)俞森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江西婺源新源俞氏家谱十卷,(清)俞永宗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西婺源龙腾俞仕宜公支谱十六卷,(清)俞桂彬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俞家垅俞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民国)俞先铋纂序,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吴兴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存十四卷,另有一部存第四~七卷)。

湖南中湘岛石峰俞氏五修族谱十卷,首二卷,(民国)俞家仍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寻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重修俞氏统宗谱二卷,(明)俞周随纂修,明天启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俞衡山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俞复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德荫堂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清)俞志康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缺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鼓城俞氏世谱,(清)俞锤銮、俞调卿纂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崧城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德宝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俞氏宗谱九卷,(民国)俞润源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江古将塘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俞赞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维则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溪俞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大涌等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宗谱,附傅芬集前编,(民国)俞复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统宗家谱,(明)俞文耀等修,明隆庆年间修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山坞村志(俞氏),(现代)俞昌义等修,1999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俞国红、俞渭川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九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峰濡城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俞溪头志(俞姓,另外有李、胡、吴、陈、应、汪等),(现代)俞兴邦等修,1997年计算机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洪湖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复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俞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百官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百官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孝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五集,(清)俞炳纂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八集,(清)俞彦彬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彦彬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俞乃璇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俞晋等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卷、第四~五卷、第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八卷,(清)俞志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石川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仕川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休宁山斗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青阳俞氏族谱,(清)俞黄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稿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奉化奉川俞氏房谱,(民国)戴乾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1年)显承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俞氏宗谱十卷,(清)俞嘉徵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俞氏宗谱十二卷,(清)俞国智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首座~四卷、第七~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金山俞氏宗谱十八卷,(清)俞士逊等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首座~五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金山俞氏宗谱二十卷,(清)俞典徽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二~四卷、第六~九卷、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九~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金山俞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俞永昌等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五~六卷、第十二~十八卷、第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婺东浦口俞氏家乘二十卷,(清)俞怀化等纂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仅存首座~八卷、第十~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相家桥俞氏宗谱八卷,(清)俞永保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善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宣平俞源俞氏宗谱十卷,(清)俞思忠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首座~七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剡县剡西清化俞氏宗谱,(清)俞韶贤纂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善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崇明俞氏宗谱,(清)俞文龙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首座~六卷、第八~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为俞氏宗谱,(清)俞显等纂修,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锡山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德济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德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俞氏宗谱十卷,(清)俞戟门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溶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锡山西河里俞氏支谱,(民国)俞鼎熏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俞氏宗谱,前编一卷,后编一卷,(民国)俞氏传芳集,前编一卷俞复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德荫堂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华俞氏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婺源泗水俞氏干同公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隆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鄞县新临场俞氏宗谱,(清)俞雍广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三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苍炭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丰杉江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攸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湖头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新安重修俞氏统宗谱二十卷,首一卷,俞敬吾等纂修,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新安俞氏统宗谱,(明)俞汪祥纂修,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俞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俞秉善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攸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二~十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石门俞氏宗谱六卷,(清)俞郡钦等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俞鸿裳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著者待考,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公元1898年)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三册,今仅存第三十七卷、第五十卷、第六十七卷、第八十二卷、第八十七卷、首座○一卷、首座一八~一三九卷、首座四一~一四六卷、首座四八卷、首座五一~一五三卷、首座八二卷、另有四卷不明卷次。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民国)俞赓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三十四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二十一~四十九卷、第五十一~六十六卷、第六十八~八十卷、第八十二~八十六卷、第八十八~一一七卷、首座三七卷、首座四○卷、首座四‘二~一四五卷、首座四七~一四九卷、首座五一卷、首座五三~一六一卷、首座六三~一六八卷、首座七○~一八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民国)俞赓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民国)俞汝谐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古邗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享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儒城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阮坞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金兴乡中俞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吉云纂,民国八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凰桐俞氏宗谱二十本,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凰桐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姚江将坛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俞秉常等纂,清光绪二十四年维则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临山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沅玲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山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山俞氏宗谱清,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算命www.bmfsm.com)

萧山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七卷、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镇海俞氏宗谱,(民国)俞宗海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西宅世德祠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彝修世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华俞氏文献表一卷,(清)华亨孳纂,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西谷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叙论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缺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姓俞的名人

俞通海、俞通源

庐州府巢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将领。兄俞通海长于水战,从朱元璋东挡西杀,屡立战功,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战死平江。通源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转战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俞寓程

南楚俞氏、东粤俞氏的始祖(首座派),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长房《黄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留东粤。

俞安期

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诗人,字公临,后改字慕长。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等。

俞大猷

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攻,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俞姓起名

俞姓男孩起名

俞博渊 俞博赞 俞礴炳 俞礴海 俞卜拮 俞步凡 俞采妮 俞采亚 俞彩妮 俞彩亚 俞彩珍 俞璨璨 俞策云

俞岑清 俞岑欣 俞缠啊 俞缠挨 俞昌林 俞昌兴 俞昌云 俞长存 俞长今 俞长林 俞长铄 俞长彤 俞长言

俞长缨 俞昶麟 俞昶隆 俞昶禄 俞昶熙 俞焯方 俞焯化 俞焯仁 俞焯天 俞焯义 俞焯懿 俞超缤 俞超超

俞超凡 俞超人 俞超胜 俞超翔 俞超洋 俞朝纲 俞朝华 俞臣隆 俞臣赞 俞辰煊 俞陈敏 俞陈晓 俞宸志

俞晨浩 俞晨灏 俞晨涛 俞晨童 俞晨曦 俞成浩 俞成霖 俞成耀 俞成永 俞成泳 俞成质 俞成智

俞成资 俞呈儿 俞承利 俞承舒 俞承阳 俞承则 俞诚昊 俞诚信 俞诚谊 俞城镐 俞乘海 俞程儿

俞程恺 俞程子 俞螭艾 俞炽杰 俞雠哀 俞楚楚 俞楚妤 俞楚钰 俞楚赞 俞楚瓒 俞传荣 俞春菲

俞春和 俞春雷

俞姓女孩起名

俞栋帆 俞栋梁 俞栋清 俞栋翔 俞堆赞 俞多盈 俞铎衍 俞二五 俞二洋 俞发宝 俞垡垡 俞帆晗 俞凡皓

俞凡赞 俞方焯 俞方悼 俞方泽 俞飞超 俞飞菲 俞飞鸿 俞飞虎 俞飞杰 俞飞龙 俞飞人 俞飞扬 俞飞洋

俞飞越 俞菲飞 俞菲菲 俞霏涵 俞费轩 俞分析 俞分赞 俞纷非 俞纷弗 俞汾海 俞丰玮 俞沣育 俞枫姗

俞枫汕 俞砜转 俞峰敬 俞峰山 俞锋海 俞凤娇 俞凤舞 俞福弟 俞福明 俞付明 俞钢城 俞镐涵 俞镐泽

俞根祥 俞庚宸 俞庚钧 俞恭福 俞估畀 俞固成 俞固冬 俞固克 俞固壮 俞顾冬 俞顾栋 俞顾龙

俞怪怪 俞关元 俞冠清 俞冠延 俞冠咏 俞棺材 俞罐吃 俞光辉 俞光新 俞光耀 俞广泉 俞广议

俞炅震 俞贵仁 俞桂凤 俞郭强 俞国安 俞国光 俞国华 俞国际 俞国亮 俞国林 俞国麟 俞国平

俞国强 俞国顺

方姓,姓方的名人

“方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方姓的起源有六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姬方雷、姬方叔、翁乾度”。那么您知道关于方姓家谱、方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方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方姓,姓方的名人

方姓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将军,他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

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该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源流二

源于姬姓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相氏,传说为黄帝时期嫫母之后,擅长巫医之术,世代相袭。到了西周时期,以其特长设置了方相氏之官,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专职掌管驱除瘟疫厉鬼。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利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在春秋后期,随着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的逐渐认识,方相氏之中巫、医渐分,渐渐对立起来。方相氏之官职到了战国后期,逐渐消失。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相氏。

② 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方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官位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设置的一种官称,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专职负责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内的狱讼。有时还要调节各封邑之间的纠纷。在典籍《周礼·秋官·方士》中记载:“方始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在方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氏。

② 出自先秦时期时期官吏方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远古时期,各诸侯中的领袖被称为“方伯”。从战国时期开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作方伯,直到东汉以后才改称为刺史,但人们仍尊称其为方伯。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将承帝王之指令进行寻访督察的采访使、观察使等称作方伯。而在明、清时期,称布政使为方伯。总体来讲,历朝历代,一般将一方行政区之最高行政长官尊称为方伯。在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

③ 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尚方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尚方氏,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位,别称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长官称尚方令,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机构。尚方令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属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别有分类匠署,分辖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尚氏。

源流四

源于翁姓,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方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后改姓方 ;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方佳氏,满语为F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奉天(今辽宁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方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方,世代相传至今。

方姓家谱

全国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二十卷,(清)方善祖、方大成等编,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天津宝坻方氏族谱一卷,(清)方学诗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上海青浦方氏宗谱,(清)方德彰续修、方存绪编辑,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童成章编,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阳方氏宗谱四卷,(民国)庄景仲重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大桥方氏宗谱十卷,(民国)方汝舟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大训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书口题《旌门方氏宗谱》。

浙江嘉兴歙县罗田方氏迁禾分支宗谱三卷,(民国)方惟善辑、方锡壤重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算命www.bmfsm.com)

浙江德清方氐宗谱四卷,(清)方允权、方孔铭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德清县清退办公室。

安徽歙县方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方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方为国续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方氏谱系,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全国方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国佘叶方氏续修世谱四卷,(明)方辕纂修,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方氏族谱,前集、后集,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关西方氏宗谱六卷,(清)方兰芬等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方氏宗谱四卷,(清)方金声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崇本祠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德楠等纂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姓方的名人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

方献夫:广东南海人。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

方从哲: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

方鲁于: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为适当,被誉为"前无古人" 著有《方氏墨谱》

方学渐:安徽桐城人.人称明善先生, "方氏易学学派" 的创始人。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

方大洪: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方惠成: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方维甸: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文学家。

方姓起名

方姓男孩起名

方晨骁 方晨晓 方晨栩 方丞安 方丞赫 方成大 方成德 方成功 方成葵 方成乐 方成龙 方成秀 方承坤 方承御

方程程 方程灏 方程式 方程伟 方程玮 方程远 方裎玮 方裎诒 方裎屹 方澄伟 方迟东 方崇宽 方楚超 方楚涵

方楚霖 方楚勉 方楚平 方楚如 方楚石 方楚阳 方传保 方传德 方传萌 方传旭 方春凤 方春晖 方春菊 方春林

方春妮 方春荣 方春香 方春秀 方春珍 方椿治 方茨熠 方从国 方从越 方聪霖 方聪烨 方存磊 方存舟 方达军

方达权 方大懂 方大峰 方大凤 方大观 方大可 方大林 方大维 方大晓 方黛蓝 方丹彪 方丹丹 方丹敏

方淡浩 方当卫 方道福 方得福 方德彬 方德斌 方德海 方德皓 方德华 方德基 方德良 方德平 方德庆

方德武 方德悟 方德鑫 方登立 方弟安 方滇苍 方典典 方蝶茵

方姓女孩起名

方灿英 方茶花 方姹瑶 方姹莹 方婵玲 方婵乙 方婵英 方婵媛 方昌梅 方唱红 方超萍 方超文

方超怡 方超英 方超莹 方超颖 方朝美 方朝霞 方朝英 方辰洁 方辰玉 方陈琼 方晨洁 方晨琳

方晨玲 方晨颖 方丞琳 方成红 方成洁 方成莉 方成雪 方成莹 方成玉 方承英 方铖琴 方程琴

方澄玲 方舂梅 方憧琳 方崇洁 方崇文 方楚琳 方楚玲 方楚婷 方楚文 方楚瑶 方传丽 方春红

方春花 方春琳 方春梅 方春美 方春娜 方春萍 方春琴 方春霞 方春雪 方春艳 方春燕

方春瑶 方春英 方春玉 方从霞 方聪琳 方聪颖 方翠红 方翠花 方翠丽 方翠玲 方翠萍

方翠琴 方翠蓉 方翠燕 方翠英 方存娥 方存花 方存琳 方存英 方存媛 方达霞 方大梅

方大文 方大玉 方岱文 方黛丽 方黛玉 方丹红 方丹丽 方丹琳 方丹玲

花姓,姓花的名人

“花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花姓起源的记载有七种说法,而得姓始祖是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华氏)、花季陆。那么您知道关于花姓家谱、花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花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花姓,姓花的名人

花姓

花姓《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载《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

花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氏者。”清朝学者段玉载在《说文解字·华注》中注释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在文献《中国姓氏起源》中记载:“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且由于两者的发音是相近的,因此改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漪枯,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氏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除史籍《述异记》、《通志》、《氏族》等载有南北朝时期有个民俗传说的著名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当时唐朝有一仓部员外郎,名叫花季睦,是最早出现在史书记载中的历史人物,之后出现了大将军花敬定等人。花氏族人大多尊奉花季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夷族,出自唐朝时期婆利婆利国与诃陵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花氏的起源,在历代典姓氏籍中记载皆

不详,传说较多。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郞花尹。并引用《姓苑》的记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而南北朝著名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确实记载:“花氏源于何姓。”至于何氏为什么改为花氏?却没有任何可蒸之辞。近有学者说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改为花氏的。实际上,在魏、晋朝以前,汉文字中几乎没有花字,只用蘤字,后按同音字通用华字。

在典籍《唐韵古音》中考证:“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通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而据本书考证,关于“读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说有得商榷:今音“花”、“何”二字,一为开口音,一为嘬口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时期,“花”字读音为“hē(ㄏㄜ)”,即“诃”,在各类音韵学典籍中常用“诃”字协助注音,偶用“呵”字注音者。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婆利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独诃邪拏,就是其时国中宰相;而独诃氏拏,则是一般大臣的统称。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国曾遣使朝贡,以后遂绝,但臣子国人常有往来通商者,留居东南沿海地区者,按汉俗以官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

在《唐书·地理志》中也记载有地名:“广州东南海中有诃陵国。”按史籍《新唐书》的记载,“诃陵国有文字,有星历,王居阇婆城,其祖延吉东迁至婆露伽斯城,属国二十八。”诃陵国,就是唐朝佛教史册中所记载的诃陵洲:“益州成都僧人会宁于唐高宗李治麟德中期(公元664~665年)泛舶至诃陵洲停住三年,与诃陵国多闻僧若那跋陀罗共同译出《大般涅槃经》后,令小僧运期赍经送归唐王朝京师长安,唐高宗大喜,特赠小绢数百匹,重诣诃陵,将赠品报与若那跋陀罗。”诃陵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后两国密切佛教往来,互通商埠,有大量的诃陵国人留居唐朝时期的中原、沿海地区,按汉俗以国名为姓氏,称诃氏、花氏,世代相传至今。今福建泉州、海南琼州、广西北海等地区仍有其后裔子孙。

该支花氏的正确读音作hē(ㄏㄜ),今音讹读作huā(ㄏㄨㄚ)亦可。

源流三

源于女真族,出自宋、金时期女真孛术鲁·久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金国时期,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范用吉改为花氏,其后代子孙穗世代称花氏至今。范用吉,本名为孛术鲁·久住,女真族孛术鲁氏。孛术鲁·久住起初归入南宋,在北伐主帅、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他以聪慧计谋擅长,故更汉族姓名为范用吉。赵范因他姓范,触了自己的名讳,因而时常斥之,但范用吉犹应对如故。赵范良久方悟,发现他所处之事与自己的意愿非常相符,遂擢升其为亲信,言听计从,略不加疑,并易其姓氏为花氏,并晋升他为太尉,派去镇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今已淹没在丹江水库之下),此后称花用吉。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农历3月,花用吉杀了均州长吏,送钱粮于蒙古军,遂因而北归于蒙古大元帅孛儿只斤·窝阔台帐下。不料,花用吉自己的家人却诬告他是南宋奸细,欲反叛,因此被一直十分嫉妒他的同列(归顺蒙古的女真官员)不加甄别,即借机所害。

在花用吉被杀害后,其后裔子孙以其宋赵皇家所赐之汉姓“花”为姓氏,世代称花氏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富珠哩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富珠哩氏,亦是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Fujuri Hala,世居富珠理,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元朝时期,孛术鲁部族人即有改汉姓者,到明末清初以后多冠汉姓为花氏、鲁氏、范氏、富氏等,花氏一族与第四个渊源中的孛术鲁·久住(范用吉、花用吉)有密切关联。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额玉特氏,亦称额岳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yo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额玉特氏多冠汉姓为花氏。

源流六

源于回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算命www.bmfsm.com)

源流七

源于傣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土著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地方官府将世居云南地区的傣族按其生活习性和衣着划分为花傣、旱(山)傣、水傣。花傣,亦称花腰傣的简称,主要是居住在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以衣着为表征的一种傣族称谓(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的一种称谓。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服饰的腰部彩带层层束腰,挑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而名之为“花腰傣”。自唐朝以来,傣族已自称“傣”。花腰傣的名称最早见于清朝,当时将“百夷”记载为“摆夷”,把德宏州为主的傣族为“旱摆夷”,明朝时期则称为“大百夷”;将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傣族称为“水摆夷”,明朝时期则称为“小百夷”;居住在红河中游的傣族就称为“花摆夷”。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撰著的《新平县志·民族》中记载:摆衣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旱摆、花腰摆、苦菜花摆四种。其文中所提的“摆衣”,就是今天新平境内红河流域的花腰傣的前身,直到今天,当地的老百姓还一直延续着这种叫法。

在花傣的族人中,有在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以民族称谓流改为汉姓花氏,世代相传至今。

花姓家谱

福建南安银铜花氏族谱,(明)詹同作序,明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编修,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续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再修,木刻活字印本影印件。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南安市东田磕内村及安溪县宫岭村。

辽宁本溪花氏谱书,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丹东市图书馆。

花氏历代家乘,首一卷,著者待考,内有蒋中正题词,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卷首上册、首座卷、第六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荆州市祥宇书斋。

姓花的名人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姓起名

花姓男孩起名

花德进 花德荩 花德赆 花德靖 花登峰 花嫡吊 花钿远 花丁香 花东东 花东杰 花东银 花栋翔 花栋之

花栋芝 花栋挚 花豆豆 花多胜 花朵儿 花恩熙 花儿媚 花儿笑 花二军 花法华 花帆轩 花凡珏 花凡聍

花凡庭 花凡璎 花凡寓 花凡瓒 花芳菲 花芳彦 花芳愉 花芳远 花飞春 花飞扬 花妃凌 花非俊 花非烟

花菲菲 花粉料 花风雨 花逢春 花逢蔓 花逢鹏 花凤杰 花凤兰 花凤新 花凤云 花凤珍 花浮炽 花浮朴

花福娣 花福洪 花福亮 花福明 花福平 花福收 花福唐 花福庭 花富宇 花钢南 花杲辉 花哥哥

花格格 花茛薇 花庚壬 花弓张 花公公 花恭梓 花汞梓 花狗子 花姑娘 花姑爷 花姑子 花古董

花谷雨 花骨朵 花冠群 花冠宇 花光军 花光其 花光胜 花规范 花贵侃 花桂保 花桂成 花桂凤

花桂林 花桂明

花姓女孩起名

花景莉 花景丽 花景美 花景文 花景嫣 花静倩 花静茹 花静婷 花静怡 花菊妹 花菊英 花俊梅 花俊文

花开红 花开玲 花开艳 花可文 花可怡 花兰萍 花兰英 花琅秀 花蕾颖 花莉芳 花莉萍 花莉蓉 花莉尧

花莉姚 花莉瑶 花莉志 花力瑶 花立瑶 花丽红 花丽娟 花丽丽 花丽萍 花丽雪 花丽妍 花丽瑶 花丽媛

花利文 花利霞 花良娜 花玲达 花玲玲 花玲琼 花玲馨 花玲艳 花玲燕 花凌芳 花露莹 花陆萍 花珞瑶

花曼丽 花漫琳 花茂冉 花梦媛 花敏萍 花敏琼 花明嫣 花铭霞 花慕蓉 花宁婧 花宁霞 花培裴

花培玉 花佩瑶 花萍华 花萍萍 花齐艳 花齐瑶 花齐玉 花其萍 花琪瑶 花琪玉 花琪悦 花启文

花千丽 花倩妮 花倩蕊 花倩姝 花倩文 花琴奋 花勤娥 花青红 花秋红 花秋文 花全美 花泉英

花容悦 花蓉蓉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和俞姓历史名人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奚姓和奚字辈对照表 奚姓的名人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 俞姓历史名人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69213.html

使劲推荐

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 俞姓历史名人
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 俞姓历史名人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俞姓男取名俞志民怎样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奚姓和奚字辈对照表 奚姓的名人
奚姓和奚字辈对照表 奚姓的名人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奚姓和奚字辈对照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最新微信名字简单好听大方 5人微信名字有创意
最新微信名字简单好听大方 5人微信名字有创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最新微信名字简单好听大方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霸气情侣网名带符号繁体字 古风情侣网名带符号唯美
霸气情侣网名带符号繁体字 古风情侣网名带符号唯美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霸气情侣网名带符号繁体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带育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男孩典字辈名字大全
带育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男孩典字辈名字大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育字的男孩名字大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有个性的微信头像男生专用 男生微信名字2023最新款
有个性的微信头像男生专用 男生微信名字2023最新款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有个性的微信头像男生专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微信昵称男生专用霸气高冷2字 高冷男生微信头像
微信昵称男生专用霸气高冷2字 高冷男生微信头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微信昵称男生专用霸气高冷2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

幽默霸气搞笑微信名字 用狼起个霸气的微信名字
幽默霸气搞笑微信名字 用狼起个霸气的微信名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幽默霸气搞笑微信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特别伤感的情侣网名四字 肉麻到极致的两个字情侣网名
特别伤感的情侣网名四字 肉麻到极致的两个字情侣网名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特别伤感的情侣网名四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微信号码怎么取有创意 老婆微信的昵称创意
微信号码怎么取有创意 老婆微信的昵称创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微信号码怎么取有创意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精选起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