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中国最长的姓氏的来源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姓氏的分类和起源和中国最长的姓氏的来源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特俗的文化现象,追溯中国姓氏起源最早是怎样的呢?有关中国姓氏命名分类又是如何,下面不妨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中国姓氏的来源和命名分类
中国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 姚 、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中国姓氏命名分类
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算命www.bmfsm.com)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算命www.bmfsm.com)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阎之类。
以地为氏
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
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
以族为氏
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唿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唿衍氏,也称唿延氏;古辽东有宇文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
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
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 (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
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区分「族系」,衍生出:「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如「王氏」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
以名、号为氏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
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
以谥为氏
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
以德行为氏
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
以事为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
以物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 欢迎访问西
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权氏、沈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 欢迎访问西
赐姓、冒姓、改姓
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
诸种复姓
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
宋代郑樵在其所着《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
中国人的名字都是有具有姓氏,然而姓和氏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有关“姓”和“氏”的来历又是怎样的,下面不妨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姓”和“氏”的来历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儒家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姓与氏的不同点
首座:姓族在早期即因存立时间久远,亲属数目的庞大,分支族氏的增多,其成员间仍以自认的单系共同来源为亲属纽带,但未必已能追溯到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亦未必都可以找到彼此间明确的谱系关系。而氏一般皆有明确的、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始祖。
姓和氏的区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是指姓和氏,两者本有分别,姓为大宗,氏为小宗。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始于父系社会的伏羲氏时代。姓氏是一种文化,是老祖宗辈辈传下的传家之宝。姓与氏的区别的区别就在于此。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算命www.bmfsm.com)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中国的人口共计有13亿人数之多,那么您知道关于中国人口最多排名前十的姓氏包括哪些吗?有关中国人口姓氏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下面不妨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
中国人口最多排名前十的姓氏
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国人口姓氏的分布
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首座大姓。
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12、孙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13、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14、朱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15、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16、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乃我国回族大姓。
20、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21、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
27、冯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
29、董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31、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32、曹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36、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37、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39、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40、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42、卢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
43、蒋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44、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
45、贾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42%。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46、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
姓名排行,叫张伟的最多
借助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中国公民的名字进行了统计。显示,中国人名呈现明显的北“硬”南“软”地域特点。按照统计结果,中国人的姓名均有所在地区的特点,而这些姓名的常用字,也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别。
比如,北京,排在北京市前五名的姓氏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最大姓氏是王,占到总人口的10.35%;其次是张,占9.4%;第三位李,占8.54%;刘姓占6.91%;赵姓占3.45%。上海市户籍人口中叫“陈洁”的最多,共有3937人;排在前10位的姓名依次是:陈洁、张敏、张伟、张燕、王秀英、张秀英、张磊、王伟、陈燕、王芳。上海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张”姓,共有896758人,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上海的常用姓名和杭州、南京十分接近,洁、敏、燕、芳、萍等字在这三个城市的使用都很频繁。
南北东西的文化差异也能在姓名上体现出来。比如,北京人女性多以静为名,哈尔滨人女性多以淑为名,这些字与江南城市相比略显刚强。在广州,常用姓名则表现出粤文化的特质:受港台文化影响很大,特别是商业气氛带来了入世精神,广州前十名依次为陈志强、黄志强、李志强、陈伟强、陈俊杰、陈妹、梁妹、黄俊杰、陈志明、陈丽华。志强、俊杰等词汇,少了江南城市的清丽,多了几分自我自强的精神,而妹字的使用则带有当地方言的色彩。
从全国31个省会市、直辖市的姓名统计情况来看,前10名中两字名居多,主要也集中在姓氏统计中王、张、李、赵、刘等“大姓”之中。在31个城市中“张伟”位居榜首,2亿人**有59275个张伟,“王伟”、“李伟”与“刘伟”分别为2、3、4名。前4名的姓名中“名”全是“伟”字,可见中国百姓在起名时对“伟”字情有独钟。(算命www.bmfsm.com)
在成都,人们起名字好像更加偏爱勇字,排在前10名的姓名中有5个名字都是以“勇”作为名,成都人在起名字时把一个“勇”字用到了极致,排在前10位的其他姓名,也是以强、敏、伟、静等反映人们品质的字作为名字。与成都相邻的贵州也有这样的特点,前十位都是两个字的,且分别有五个名字都是以“勇”作为名字。
由于文化不同,昆明人姓名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信息。昆明市排名前十位的姓名中有七个都是三个字的名字,“秀英”“桂英”等反映女性优秀品德的名字在同名同姓现象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合来看,西南地区城市同南方的广州、南宁、海口的同名同姓现象差别较大,反映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中国最长的姓氏的来源和姓氏的分类和起源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中国最长的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分类和起源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72009.html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中国最长的姓氏的来源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驭字在五行中属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守字五行属性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耐字五...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茅五行属性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茅字属什...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什么微信名字好听霸气上档次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qq飞车手游浪漫情侣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全民超神游戏名字大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猴年生的宝宝该怎么取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微信名字大全文艺范女生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2023属猴女宝取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