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国姓有什么出名的人物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和国姓有什么出名的人物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国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国姓起源有十一种说法,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54位。那么您知道关于国姓家谱、国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国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国姓,姓国的名人
国姓
1、国姓,中国姓氏之一。部分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54位。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国姓名人有国渊、国胜、国弱、国懿仲、国佐。
2、词语:国姓,指皇族的姓氏。如:秦朝嬴氏、汉朝刘氏、晋朝司马氏、隋朝杨氏、唐朝李氏、宋朝赵氏、明朝朱氏等。
国姓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郑国君主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余年,是春秋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为国氏。
源流二
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源流三
源于靺鞨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大臣国氏家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高丽王朝历史学者金富轼在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所撰著的朝鲜史籍《三国史记》中记载,西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西元前37年),古邑娄族(原肃慎族)的一个分支扶余族 (濊貊族) 酋王尉仇台属下的族人朱蒙,因受族人迫害,仓皇离开妻子礼氏和儿子高类利, 逃离扶余国(今吉林扶余)到达卒本扶余一带(今辽宁浑江),后与当地桂娄部首领延陀勃之女召西奴结婚,并以桂娄部为核心创立了高句丽国, 成为高句丽国的开国君主东明圣王。
当朱蒙在扶余国的儿子高类利后来到达高句丽国后,朱蒙大喜,立其为王储,就是日后的琉璃王。朱蒙与召西奴所生的两个儿子沸流和温祚意识到将来琉璃王继位后,他们在高句丽国将无法立足。因此两兄弟决定离开高句丽国并与一批追随者一起向东南迁徙。 到西汉成帝刘骜鸿嘉三年(西元前18年),朱蒙的儿子温祚王带领一批高句丽国人南下到汉江盆地建立起百济国。 温祚在慰礼城(今韩国 牙山)建城,并立国号为“十济”。但其兄长沸流认为临海而居更好,于是到弥邹忽建城(今韩国仁川广域)。由于弥邹忽的盐水和沼泽使大多数人难以忍受,而慰礼城的百姓却繁荣地生活,大家都想去慰礼城,于是沸流前往慰礼城,并要弟弟温祚将十济国王位让给自己。温祚不同意,沸流便对温祚开战,但很快就败给了温祚。沸流羞愧自杀,弥邹忽的百姓迁到慰礼城,温祚接纳了他们,并由此改国号为“百济”,并封以八个亲信氏族为世袭国姓大臣,分别为:国氏、沙氏、刕氏、燕氏、解氏、真氏(贞氏)、木氏、福氏(一说苗氏)。
居于慰礼城的百济国由于当时被马韩部落所包围,所以经常受到马韩民族的侵扰。因此,百济国不断在汉江两岸迁移都城,故韩国 汉城 在汉江两岸仍然留有北汉山城及梦村土城的遗址。当时,他们称呼今日的首尔两岸为“河北”及“河南”。直到今日,京畿道仍然留有“河南“这个名称。
王莽新朝始建国二年(西元10年)前后, 逐渐强大起来的百济国并吞了马韩。到了曹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七年(西元234~286年)百济国古尔王统治时期,百济国巩固了国家的制度。
曹魏齐王曹芳正始十年(西元249年),百济国向东扩展到洛东江流域与伽倻相邻,到东晋成帝司马衍太和二年(西元367年),百济国首座次向倭奴国派出外交使团。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三年(西元346~375年)近肖古王统治时期,百济国通过与高句丽国的战争向北扩展了疆土,同时向南消灭了残存的马韩部落。近肖古王时期,百济国到达其鼎盛时期,其疆土涵括了除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今西北韩地区。
在东晋太和六年(西元371年),百济国曾于平壤地区打败了高句丽国,并杀死了高句丽国故国原太王。这个时期, 百济国积极地吸取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东晋太元九年(西元384年),佛教成为百济国的国教。与此同时,百济国也发展成为海上强国,并与倭奴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和其它文化在这一时期从百济国传入倭奴国。
南朝宋梁时期,高句丽国开始南侵。在高句丽国的军事威胁下,百济国开始丧失北方土地。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元徽三年(西元475年),高句丽国攻下今首尔。在南朝宋元徽三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同四年(公元475~538年),百济国被迫迁都于熊津(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熊津位于山区,因此可以有效防卫北部来自高句丽国的袭击。由于熊津离新罗国更近些,因此高句丽国的威胁使得百济国与新罗国建立起了军事上的联盟。
南朝梁大同四年(西元538年),百济国圣王移都泗沘(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并重新巩固了王权,并从那时起改国号为南扶余。随着佛教在百济国的发展,百济国文化在泗沘时期得到蓬勃发展。由于北部高句丽国和东边新罗国的威胁,百济国圣王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由于新国都位于锦江沿岸,这位百济国与中国的交流也提供了方便。南朝梁到唐朝前期,百济国与中国的贸易和交往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唐前期,随着新罗国的影响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部的增长,百济国开始衰落。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西元655年),因高丽国联合百济国、 靺鞨国联军入侵新罗国,新罗国王金春秋遣使向唐高宗求救。
唐高宗派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出击高句丽国;唐显庆三年(西元658年),程名振攻克高句丽国赤烽镇(今辽宁海城),斩首三千级;唐显庆四年(西元659年),唐朝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华表山)大败高句丽军,之后在唐显庆五年(西元660年)农历7月,苏定方率大军从成山(今山东 荣城)由海路出发进军百济国,船帆千里,随流东下。新罗武烈王则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唐新联军随即发动了对百济国的攻击,很快即包围了泗沘城,义慈王率残部败退至熊津城,后无力再战,遂投降,一批百济国贵族则纷纷逃往倭奴国。
唐王朝拆分了百济国故地,置熊津都督府、马韩都督府、东明都督府、金涟都督府、德安五个都督府,郞将刘仁愿以兵一万留鎭泗沘城,苏定方则将义慈王、太子扶余孝、王子扶余隆,以及大臣、将领九十三人、百姓一万两千余人等皆掳至唐朝陪都洛阳,后义慈王病死在洛阳,赐谥号为“绍”,葬于北邙山。
百济国被灭后,百济国的遗贵们曾试图复辟重建百济国。原百济国王族家将鬼室福信拥立王子扶余丰为王,并向倭奴国求助。扶余丰携五千军队从倭奴国潜回故百济国。唐龙朔三年(西元663年),百济倭奴联军与唐朝新罗联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口)一带海面开战,史称“白江口之战”。经过四次交战,倭奴海军惨败。扶余丰先在岸上守卫,见倭军失利后乘乱军之际逃亡高句丽,驻守在白江河口上游周留城的百济王子扶余忠、扶余胜忠等率守军投降。百济国彻底灭亡。
在苏定方解押回国的义慈王等一批文臣武将,后留居中原,逐渐成为汉族,其中即有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洛国氏。
源流四
百济时的“八大姓”——沙、燕、解、国、真、苗等。
源流五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国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国史,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记载国史,分为五级,即:大史、小史、外史、御史、遣史,各有司职。
大史,专门负责记载周王朝的国之大事,包括军王更迭、王族诸侯分封、官吏任免、疆界划分、战争过程、国典祭祀、天文地理等等。
小史,专门负责记录王朝内外诸多行政、教化、商贾、农耕、生产等庶务,兵负责管理典籍。
外史,主要是外交上的大小事务等。
御史,主要记载各代君王的生活起居、行事言论、为政处置等,后演变为谏官。
遣史,主要是由周王室指派在各诸侯国中的典史,也就是各诸侯国的国史。
在典籍《诗经·序》中记载:“国史明乎,得失之职。国史者,周官大史、小史、外史、御史之等是也。”在史籍《春秋·序》中也记载:“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之。”
在这些大史、小史、外史、御史、遣史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之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国氏、史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妘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上卿国佐宾媚人的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宾媚人,其先祖为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神箭后羿的臣下,即夏王朝少康执政时期的司空宾圉(公元前1905~前1884年待考)。有穷氏为妘姓,是唐尧赐予的姓氏。
源流七
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官吏国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国尉,是战国时期秦国、赵国设置的武将官位,是统领一千步兵的将领,职位低于将军,相当于今天军制中的团级军官,处级干部。
源流八
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官吏国大夫,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国大夫,是战国时期魏国设置的官爵,实际上非指具体官职,而是封赏有功之臣的一种爵位,为高爵。
在典籍《韩非子·内储说》中记载:“明日攻亭,能有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这种爵位一直沿用至汉朝初期,如在《汉书·樊哙传》中就记载:“赐爵国大夫。” 在国大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官爵称号为姓氏者,称国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出自宋朝时期红袄军将领国用安,属于以王候赐名改姓为氏。
国用安,西元?~1235年待考,本名咬儿, 无姓,淄州人(今山东淄博淄川镇)。
宋、金时期的西元十三世纪初, 金国辖地在南宋、蒙古的打击下日削,女真贵族和各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也日益严重, 因此激起中国北方山东、河北地区农民纷起反抗。当时较大的起义军,在山东益都有杨安儿,在山东潍坊有李全,在沂蒙山区有刘二祖,在河北则有周元儿等等。由于起义军皆身穿红袄为标记,因此史称红袄军。
咬儿加入了李全领导的潍州红袄军,取名安用,后随李全归降南宋王朝。宋理宗赵昀绍定绍定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五年,西元1228年)李全逝世,安用尊奉李全之妻杨妙真为主,率部下一同降靠蒙古,被也客那颜汗授为都元帅,行山东路尚书省事。
宋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安用杀了蒙古阿术鲁部将领张进、杨妙真部海州元帅田福,之后降归金国,金哀宗完颜·守绪还特封其为兖王,赐号“英烈戡难保节忠臣”,并赐女真姓完颜氏,附属籍,改名“国用安”,开府仪同三司、平章政事、兼都元帅、京东山东等路行尚书省事,同时还赐金镀银印、驼纽金印、金虎符、世袭千户宣命、敕样、牌样、御画体宣、空头河朔山东赦文,便宜从事等等。
然而,金国不给这位完颜·国用安所部任何军粮,完颜·国用安遂向南宋王朝乞求粮食,宋理宗许之,他即改从宋朝衣冠,并私下与南宋王朝往来。然而很快粮食告罄,由于乏食,军民多逃离而去,完颜·国用安乃命萧均以严刑禁亡者,血流满道。后蒙古东平万户乌延·查剌率蒙古大军至涟水(今江苏淮阴涟水),完颜·国用安又投靠了乌延·查剌。后乌延·查剌率军渡过涟水,直趋金哀宗率残余势力据守的蔡州(今河南汝南),完颜·国用安又以诡计回到涟水,复叛归于宋朝,被宋理宗任命为浙东总管、忠州团练使,隶淮阃,其后去“完颜”姓氏,单称“国用安”。
到了宋端平二年(西元1235年)农历1月,蒙古攻打南宋,乌延·查剌率蒙古军包围了沛郡(今江苏沛县、徐州一带)的宋军,国用安率部下前往救之,结果大败退走徐州。乌延·查剌移兵再攻徐州,城破,国用安投水自尽。在国用安的后裔子孙及其族人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苏北国氏。
源流十
源于国家,出自社会孤、散、残、弃儿童,属于因故冠姓为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积极收救社会上的孤、散、残、弃儿童,由各地民政福利院予以抚养、教育,并一致以“国”、“党”命其姓氏,其意是让这些孩子长大后,不要忘记中国***和人民政府对他们的真切关怀。一直到2023年春节前,全国已经约有九万余孤、散、残、弃儿童分别冠以国氏、党氏,长大成人后分布在全国各地。这种姓氏,本书实在难以将其归属为何种血缘姓源,只能说源出国家民政之策,出自政策,因故冠姓为氏。
源流十一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郭啰氏,亦称国罗氏、古论氏,满语拼音为Gulo Hala,汉义“国、部落”,世居长白山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曾在明朝初期一度改汉字姓为李氏,后多改改汉字姓为国氏。
⑵.满族郭啰啰氏,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以地为氏,满语拼音为Gorolo Hala,汉字义“钩”、“躬身”或“放纵”,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所改汉姓为国氏、郭氏、高氏、杨氏、达氏、常氏等。
国姓家谱
山东淄博国氏三支(四支)谱两卷,(民国)国华宗等监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手抄本两册。注:始祖为[周]国侨,始迁祖为[明]国继民,后裔分迁山东青州、寿光、山西永济、陕西富平,辽宁沈阳等地。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旧塔镇东万山村国际逊处。
山东淄博、山东嘉祥国氏族谱二卷,(现代)国庆岭等重修,1991年手写复印本两册。注:始祖为[周]国侨,始迁祖为[明] 国有仁,后裔分居山东淄博周村区东衣村、博山区东万山村等地。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旧塔镇东万山村国际逊处。
山东泰安国氏族谱,(现代)国云印等主编,1992年手抄本三册。注:始祖为[明]国桥,始迁祖为国有仁。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泰安市国才清处。
姓国的名人
国冬礼
(1997~),男,祖籍辽宁省朝阳市,他和余家欢一起参与创建了历史沙龙。
国林之
(1915~),河北武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首座二九师随营学校教员、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主任教员、宣传科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第十五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兴隆县委书记,**冀东第十七地委秘书长,华北军区第三纵队独立首座旅政治部主任,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首座九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首座九四师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算命www.bmfsm.com)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国家森
男,汉族,1949年8月生,山东淄博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理论专业,**党员,1970年5月参加工作,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党组书记。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国建勇
1968年出生于陕西宝鸡,内地影视演员、武术指导,出演过《浑身是胆》 《夜走鬼城》《非常人贩1》《赤壁》、《隋唐演义》、《新水浒》等影片。
国敏元
(1944~),女;北京人。著名中医专家、营养减肥专家。
国姓起名
国姓男孩起名
国家澍、国晨彰、国君侯、国禹宣、国梓宁、国卫东、国在洋、
国乐允、国雪光、国严漫、国雨秋、国南木、国怀冰、国运兵、
国雅荧、国 潇、国昊聪、国佳佳、国俊晓、国文武、国湘怀、
国株媚、国键鹏、国一童、国瑾瑜、国果果、国兰之、国天屹、
国子其、国海宇、国鑫鼎、国 佩、国霏炀、国金霖、国中淼、
国美仁、国城池、国满春、国姝华、国艺涵、国传召、国 超、
国益勋、国恩慈、国智康、国名艺、国炯明、国晓宇、国文菲、
国梓誉、国赞彬、国熠晖、国明毅、国建峰、国 声、国 镀、
国骏宏、国应检、国 森、国阳昕、国海馨、国硕彤、国距舰、
国宏勇、国维梁、国占波、国 贞、国梦亭、国 涎、国勇杰、
国 家、国豪豪、国科琪、国可钦、国 荇、国赛男、国现富、
国嘉桐、国 清、国海妮、国玉谭、国川子、国子仪、国泠以、
国姓女孩起名
国黎英、国玲寒、国淑怡、国珊洁、国婵莹、国茹菲、
国倩南、国炜琳、国宇梅、国长萍、国宏悦、国玉燕、
国筠瑶、国馨妍、国柏婷、国风琴、国学怡、国浩莉、
国秋芳、国秀芳、国秋秀、国思颖、国佳娥、国碧媛、
国翔燕、国童瑶、国旖婷、国殳怡、国旭红、国妍茗、
国怡博、国健玲、国靓颖、国爱琳、国蕊婧、国君莉、
国燕萍、国文妍、国紫梅、国敏玉、国月琴、国婧婧、
国茜媛、国雨洁、国梓瑛、国悦婷、国中雪、国艳蓉、
国孟雪、国如倩、国 燕、国馨倩、国雯丽、国秀丽、
国建梅、国琳博、国悦豪、国金芬、国依红、国悦彤、
国杨英、国馨茹、国莹红、国滟蓉、**霞、国利芬、
国语婧、国云芬、国钰文、国圣悦、国秀汝、国婕琼、
国芬联、国亮红、国惠瑛、国兰燕、国心怡、国华梅、
国昕雪、国艺雪、国燕宏、国吴花、国小燕、国瑷冉、
“匡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匡姓起源有八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匡句须。那么您知道关于匡姓家谱、匡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匡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匡姓,姓匡的名人
匡姓
匡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3位。在202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主要起源上古时期有一个古匡国,故址在匡山脚下,汉朝时期称广济,即今湖北省黄冈地区的武穴市一带。而后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之家臣句须,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其后代有汉朝丞相匡衡。
匡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上古匡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商王沃丁封其子羊于一个叫匡国的部落(今湖北省东部大别山西),建立侯国,是为匡侯。
上古时期有一个古匡国,故址在匡山脚下,汉朝时期称广济,即今湖北省黄冈地区的武穴市一带。
周武王灭商时,古匡国亦被灭亡,故匡侯的王族后裔匡俗兄弟七人迁居于庐山(今江西九江庐山南障山),结庐而居。在匡俗兄弟七人的后裔子孙中,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匡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庐山匡氏,也是史籍中最早出现的匡氏族人。在大别山地区、江西大部、湖北中东部、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湖南大部、四川东部、很多匡姓家族和以匡字命名的,比如匡寨、匡家庄、匡营子、匡河乡等等,但是民间大多都是念piang,近代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kuāng。
源流二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之家臣句须,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有个家臣名叫句须,后出任匡邑宰(今河南新乡长垣西南部,一说今山东济宁邹城匡庄),即为匡邑的最高行政长官,史称其为匡句须。传到句须的孙子,便以祖父居官地名为姓氏,称匡氏。 到了北宋初年,匡氏族人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名讳,皆改匡氏为主氏。到了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赵佶认为民间百姓中竟然有“主”氏,甚为不妥,遂又下令所有的主氏皆改为康氏,是为湖南濛衡康氏。
北宋王朝灭亡以后,有的康氏族人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匡氏源流记载于湖南衡山《濛衡康氏十修族谱》中。今匡氏族人大多尊奉匡句须为得姓始祖。其后代有汉朝丞相匡衡。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初期郑国匡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初期,郑国有个邑地称匡邑,就是今河南省周口市的扶沟县,其时在当地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匡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匡氏。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kuāng。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魏国匡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魏国亦有匡邑(河南省睢县西),当地居民,多以邑名“匡”为姓,也称匡氏。 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巫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巫匡,亦称巫㑌、巫尩,也就是巫医,是商、周时期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巫师。在巫匡、巫㑌、巫尩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巫匡氏、巫㑌氏、巫尩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匡氏、㑌氏、尩氏、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wāng。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匡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匡人,是西周初期周武王亲自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以法匡正诸侯”,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匡人之下配属有司匡中士、司匡正史、司匡下士等官吏。
在匡人、司匡中士、司匡正史、司匡下士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匡人氏、司匡氏,再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匡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kuāng。
源流七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卝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卝人,亦称丱人、眻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特别行业官称,专职掌管采矿事务,后世干脆白称其为“矿人”,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卝人之职,其实在殷商时期即有,其时称作“司货”,到西周时期按其职能改称为“卝人”,春秋中期改称为“矿人”。在卝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卝人氏、丱人氏、矿人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卝氏、丱氏、眻氏、矿氏等,再后有取谐音汉字为匡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匡氏最早将读音作kuàng。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塔喇氏,满语为Tara Hala,汉义“旷野”,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
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塔喇氏族人数量庞大,后多冠汉姓为匡氏、白氏、唐氏等,今全国各地皆有分布。
满族、锡伯族匡氏,读音皆作kuāng。
匡姓家谱
文献记载
江苏无锡匡氏宗谱十八卷,(清)匡士燮等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民国)匡维藩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 湖南醴陵花桥匡氏房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经畲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震隆。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东鲁雷泽匡氏族谱,(清)匡海晨、匡其昌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匡氏续修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匡逢向等纂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解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云阳仁济匡氏家乘十二卷,(清)匡启仁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江苏省云阳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匡氏重修家乘十二卷,(清)匡安庚等主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醴陵匡氏房谱二卷,首一卷,(清)匡光斐等倡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经畲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震隆。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匡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匡其仁纂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匡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明]匡世隆。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宁远匡氏三修族谱[义宣派下仕贵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郴桂匡氏宗谱,(民国)匡炳麟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江苏匡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资阳匡氏六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两卷、末三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六安匡氏宗谱三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匡良玳总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敦厚堂铅印本。注:始祖为[元]匡仲实,始迁祖为[元]匡文正。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湘潭淦田(株洲)匡氏四修续谱五卷,(民国)匡学珍等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培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祁阳匡氏思明公四修支谱十二卷,首四卷,(民国)匡良钦等主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太和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义宣,先祖为匡添瑞,本支祖为匡思明,先祖为匡思亮、匡思俊、匡思文。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匡氏重修家乘二十卷,(民国)匡汉隆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匡家堂匡氏六修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娄底湄水匡氏六修族谱[才玉]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娄底湄水匡氏六修族谱[良达]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娄底湄水匡氏五修族谱[良达]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锡山匡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十~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湖南匡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衡山濛衡康氏十修族谱,(民国)康和声修,民国年间铅印本。注:该支康氏本姓匡氏。宋朝袁州路都使匡繤避宋太祖讳,易匡为康,开康文举、康文才、康文弼三宗。注:先祖为[宋]康文举、康文才、康文弼,始祖为[元]康蕴学,先祖为康履常、康履祯、康履善。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杨梅庄匡氏六修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广州市杨梅庄。
姓匡的名人
匡章
匡章,战国齐将领。又叫章子、匡子。齐威王时曾率军击退秦国进攻。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乘机派他率“五都之兵”(常备军)和北地之众攻燕,攻入燕都蓟城(北京),杀子之(燕王哙让位于子之)和燕王哙。齐军因行为残暴被迫撤走。前312年秦军侵齐,打到濮水(经山东郓城至茌平东入济水),齐将声子被俘,他败走。湣王即位,孟尝君为相,联合韩、魏攻楚。他率军在垂沙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昧。是战国时代唯一一位在强秦崛起后能够攻破秦国函谷关的东方名将,他死后,新一代名将白起闪亮登场,六国再无机会。
匡衡
匡衡(?―约前32年),西汉臣、经学家。字稚圭,东海承县(今山东峄城)人。出身农家,少年好学,世传其凿壁偷光故事。精明博识,为众学者佩服。但因宣帝不喜儒术,仅官至太常掌故,补平原文学。元帝后,遂为博士、给事中,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又迁光禄勋、御史大夫。前36年,代韦玄为丞相,封乐安侯。认为民风败坏是因朝廷、官吏腐败,主张整治吏制,举贤良,罢奸佞,崇尚仁义礼让。后因兼并土地及奏劾中书令石显事被免为庶人,卒于家。
匡咸
匡咸,西汉臣。东海承(今山东峄城)人。匡衡之子。因家学渊源,深明经术,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其家代有为博士之人。(算命www.bmfsm.com)
匡昕
匡昕,庐陵人(今江西永丰)。著名南朝齐国大孝子。性至孝,母病亡多日,其泣哭哀号,母竟苏醒,时人以为孝感所致。
匡才
匡才,邳州人(今江苏邳州)。著名金、元期间将领。原仕金为武略将军、邳徐兵马都巡使。金国灭亡后,率部降蒙古,守邳境。后领军攻宋,破五城,授沂邳东河监军,进沂邳东河元帅兼建武军节度副使。后宋朝大军大入境,匡才战死。
匡福
匡福,山东胶州人。著名明初将领。元朝时期曾任河南行省参政,后投靠朱元璋,为骑尉,从征战,守东海,击倭有功,授武德将军,世守胶东。
匡翼之
匡翼之,山东胶州千户所人(今江苏赣榆)。著名明朝大臣。明成化年间进士,巡按贵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奉旨清理陕西军政,除积弊。他弹劾不避权贵,忤刘瑾,出为四川副使,孤身舌战,平息少数民族起义,官终广东按察使。
匡姓起名
匡姓男孩起名
匡麟淋、匡 恒、匡亮旗、匡书琪、匡宣明、匡同爱、匡天航、
匡芷宜、匡新骊、匡世宝、匡风州、匡宝君、匡 峻、匡花相、
匡 成、匡克明、匡辉强、匡逾慧、匡帅涛、匡祯瑾、匡盈韵、
匡思伟、匡江榕、匡庆群、匡华立、匡靖元、匡文淇、匡绎丰、
匡 财、匡 闯、匡仪褚、匡熙熹、匡泰良、匡宗昌、匡海宁、
匡庆尧、匡羽璇、匡世坤、匡 海、匡洋波、匡俊孺、匡韵馨、
匡 优、匡世天、匡华阳、匡宝钡、匡桂庆、匡晓兰、匡 铖、
匡发潮、匡瑞瑞、匡一淼、匡 敏、匡志强、匡圣杰、匡履泰、
匡成林、匡心桐、匡稚昱、匡大壮、匡 豪、匡雨童、匡 腾、
匡姿琪、匡子炎、匡妗妮、匡郁兰、匡绍嘉、匡文博、匡行方、
匡秧阳、匡沅语、匡 蓝、匡绅钰、匡一筱、匡京黪、匡日升、
匡方竹、匡政平、匡可儿、匡玉歌、匡岩跞、匡 斌、匡荥霁、
匡景凤、匡笑来、匡臭蛋、匡火泽、匡章城、匡世航、匡灵竟、
匡 骏、匡思维、匡旭淞、匡昌坤、匡茂江、匡秀兰、匡胜宝、
匡姓女孩起名
匡胭冉、匡淑红、匡翌茹、匡睿怡、匡喜悦、匡素娟、匡慧玲、
匡梅玲、匡书琳、匡俏茹、匡嗨霞、匡君娟、匡汶霞、匡黎娟、
匡妙英、匡烈红、匡宜芳、匡捷婧、匡咏妍、匡晨琳、匡逸婷、
匡一瑶、匡慧琴、匡贤莉、匡思艳、匡倩婷、匡进红、匡由美、
匡卓莹、匡瑶琪、匡红琴、匡文玲、匡鹜颖、匡韦娟、匡悦园、
匡素琴、匡悦维、匡倩悦、匡鸣秀、匡中玉、匡韵怡、匡湘悦、
匡妃芳、匡莉舒、匡新雪、匡琳桓、匡秀文、匡昕洁、匡含艳、
匡晨雪、匡友玲、匡莉如、匡怡君、匡妍语、匡馥颖、匡子妍、
匡玲利、匡兰芳、匡倩熙、匡绮玲、匡欢玲、匡怡菲、匡成花、
匡钧文、匡娅娇、匡琳娜、匡秀瑶、匡纪英、匡小雪、匡滟霞、
匡靖怡、匡金娥、匡飞燕、匡苏琴、匡皖霞、匡淑霞、匡怡彤、
匡祥燕、匡溪秀、匡丽颖、匡泽雪、匡爱玲、匡字文、匡晶洁、
“弘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弘姓起源有七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弘演。那么您知道关于弘姓家谱、弘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弘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弘姓,姓弘的名人
弘姓
弘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个被国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成为弘姓。弘姓家族本来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为太子,天下要避讳用弘字作为姓名。于是弘姓就大部分改为李姓;另一部分改为洪姓。隔了好几代人后,弘姓才被恢复,有些则沿用改姓后的李、洪姓。故后来弘姓就成了历史上的罕见姓。
弘姓起源
来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弘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姜姓部落联盟的首领共工氏有一支后裔食采于弘邑(今河南灵宝函谷关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氏,称弘氏。到了周幽王姬宫涅执政时期(公元前781~前771年),属下有弘献为诸侯,世居弘农(今河南灵宝),即为该支弘氏后裔。后来周幽王为讨妃子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数次后诸侯不复至,独弘献率兵而至,且犯颜直谏。周幽王重之,以烽有敦煌之义,遂封弘献为敦煌公。敦煌公后徙居毗陵郡(今江苏常州)。
来源二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初期楚国学者馯臂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馯臂,姓馯,名臂,字子弘,亦字子弓、子肱,他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中被称作“子弓”,实为同一个人。
著名的典籍《易》,其“经部”就是由馯臂撰著于战国初年的不朽之作。
来源三
源于公孙氏,出自汉朝时期大臣公孙弘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年,字季,一字次卿,淄川国薛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
来源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拔弘,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拓跋弘,公元448~471年,原名拓跋·邻,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长子,即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显祖献文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65~471年为期七年,终年二十三岁。
来源五
源于妫姓,出自唐朝时期魏博节度使田兴,属于以帝王赐改名字为氏。唐肃宗李亨乾元初年(公元758年),在魏州寻置魏博节度(今河北大名东北部),以原安禄山部下、河北卢龙人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治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地区,当时田承嗣部下号称“天雄军”。
来源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弘吉刺氏,亦称广吉剌氏、翁吉剌氏、弘吉烈氏,是十分古老的蒙古氏族部落,源出翁吉剌惕部的分支斡勒讷兀惕氏部落。
来源七
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乌扎库氏,亦称乌札库氏,满语为Ujaku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朝阳川以西嘎呀河)、倭济石(今吉林图们与珲春之间)、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弘氏、阿氏、吴氏等。
该支满族弘氏始祖,出自乌扎库·弘尼牙喀,满洲镶红旗人,原为建州女真乌札库部首领。明朝末期后金政权建立之初,乌扎库·弘尼牙喀即率氏族归附于佟·努尔哈赤,被任命为佐领,后官至工部尚书、议政大臣,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在乌扎库·弘尼牙喀的后裔子孙、一等侍卫乌扎库·回色的后代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弘氏,世代相传至今。
弘姓家谱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
毗陵郡:在春秋时期为吴国季札的封地延陵邑,在汉朝时期改置毗陵县(今江苏常州)。晋朝时期改为毗陵郡,治所在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后来将郡与县均改名为晋陵。隋、唐时期,晋陵归为常州毗障郡。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公元2221~222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一带,唐朝时期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堂号
毗陵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卫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卫懿公的肝毕恭毕敬地作了汇报,然后拿剑剖开自己的肚子,将卫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主公的躯体。”说完而死。
姓弘的名人
弘 智
字无可,号墨历,别号药地和尚。自受戒后,谢绝一切尘俗,沉浸书画之中。清世祖顺治9年(1652年)作意在笔外图。著有《通雅》、《炮庄》、《古今性说》、《浮山集》等。清康熙十年(1671年)卒。俗名方以智,字昌公,号鹿起,又号密之。安徽桐城人。明万历39年(1611年)生,崇祯13年(1640年)进士,授捡讨。早年参加复社,与陈员慧、吴应箕、侯方域号称“明季四公子”,明亡后出家改弘智名至卒。
弘 仁
清画家,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1610- 1664年),安徽省歙县人。明末生员,明亡后出家为僧,名弘仁,字渐江,卒后,人称“梅花古衲”。擅画山水,师法倪瓒,简约疏旷,清幽冷峻。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为“新安画派”的代表。与朱耷,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擅作黄山图,深得写生之妙,新安派黄山画派的代表人之一。
弘一
原籍浙江省平湖,寄籍天津。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1880-1942)。幼年丧父,从兄受启蒙教育。曾赴日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参加同盟会。又和曾孝谷等人创立春柳社,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后加入南社。任教音乐和绘画。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往各地讲律宗。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有《弘一诗文选.词选》、《华严集联三百》等。弘一已被定为我国历史上十八高僧之一。(算命www.bmfsm.com)
弘成子
汉代名儒,据《西京杂记》:驻成子少时,好学,尝有人过门授一文石,大如燕卵。吞之遂明悟,而更聪敏,为天下通儒。又五鹿充宗受学成子,成子一日病,乃吐此石。充宗受而吞之,又为名儒。
弘姓起名
弘姓男孩起名
弘晟旋、弘响力、弘浩轩、弘琪芯、弘致中、弘铭楷、
弘秀参、弘季平、弘祁邵、弘 魏、弘育博、弘文宇、
弘尔海、弘伊宁、弘可馨、弘岚纾、弘翘钰、弘云昊、
弘劲松、弘广缜、弘智宇、弘洪稀、弘小涵、弘诗雯、
弘潇敏、弘金逊、弘浩琛、弘晶林、弘小云、弘 钝、
弘紫夕、弘克难、弘亦珊、弘 迅、弘朝明、弘林静、
弘高扬、弘双添、弘荣飞、弘旭檀、弘振声、弘驰鑫、
弘俊涵、弘文富、弘今曦、弘杰毅、弘伊林、弘龙江、
弘明翔、弘凡过、弘俊峰、弘南钧、弘晓磊、弘雨彤、
弘坤乔、弘如烟、弘小晶、弘永辉、弘苗苗、弘馨茵、
弘家树、弘奕洋、弘顺航、弘 紫、弘 珊、弘排泽、
弘钰吉、弘竞雯、弘 木、弘丽杉、弘诗帧、弘晓芸、
弘恺鸿、弘纤冰、弘建兴、弘 密、弘晔昕、弘小军、
弘姓女孩起名
弘文娟、弘舫瑶、弘后玲、弘丽蓉、弘双丽、弘一瑛、
弘悦涵、弘莹石、弘禹婷、弘荐美、弘季颖、弘绍文、
弘茜妍、弘美蓉、弘丽娜、弘淇美、弘鼎文、弘佳燕、
弘秀燕、弘芬芬、弘翠婷、弘芳丽、弘琪妍、弘景怡、
弘吴文、弘小婵、弘紫怡、弘伊茹、弘利芬、弘建芳、
弘文玉、弘会娟、弘璐瑶、弘蓉梅、弘崇文、弘筱媛、
弘巧玲、弘怡宁、弘跃芬、弘嗨艳、弘庆茹、弘熙娟、
弘紫婵、弘婧婕、弘睿婷、弘云霞、弘华琳、弘美丽、
弘雅美、弘芳玉、弘智文、弘彦梅、弘莉芬、弘冰雪、
弘海颖、弘姝怡、弘妹燕、弘翠花、弘琳婉、弘梓文、
弘静婷、弘承艳、弘全琼、弘岚婷、弘亚霞、弘鸣芳、
弘诗怡、弘乐冉、弘娇蓉、弘君娜、弘钰婷、弘海霞、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国姓有什么出名的人物和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钺字属什么 钺字五行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国姓有什么出名的人物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66548.html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国姓有什么出名的人物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钺字属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钺字五行...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六的拼音和部首是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个性签名情侣专用文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狐字的五行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狐的同音...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30-40岁男士微信名字诗意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桔字五行属什么颜色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qq炫舞怎么取消宠物休息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充姓十大名人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充姓的...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猴年男孩取名土的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