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19日发行的邮票 5月16日邮票上的今天的文章,本文对文章5月19日发行的邮票 5月16日邮票上的今天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实寄封片就是经过实地投寄的信封和明信片。封、片上的各类戳记、签条等记录了邮政历史,这些信息反映了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它记录了比邮票更多的资料。细心的人会发现,实寄封片的基本要素有:封片的正面,书写着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名字;上面贴有邮票或印有邮资图,或其他邮资标志;加盖日戳或加盖某种邮资戳印,在我国,上面还有投递戳。
实寄封片司空见惯,最不引人注意,也往往被收集者忽略。许多人随手扔掉,有的人只剪下邮票保留。但是实寄封片对于研究邮政史和邮票史具有重要作用。俗话说,今天的实寄封片,就是明天的邮政史,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实寄封片有许多种类,有普通、挂号、快件等之分,有普通邮资封、纪念邮资封等之分。早期的实寄封片不规范,大大小小不便于自动分检。我国自1994年4月1日开始规定通信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信封。但是仅有邮票和邮戳的信封不一定都是实寄封片,例如各种纪念封、官方发行的首日封等。
1.实寄封是邮政史的见证
我国邮票博物馆现保存有一枚清末由西藏拉萨寄往四川成都的挂号实寄封,封上贴有两枚大清邮票的加盖票,证明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辖关系和行使邮权的历史史实。从封上所盖的邮戳上可以看出信的投递路线是:拉萨-印度-缅甸-云南-成都,辗转了几个月才到达收信人手中。从这可以看出,当时内地与西藏的交通是何等的困难!邮路是何等的繁杂!
2.实寄封是考证邮票发行时间的依据
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大龙邮票的实寄封日期是1878年10月5日,这说明,大龙邮票的发行时间一定是在此日之前。但是至今没有发现更早的实寄封,也就难怪对大龙邮票的发行时间产生“7月说”、“8月说”的争论了。
3.有些实寄封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一封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刘伯坚烈士的最后一封家书,信封上盖有当年南昌、西安的日戳,这枚实寄封无疑是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另外,国内外革命领袖的许多书信的实寄封都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内,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成为国家级的文物。
实寄封还是怀旧的寄托。面对陈旧的信封会让人感慨万千。
4.珍贵实寄封的价值
一个实寄封的价值要靠拍卖显示,要靠集邮家和邮商的承认来体现。
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实寄封是贴了一枚号称“世界2号珍邮”——美国《蓝色男孩》邮政局长临时邮票的实寄封。
1846年,美国亚历山大里亚邮政局局长白赖安决定发行一种临时邮票供本地使用。邮票图案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圆由玫瑰花围成,内圆由英文“亚历山大里亚邮政局”组成,中间写有面值“5分”。邮票用黑色油墨印在浅黄色纸上。但是后来却发现了一枚印在蓝色纸上的同图邮票,被后来的集邮家戏称为《蓝色男孩》邮票。
5.普通实寄封的处理
当然,普通的实寄封片并无太重要的保留价值,一般是把邮票剪下作为信销票保留,或者连同邮戳一起剪下保留剪片。
但是在审视实寄封时,要留心一些变体或特殊的戳记。例如仔细看邮票,邮资是否合理,是否是改值票或有无变体。看邮戳,清晰可辨者为佳,并注意观察是否是临时邮局、流动邮局、风景日戳、纪念日戳、火车邮局日戳、轮船邮局日戳、欠资戳等特殊日戳;看日期。是否是邮票发行的首日、邮票停用的尾日戳或邮票超前使用的日期;详细审查邮路,特别是早期邮路长的实寄封,是否有中转戳。看是否是由于空难、水灾、地震、战乱等原因延误的实寄封。再分辨用途,看是否为专用实寄封等。
中国邮政于2014年5月19日发行了JP187《中国旅游日》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邮资面值为80分,售价1.20元,发行量65万枚。
中国旅游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2013年5月19日,《美丽中国》一套6枚普通邮票在全国邮局正式发行。
这组以中国美丽风光为主题的普通邮票图序包括霞浦滩涂、张家界天子山、三沙七连屿、盘锦红海滩、龙胜梯田和兴化垛田。
在这套邮票发行后不久,越南信息通信部2013年8月29日发表声明反对,称中国邮政发行的这套邮票含有名为“三沙七连屿”邮票,印刷黄沙群岛所属岛屿图片,此动作违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 *** 。
中国与越南因西沙群岛 *** 问题曾发生武装冲突,中方最后控制西沙海域的岛屿,但越南仍不断宣称拥有 *** ,双方不时发生驱赶对方渔船等摩擦。
中国2012年6月间批准设立三沙市,越南当局当时指责中方此动作严重侵犯越南海岛 *** ,并提出强烈 *** 。
参考:中国邮票投资交易网
由中国医学工作者首先命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缩写为SARS)。这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2002年11月16日,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人。此后迅速波及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的病原体。目前尚缺乏治疗“非典”的特效药或疫苗,进行广泛的隔离对症治疗便成了唯一有效遏制“非典”疫情的手段。2003年4月24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宣告成立。
5月19日,国家邮政局为抗击非典特别发行《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1枚。邮票的图案为众多红心组成的圆圈,既表示爱心,又表示团结一心。里面是标题“SARS”,用一个国际惯用标记“禁行”符号,表示坚决抵制非典病毒的侵害和传播。《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1套1枚,邮票为影写版印刷,图案中包围“SARS”字母的一圈心形与斜杠使用了红色荧光油墨。邮票只有一种版式,即每个全张含12枚邮票,呈“L”形排列,即在全张票左下角置一四方连形,该四方连上方和右方又各置一四方连。全张票空出的右上角位置以素描勾画了医护人员的头像,全张票边饰采用了淡灰色的珠光油墨印刷,看起来较有光泽。
非典邮票是2003年5月19日由中国邮政所发行的纪念邮票,此枚邮票大小规格没有太大的特点,非常平凡,为30毫米宽和40毫米高度,齿孔度数为13.5×13度,和普通的钞票没有太大的区别。邮票的主要图案是由正反方向的红心围绕而成的一个圆形,圆形中间有黑色的“SARS”字样,并且这字样被打成“禁止”符号。这个图案,即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也有消灭非典传播的寓意,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心声和真情。 这枚非典邮票的发行,是为了对2003年的一线医护人员表示致敬,同时记录我国这特殊的一年,纪念我国人民在真情围绕和团结一致中走过这场灾难的非凡一年。 这枚非典邮票的发行背景,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就是在那个人人为之惶恐的时期——非典。2003年的时候,非典横行,许多人命丧非典手下,大家各个自保自危,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之下。当时,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那些患病的人们走出死亡,走向新生命,而也在这个过程中,有好些医护人员因为不幸被传染,走入了安息。 所以这枚非典邮票的发行,也是为了纪念和传承那个时代那群白衣天使的和他们的伟大精神,以及警示人们那个时代所有的灾难,以及它为人们留下的伤痛,告诫人们一定要珍爱生命,保护好我们的自然和地球,只有这样子,才能够保护好我们自身的安危 国家邮政局将于5月19日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一套一枚,全部收入将捐赠给全国卫生部门。 这套邮票的发行量为1250万枚,邮票面值为80分。其中的一半邮票将销售,另一半邮票将捐赠。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十九日发行全部收捐赠卫生部门 为表达对正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全国广大“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记录中国人民在这场突如其来疫情中团结一心、英勇斗争的历史壮举,国家邮政局决定:于5月19日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1套1枚,将把邮票发行的全部收入捐赠给卫生部门(500万元现金和价值500万元的邮票和邮品)。
这是中国邮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我国突发性重大灾害发行的第三套邮票。前两次分别是1991年和1998年发行的抗洪赈灾邮票。其中1991年发行的赈灾邮票,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1998年发行的抗洪赈灾附捐邮票,展现了军民团结、众志成城抵御洪灾的英勇壮举。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邮政部门一方面做好本行业的防治工作,阻击邮政渠道“非典”的传播,另一方面抓好邮政通信的正常运转,确保绿色通道的安全畅通:全国邮政开辟抗击“非典”爱心捐款免费邮寄通道;邮政航空公司为抗击“非典”紧急运送药品和救护物资。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发行量为1250万枚,邮票面值80分。目前,图稿已经有关方面审查选定。邮票印制局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干部职工正加班加点,精心组织安排邮票和集邮品的生产制作,确保抗击“非典”邮票邮品高质量快速度地按期发往各地铭记历史 ——《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发行纪实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句名言举世皆知。 的确,自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世界上主权国家发行的邮票,其内容不是其文化中的精髓,就是其国家的优秀人物,当然,这个国家的重大事件以及涉及人类共有的文化和历史成就,也无不展现在方寸画卷中。 近年来,中国邮票连续记录了发生在我国的数次历史重大事件。远的不说,近十年,就有香港、澳门回归,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冲入世界杯决赛,“神舟”飞船首飞成功……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群体危机,以发行邮票的方式记录这些重大事件的作法在国外屡见不鲜。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邮政发行了邮票,以纪念为航天事业献身的宇航员们。9·11事件后,美国曾三次发行邮票,以警示世人。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首日封上签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邮政已经为我国突发性重大灾害发行了二套邮票,分别是1991年和1998年发行的抗洪赈灾邮票。其中,1991年发行的《赈灾》邮票, 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主题,表现了邮政部门心系灾区、胸怀大局的深厚情意;1998年发行了《抗洪赈灾》附捐邮票,展现了军民团结,众志成城抵御洪灾的英勇壮举。这两次,邮政部门都分别给予巨额的捐赠,支援抗洪救灾。
一 今年2月份以来,一种名为“SARS”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开始漫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进入4月份,“非典型肺炎(SARS)”的发病率在部分省市出现高峰,社会各界纷纷向卫生部门捐款、捐物,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抗击“非典”的大无畏精神。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考察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时,强调要发扬爱国奉献、勇攀高峰、为民造福的精神,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形肺炎。 4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一场全民性的抗击“非典”的战役在全国打响。 邮资票品管理司和邮票印制局的相关人员对邮票印张进行分析 “非典”疫情是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在与这种病毒的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站在了最前列。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激励和感动着每一个人。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注定要承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担负着中国邮票发行任务的国家邮政局,无论是领导还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此时已在考虑如何用“国家名片”记载这段历史。 邮票印制局局长田玉海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印刷工艺 邮票的发行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所以其选题的确定非常严谨。在一般情况下,从申报选题到确定发行,要经过3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酝酿好几年。但是,当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时,就会出现特例。 4月27日,为了展示邮政部门对抗击“非典”战役的支持,国家邮政局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紧急发行一套抗击非典题材的邮票,将邮票发行的全部收入捐赠给卫生部门(其中500万元现金和价值500万元的邮票和邮品),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并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这场战斗的珍藏纪念。 4月28日,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了这套邮票的名称、枚数、规格、图案要求、发行数量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会议结束后,即紧急通知邮票印制局相关部门,下达了立即组织专家设计的指令。 在当天下午的工作运行中,大家认为,邮票图稿的设计成功与否,是这套邮票能否按时发行的关键,于是,17时20分,邮资票品管理司刘建辉司长亲自打电话给邮票印制局,再次对图稿设计提出要求,并指示:这是一次特殊的邮票发行,图稿是关键,在设计约稿工作上要打破常规,凡是愿意参与设计工作的,不管是专职设计人员还是编辑人员,都可以参加。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设计上最具效果、同时又适于印制的图稿,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完成。这个电话好像冲锋号,邮票印制局邮票图稿编辑部和设计室的全体人员立即行动了起来,所有人员放弃了五一休假的时间,从4月30日开始进行设计,短短的6天内,与外约加盟的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中国包装装潢设计公司设计师冯小红夫妇一道,竟然设计出了五十个图稿。当5月6日设计图稿完成时,许多设计人员的工作室中的方便面包装袋和空快餐盒已经成堆。 5月6日,所有的图稿上交到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邮资票品管理司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对图稿进行初评,评出主选图稿和5个备用图稿。上午11时45分,国家邮政局党组在得知邮票图稿方案紧急呈报时,立即决定中断正在进行的会议,专门对图稿进行了审议,并指示应立即征求国家卫生部的意见。当日下午,《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设计图稿送达国家卫生部。 对电雕后的印刷滚筒进行抛光处理 5月9日,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与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会面,双方就邮票图稿和邮品图案的选用、捐赠等事项进行了商谈,并达成了一致意见。最终确定:邮票图案中应采用英文“SARS”。 二 接到印制《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任务后,邮票印制局立即打破原有的工作程序,一方面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图稿设计;另一方面,生产部门也提前将纸张、油墨、印筒、印刷机等必需的物资和设备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维护工作。此时此刻,正在按计划印制的《苏州园林——网师园》、《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邮票都一律让位。 5月9日15时30分,国家邮政局将经过国家卫生部认定的图稿交付给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立即对设计稿进行了精修和部分调整。 两个小时后,邮票印制局生产处召开了由编辑人员、印制车间工长及其他工作环节人员参加的印制工艺研究会议,在一个小时之内确定了全部印刷工艺的方案。17时55分,邮票印制局局长田玉海来到会议现场,与大家进行工艺研究,同时他还提出工艺研究会议结束后,要马上进行制版,制版一是要快,二是要好,不能出一点差错。他为大家加油鼓劲:你们放心工作,我们当好后勤。 20时,制版中心的四台计算机同时运行,对设计稿进行了组版和色彩调整…… 5月10日零时,进入电雕(电子刻版)程序。由于采用五色印刷,因此要雕五个滚筒,滚筒雕完后再进行镀铬处理。说起印刷,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单说印筒,就要经过镀镍、镀软铜、镀硬铜三个环节,然后,再经过车磨,把印筒的直径磨到印刷机所需要的尺寸(胶雕、凹印、胶印等不同的印制方式所用的印刷机也不同,印筒的直径、长度都不同),然后进行电雕(把邮票图案按刷色的多少分别雕出不同的图案),由于铬的硬度约为铜的三倍,能够印制比较多的印刷品,所以,就要镀铬。镀过铬以后,还要用砂带纸进行抛光处理。因此这些工序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 对印制出来的邮票进行喷码 到5月10日17时,印刷用的五个滚筒全部处理完毕。 18时,印刷工人开机进行打样。 邮资票品管理司、邮票印制局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从打样开始就守在现场,印出一批样品,立即进行分析和调整。经过一小时十二分钟的调整,19时12分,图稿编辑部主任第一个在批样上签字……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在印刷机的轰鸣声中,一个个邮票印张飞速地从机器的出口吐了出来。从印刷工人们那平静的表情可以看出,印刷的质量和机器的运行都处于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后续工序的所有人员都进入了岗位,一摞摞邮票印张刚从印刷机运过来,立即开始计数、裁切、喷码、分检、包装等程序…… 5月11日下午15时30分,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副局长谭小为、国家邮政局办公室主任睢红卫、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等领导来到邮票印制局,看望战斗在生产一线的职工。 在印刷二车间,刘安东等详细地察看了《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的印制情况,在询问了此套邮票所采取的珠光油墨等生产工艺特点之后,刘安东对邮票的工艺质量表示非常满意。 “辛苦你们了”,刘安东代表国家邮政局党组和全国邮政职工,感谢印制局广大干部职工为发行《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所做的艰苦工作。他说,发行《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是中国邮政为支持全社会抗击“非典”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个关键时刻,印制局的广大干部职工,想国家局所想,急国家局所需,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50多个图稿的设计工作,图稿选定之后?立即组织印制生产,为国家局党组总体工作部署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得知为了按时完成国家邮政局下达的生产任务,各工序的职工都在连夜加班工作的情况时,他指示,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既要完成好生产任务,也要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对电雕后的印刷滚筒进行抛光处理 5月12 日《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全部印制完成,工厂内又恢复了往日正常的工作。 从5月13日开始,陆续加工出来的邮品已向各地发运。在运送邮票的邮袋上,以往所用的封口标牌全部换成了红色的特殊标牌,按特急邮件抢先发运。 5月19日,国家邮政局在局办公大楼如期举行了《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首发式,国家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出席……
《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邮政又一次紧急发行的邮票。十几天短短的拼搏,充分体现了邮政职工身在本岗,心系天下、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 《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的发行,必将记载中国的这段历史,记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一切困难的民族精神 。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5月19日发行的邮票 5月16日邮票上的今天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5月19日发行的邮票 5月16日邮票上的今天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5月19日发行的邮票 5月16日邮票上的今天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19976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19日发行的邮票 5月16日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78年5月6日农历是多少 197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dnf5月21号更新 dnf5.22更新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怀孕5个月饮食应该怎样吃 怀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加油的说说短句 5月加油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比特币5月25日 5.15比特币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02年5月25日 2002年5月25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孕5月体重没变化正常吗 孕5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开的白花是什么花 5月开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8日逝世的名人 5月28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