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山东吴老家吴姓家谱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新县吴尖山吴姓起源和山东吴老家吴姓家谱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吴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姓氏的起源比较复杂,总共有五种说法。那么您知道关于吴姓家谱、吴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吴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吴姓,姓吴的名人
吴姓
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元和姓纂》中说,这期间的吴姓家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宋朝时,全国吴姓有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吴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2万多人。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东、福建6地的吴姓人口就有102万多人。元明时期,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的吴姓华人,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也有广东、台湾的吴姓人。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末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5万多华侨华人,吴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23年,吴姓在朝鲜位于前20大姓之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吴姓人,主要来自广东、广西、福建。
《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等史料记载,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华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
吴姓起源
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首座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
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源于姚姓
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吴姓家谱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民国)吴传篪等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莘耕纂辑,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民国)吴人镜七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民国)吴冠凡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安徽桐城、枞阳
高甸吴:
分为保庆和荣华两股。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
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作者吴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2023年高甸吴荣华堂成功修谱,续字辈:(算命www.bmfsm.com)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鸿学开元,友信长传。大成怀兴,祖泽其绵。
麻溪吴:
诒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马埠吴):
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枞阳三支吴姓曾于清末民国时期相继修谱,其字辈四字一句均一字不差地取自诗经《大雅》之《文王之什》中的词句。
贵州省
贵州毕节大方吴姓良弼—公荣枝字派为:良公番曰有,威作学国耀,尚善绍枝芳,世永贤儒起,
曾元培德昌 ,建政修齐道,崇文立本昂,育材承圣训,礼义广宣扬,恩周思显祖,明哲以书香,克孝传家久,宽厚惠泽长,年同尧舜时,应守可为纲,中心观必大,延龄益寿康,泰基谦山让,秦晋汉豫章,亮寅丕振宁,南华庆锦堂,云礽著绩伟,金鸾来凤翔,居庭松翠照,蓂秀继辉煌......
贵州省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代。
河南省
河南省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
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江苏省
徐州下邳吴姓,明洪武年间,先祖官居古下邳,繁衍后代,枝繁叶茂。
下邳吴氏117世起各支统一字辈:
仁爱忠孝嗣续长,鼎盛昌隆煜华章,法治国泰呈祥瑞,清正廉明民富康。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姓吴的名人
吴起,战国时军事家。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他是首座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道子(约680-759)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画史尊称“画圣”。
吴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人,被民间尊为“神医”。
吴时来(1527—1590),男,字惟修,号悟斋,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归来后至离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刹,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万历十二年(1584),任湖广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算命www.bmfsm.com)
吴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开洞(今贵州省黎平县)人。吴勉起义首领。
吴承恩(约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说家。被认为是《西游记》作者。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辽东人,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吴襄子,孙吴世璠。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8.1—1927.11.29)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首座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吴虞,学者,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吴邦国,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官正,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
吴仪,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
吴姓起名
吴姓男孩起名
吴阿呆 吴皑茏 吴皑侬 吴霭莲 吴艾安 吴爱华 吴爱良 吴爱如 吴爱霜 吴爱雨 吴爱珍 吴嫒嫒 吴嫒鹳 吴嫒茏 吴瑷茏
吴瑷侬 吴安树 吴安诸 吴岸杨 吴岸震 吴敖晨 吴翱杨 吴傲国 吴傲天 吴八十 吴柏岑 吴柏恒 吴柏苇 吴柏言 吴柏源
吴邦安 吴邦国 吴邦璇 吴宝平 吴宝庆 吴宝星 吴宝钻 吴保藩 吴贝贝 吴贝儿 吴贝津 吴蓓蓓 吴比蔺 吴比俨 吴碧波
吴碧华 吴碧兰 吴碧芮 吴碧雁 吴璧光 吴笾杨 吴标锋 吴飚杨 吴彬彬 吴彬君 吴傧畅 吴滨冰 吴滨杨 吴滨羽
吴冰亮 吴冰然 吴冰云 吴秉远 吴炳海 吴炳辉 吴炳林 吴炳山 吴炳贤 吴炳言 吴炳毅 吴波繁 吴伯金 吴伯雅
吴伯焱 吴博藩 吴博涵 吴博彦 吴博宇 吴布衣 吴步樽 吴才俊 吴材攀 吴彩虹 吴灿灿 吴灿青 吴灿卿 吴灿柔
吴灿霜 吴灿心 吴灿欣
吴姓女孩起名
吴阿丽 吴阿美 吴艾婧 吴艾蓉 吴爱娥 吴爱芬 吴爱红 吴爱花 吴爱洁 吴爱丽 吴爱玲 吴爱萍 吴爱琴 吴爱琼 吴爱文
吴爱英 吴爱媛 吴嫒颖 吴嫒媛 吴安红 吴安萍 吴安瑶 吴安玉 吴八莹 吴白雪 吴佰洁 吴柏琴 吴柏莹 吴办洁 吴邦妍
吴宝琴 吴宝英 吴贝丽 吴蓓莉 吴蓓婷 吴本红 吴毖瑶 吴碧丽 吴碧梅 吴碧萍 吴碧琼 吴碧燕 吴碧瑶 吴碧英 吴碧瑛
吴璧琼 吴彬霞 吴斌燕 吴滨悦 吴冰红 吴冰梅 吴冰倩 吴冰瑶 吴冰怡 吴冰莹 吴冰颖 吴炳芳 吴波萍 吴伯萍
吴铂萍 吴博婧 吴博文 吴博妍 吴不萍 吴才芬 吴才琼 吴财丽 吴裁雪 吴采燕 吴彩芳 吴彩娟 吴彩玲 吴彩萍
吴彩琼 吴彩霞 吴彩燕 吴彩英 吴灿红 吴茶花 吴姹莹 吴婵婵 吴婵娟 吴婵兴 吴婵盈 吴婵莹 吴婵滢 吴婵嬴
吴婵颖 吴婵妤 吴婵贞
“周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得姓的方式是源于古周国、姬姓和外族的改姓,周姓起源也着几种不同说法。您知道关于周姓家谱、周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周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周姓,姓周的名人
周姓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周姓起源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首座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周姓家谱
河北曲阳
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斯亿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曲阳官廨刻本 一册
北京图书馆图
河北
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二册
河北故城县档
山西代县
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玳 周士志等创修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一册
美国
上海
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
(清)周鼎调等修
清康熙七年(1668)写本 二册
美国
苏州大学
上海
周氏家世述不分卷
(清)周琢新 周宗璜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 爱莲书屋钞本
四册
美国
江苏
周氏世系传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江苏丰县
周氏家谱十八卷
(民国)周兰真纂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江苏丰县常店乡常娄村郭庄
江苏丰县
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胍盛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江苏丰县博
江苏泰县
海陵丁巷周氏支谱一卷
(清)周彝重修
清同冶六年(1807)重修本
江苏泰县图书馆
江苏江都
周氏家谱六卷
(清)周玉森 周文宽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书馆
江苏
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民国)周玉秀 刘嵩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六册
北图(二部) 河
江苏江都县塘头乡周楼村
江苏江都
维扬江都周氏族谱四卷
(民国)周庆沛等主修 陈兴正编辑
民国三十八年(1949)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
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承敬堂活字本 十册
北京、上海图书馆
江苏镇江
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承景 周性生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京图书馆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
润东洪溪周氏续修族谱六卷
(清)周舜全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清)周玉府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江苏镇江
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周玉府 周志笃等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908)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二十二册
哈尔滨师大
江苏丹阳
云阳周氏东分宗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周友松修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二十册
中山大学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卷
(清)蒋龙顺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爱莲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周济棠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民国四年(1915)爱莲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五卷) 美国
姓周的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后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座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西汉
周仁西汉官员
周勃
沛(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亮工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字元亮(今江苏南京)。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周亚夫
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名将周勃次子。
周昌(今属江苏沛县)。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三国
周瑜
吴国名将,安徽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晋朝
周处
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南北朝周文育原名项猛奴,陈朝将领
隋朝周摇
鲜卑族,隋朝官员
唐朝
周兴
雍州长安(今西安)人,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明朝
周忱
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氏子
吴郡人,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五代
周文矩
句容(今属江苏省)人,南唐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唐代
周昉
京兆(今西安)人,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宋
周越
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
北宋
周敦颐
著名哲学家,湖南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元代
周德清
著名音韵学家,江西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明末
周培公
湖北荆门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曾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
北宋
周邦彦
著名词人,浙江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南宋周必大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庐陵(今吉安)人。“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清代周逢时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武进士。
近现代周树人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著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周建人绍兴人。鲁迅三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有同名传记。
周信芳江苏清江浦人(今淮安清浦人),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
周作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祖籍绍兴,生于淮安,***创建人之一及核心领导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及外交家,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周绪德四川永川人,著名细菌学专家。周敦颐的后裔。编有《细菌学实验教程》等。
周石卿安溪县虎邱镇竹园村人。事迹被载入《当代名老中医》、《中国医学家荟萃》。
周璇著名影星、歌星,演唱的《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等歌曲,被翻唱多次,至今流传
周培源江苏宜兴人,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算命www.bmfsm.com)
周兴江江苏淮阴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现担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
周光召湖南长沙人。著名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周国平中国上海人氏,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周汝昌中国天津人氏。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作家、书法家。是新中国红学研究首座人、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创立曹学,脂学,探佚学三大分支。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周馥字玉山,号兰溪,安徽建德(今池州市东至县)人。创办中国首座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助开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和安徽公学,有功于教育。
周学熙
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人,其父周馥。清末民初著名爱国实业家、政治家。山东大学首任校长。创办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兼任校长。
周煜字曼巴,号紫金,安徽阜阳人,祖辈是徽商著名商人,随家族搬迁至皖北,少年博学多才,学时出国深造,致力于教育,医疗,慈善事业,被国人所知。
周姓起名
周姓男孩起名
周阿丹 周阿荣 周霭林 周霭霖 周爱东 周爱华 周爱清 周安安 周安吉 周安宁 周安淇 周安琪 周安晔 周昂其 周佰财
周佰陈 周佰苁 周佰岩 周柏年 周柏诺 周柏仁 周柏顺 周邦武 周宝宝 周保臣 周保全 周北辰 周贝贝 周倍成 周蓓佰
周蓓蓓 周彼仁 周彼伊 周笔畅 周必荣 周碧兰 周壁柔 周宾羽 周彬彬 周彬潇 周斌华 周斌仲 周滨崎 周冰冰 周炳爱
周炳旭 周波涛 周伯华 周泊贤 周勃勋 周铂萧 周博睿 周博汶 周博洋 周不错 周才添 周才渊 周财铵 周财呈
周财苁 周财打 周财乐 周灿虎 周昌润 周昌运 周长峰 周长根 周长江 周长庆 周长智 周昶宇 周超群
周朝晔 周朝珠 周忱惮 周辰君 周辰兴 周宸宁 周宸如 周宸伊 周宸仪 周宸阅 周晨安 周晨斌 周晨琛
周晨凡 周晨功 周晨昊 周晨皓 周晨晖
周姓女孩起名
周阿琳 周阿文 周蔼倩 周霭琳 周霭茹 周艾丽 周爱芳 周爱芬 周爱红 周爱洁 周爱琳 周爱玲 周爱梅 周爱美 周爱萍
周爱倩 周爱琼 周爱茹 周爱婷 周爱英 周爱媛 周嫒茹 周安芳 周安玲 周安娜 周安琴 周安文 周安怡 周傲秀 周白萍
周白雪 周百玉 周柏蓉 周摆婧 周宝梅 周宝琴 周宝琼 周宝霞 周宝怡 周宝玉 周保红 周保妹 周北婷 周备娜 周倍玉
周焙茹 周焙妍 周碧芳 周碧红 周碧梅 周碧萍 周碧霞 周碧英 周碧莹 周碧玉 周碧媛 周碧悦 周槟婧 周冰洁
周冰倩 周冰妍 周冰莹 周炳娟 周炳文 周炳霞 周炳怡 周博文 周步英 周才琳 周采玲 周采萍 周采嫣
周采妍 周采艳 周彩芬 周彩玲 周彩萍 周彩霞 周彩秀 周彩嫣 周彩妍 周灿婷 周灿颖 周婵澄 周婵华
周婵瑾 周婵娟 周婵沁 周婵贤 周婵臻
“李姓”姓氏的人口分布很广,在中国、韩国、朝鲜、东南亚、欧美都有,很不均衡。有关李姓的起源也有四种说法,您知道关于李姓家谱、李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李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李姓,姓李的名人
李姓
李姓,据2023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李姓起源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首座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算命www.bmfsm.com)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李姓家谱
郡望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赵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中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世纪末)改为赵郡。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此外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姓李的名人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 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龟年:著名乐曲兼演唱家。后人称为“歌圣”。
李渊:唐高祖(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 唐太宗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常:黄庭坚之舅。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 李清照会计录》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学者。著《洛阳名园记》。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廷机: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渔:(公元1611 ~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李伯元: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李大钊:(公元1889年~1927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
***: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李四光:(公元1889~1971年),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著名地质学家。
李政道:(1926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先念:中华人民共和**事将领,政治家,在第六届人名代表大会中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国务院总理、前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李嘉诚:(1928年~),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香港地区首富,热心慈善和教育。
李姓起名
李姓男孩起名
李彩宏 李彩虹 李彩仙 李彩云 李茶壶 李钗初 李昌富 李昌明 李昌学 李昌耘 李长安 李长春 李长东 李长福 李长庚
李长耕 李长坤 李长隆 李长庆 李长生 李常彬 李常青 李昶陵 李朝灿 李朝晖 李朝火 李朝兴 李朝阳 李潮旺 李潮峥
李臣力 李忱亦 李忱异 李忱怿 李忱绎 李忱轶 李辰乐 李辰樨 李辰旭 李辰奕 李辰懿 李辰毓 李辰韵 李宸赫 李宸曦
李宸轩 李宸哲 李晨晨 李晨出 李晨光 李晨灏 李晨湖 李晨硕 李晨熙 李晨曦 李晨焱 李晨毓 李成果 李成皓
李成基 李成兰 李成民 李成蹊 李成智 李呈程 李呈智 李承达 李承轩 李承雅 李承钊 李承祖 李诚明
李诚致 李乘驹 李铖海 李骋玺 李迟薰 李崇冲 李雏凤 李楚涵 李楚祥 李创彬 李春波 李春赐 李春菲
李春斐 李春刚 李春光 李春寒 李春荭
李姓女孩起名
李采悦 李彩芳 李彩红 李彩娟 李彩萍 李彩蓉 李彩茹 李彩霞 李彩瑶 李彩英 李彩莹 李灿妍 李婵婵 李婵娟 李婵君
李婵卿 李婵旖 李昌娟 李长燕 李常红 李嫦娥 李嫦娟 李昶妍 李昶怡 李昶颖 李畅莹 李畅颖 李超英 李朝红 李朝霞
李朝英 李澈丽 李尘莹 李辰妍 李辰燕 李晨雪 李晨妍 李晨燕 李晨玉 李晨媛 李丞冉 李成萍 李成艳 李成莹 李成玉
李呈莹 李承芳 李承洁 李承丽 李承冉 李承蓉 李承艳 李承瑶 李承莹 李诚悦 李城文 李程莉 李程媛 李澄莹
李弛悦 李虫莹 李崇娟 李楚嫣 李楚妍 李楚悦 李传玲 李传玉 李春芳 李春红 李春花 李春洁 李春娟
李春丽 李春玲 李春萍 李春蓉 李春霞 李春雪 李春艳 李春燕 李春瑶 李春英 李春莹 李春颖 李纯琴
李纯文 李淳芳 李醇悦 李绰妍 李聪妍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山东吴老家吴姓家谱和新县吴尖山吴姓起源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山东吴老家吴姓家谱 新县吴尖山吴姓起源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69926.html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山东吴老家吴姓家谱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忧伤的微信名字男生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文艺昵称女生简短好听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微信取什么名字适合男生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诞字怎么读音是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允许字的男孩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工字五行是什么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和...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剑字的男孩名字寓意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屈姓辈分排名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屈姓...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传奇霸业名字可用符号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