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 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_起名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起名

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 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

时间:2023-05-04 09:25:27 作者:南无地藏王菩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和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 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

袁姓,姓袁的名人

“袁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袁姓起源有五中说法,同事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那么您知道关于袁姓家谱、袁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袁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袁姓,姓袁的名人

袁姓

袁姓,是中华民族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其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

袁姓起源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舜帝后裔。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袁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3、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皇族拓拔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拓跋氏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即有胡姓汉化的内容。他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氏,成为朝中首座姓,自己就称为元宏。到了隋朝时期,一些拓拔氏后裔已经分不清元、袁二姓的区别,故而有称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土默特部乞袁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漠北民族十五部大联盟中,就有蒙古族土默特部,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到了唐朝时期,称之为“都播(都波)”,在史籍《蒙古秘史》中,记录其后裔在宋、元时期的称“秃马敦(秃巴思)”,而在史籍《元史》则中记作“吐麻”。在都播(都波、秃马敦、秃巴思、吐麻、秃马)族人的蒙古化衍迁过程中,第十一姓即为乞袁氏,即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始祖乞颜部姓氏,亦称乞引氏、乞元氏。其后裔自谓源于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多冠有汉姓为袁氏者。另外,在蒙古族古老的乞颜部中还有一个分支,即呼热特氏族,在明朝时期即多冠汉姓为袁氏,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满族、瑶族、彝族、白族、朝鲜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袁氏族人分布。例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丁当乡及云南省富宁县的瑶族袁氏,在当地皆属大族。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袁氏,相传至今。

袁姓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氏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

如:

安徽庐江潜川袁氏宗谱分为聚、兴、广三之派系,清康熙二十五年(1486年)创修,民国五年(1916年)六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七修。

河南睢县《睢阳袁氏家谱》,清顺治十八年袁赋诚、袁赋正等纂修,手抄本。公元1986年《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之重修母本。

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袁若启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

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宗臣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洹上私乘(袁世凯家谱)袁克文修撰。【注:现存地:美国;谱祖地:河南项城;卷数:7卷。】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本。

母德录家谱,袁保恒等修撰。【注:现存地:美国;谱祖地:河南项城;卷数:21页】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本。

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袁妙生纂,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袁耘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合江袁氏族谱,袁右督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

丹徒袁氏支谱,袁敏榕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咸宁龙潭袁氏族谱,袁德铨(鉴衡)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印本、2023年再修。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修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

如: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钱塘袁氏族谱两卷。

浙江石门袁氏宗谱一卷。

浙江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

湖南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两卷。

湖南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

湖南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

湖南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两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

四川袁氏族谱一卷。

四川袁氏家谱一卷。

河南《睢阳尚书袁氏家谱》,1986年修,2003年再修。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两卷。

湖南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湖南永兴板桥敦本堂袁氏族谱共分十卷,1994年重修。

湖南湘阴《石园袁氏族谱》字辈

亢宗文志大奇,伟添时奉尚兴应启富贵生成家国纲纪,先民有作,景行维贤,永世克孝,德备才全,

湖南浏阳石围袁氏的字辈(自第二世始):

宗文大志,奇伟时添奉尚应兴启富生贵成家国光,名登榜首,宦绍汝南,鸿禧永锡,万世其昌。

姓袁的名人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盐官令。唐时,为火山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算命www.bmfsm.com)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自领冀州牧。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称大将军,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所建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五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为曹操所灭。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后汉末年的军事家,军阀。袁绍兄弟,“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其诗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称帝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座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的主权。建立中国首座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重视教育,努力恢复中断三百年的汉族文化。期初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袁氏记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后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富国强兵,仓促称帝,因尿毒症夭折。葬于河南袁林,现有袁氏故居。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23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23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姓起名

袁姓男孩起名

袁才盛 袁采堂 袁彩云 袁灿辉 袁灿芝 袁仓浩 袁沧镳 袁沧化 袁藏华 袁昌宝 袁昌镐 袁昌海 袁昌昊

袁昌皓 袁昌和 袁昌晶 袁昌珂 袁昌科 袁昌坤 袁昌昆 袁昌莱 袁昌黎 袁昌里 袁昌敏 袁昌明 袁昌鸣

袁昌茗 袁昌铭 袁昌乾 袁昌球 袁昌仁 袁昌荣 袁昌芮 袁昌瑞 袁昌盛 袁昌硕 袁昌泰 袁昌熙 袁昌曦

袁昌夏 袁昌祥 袁昌雄 袁昌轩 袁昌训 袁昌迅 袁昌言 袁昌彦 袁昌一 袁昌彝 袁昌易 袁昌毅 袁昌毓

袁昌渊 袁昌周 袁昌洲 袁昌宗 袁昌祖 袁长爱 袁长今 袁长兰 袁长流 袁长珍 袁尝君 袁常喜

袁昶卉 袁畅波 袁畅飞 袁畅流 袁畅明 袁畅沛 袁畅然 袁畅汶 袁畅羽 袁畅昱 袁畅之 袁朝晖

袁朝举 袁朝玮 袁朝鑫 袁朝炀 袁潮晨 袁琛博 袁琛琛 袁琛潇 袁尘骁 袁辰畅 袁辰罡 袁辰玮

袁晨畅 袁晨琛

袁姓女孩起名

袁阿琴 袁艾琳 袁艾雪 袁艾颖 袁爱芬 袁爱红 袁爱丽 袁爱玲 袁爱娜 袁爱萍 袁爱婷 袁爱英 袁爱玉

袁爱媛 袁嫒玲 袁嫒梅 袁嫒琴 袁瑷玲 袁安红 袁安娜 袁安冉 袁柏文 袁帮文 袁宝娥 袁宝芬 袁宝红

袁宝丽 袁宝玲 袁宝妹 袁宝萍 袁宝琼 袁宝文 袁宝霞 袁宝艳 袁宝怡 袁宝英 袁宝莹 袁宝玉 袁宝媛

袁保芬 袁保红 袁保萍 袁葆婵 袁葆怡 袁褓芬 袁钡洁 袁蓓莉 袁蓓文 袁蓓颖 袁本芳 袁本文 袁必红

袁碧芬 袁碧娜 袁碧文 袁碧霞 袁碧雪 袁碧瑶 袁碧怡 袁碧英 袁碧玉 袁碧悦 袁宾悦 袁彬芳

袁彬洁 袁彬文 袁斌芳 袁冰洁 袁冰梅 袁冰倩 袁冰冉 袁冰秀 袁冰雪 袁冰艳 袁冰瑶 袁冰颖

袁冰玉 袁秉文 袁炳文 袁波瑛 袁伯霞 袁铂文 袁博琳 袁箔文 袁步英 袁才文 袁才燕 袁采燕

袁彩芳 袁彩芬

任姓,姓任的名人

“任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历史上任姓起源说法有十种。那么您知道关于任姓家谱、任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任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任姓,姓任的名人

任姓

任姓(“任”作姓时读音rén);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任氏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约五百三十二万余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姓起源

源流一

源自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国语·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姓纂》:「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通志·氏族略》:「或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世至奚仲封薛。又云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任氏。又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之后,主济祀,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之任,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车,尊称奚仲为“皇祖”。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源流二

源于风姓,太皞,伏羲氏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任姓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即任城),属于以国名为氏。任姓专门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精通伏羲八卦,天文历法、河流祭祀,擅长琴瑟。《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初期,周成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起萧墙”。春秋战国时,弱小的任国先后游刃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置任城县。

又少皞(少昊,生于穷桑,活动于任城、曲阜、微山一带),名挚,有挚国,任姓。少皞封百鸟为官,善弹琴瑟,死后乘凤凰上天封为西方白帝。人称少皞金天氏,为五帝之一。

源流三

源自帝俊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帝俊娶妻有羲和,常羲,娥皇等三人,帝俊生子,其中就有任姓。帝俊的儿子禺号,赐姓为任。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皆任姓。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皆任姓。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 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又有无肠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任姓的禺号,生淫梁和儋耳,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儋耳生无骨(牛黎之国),无骨生继无民(缗,也叫无继),继无民生无肠

其中淫梁的那一支任姓就是作舟造车的奚仲祖先。(帝俊-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儋耳则是另一支任姓。(帝俊-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

源流四

源于天干第九位“壬”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皇族标记“丁壬”。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皇手持规矩,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丁合文,诞生“皇”字,丁+壬=皇=车。自称规矩皇族、人皇、轩辕(因皇族是造车的,皇祖奚仲为夏车正),规矩或车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皇族发明了车,为纪念皇族功德,将壬丁合文,又创造了新字“车”,由此,轩辕皇族,名震华夏。壬所生的人,将壬加人,自称“任”。壬人又称仲,为何?任氏以壬为父,以丁为母,将“壬”“丁”两字叠加镶嵌合文,又形成“中”字。壬+丁=中,“中”又加“人”字旁,是为“仲”(人+壬+丁=仲),任氏自称仲,表明是壬丁之后。所以任又称仲,带仲字都属于任氏,例如奚仲、挚仲氏任、仲虺,仲即任氏,含有丁的信息。中即壬丁合文,中=皇。中亦为中华之中,号中华、中原、中国,执中守一,不逾矩,墨守成规,中华圣贤皆明察皇中本义,谨遵规矩皇训。壬乃辛之子,为纪念辛,武王伐纣后,又将皇族任氏封在薛。

帝(癸戊)。癸+戊=帝。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帝族后代称呼戊为“先(戊人)”,戊的命令称为“告(戊口)”。癸的后代,诞生了两个重要的姓氏:姜、姚(癸+女=姜=姚)。

夏(甲己)。甲+己=夏。己甲连读为夏音。甲为农神,即神农氏,夏人建立夏朝。传至太康失国,少康被迫逃亡任城,她母亲缗,就是皇族任氏之女。壬生女为己,己就是夏人首领妻子庙号。少康在外祖父皇族任氏的帮助下,驱逐东夷,夏人在战斗中发明了铠甲,故命名为“甲”,夏人身穿铠甲,不畏弓矢,大破东夷,史称少康中兴。汤武革命后,成汤将夏人封在杞,以纪念夏人是己的后代。

殷(乙庚)。庚+乙=殷。乙庚连读为殷音。盘庚迁殷,史称殷朝。

商(辛丙)。辛+丙=商。高辛后代建立商朝。上辛下丙,即商字。辛+丙=商。商和殷是宗亲同盟国。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任,即壬,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土地和国民,负责国内田地耕作和征发劳役。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到了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称司徒。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依《周礼》置六官,大司徒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满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哈尼族、瑶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人皇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基之长子耶律·倍的封号。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在其地重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用汉族法制统治其地。辽天显元年(公元927年)农历8月,人皇王归朝。农历11月,人皇王率群臣请于太后:“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太后从之,是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辽天显三年(929年)农历9月己卯,辽太宗幸人皇王府邸,后派遣人皇王出使后唐政权。辽天显六年(932年)农历3月辛未,辽太宗召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人皇王妃萧氏率东丹国僚属觐见。不久,人皇王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惨败,因而投奔后唐末帝李从珂。辽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农历闰11月,后晋高祖石敬瑭率军攻至河阳(今河南孟州),李从珂穷途末路,要耶律·倍与他相陪一起自杀。耶律·倍不从,李从珂就派人将其杀之,然后李从珂举族自焚。后晋高祖下诏收其士卒战殁者瘗(堆)于汾水之上,以京观(古代将阵亡者的尸体堆筑成丘,称作“京观”)。

耶律·倍被杀害后,其子耶律·瑄携族分逃以避祸难,并相约以父亲“人皇王”之首字谐音汉字“任”为姓氏,其后代均称为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汉时期板楯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巴夷帅中有任氏。”在《魏书》所指的“巴夷”,就是历史上人们所称的“板楯蛮”,是先秦末期至汉朝时期活动于川东地区的古民族,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又称作白虎夷、白虎复夷、賨人、巴人等。板楯民族主要分布于川东,在四川阆中一带。在两汉时期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这七个姓氏。板楯民族擅长弩射,长于狩猎,沿今嘉陵江流域居住。因为该民族在作战过程中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阵,至死不退,因此被称为“板楯蛮”。相传,还在秦昭襄王嬴则当政时期,板楯民族就曾协助秦国除虎患,因有大功,秦昭襄王特赐以土地,并免征赋税。汉朝初期,板楯民族掉过头来大力协助汉高祖刘邦大战秦军,为汉高祖定鼎关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且由于其俗喜歌舞,还创有著名的《巴渝舞》,所以得到了汉高祖的高度赞赏,将其收为汉朝庙堂舞的一部分,并下诏“板楯世减其赋”。

到了南北朝时期,板楯民族中出现了汉姓任氏,应为汉民族融入的结果,其渊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流十

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王朝党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党项民族,是鲜卑拓拔氏的后裔分支,创建有著名的西夏王朝(990~1227年)。在西夏政权当中,多仿采宋朝的汉制,包括机构、官位、礼制、文字、司法、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虽然两国世为敌对国家,战争频乃,但民间往来并没有断绝,在文化、贸易上时有往来,甚至包括婚姻等。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西夏景宗大庆三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之前,党项民族中未见有汉姓任氏,多有汉姓李、赵二氏,是为唐朝贞观八年(634年)鲜卑拓拔部党项氏族首领拓跋·赤辞降归唐朝后,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氏。吐蕃民族北上扩展后,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内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一带。到了唐朝末年,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辅助唐朝镇压了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再次被赐姓为李氏,同时赐封其妻室族系为赵氏,李思恭进爵为夏国公。从此,夏州鲜卑拓跋氏皆改称李、赵二氏。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授党项部落首领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坚决反对降附北宋王朝,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建立政权反抗宋朝。李继迁,就是西夏王朝开国景宗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因此,党项民族中的任氏,当为与宋朝汉民族联姻的结果。南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汗国灭西夏,党项任氏族人大部分迁逃江南宋地,逐渐汉化,成为汉族任氏的一支。

任姓家谱

河北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後分支辑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民国)任承铸续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版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清)任道镕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十三修家谱十六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民国)任承弼续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公元19l6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东山、浙江余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四川省图书馆。

任氏家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东洲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高演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两卷。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首座~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图书馆、浙江省嵊县中爱乡马鞍桥村。

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今仅存有第四~五卷。

浙江浦江浦阳重修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档案馆。

浙江黄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任尚歧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馀、任全松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任起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清)任鹳峰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

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清)任朝宁重修,清雍止五年(公元1727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清)任正沛等续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

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清)任春祐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登瀛阁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

河南叶县任氏家谱,(清)孝思堂任氏合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叶县档案馆。

湖北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清)任开恒、任开第等创修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民国)任嗣黄、任万东续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民国)任嗣黄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冯铺乡。

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民国)任联芳撰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铜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

湖南

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清)任龙文修,任孟元纂,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首座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族谱,(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陋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际盛修,任世鼎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任氏族谱,首一卷,(民国)任月樵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

四川

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民国)周绍文撰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剑阁县张王乡。

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瑞编订,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图书馆。

姓任的名人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为乡啬夫、郡县吏。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算命www.bmfsm.com)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广饶县)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任彦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缘起》及《述异记》二书,旧均题为任昉作。”事见(《南史·任昉传》)。

任姓起名

任姓男孩起名

任艾迪 任艾辉 任爱党 任爱刚 任爱菊 任爱君 任爱民 任爱青 任爱卿 任爱清 任爱庆 任爱仁 任爱馨

任嫒嫒 任瑷仟 任安迪 任安儿 任安旎 任安宁 任安齐 任安淇 任安琪 任安翔 任桉彤 任盎海 任遨泉

任骜骜 任澳翔 任百鹏 任百强 任百桐 任佰彩 任佰瀚 任佰华 任佰齐 任佰棋 任佰强 任佰远 任柏航

任柏亮 任柏林 任柏宁 任柏强 任柏荣 任柏州 任邦忠 任宝春 任宝儿 任宝森 任宝伟 任宝庠 任宝祥

任宝新 任宝珠 任保全 任保伟 任保增 任报名 任贝儿 任贝尔 任蓓齐 任本东 任弼时 任笾灵

任宾臻 任彬彬 任滨升 任冰冰 任冰矾 任冰海 任冰迤 任丙祥 任秉升 任秉武 任秉沂 任秉毅

任秉岳 任柄樨 任炳梦 任炳荣 任炳升 任炳松 任炳雯 任炳薪 任饼缔 任波全 任伯海 任伯涵

任泊百 任泊桥

任姓女孩起名

任霭玲 任艾玲 任艾萍 任艾蓉 任艾媛 任爱芳 任爱芬 任爱丽 任爱玲 任爱萍 任爱琴 任爱茹 任爱婷

任爱文 任爱霞 任爱英 任安丽 任安娜 任安霞 任昂文 任白雪 任百芳 任百英 任佰英 任柏蓉 任柏婷

任柏艳 任柏瑶 任柏莹 任柏媛 任帮琼 任宝丽 任宝玲 任宝文 任宝嫣 任宝燕 任宝怡 任宝玉 任保艳

任保悦 任葆霞 任蓓洁 任蓓娜 任毕芬 任毕媛 任碧芳 任碧梅 任碧霞 任碧瑶 任碧颖 任碧玉 任壁玉

任变燕 任彬瑶 任彬颖 任彬悦 任冰洁 任冰倩 任冰文 任冰秀 任冰妍 任冰艳 任冰莹 任冰颖

任炳嫣 任泊文 任舶文 任博文 任步婷 任才玲 任材文 任采文 任采霞 任采悦 任彩芬 任彩红

任彩丽 任彩玲 任彩梅 任彩妹 任彩萍 任彩琴 任彩霞 任睬霞 任菜花 任灿琳 任灿梅 任婵婵

任婵娟 任婵妤

俞姓,姓俞的名人

“俞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俞姓的起源有七种说法,属于中国第134位常见姓。那么您知道关于俞姓家谱、俞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俞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俞姓,姓俞的名人

俞姓

俞姓为中国第119位常见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12%,约140万人。约50.5%分布于浙江、江苏2省(其中浙江省最多,约占35.9%),30.6%分布于安徽、上海、江西、福建4省市。望出河东郡、河间郡、吴兴郡、庐郡、江陵郡。

俞姓起源

源流一

传统的说法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相传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很早以前,中国的杏林之祖为黄帝大臣付。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的性能,被视为神医。有一次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只剩下一口气。黄帝很疼爱这个儿子,见状十分悲痛。付就剖开禺阳的肚子,把他的内脏清洗干净,终于把他救活。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把能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明,不管多么严重的病,都能使病人痊愈。所以, 人们都叫他愈付,愈、俞同音,后来就称俞跗,他的后人就以俞为姓,就是俞氏,奉俞付为俞姓俞姓始祖。史料记载俞姓的来源只有一种说法。

俞跗,见于《列子·力命篇》。据说他名叫跗,因精于腧经之治,是经脉理论奠基人,人们因此称他俞跗(“俞”与“腧”字通)。这就是说“俞”并不是一个姓氏,而且这个“俞”字应该读作“输”,与俞姓的读音大相径庭,怎么可以说俞姓出于俞跗之后呢?中国的文字,一般认为不会超过夏朝。黄帝的时候还没有文字,即使已有文字,也在初创时期,一般都比较简单,也只能是象形、会意字而已。“俞”字据说是一个象形字,或者初创期有可能已经出现;而像“跗”这样的形声字是决不可能有的,俞跗这个人物自然是不可信的了(见徐铁生《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2023)。

清末学者俞樾(1821-1907)曾经写过一篇《说俞》一文,对俞姓的来源作了详细的考证,似乎也不得要领。那么,先秦考古文献中有没有留下一点有关俞姓来源的蛛丝马迹呢?我们可以从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中查到俞伯簋、俞伯卣两件西周青铜器铭文。铭文中的俞伯,原文写作艅伯。吴镇烽教授认为这个艅伯(俞伯)是艅国族的首领。也就是说西周时存在着一个伯爵小国,叫艅国。艅国的国族称为艅氏,也可以称为俞氏(这叫假借)。春秋时吴王阖庐有一条船,名叫“俞皇”,也写作“艅艎”。这就给“艅”字可以假借作“俞”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节”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钦察部首领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元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东路蒙古元帅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为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后为元朝敕赠武平王。其侄子燕铁木耳、·撒敦、以及侄孙唐其势等,均为元朝丞相,家族中还出了一位皇后玉里伯牙吾氏,因此在元朝晚期显赫一时。在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继位后,元朝政权实际上掌握在燕铁木耳与伯颜两大丞相家族手中,两派斗争激烈,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发动政变,被伯颜乘机铲除。在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受到“铁腕太师”伯颜势力的打击而失势后,族人退出政界,举族返回其封地凤阳府安丰县(今安徽寿县)。在元朝末期,该家族为躲避政敌杀戮,逃到庐阳(安徽合肥古代的别称),取原姓首字“玉”的谐音,更姓为俞氏。现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家族的后裔俞氏子孙,广泛分布在今四川、安徽、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区。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哈尔察氏,亦称萨哈尔察氏,满语为Harca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俞氏、哈氏。

⑵.满族尼玛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部,在金国时期称作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俞氏、于氏、余氏、胜氏等。

⑶.满族裕尔库哷氏,满语为Yurkure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俞氏。

⑷.满族俞窟里氏,亦称玉库哷氏,满语为Yukure Hala,世居洪爱(今吉林永吉、蛟河一带)、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空科巴赛(今俄罗斯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松花江两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俞氏、于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甯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甯俞,就是著名的甯武子姬甯俞(孔子赞其智犹可及其愚不可及者),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甯速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在姬甯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分称俞氏、甯氏,世代相传至今。

俞姓家谱

江苏溧水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济川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乡大王埂。

江苏铜山彭城俞氏世谱一卷,(清)俞钟銮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沛县泗水俞氏於同公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前隆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恩本堂活字排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俞氏六修族谱四卷,(清)俞之禄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半山堂活字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俞氏宗谱九卷,(民国)俞润源编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复馀纂修,清光绪年间无锡刻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俞氏宗谱後编,著者待考,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今仅存一册)。

浙江俞氏宗谱,(明)俞继孝等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嘉兴市图(残破)注:版心作《如在堂重修家谱》。

浙江桐庐桐洲俞氏宗谱四卷,(清)俞起鹏、俞起候等修,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衢州市文物管理局(二部)。

浙江桐庐桐江缑岭俞氏宗谱十卷,(清)俞绍澄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桐庐县档案馆。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清)项历农纂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6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

,(清)郑文纶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

,(清)朱景徽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馀姚馀姚临山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星洲等续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鄞县桃义骊江俞氏宗谱三卷,(清)俞克鋆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桃义江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明洲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获江俞氏宗谱五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朝阳乡张俞村。

浙江鄞县获江俞氏节房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稿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朝阳乡新屋村。

浙江鄞县鄞东塘爨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世系第二卷、世表第四卷、世传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效段塘俞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冯炳然、胡昆旸纂修,现被收藏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洋山爨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俞慈濂、俞树烈等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东吴俞氏宗谱八卷,(民国)吴之才俞武权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桂荫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今仅存首座卷、第七~八卷。

浙江鄞县四明爨俞氏宗谱十卷首末二(民国)俞志清俞玉惠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我阳俞氏宗谱一卷,(清)袁政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德清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世兴、俞世扬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德清县清退办公室。

浙江绍兴陆俞氏家谱,(清)俞昌会辑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俞氏宗谱三卷,(清)俞家新等重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淅江绍兴暨阳山阴合族俞氏宗谱四卷,(清)俞氏族人续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暨阳山阴合族俞氏宗谱六卷,俞氏族人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岩川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峯俞氏宗谱,(民国)俞浩等续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邘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新昌俞氏西宅新修宗谱,(清)俞亘、俞大光编,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新昌俞氏西宅世德祠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有松、俞金南、俞继朝、俞永木等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俞氏青安坊东宅二房宗谱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俞氏东宅萃和祠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俞景文述,俞以章等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清)俞炳增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八集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镜元、俞钟祥辑,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俞公景初绍初家传,著者待考,(民国)刘咸荣、裴维侒同撰,民国年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苍岩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兰溪南毛埠俞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新周乡。

浙江兰溪俞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金湖乡下俞村(今缺四卷)。

浙江兰溪俞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杨塘乡(不全)。

浙江东阳长林俞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俞钦哉纂,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大里村。

浙江衢州桐洲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福和、俞寿禄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仙居九郎溪俞氏宗谱,(清)俞汉渠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上册、第四卷、第七~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仙居九郎溪俞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民国)俞海龙等修,俞梦汉等辑,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四~五卷、第七卷、第十一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俞氏族谱,(清)俞长缨续修,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可仪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俞氏统宗家谱,(明)俞文耀、俞绪庆纂修,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芜湖俞氏宗谱二卷,附坟墓考一卷,(民国)俞复纂,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德荫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徽州俞氏统会大宗谱三卷,(明)俞时育纂修,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俞氏统宗谱十九卷,(明)俞肇光纂修,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三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戴恒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致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安徽休宁山斗俞氏宗谱十卷,(明)俞尚玉纂修,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新安俞氏统宗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二~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卷数不明。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婺东永川俞氏族谱,著者待考,(明)俞一贯、俞文进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龙溪俞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大沄、俞永稷等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婺东浦口俞氏家乘十八卷,(清)俞怀报等编,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续修泓田俞氏支谱,著者待考,(清)俞森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江西婺源新源俞氏家谱十卷,(清)俞永宗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西婺源龙腾俞仕宜公支谱十六卷,(清)俞桂彬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俞家垅俞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民国)俞先铋纂序,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吴兴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存十四卷,另有一部存第四~七卷)。

湖南中湘岛石峰俞氏五修族谱十卷,首二卷,(民国)俞家仍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寻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重修俞氏统宗谱二卷,(明)俞周随纂修,明天启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俞衡山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俞复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德荫堂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清)俞志康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缺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鼓城俞氏世谱,(清)俞锤銮、俞调卿纂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崧城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德宝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俞氏宗谱九卷,(民国)俞润源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江古将塘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俞赞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维则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溪俞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大涌等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宗谱,附傅芬集前编,(民国)俞复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统宗家谱,(明)俞文耀等修,明隆庆年间修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山坞村志(俞氏),(现代)俞昌义等修,1999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俞国红、俞渭川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九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峰濡城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俞溪头志(俞姓,另外有李、胡、吴、陈、应、汪等),(现代)俞兴邦等修,1997年计算机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洪湖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复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俞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百官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百官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孝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五集,(清)俞炳纂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八集,(清)俞彦彬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彦彬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俞乃璇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俞晋等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卷、第四~五卷、第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八卷,(清)俞志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石川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仕川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休宁山斗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青阳俞氏族谱,(清)俞黄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稿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奉化奉川俞氏房谱,(民国)戴乾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1年)显承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俞氏宗谱十卷,(清)俞嘉徵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俞氏宗谱十二卷,(清)俞国智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首座~四卷、第七~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金山俞氏宗谱十八卷,(清)俞士逊等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首座~五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金山俞氏宗谱二十卷,(清)俞典徽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二~四卷、第六~九卷、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九~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金山俞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俞永昌等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五~六卷、第十二~十八卷、第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婺东浦口俞氏家乘二十卷,(清)俞怀化等纂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仅存首座~八卷、第十~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相家桥俞氏宗谱八卷,(清)俞永保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善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宣平俞源俞氏宗谱十卷,(清)俞思忠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首座~七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剡县剡西清化俞氏宗谱,(清)俞韶贤纂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善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崇明俞氏宗谱,(清)俞文龙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首座~六卷、第八~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为俞氏宗谱,(清)俞显等纂修,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锡山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德济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德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俞氏宗谱十卷,(清)俞戟门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溶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锡山西河里俞氏支谱,(民国)俞鼎熏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俞氏宗谱,前编一卷,后编一卷,(民国)俞氏传芳集,前编一卷俞复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德荫堂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华俞氏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婺源泗水俞氏干同公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隆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鄞县新临场俞氏宗谱,(清)俞雍广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三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苍炭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丰杉江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攸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湖头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新安重修俞氏统宗谱二十卷,首一卷,俞敬吾等纂修,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新安俞氏统宗谱,(明)俞汪祥纂修,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俞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俞秉善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攸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二~十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石门俞氏宗谱六卷,(清)俞郡钦等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俞鸿裳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著者待考,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公元1898年)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三册,今仅存第三十七卷、第五十卷、第六十七卷、第八十二卷、第八十七卷、首座○一卷、首座一八~一三九卷、首座四一~一四六卷、首座四八卷、首座五一~一五三卷、首座八二卷、另有四卷不明卷次。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民国)俞赓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三十四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二十一~四十九卷、第五十一~六十六卷、第六十八~八十卷、第八十二~八十六卷、第八十八~一一七卷、首座三七卷、首座四○卷、首座四‘二~一四五卷、首座四七~一四九卷、首座五一卷、首座五三~一六一卷、首座六三~一六八卷、首座七○~一八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民国)俞赓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民国)俞汝谐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古邗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享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儒城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阮坞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金兴乡中俞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吉云纂,民国八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凰桐俞氏宗谱二十本,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凰桐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姚江将坛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俞秉常等纂,清光绪二十四年维则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临山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沅玲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山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山俞氏宗谱清,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算命www.bmfsm.com)

萧山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七卷、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镇海俞氏宗谱,(民国)俞宗海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西宅世德祠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彝修世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华俞氏文献表一卷,(清)华亨孳纂,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西谷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叙论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缺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姓俞的名人

俞通海、俞通源

庐州府巢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将领。兄俞通海长于水战,从朱元璋东挡西杀,屡立战功,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战死平江。通源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转战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俞寓程

南楚俞氏、东粤俞氏的始祖(首座派),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长房《黄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留东粤。

俞安期

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诗人,字公临,后改字慕长。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等。

俞大猷

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攻,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俞姓起名

俞姓男孩起名

俞博渊 俞博赞 俞礴炳 俞礴海 俞卜拮 俞步凡 俞采妮 俞采亚 俞彩妮 俞彩亚 俞彩珍 俞璨璨 俞策云

俞岑清 俞岑欣 俞缠啊 俞缠挨 俞昌林 俞昌兴 俞昌云 俞长存 俞长今 俞长林 俞长铄 俞长彤 俞长言

俞长缨 俞昶麟 俞昶隆 俞昶禄 俞昶熙 俞焯方 俞焯化 俞焯仁 俞焯天 俞焯义 俞焯懿 俞超缤 俞超超

俞超凡 俞超人 俞超胜 俞超翔 俞超洋 俞朝纲 俞朝华 俞臣隆 俞臣赞 俞辰煊 俞陈敏 俞陈晓 俞宸志

俞晨浩 俞晨灏 俞晨涛 俞晨童 俞晨曦 俞成浩 俞成霖 俞成耀 俞成永 俞成泳 俞成质 俞成智

俞成资 俞呈儿 俞承利 俞承舒 俞承阳 俞承则 俞诚昊 俞诚信 俞诚谊 俞城镐 俞乘海 俞程儿

俞程恺 俞程子 俞螭艾 俞炽杰 俞雠哀 俞楚楚 俞楚妤 俞楚钰 俞楚赞 俞楚瓒 俞传荣 俞春菲

俞春和 俞春雷

俞姓女孩起名

俞栋帆 俞栋梁 俞栋清 俞栋翔 俞堆赞 俞多盈 俞铎衍 俞二五 俞二洋 俞发宝 俞垡垡 俞帆晗 俞凡皓

俞凡赞 俞方焯 俞方悼 俞方泽 俞飞超 俞飞菲 俞飞鸿 俞飞虎 俞飞杰 俞飞龙 俞飞人 俞飞扬 俞飞洋

俞飞越 俞菲飞 俞菲菲 俞霏涵 俞费轩 俞分析 俞分赞 俞纷非 俞纷弗 俞汾海 俞丰玮 俞沣育 俞枫姗

俞枫汕 俞砜转 俞峰敬 俞峰山 俞锋海 俞凤娇 俞凤舞 俞福弟 俞福明 俞付明 俞钢城 俞镐涵 俞镐泽

俞根祥 俞庚宸 俞庚钧 俞恭福 俞估畀 俞固成 俞固冬 俞固克 俞固壮 俞顾冬 俞顾栋 俞顾龙

俞怪怪 俞关元 俞冠清 俞冠延 俞冠咏 俞棺材 俞罐吃 俞光辉 俞光新 俞光耀 俞广泉 俞广议

俞炅震 俞贵仁 俞桂凤 俞郭强 俞国安 俞国光 俞国华 俞国际 俞国亮 俞国林 俞国麟 俞国平

俞国强 俞国顺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和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情侣网名霸气恩爱带符号两个字 古风情侣网名2个字带符号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 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69407.html

使劲推荐

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 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
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 袁姓牛年宝宝取名袁亿宇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袁姓男孩叫袁梦楠可以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情侣网名霸气恩爱带符号两个字 古风情侣网名2个字带符号
情侣网名霸气恩爱带符号两个字 古风情侣网名2个字带符号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情侣网名霸气恩爱带符号两个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

魏姓是什么魏 百家姓中姓魏的名人
魏姓是什么魏 百家姓中姓魏的名人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魏姓是什么魏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百家姓...

超好听的网名伤感lol lol名字可以改繁体字吗
超好听的网名伤感lol lol名字可以改繁体字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超好听的网名伤感lol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lol很贱又欠揍的游戏名字 好听的6个字的lol游戏名字大全
lol很贱又欠揍的游戏名字 好听的6个字的lol游戏名字大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lol很贱又欠揍的游戏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带茵的女孩名字 家茵女孩名字含义
带茵的女孩名字 家茵女孩名字含义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茵的女孩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家茵...

苏大强带火了苏姓 苏姓三字名人一览表
苏大强带火了苏姓 苏姓三字名人一览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苏大强带火了苏姓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苏...

廉姓的廉是什么意思 廉姓历史名人
廉姓的廉是什么意思 廉姓历史名人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廉姓的廉是什么意思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带茜字的女孩名字 茜在女孩名字中寓意什么意思
带茜字的女孩名字 茜在女孩名字中寓意什么意思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茜字的女孩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茜...

男生森系网名简单气质 虎牙网名男生简单气质
男生森系网名简单气质 虎牙网名男生简单气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男生森系网名简单气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精选起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