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 姓昌的名人_起名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起名

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 姓昌的名人

时间:2023-05-04 05:25:08 作者:波浪尽头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姓昌的名人和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 姓昌的名人

昌姓,姓昌的名人

“昌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昌姓的起源总共有六种说法,得姓始祖是“昌意”。那么您知道关于昌姓家谱、昌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昌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昌姓,姓昌的名人

昌姓

昌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今河南洛阳,河南内乡,天津武清,山东平度、昌乐,山西长治,陕西韩城,湖南芷江,益阳,桃江,湖北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黄石市、孝昌县,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县;江西崇仁,福建清流,广东新会,云南马关、泸水,四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景颇族、土家族有此姓。汉代有昌豨;南朝梁有昌义之,乌江人,北徐州刺史;宋代有昌正大,嘉定进士;明代有昌应时,嘉靖进士;清代有昌天锦,康熙乙未进士;又有昌新运,任守备。

昌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有熊氏,出自远古黄帝之子昌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个儿子继承父姓——姓姬,另外13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玄嚣、昌意、龙苗。公元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西陵氏女,号嫘祖于四川若水(今四川雅安地区)生第二个儿子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指由帝子下降为诸侯)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后来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乐西北),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成为古代著名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一,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高阳氏。颛顼帝(zhuān xū)(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高阳氏一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妊姓,出自远古黄帝之子任,属于传承先祖之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为四母所生,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僖、嬽、依。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认为妊姓的后代中有昌氏,其望出汝南、东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的汝南和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东海一带。

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记述,中国的昌氏族人要数岭南地区最多,就是今两广地区,当为五代战乱时期迁徙而致。

源流三

源于羌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汉朝时期宕昌羌民族,属于以部族称号为氏。羌族昌氏,源出南北朝时期号称“宕昌羌”的民族。按史籍《魏书》记载:宕昌羌,其先祖为蚩尤之后三苗的后裔,西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跟从周武王灭殷商。汉朝时期分为先零、烧当等羌部落群体,世为汉朝边患。羌民族古时所据地域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按姓氏各组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羌即其中之一。宕昌羌在当时被俗称土著,居有屋宇,其屋以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部落中国无法令,无徭赋。惟有在战伐之时乃相屯聚,无战事时各事生业,不相往来。宕昌羌皆穿着皮裘褐衣,以牧养牦牛、黄牛、猪等以供食用。部落家族之内,父子、伯叔、兄弟中凡有死亡者,即可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宕昌羌没有文字,按草木荣落记其岁时。各家族之间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农历1月,宕昌羌的酋长梁瑾慈率族归附于北魏王朝,并遣使贡方物(地方特产)。其后,一般史籍中不再见记宕昌羌。实际上,宕昌羌后来汇合了牦牛、白马、参狼、且昌、山羌、保羌等诸部落重新组建,地“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以甘肃陇南宕昌县一带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在宕昌羌民族中,在唐朝时期即有以民族称谓为姓氏者,为昌氏、宕氏。大唐王朝在开元盛世之时,唐玄宗李隆基还以其民族本称设有宕州,下辖怀道、良恭、和戎,福津县地,隶属于秦州总管府。到了唐玄宗第三子唐肃宗李亨执政的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宕州陷于吐蕃王朝,直至五代时期。到宋朝时期,宕昌羌被吐蕃民族统治,被汉史称作“蕃族”,史家多称其为“木家人”。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吐蕃鲁黎族大首领木令征(木琳沁)统治着岷、宕二州,他就是宕昌羌的首领。到明朝时期,官方称他们为“木家十六族”。元、明以降,宕昌羌人被官方称作“西蕃”。

满清王被推翻后,民国政府按其生活习性改称其为藏族,仍称为“木家”,普遍居住在宕昌地区的三乡、四沟、三十五村寨范围内,形成今日“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至今,其服饰、舞蹈、婚嫁、丧葬等均有独特浓郁的民族特色,神秘而古朴,颇具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源流四

源于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时期西域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蒲昌海,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蒲昌海,就是今天著名的新疆罗布泊,在汉武帝后元元年以前归属酒泉郡管辖,南北朝时期为回纥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到唐朝时期有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十来个小国的总称,其国王均以昭武为姓,人种主要是粟特人及其后裔,史籍《新唐书》中以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为昭武九姓。后在大食人(阿拉伯帝国)的压迫下,部分国人向东方迁徙,寻求唐王朝的保护,唐王朝收容并在蒲昌海地区为其建立有移民聚落。后来,居于蒲昌海的昭武九姓族人按汉族习俗,指地名为汉姓,产生了蒲氏、昌氏等汉姓。昭武九姓在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等传入中原,而中国的丝绸、建筑、冶金技术及其“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族人无疑是重要的媒介。昭武九姓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古粟特文字带入突厥汗国、回鹘汗国后,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新疆和平解放时,王震上将率人民解放军入疆,在镇压叛乱、建立军垦建制之时,即有大量昌氏族人予以积极协助。今新疆军垦建设兵团中,仍有大批的昌氏族人分布。

源流五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臣子昌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昌寓的后世子孙以先祖名字为昌氏,世代相传至今,亦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六

源于芈姓,出自汉朝时期长沙太傅由章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由章氏,源出战国时期楚国芈姓,历为书记,即掌管文书札记的小官,因称“由章”。据史籍《汉书·儒林瑕丘江公传》、《宋祁笔记》、《风俗通·义姓氏篇》的记载:汉朝时期,有位长沙太傅,复姓由章,名昌,字曼君,后称“由章阳夏公”。由章昌,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第六个儿子(一说第十个儿子)刘发于公元前155年成为长沙王后,即出任长沙王的太傅。在由章昌的教导下,长沙王以孝著称,时常运大米至长安,并带回京都之土筑“望母台”,在位二十七年,逝世后谥为“定王”。(算命www.bmfsm.com)

在由章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后分衍为单姓昌氏、曼氏,世代相传至今。

昌姓家谱

江西吉安府昌氏玉牒,(元)至元丁亥年(公元1287年)昌崇文创修木刻活字印本;明成化庚寅(公元1470年)昌大伦重修木刻活字印本;明正德戊寅(公元1518年)昌廷实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公元1777年)昌永元等四修;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昌盛钥等五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同治四年乙丑(公元1865年)昌朝诠等六修;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昌育乐等七修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南通昌氏族谱,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昌德清修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益阳汝南昌氏四修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戊寅年间昌乃元、兼善等创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嘉庆十一年昌民乜、昌次哲等续修木刻活字印本;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昌奉彩、昌礼贤等四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江西萍乡昌氏续修族谱,(清)昌世隆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仙桃双芝堂昌氏宗谱十卷,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二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修,清同治九年~光绪十二年(公元1870~1886年)四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昌光南、昌壁卿、昌溪、昌弼臣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现代)昌照堂等五修于1989年续修手写本十卷。

安徽六安敦伦堂昌氏宗谱九卷,(清)昌大科、昌大贵在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创修木刻活字印本;昌大品、昌相陶在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昌永开、昌永业在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昌茂林、昌安炳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修木刻活字印本;昌安康、昌安照等在民国卅一年(公元1942年)五修木刻活字印本;(现代)昌守璋等在1986年六修铅印本。

姓昌的名人

昌永

字禹功,宋状元,南宋泾县人。

昌海

明代高僧,山西省太原许氏子,隐崛围山,刺血书五大部经一百一十三卷,永乐诏选赴京,纂修《大藏经》。

昌义之

(?-523) 南朝梁历阳乌江人。仕齐为冯翊戍主。

昌元庆

讳少九郎。嘉定(1208年)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长有武略。

昌友谅

明代迁沔始祖(湖北省仙桃昌姓始迁祖。

昌应会

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间官汉川知县,县多水患,应会轻徭缓赋,斩尽盗贼,因得罪权贵被调往外地,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

昌文贵

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

昌姓起名

昌姓男孩起名

昌皓铭 昌禾巍 昌河车 昌荷可 昌赫华 昌赫珉 昌恒骏 昌恒毅 昌红飞 昌红军 昌红君 昌红均 昌红孙

昌红滟 昌红珠 昌宏博 昌宏发 昌宏骏 昌宏韦 昌泓博 昌泓轩 昌洪波 昌洪任 昌洪死 昌虹滢 昌鸿恩

昌鸿朋 昌侯君 昌后军 昌后君 昌厚君 昌华君 昌华敏 昌华桢 昌淮铄 昌辉煌 昌吉安 昌吉承 昌吉辉

昌吉青 昌集寒 昌集合 昌纪辉 昌既非 昌继昊 昌继洋 昌佳帆 昌佳涵 昌佳金 昌佳乐 昌佳伶 昌佳青

昌佳姗 昌佳武 昌佳欣 昌佳旭 昌家俊 昌家骏 昌嘉涵 昌嘉珀 昌嘉盛 昌嘉影 昌建兵 昌建勤

昌建中 昌杰唯 昌颉华 昌巾盛 昌金龙 昌金庐 昌金欣 昌金尧 昌锦鹏 昌锦麒 昌劲超 昌晋凝

昌缙云 昌晶晶 昌精豆 昌景函 昌景涵 昌景泰 昌净青 昌靖昆 昌靖仪 昌静雯 昌静仪 昌静宜

昌静逸 昌炯明

昌姓女孩起名

昌爱玲 昌爱梅 昌安芬 昌柏文 昌边梅 昌博文 昌长红 昌春花 昌春琴 昌春蓉 昌春玉 昌丛艳 昌凡玉

昌芬芳 昌芬菲 昌风芳 昌更红 昌光玉 昌桂芳 昌国琼 昌海燕 昌荷花 昌红艳 昌宏娜 昌计红 昌佳美

昌嘉婷 昌建文 昌江萍 昌杰玉 昌静怡 昌娟珊 昌军红 昌可怡 昌可玉 昌兰玉 昌莉华 昌莉莉 昌莉丽

昌立文 昌丽芳 昌丽丽 昌丽娜 昌利红 昌琳杰 昌琳舜 昌琳智 昌罗红 昌美悦 昌镁玲 昌明洁 昌佩琳

昌娉婷 昌倩芳 昌倩宇 昌琴芳 昌沁怡 昌** 昌庆琳 昌庆怡 昌秋倩 昌瑞洁 昌尚美 昌胜文

昌圣颖 昌寿玲 昌思美 昌素红 昌素琴 昌亭芳 昌伟萍 昌卫红 昌文芳 昌文红 昌文英 昌熙婷

昌晓红 昌晓丽 昌筱婧 昌笑萍 昌心怡 昌芯怡 昌昕瑶 昌欣怡 昌新悦 昌星怡 昌秀杉 昌旭文

昌旭霞 昌渲颖

韦姓,姓韦的名人

“韦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在汉族历史中韦姓起源有六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元哲”。那么您知道关于韦姓家谱、韦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韦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韦姓,姓韦的名人

韦姓

韦(Wéi )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有多种来源。韦氏属三皇五帝之首包羲风姓后裔黄帝子孙彭祖孙元哲嫡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韦氏出自风姓彭祖之后。韦姓在宋《百家姓》列为第50姓“鲁韦昌马,苗凤花方”。在2023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65姓,在2023年列为第在68姓,共有370多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430万人,首座大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韦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

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明末小说《樵书》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

源流三

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的汉化韦氏人。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新唐书﹒桓彦范传》:“加赏彦范特进一职,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朝野佥载·卷三》: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胆力。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从良。桃符家有黄牸,宰而献之,因问衮乞姓。衮曰:“止从我姓为韦氏。”符叩头曰:“不敢与郎君同姓。”衮曰:“汝但从之,此有深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察哈尔蒙古章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为察哈尔蒙古的主体部落成员,以地为氏。

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后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东省费县。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明、清时期,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等地区,在仫佬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韦氏,世代相传至今。

韦姓家谱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清)韦名枢等纂,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白溪乡东溪村。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清)韦洪鼎等纂,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徒京口韦氏族谱四卷,(清)韦克顺主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清)韦潮等纂,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九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三十二卷,首一卷,(清)韦鉴等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首座~二卷、第十卷、第十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延陵韦氏家乘十八卷,(清)韦华谟等重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崇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西宁明思陵土州韦氏家谱,(清)韦振超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档案馆。案馆。

江苏丹徒韦氏族谱六卷,(清)韦振鑫、韦永彭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储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长兴故鄣南淙韦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首座~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长兴故鄣南淙韦氏家乘,(清)韦龙鳞等纂,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一~十二卷、第十四~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算命www.bmfsm.com)

江苏江都韦氏族谱八卷,(民国)钱正基、韦载文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传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三十二卷,首一卷,补一卷,(民国)韦徵英等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今仅存首座~七卷、第十~十四卷、第十六~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卷首、补遗。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西容县水源里覃韦氏族谱两卷,(民国)韦瑞桓修订,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文物管理局。

广西邕宁瑞泉韦氏族谱,(民国)韦肇简总编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蒲庙乡团统村。

浙江松阳韦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仅存一卷)。

广东中山翠微韦氏族谱十三卷,(民国)韦祺光、韦兆栋总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传经堂排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江苏宜兴韦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韦望忠主修,韦家贞编,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燕贻堂铅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东阳东春韦氏家乘三十二卷,(民国)沈鸿烈序,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白溪乡东溪村。

广西容县自良韦氏族谱,(民国)韦国茂著,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自良镇云松村。

江苏赣榆韦氏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福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赵圩村韦氏家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赵圩村。

姓韦的名人

韦昭:(204~273)字弘嗣,三国吴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好学能文,孙皓时为侍中,领修国史,因持正敢谏为孙皓所杀。所注孝经、论语、国语,均有名于世。

韦庄:字端己,生卒年不详,前蜀杜陵(今陜西省长安县东南)人。本为唐末进士,后入蜀依附王建,掌书记。及王建据蜀称帝,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谥文靖,工诗词。着有浣花集,所为秦妇吟长诗,尤有名于世。

韦贵妃:(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她是北周太傅韦孝宽的曾孙女,北周骠骑大将军韦总的孙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先嫁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二人之女就是定襄县主(阿史那忠的夫人)。李珉死后,韦贵妃再嫁李世民,生十王子李慎(纪王),650年,立为纪国太妃,死后陪葬昭陵。

韦皇后:(?-710年)名果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后(宣懿皇后),其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是唐朝首座美人。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寺庙道观。景龙四年(710年)毒死中宗,立温王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旦复位。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

韦应物:(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韦偃:(公元8世纪),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侨居成都(今属四川省),生卒年不详。官至少监。善画鞍马,传自家学,远过乃父,与曹霸、韩干齐名。画迹有《双骑图》《牧放人马图》《三马图》《散马图》《沙牛图》《松下高僧图》等2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韦姓起名

韦姓男孩起名

韦保峰 韦贝贝 韦焙锵 韦蓓德 韦蓓憬 韦碧君 韦碧姗 韦碧雯 韦碧鑫 韦碧漪 韦碧浈 韦彬彬 韦彬斌

韦彬峰 韦斌惯 韦镔宸 韦冰阑 韦冰芯 韦冰映 韦秉涛 韦秉廷 韦秉滢 韦炳军 韦炳旺 韦炳旭 韦炳阳

韦伯羽 韦泊漫 韦泊雯 韦博戈 韦博瀚 韦博群 韦博仁 韦博熙 韦博毓 韦博源 韦不了 韦财有 韦采亭

韦采庭 韦采薇 韦采言 韦采贞 韦彩凤 韦彩虹 韦彩华 韦策熙 韦策奕 韦涔涔 韦昌兵 韦昌呈 韦昌良

韦长江 韦长佑 韦场木 韦焯曦 韦超涵 韦超军 韦超鹏 韦超勇 韦超智 韦朝华 韦朝舰 韦朝曦

韦朝严 韦郴声 韦琛彭 韦沉乐 韦沉龙 韦辰达 韦辰昊 韦辰铭 韦辰瑞 韦辰曦 韦辰烨 韦宸龙

韦晨浩 韦晨剑 韦晨乐 韦晨熙 韦晨曦 韦柽恩 韦柽鸿 韦成达 韦成浩 韦成皓 韦成坤 韦成尧

韦成余 韦呈林

韦姓女孩起名

韦彩英 韦彩莹 韦参娥 韦灿梅 韦草美 韦册妹 韦岑琼 韦婵鹃 韦婵茜 韦婵晴 韦婵媛 韦蝉瑶 韦昌红

韦昌琼 韦昌英 韦长莉 韦常洁 韦嫦秀 韦昶文 韦畅媛 韦焯妍 韦超美 韦超萍 韦超琼 韦超燕 韦超英

韦朝霞 韦潮蓉 韦琛玉 韦辰丽 韦辰倩 韦辰雪 韦辰怡 韦辰玉 韦晨芬 韦晨红 韦晨倩 韦柽英 韦承红

韦诚琳 韦程文 韦澄秀 韦崇美 韦初红 韦初玉 韦楚玲 韦楚婷 韦楚文 韦楚秀 韦楚嫣 韦楚妍 韦楚瑶

韦楚玉 韦春芳 韦春芬 韦春红 韦春花 韦春莉 韦春丽 韦春玲 韦春梅 韦春妹 韦春霞 韦春雪

韦春艳 韦春燕 韦春怡 韦春英 韦春颖 韦春玉 韦淳芳 韦淳文 韦茈娟 韦萃燕 韦毳琼 韦翠玲

韦翠萍 韦翠琼 韦翠婷 韦翠霞 韦翠雪 韦翠英 韦翠颖 韦翠玉 韦存丽 韦达芬 韦达洁 韦大妹

韦大琼 韦丹洁

鲁姓,姓鲁的名人

“鲁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鲁姓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而得姓始祖是“姬旦”。那么您知道关于鲁姓家谱、鲁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鲁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鲁姓,姓鲁的名人

鲁姓

鲁(Lǔ )姓,周公后裔,源自鲁国公室,是周王族支系之一。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现在的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256年,鲁为楚所灭,子孙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

鲁姓起源

源于姬姓

姬姓溯源于黄帝,鲁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灭掉。鲁顷公姬仇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砀山),其部分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望出扶风郡。鲁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现就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铭文和史记为史料,以一九八九年续谱为依据,将鲁氏来源叙述如下:

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之铭文是以距今300万年人类出现,到公元一九九九年止,甬道全长262米,用十八万文字慨括了中华民族从孕育到启蒙、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再现了历史的长河。

中华文明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独能绵延长久,不曾中断。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一九八九年续谱从轩辕时起记载鲁氏起源,现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至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开始记述。

公元前2720——前2680年。史载,此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时世费能征,于是轩辕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与炎帝战于阪泉,三战,然后得其志,与蚩(吃)尤战于涿鹿,擒而杀之。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相传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纪元元年,为文明之肇始。黄帝妃嫘祖始劝蚕。

公元前2560——前2520年

相传黄帝在位百年而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专须)。颛顼以后相继有帝喾高辛氏,帝尧、帝舜等五帝。舜禅位于禹,禹禅位于益,但天子位终为禹子启所得,开始了“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

据宗谱记载自黄帝至周公旦共二十世,相传1439年(公元前2520——前1081年)

公元前1080——前1061年,史称文王受命之年。

公元前1060——前1041年,文王受命九年而卒。太子发即位,是为武王。武王以太公望为师,以周公旦、召公、毕公等为辅佐。武王二年有疾,周公为之折寿,有《金滕》传世。武王四年卒,子诵即位,是为成王。成王元年,王年少,周公摄行政当国。

公元前1040——前1021年,成王三年,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三监之乱,灭薄姑,商奄和熊、盈等十七国。成王五年,周公制礼作乐。成王七年还政于成五。成王十一年,周公卒于丰,子君陈治东都。封周公旦子伯禽于商奄旧地曰鲁。(今山东省曲阜市)为鲁国首座代国君。后以国为姓,鲁姓由此而得。

公元前1020——前1001年,康王九年鲁公伯禽卒,即位三十一年,子考公酋立。(二君、二代)又四年考公卒,弟炀公熙立。(三君、二代)

据史记记载,焬公在位六年卒,子宰继位,是为幽公(四君三代)。幽公十四年,其弟氵费杀幽公夺位,是为魏公(五君三代)。魏公在位五十年卒,子擢即位,是为历公(六君四代)。历公在位三十七年卒,鲁国人立其弟具即位,是为献公。(七君四代)。献公在位三十二年卒,子濞即位,是为真公(八君五代)。

公元前856——前827年,周宣王元年,鲁真公卒,即位29年。传弟敖即位,是为武公(九君、五代)

公元前826——前816年,周宣王十二年,鲁武公卒,即位十年,传子戏即位,是为懿公(十君、六代)。

公元前815——前807年周宣王二十一年,鲁懿公被兄子伯御攻杀,懿公即位九年,伯御自立为君。(十一君、七代)

公元前806——前796年,周宣王三十二年,宣王征鲁,杀伯御,伯御即位十一年,以懿公弟称为君,是为孝公。(十二君、六代)

公元前795——前769年,周平王二年,孝公即位二十七年卒,子惠公费湟即位。(十三君,七代)

公元前768——前723年,周平王四十八年,鲁惠公卒,即位四十六年,太子年幼,庶子息姑即位,是为隐公。(十四君、八代)鲁隐公元年,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始于此年,而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书为中国现存首座部编年史。鲁隐公五年,《春秋》云,九月“螟”,是我国螟害最早记载。

公元前722——前712年,周桓王八年,鲁大夫翬杀国君隐公,隐公即位十一年,隐公弟允即位,是为桓公。(十五君、八代)鲁桓公五年。《春秋》云,“秋螽”,是我国蝗灾的最早记载。

公元前711——前694年,周庄王三年,齐襄公杀鲁桓公,桓公即位十八年,桓公子同即位,是为庄公。(十六君、九代)

公元前693——前662年,周惠王十五年,鲁庄公卒,即位三十二年。庆父拥立庶子启方,是为闵公。(十七君、十代)

公元前661——前660年,周惠王十七年,鲁庆父杀闵公,即位二年,僖公申立。(十八君、十代)

公元前659——前627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鲁僖公卒,即位三十三年,鲁文公即位(十九君、十一代)

公元前626——前609年,周匡王四年,鲁文公卒,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即位,(二十君、十二代)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初税亩,中国田亩税开始。

公元前608——前591年,周定王十六年,鲁宣公卒,即位十八年。子成公黑肱即位。(二十一君、十三代)

公元前590——前573年,周简王十三年,鲁成公卒,即位十八年。鲁襄公即位。(二十二君、十四代)鲁襄公十一年,鲁国作三军,“三桓”三分公室,所取税收制度各有不同。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72——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鲁襄公卒,即位三十一年,鲁昭公即位(二十三君、十五代)

公元前541——前510年,周敬王十年,鲁昭公卒于乾侯,即位三十二年,弟宋鲁定公即位(二十四君、十五代)

公元前509——前495年,周敬王二十五年,鲁定公卒,即位十五年。子将鲁哀公即位。(二十五君、十六代)鲁衰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返鲁,整理六经典籍,设私学,教弟子三千人,公元前479年孔子卒,享年72岁。

公元前494——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狩猎获麟,鲁史《春秋》编年记事止。春秋时代终。

公元前480——前467年,战国开始,公元前471年,鲁哀公南朝越王勾践。公元前470年,鲁哀公归自越,与三桓为仇。公元前467年,周贞王二年,鲁哀公卒,即位三十八年。其子宁即位,是为悼公。(二十六君、十七代)

公元前466——前429年,周考王十二年,鲁悼公卒,即位三十八年,子嘉鲁元公即位(二十七君、十八代)。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巧匠鲁班约卒于此年。

公元前428——前407年,周威烈王十九年,鲁元公卒,即位二十二年,子显鲁穆公即位。(二十八君、十九代)

公元前406——前315年。周赧(南)王元年,鲁穆公卒,史记记载:穆公在位三十三年卒,子奋鲁共公即位,(二十八君二十代)。共公在位二十二年卒,子屯鲁康公即位,(二十九君二十一代)。康公在位九年卒,子晏鲁景公即位,(三十君二十二代)。景公在位二十九年卒,子叔鲁平公即位,(三十一君二十三代)。平公在位二十二年卒,子贾鲁文公即位(三十二君二十四代)。

公元前314——前274年。周赧王四十二年。鲁文公在位二十三年卒,子鲁顷公即位(三十三君、二十五代)。

公元前256,周赧王五十九年鲁顷公即位十八年,被楚考烈王灭鲁,迁鲁举于莒,周赧王卒,周统绝。周相传824年。鲁国传784年。(从伯禽至顷公鲁灭)

顷公被贬后,鲁国姬姓贵族终止,以国为氏。因此顷公为鲁氏鼻祖。

这次溯源从公元前2720年轩辕之时起到公元前1080年,文王受命到公元前1060年,武王姬发即位,姬旦封周公,从公元前1040年伯禽授封鲁止为1680年,伯禽封鲁至顷公,公元前256年,鲁国灭,为784年,历经25代,从公元前256年顷公起至公元1352年,辚(卒)、轸二公止,约1607年,历经65代,从伯禽起至荆门辚、轸二公,共经历2391年,共90代,加上轩辕至周公20代1680年共追溯源流4071年,共110代。

源于彤鱼氏

炎帝彤鱼氏一支,由彤鱼和太阳组成。炎帝以火和太阳为图腾,实行大山天齐纪历,如鱼下“日”所示:“日”下一横为水平,两侧的太极印为日升降轨迹;日上一横为地平,中央为天齐建木,以此观测太阳运行。彤鱼氏是炎帝的一个分支,所以在鱼下铭日,以示所出。彤鱼氏先民主要生活在距今7000~5500年间甘肃大地湾——陕西半坡、姜寨--豫北山地——伊洛大河村一带。彤鱼氏分支有鱼凫氏和(弓+鱼)氏。彤鱼氏观日灵台名“鲁”,后人以地为姓。

源于鲜卑族

出自东晋时期北方乌桓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通鉴》记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氏。”乌桓族,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称作乌丸、古丸、乌延等,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与鲜卑民族同为东胡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之一,民族语言与鲜卑民族相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东胡部落联盟强盛时,乌桓族与鲜卑民族同为其重要成员。乌丸之名,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指出:“夫燕亦勃、碣之间二都会也……北邻乌丸、夫余,东缩秽貉、朝鲜、真番之利。”近有学者认为“乌桓”初为部落大人之名,后来引申为部落之名。另有学者认为乌桓族、鲜卑民族不是因山得名,而是以族名转为山名,后又有乌丸川等。乌桓族的先世,据史籍《后汉书·乌桓族传》中记载:“乌桓者,本东胡也。”王沈在《魏书》中也有相同看法,认为乌桓族与鲜卑民族同出自东胡。

乌桓族在加入东胡部落联盟之前,曾被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家称为“赤夷”。在史籍《竹书纪年》中提到:“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吠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赤夷尚赤,居于东方,与乌桓人有关。在乌桓族习俗中,穹庐皆东向,并把天地、日月、山川。日色近赤,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对于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乌桓族来讲至关重要。丁谦指出:“乌桓族者,乌兰之转音也,蒙古语红曰乌兰,故《传》中又称为赤山。”隋、唐以后,乌桓族这个古代民族逐渐在历史中消失,被融合于其他各族之中。远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乌桓族人从五郡塞外南迁时,便与广大的汉民族和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各部、鲜卑民族、羌民族、氐民族等其他民族错居杂处。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乌桓民族形成了许多汉化的姓氏,主要有鲁氏、郝氏、审氏、桓氏、乌氏、渐氏、王氏(原乌丸氏、乌桓氏)、薄氏(原薄奚氏)、展氏(原辗迟氏)、库氏(原库褥官氏、库褥管氏)等。

随着乌桓民族的汉化融合过程,该支由乌桓族人形成的鲁氏,成为汉族鲁氏的重要一支,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西、河北、陕西鲁氏之主源之一。

源于蒙古族

出自金、元、明时期蒙古绰罗斯部,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1.蒙古族绰罗斯·卓多穆:为古老的蒙古绰罗斯部后部大人(专职掌管后勤、运输、畜牧生产和妇女儿童的生活等),在金国时期成为女真所辖卓鲁部,后在元朝时期形成为卓多穆氏。明朝时期,有女真族引其为姓氏者,满语为Jodomu Hala,与女真绰罗氏同源,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境地)。蒙古族、满族卓多穆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

2.蒙古族绰罗斯·巩卜失加:为元朝时期驻守甘肃平番县一带地区的蒙古族绰罗斯部人,世代为地方执政长官,明朝时期称其为“土司”。绰罗斯·巩卜失加的父亲为元朝末期著名的武定王、平章政事绰罗斯·脱欢。元朝灭亡后,在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绰罗斯·脱欢率诸子部落投诚,明太祖朱元璋授其长子绰罗斯·巩卜失加为百夫长,俾统所部居庄浪,以功升百户。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绰罗斯·巩卜失加殉职于“阿鲁台之难”(明朝初期明军与蒙古瓦剌部的战役),传子绰罗斯·失加,累署庄浪卫指挥同知。明成祖朱棣赐其汉姓为鲁氏。其后裔鲁鉴、鲁麟、鲁经三世,皆为明朝名将。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明王朝以鲁经的曾孙鲁印昌出任青海西宁副总兵。当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河西地区时,鲁印昌散家财享士卒,提兵至西大通,与李自成起义军的贺锦部遭遇,鲁印昌挥兵奋战,部卒殆尽,全军战殁于阵。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鲁印昌之子鲁宏率部归附满清政权,袭指挥使,锡之敕印。鲁宏逝世时,嫡子鲁帝臣年幼,由其族人鲁大诰代理地方事务。吴三桂叛乱之时,鲁宏之妻汪氏曾主动捐献军粮四百石。鲁宏的曾孙鲁璠,在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回族起义军攻围兰州城时,亲率土番兵三百人赴援,战于乱古堆坪。在与回族义军战斗中,因兵无后继,寡不敌众,鲁璠身负重伤,他裹创力战,竟突围归营。乾隆大帝闻知此事后,特旨赠加一等职衔、花翎。后盐茶回民再次起义,鲁璠领土番兵防守兰州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回族人张格尔在沙俄唆使下进犯甘肃边境,扬威将军长龄进讨,鲁璠之子鲁纪勋奉檄购办驼只、运军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清军进剿安集延,仍承办驼只。鲁纪勋娶额驸阿拉善亲王之女,此后鲁氏一族习尚奢豪,盛极而衰。鲁纪勋嫡孙鲁如皋承袭祖爵,在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鲁如皋助军饷以攻太平天国。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甘肃省城修建钱局,鲁如皋又捐本管山场木植数万株,加二品顶戴、花翎。清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青海地区回族民众再次起义,鲁如皋率本部参与镇压,以功加副将衔。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西宁肃清,鲁如皋功加提督衔、誉勇巴图鲁。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鲁如皋逝世,其子鲁焘年幼,由母亲和硕特氏掌管地方事务。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农历4月,鲁焘嗣职。蒙古族绰罗斯家族鲁氏一祖自鲁焘以上,世袭掌印甘肃番部土司指挥使,驻扎甘肃庄浪,分守连城。鲁镛,与鲁鉴同族。明朝时期以官舍随征,授总旗。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鲁大诰随鲁希圣等归附满清政府,仍授前职。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鲁瞻泰袭。自鲁泰以上,世居甘肃古城,袭土指挥使。鲁福,鲁鉴次子,跟从鲁鉴征讨,屡立战功。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鲁培祚随鲁典归附满清政府。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鲁应选袭职。世居甘肃西大通峡口,袭土指挥同知。

3.蒙古族绰罗斯·把只罕:绰罗斯·把只罕氏绰罗斯·脱欢的第三子。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绰罗斯·把只罕随父亲归附明王朝,被明太祖朱元璋授予指挥佥事,后随同侄子鲁失加(绰罗斯·失加)一起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鲁氏。数传至鲁典,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绰罗斯·把只罕先于绰罗斯·巩卜失加家族归附满清政府。清陕西总督孟乔芳嘉其功,委署甘肃镇海营参将,随大军征剿。再数传至鲁绪周,在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回民起义,鲁绪周率所部御贼,阵亡,其子鲁熹袭职。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鲁熹之子鲁服西袭职。自鲁服西以上,世袭掌印土司指挥佥事。鲁之鼎,与鲁典同族。明时朝时期世袭土指挥副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随鲁典归附满清政府。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鲁维礼袭职。自维礼以上,世居甘肃大营湾,袭土指挥副使。鲁国英,与鲁典同族。明正千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鲁大诚投诚,随鲁典剿甘、凉回民起义,力战阵亡。其子鲁景成,仍袭正千户世职。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鲁福山袭职,世居甘肃古城。鲁三奇,与鲁典同族。明世袭副千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鲁三奇随同族鲁典归附。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鲁政袭职,世居甘肃马军堡。鲁察伯,与鲁典同族。明朝时期实授百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归附满清政府。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其子鲁襄仍袭实授百户。由蒙古族绰罗斯·失加被明帝赐改的汉姓鲁氏,为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地区蒙古族鲁氏的主源。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在金国时期为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后有达斡尔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博氏、范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都噜氏,亦称杜鲁穆氏,满语为Duru Hala,汉义“模样”,世居长白山、黑龙江地区。据俄国学者史禄国调查,这个氏族为新、老满洲共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都氏、杜氏等。

⑶.满族瑚噜氏,满语为Huru Hala,汉义“阜地、鸟背、龟背”,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胡氏、於氏(注意:不能写作“于”)等。

⑷.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满语为Simulu Hala,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石氏、穆氏、萧氏等。

源于回族

出自宋、元朝时期西域来华定居之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鲁氏,取自经名“安拉迪尼”(真主的宗教),简称“鲁丁”的首音。宋、元两朝时期,经名尾部缀有“鲁丁”的回回族人很多,如元朝中期的伯笃·鲁丁,原为答失蛮人(即大食国人,古阿拉伯帝国),在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为了考取进士,便取汉姓为鲁氏,字至道,史称鲁至道。鲁至道后来历任广西任肃政廉访副使、礼部侍郎、秘书太监、漳州路总管,特别是对广西的文化教育建设,有利于元朝时期岭南地区文化教育活动的恢复和发展,对推动广西桂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元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在元朝时期,为读书求仕而取汉姓“鲁”为氏者甚众,如真定、济南路监榷课税使鲁坤原为大食国人,吏部尚书鲁企贤原为康里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府元帅鲁得之原为安息人等等。

源于佤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佤族木依库氏,源出巴饶克氏族,即佤族的一个分支,世居今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地区。

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巴饶克氏族部落首领的子孙随孟连土司姓氏汉化过程分别以三子之名为汉姓,其一即为鲁氏,系由当地汉族最高执政长官所赐改。

其他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鲁氏,世代相传至今。

鲁姓家谱

湖南湘乡鲁氏重修族谱,(清)鲁坤铉、鲁乾苍纂,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资阳鲁氏始迁祖昂公,原籍山东曲阜,南宋理宗时官殿中御史,解组迁居益阳二里九冈山,今属桃江。子太清、太源,衍为清、源二房。清乾隆59年(1794)二房合修族谱,道光8年(1828)、咸丰11年(1861)、光绪18年(1892)、1930年、2001年续修。清房旧派:一派起于昂,太有及景高,世廷曰希之(尚邦),应延光崇泽。源房旧派:一派起于昂,太有及景南,学文曰尚德,金大士崇朝。合派:国治家先正,贤良定克昌,和宗承礼教,耀祖立纲常。2001年续修新派:主伟开新宇,英才创鸿章。益阳鲁氏八修族谱共一百二十四册,每册分为十一卷,装作十一本。湖南省图书馆有藏。

江苏句容鲁氏宗谱四卷,(清)鲁振官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德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甘肃鲁氏家谱两卷,(清)鲁纪勋纂,清朝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甘肃省永登县档案馆。

浙江余姚姚江景嘉桥鲁氏四修宗谱十二集二十卷,(清)鲁汉卿、鲁森标纂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全国鲁氏世谱列传,著者待考,清朝同治年间闻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常山球川桥头鲁氏宗谱六卷,(清)鲁绍境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景忍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东坑村外东坑。

安徽桐城鲁方氏族谱二十三卷,(清)方宗诚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宁乡鲁氏续修族谱八卷,(清)鲁直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二卷、第四~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浏阳星湾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敬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九卷、第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二十七卷、第三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大邑鲁氏支谱六卷,(清)鲁登朝等纂修,清朝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扶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华容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首座~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常山西村鲁氏宗谱十卷,(民国)鲁开模、鲁周治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西村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山岭村外山岭。

浙江余姚姚江景嘉桥鲁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鲁元恺、鲁周春等续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西黎川鲁佐文公家庙九修宗谱十卷,(民国)鲁球等修,鲁之泗校,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算命www.bmfsm.com)

山东栖霞鲁氏族谱十卷,(民国)鲁经腹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朱留村。

浙江省常山西林鲁氏宗谱五卷,鲁延勇等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在民国七年印本上增补。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汉川蒲东鲁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三兴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姓鲁的名人

鲁恭: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东汉名臣。章帝时宰中牟,专以德化为理,不使刑罚,后擢侍中,直言不讳,累官至大司徒。“德化为治”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崇高政治理想,数千年来想而往之,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而在大约两千年以前的东汉时期,却的确有人办到了,那就是鲁恭。据史书记载,鲁恭当中牟令时,以德为治,结果出现了“三异”,那就是“虫不入境,化及禽兽,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鲁恭办到了,真是鲁姓人士最值得自夸的一项莫大的殊荣。

鲁丕:鲁恭之弟,东汉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鲁峻:昌邑(今属山东省)人,东汉官吏、学者。专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东吴名将。家富于财,好施与,的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操。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胜:代郡人,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著作仅存《墨辩注序》。

鲁瀚:清江(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诗人。涉猎广泛,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鲁贞:元浙江省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著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

鲁治: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明代画家。善画花卉、翎毛,美伦精巧,着色天然,饶有风韵,落笔潇洒脱俗,活泼有生趣。

鲁姓起名

鲁姓男孩起名

鲁宸驰 鲁宸希 鲁宸妤 鲁宸竹 鲁晨弛 鲁晨驰 鲁晨乐 鲁晨星 鲁晨阳 鲁丞时 鲁成柏 鲁成帮 鲁成丞

鲁成成 鲁成飞 鲁成峰 鲁成军 鲁成科 鲁成木 鲁成宁 鲁成涛 鲁成卫 鲁成蔚 鲁成元 鲁承皓 鲁承宏

鲁承熙 鲁承袭 鲁诚元 鲁城元 鲁程远 鲁澄澄 鲁弛恺 鲁弛然 鲁弛熙 鲁弛煦 鲁彳爨 鲁忡衍 鲁楚平

鲁川川 鲁川瑜 鲁穿西 鲁传彬 鲁传诚 鲁传德 鲁传昊 鲁传坤 鲁传鸣 鲁传祺 鲁传虬 鲁传顺 鲁传烁

鲁传扬 鲁传裕 鲁春国 鲁春华 鲁春辉 鲁春江 鲁春林 鲁春平 鲁春强 鲁春荣 鲁春天 鲁春田

鲁春香 鲁春旭 鲁纯清 鲁纯羽 鲁纯雨 鲁从波 鲁聪聪 鲁丛波 鲁琮皓 鲁翠彬 鲁翠湖 鲁翠华

鲁翠金 鲁达智 鲁大华 鲁大平 鲁大庆 鲁大炜 鲁大营 鲁大猷 鲁丹丹 鲁丹雯 鲁丹竹 鲁郸泽

鲁郸哲 鲁当当

鲁姓女孩起名

鲁承瑶 鲁城冉 鲁铖冉 鲁程燕 鲁澄花 鲁澄琳 鲁橙花 鲁楚琳 鲁楚玲 鲁楚瑶 鲁楚悦 鲁传红

鲁传梅 鲁传美 鲁传霞 鲁传莹 鲁春娥 鲁春芳 鲁春芬 鲁春红 鲁春花 鲁春娟 鲁春丽 鲁春玲

鲁春梅 鲁春妹 鲁春萍 鲁春蓉 鲁春霞 鲁春妍 鲁春艳 鲁春燕 鲁春英 鲁从燕 鲁聪颖 鲁丛花

鲁萃娟 鲁翠芬 鲁翠红 鲁翠花 鲁翠玲 鲁翠萍 鲁翠蓉 鲁翠霞 鲁翠媛 鲁怛颖 鲁大丽 鲁大玲

鲁戴丽 鲁戴玉 鲁黛花 鲁丹花 鲁丹丽 鲁丹琳 鲁丹雪 鲁丹莹 鲁丹玉 鲁单花 鲁凼妍

鲁道琼 鲁稻花 鲁得花 鲁德芳 鲁德芬 鲁德玲 鲁德文 鲁灯花 鲁登花 鲁登艳 鲁噔花

鲁簦花 鲁嶝花 鲁瞪花 鲁磴花 鲁镫花 鲁迪雪 鲁丁萍 鲁丁玉 鲁东红 鲁东娟 鲁东梅

鲁东萍 鲁冬花 鲁冬玲 鲁冬梅 鲁冬妹 鲁冬萍 鲁冬媛 鲁栋秀 鲁敦花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和姓昌的名人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带南字的女生名字 和南字搭配的名字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 姓昌的名人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69028.html

使劲推荐

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 姓昌的名人
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 姓昌的名人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昌姓的来源及姓昌的名人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带南字的女生名字 和南字搭配的名字
带南字的女生名字 和南字搭配的名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南字的女生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和...

云姓的名人故事 云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云姓的名人故事 云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云姓的名人故事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云姓...

好听有诗意的五个字的网名 五个字网名古风诗意男
好听有诗意的五个字的网名 五个字网名古风诗意男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好听有诗意的五个字的网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悉字的拼音和含义 悉字属什么属性
悉字的拼音和含义 悉字属什么属性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悉字的拼音和含义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悉...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家磊男孩名字好吗 带磊字的公司名字大全
家磊男孩名字好吗 带磊字的公司名字大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家磊男孩名字好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带...

5人微信名字有创意 微信拼音名字创意
5人微信名字有创意 微信拼音名字创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5人微信名字有创意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梦幻西游情侣网名 梦幻西游手游情侣名
梦幻西游情侣网名 梦幻西游手游情侣名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梦幻西游情侣网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梦...

女生五个字网名仙气 五个字伤感网名
女生五个字网名仙气 五个字伤感网名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女生五个字网名仙气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褚姓和褚师姓的区别 褚姓男孩起名褚宇轩这个名字好吗
褚姓和褚师姓的区别 褚姓男孩起名褚宇轩这个名字好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褚姓和褚师姓的区别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精选起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