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一流的名人 古代高姓的名人_起名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起名

高姓一流的名人 古代高姓的名人

时间:2023-05-04 00:06:46 作者:人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高姓一流的名人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古代高姓的名人和高姓一流的名人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高姓一流的名人 古代高姓的名人

高姓,姓高的名人

“高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高姓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得姓始祖是“高傒”。那么您知道关于高姓家谱、高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高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高姓,姓高的名人

高姓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1] 。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高姓起源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姓始祖者。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

源于鲜卑族:

北魏孝文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熙元493~496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后融合于汉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西有单高楼村和双高楼村,猜测为鲜卑族楼氏一脉,并在单高楼村存有高氏祠堂。

在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政权末期,鲜卑族人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东魏大丞相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在其子高洋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废黜东魏孝静帝,建立北齐政权后,于同年即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赐他贵族姓氏为高氏。另外,鲜卑族人元文遥在北齐时期也先后得到国王高洋、高演的重用,因迎立国王高湛继位有功,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氏,亦为河南高氏之一。

十六国时,后燕国王鲜卑族人慕容云改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多有改复姓慕容氏为单姓高氏者,后文化上汉化,是为河北高氏的主流。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南北朝时,先后有鲜卑族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改汉字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其姓氏就贵为北齐政权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氏以示恩宠之举,徐子远从此改姓为高氏,其后代后来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满族姓氏中的x佳氏原本都是汉族,汉族被虏为包衣或自愿为奴入旗后,被赐予满族姓氏,其形式就是在自己本来的姓氏后面添加一个佳字。)

满族多啰氏,亦称刁落氏、啁噜噜氏,满语为Dolo Hala,汉义“内”,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东海(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高氏、赵氏等。

满族高佳氏,满语为G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辽阳(今辽宁辽阳)、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

满族高尔吉氏,亦称格尔齐氏,满语为Gerci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高氏。

满族萨克达氏,原为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悠久、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吉林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东浑河畔)、黑龙江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多为高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满族郭啰啰氏,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满语为Gorolo Hala,以地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吉林浑江)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郭氏、国氏等。

满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满语为Gorgiya Hala,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南部)、长白山区、嫩河(今黑龙江讷河)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郭氏、顾氏等。

源于羽真氏,出自汉、唐时期辽、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属于以国名为氏。羽真氏族部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是古燕国扶余氏族的一个分支,本姓扶余氏,西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西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王朝积弱没落,其羽真氏族部落首领高朱蒙(高邹牟)乘机在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建立了高句骊国,朱蒙自称是高阳氏之苗裔,所以改为单姓高氏。高氏一族在高句骊国的统治维持了六百多年的时间,这一历史时期,有汉史称其为“夫余族”。西汉平帝刘衎元始三年(高句丽瑠璃明王高类利二十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瑠璃明王迁都城至国内城(今吉林集安)。西秦建弘八年(高句丽长寿王高巨链十四年,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又将都城迁至王险城(今朝鲜平壤)。由于高句骊的国王世为高氏,所以在古代辽东半岛、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存在期间,高氏家族一直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高句骊人,在其五世祖高宗时期归附北魏王朝,世代相传至今。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到了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高句丽宝臧王高宝藏二十六年,公元668年),高句骊国被唐朝军大总管徐世勣(李勣)和安东都护薛仁贵联军所灭,唐军生擒高句丽王及其权相,屠数万,收户口六十九万户,之后唐王朝在王险城设立安东都护府。其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高氏族人迁居中原内地,世代沿称高氏相传。

源于冒姓,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由于高力士是个太监,无子嗣,因此曾收养了一大批巴结他的官宦贵族之子为养子,皆私赐其姓氏为高氏,世代相传。

源于官位: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高庙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高庙令的后裔子孙中,到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之际,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令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庙氏,世代相传。

出自晋朝时期官吏高力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高力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力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力氏、督氏,世代相传。

汉朝的匈奴句(音勾)王宜冠侯高不识后裔;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改高姓;清朝满洲八旗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很多命姓高。回族中则有西域穆斯林入关后改姓高,如元代学者西亚人高亨及子高克恭,其先世为西域回回,随蒙古征服者入关,落籍山西,以高为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逐渐同化为北方的高姓。在南方,则有其他少数民族,如白族、哈尼族、京族、黎族、苗族、仡佬族、锡伯族、回 族、东乡族、裕固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中的高姓。这些民族的高姓,或是其先祖由汉文化汉化而来,或是按少数民族译音确定,或是接受官方赐姓而得。再有一种或因需依附大族权贵等政治原因而改。比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改高氏,高丽羽真氏改高氏,南北朝鲜卑族元氏、徐氏改高氏等。北齐皇帝高洋,则给当时鲜卑族的元景安、元文遥等功臣,赐予了“高”姓。再就是“高”字开头的复姓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改为单姓“高”,则是历史使然。此外,还有民间过继外姓子女为嗣而改高的,也较普遍。

高姓家谱

辽宁渖阳奉天高佳氏家谱,(清)伊桑阿纂,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崇明崇邑高氏家乘不分卷,(清)高守卿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淮安高氏族谱五卷,(清)高士魁等重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州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清)高元钧等九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扬州维扬高氏宗谱十卷,(民国)刘嵩泉纂辑,高连海主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踏歌。

江苏泰州续修高氏迁泰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泰州市图书馆。

江苏靖江高氏重修宗谱八卷,(清)高仙阶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双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如皋高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高元升高维岳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丹徒高氏宗谱二卷,(清)高雪麟修,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芳田高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高金福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常州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戴墅高氏宗谱三十四卷,(清)高步瀛纂辑,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毗陵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仅存三卷)。

江苏武进高氏宗谱八卷,(清)高近远、高文炳等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荡高氏宗谱十六卷,(清)高凤冈等编,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高福潮、高懋荣等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高永祖高、绳租等编辑,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毗陵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晋陵高氏支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高溍增补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四卷,(清)高云汉、高鸿达主稿,高德昌、高镛庆主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79年)毗陵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高氏宗谱十二卷,(清)高焕章、高鸣盛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riben dongjing 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暨阳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高藩高惠文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二部)、人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高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今仅存首座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相城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曾懋等增辑,清同治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吴县吴郡枫江派高氏家谱十二卷,(清)高治源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增辑高氏杭州泥孩儿巷派家读不分卷,著者待考,附录民国年间补笔写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富阳富春灵泉高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富阳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萧山越州萧山高氏家缯十卷,(民国)高德良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二部)。

浙江嘉兴竹林庙稽古堂高氏谱不分卷,(民国)高桢辑、高焕文录,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前海高氏仲如公派房谱稿不分卷,(清)高圻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履素堂活字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南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高宝慈续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嵊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金华天泉高氏宗谱,(清)高徐福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存一册)。

浙江金华天泉高氏宗谱,(清)高徐福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另一部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金华天泉高氏宗谱六卷,(民国)高邦俊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另一部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平西大□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鲁封高水泰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东鲁乡东湖村(不全)。

浙江仙居乐安高氏宗谱,(民国)金秀庭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遂昌平昌高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大拓乡大ri村。

安徽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十二卷,(清)高富浩纂修兼校正,清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两部皆有缺损。

安徽绩溪霞间高垂裕堂支谱四卷,(民国)高秉松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清)高卜芳等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庆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手抄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六卷,著者待考,(清)庄鼎光序,高有阶重抄,清乾隆三十上年(公元1768年)手抄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四房高积祥派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高烶再修。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下派四房高积祥公派下族谱系统图不详,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高烻深重抄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下派六房高积成派下族谱,(民国)高烻深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六房高积成公派下系统图,(民国)高烻深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八房高积和公派下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抄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八房高积和公派下族谱系统图,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公元1947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上派五房高佛信公派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重修,1951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上派三房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重抄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亲派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山东淄博淄川孝义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总绪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远堮等纂,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潍坊北海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守训撰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 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临朐德化坊高氏谱不分卷,(民国)高鸿飞撰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

山东栖霞高氏谱书不分卷,(民国)高春田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抄本九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寨里乡百佛院村。

山东蓬莱县高氏宗亲谱册一卷,(民国)高思泰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辽阳市吉洞乡礼备村。

山东沂水高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临沭高氏家乘十卷,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东北村。河南鄢陵高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高家宝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沩益高氏重修族谱十四卷,(清)高光崇、高耀宇纂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一卷)。

湖南宁乡沩宁高氏族谱十六卷,首二卷,(清)高耀董、高名长等纂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高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二卷,(氏国)高青珊、高芸陔等修,高卓吾、高雨村等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三卷)。

湖南湘乡高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高彦驻、高尚志等总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湖南江华高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手抄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华县档案馆。

湖南益阳资阳高氏六修族谱三十三卷,首六卷、末七卷,(民国)高耀黄、高祖植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三卷)。

广东番禺重修高氏世谱十卷,(清)高长年重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西岑溪高氏族谱一卷,(民国)高昆仑编,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四川仪陇高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龙县档案馆。

云南鹤庆高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

陕西高氏族谱,附高母宋太夫人秩寿言不分卷,(民国)高洪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文蔚合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部)、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甘肃庄浪高氏三代宗亲世系家谱四卷,(民国)高荣锦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甘肃省庄浪县万泉乡高家川。

高氏家谱,(清)高世泰纂修,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氏宗谱,(现代)高映昭、高海成等纂修,1963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苦田高氏宗谱十四卷,(清)高茂元等纂修,清光绪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梁安高氏宗谱十二卷,(清)高富浩纂修,清光绪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家录,(清)高树然纂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山高氏家谱,(清)高腾纂修,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北海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守训纂修 嘉庆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东星高氏世恩录,(明)高拱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算命www.bmfsm.com)

丹徒高氏宗谱二卷,(清)高玉麟纂,清道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高氏宗谱四卷,(清)高寿昌纂,清光绪二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高氏宗谱四卷,(民国)高观昌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阳云阳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廉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平湖渤海高氏宗谱一卷,(民国)高兆瀛等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西安府西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无锡高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清)高裕芳等纂,清光绪三十年裕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暨阳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高藩等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澄江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高学诚主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高氏大统宗谱五十五卷,首二卷,(民国)高鼎业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思仁堂铅印本六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荆溪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裕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宣城候潭高氏族谱十卷,(清)高泳纂,清康熙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六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宣城候潭高氏族谱十七卷,(清)高绍桂纂,清乾隆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三~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浦阳高氏宗谱,(民国)高美楷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首座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汉寿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首座卷、第三卷、第五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汉寿罗坪分高氏八修族谱十二卷,首二卷,高晓岚等主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全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首座~七卷、第九~十卷、第十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沩宁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沩宁高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九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七卷、第二十九~三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十卷,(民国)高德良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归安双溪高氏家乘不分卷,附慕陶吟稿二卷,(现代)高鹰基纂,1958年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罗江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翼堂纂,清光绪九年红严祠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南南阳高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新野高氏纂修。现卷本失踪,只有族人口头流传十氏家谱。

乐清盘古高氏贵六公房谱弁言一卷,世系表八卷,杂表一卷,志一卷,传二卷,图像一卷,附刊二卷,(民国)高谊纂,民国二十四年温州新墨林朱墨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七~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汉寿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民国)高在文主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末卷上、下册,(民国)高才植主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渤海高氏族谱一卷,(清)高兴明等修,清宣统三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新化高氏六修族谱八卷,首卷上、下册,(民国)高柏古主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公安高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民国)高训源主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姓高的名人

高长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武义高强的将领,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

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鹗:清代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高克恭: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省),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

高凤翰:清代胶州(今属山东)人,著名书画家。著有《湖海集》、《南阜集》、《归云集》等作品。

高姓起名

高姓男孩起名

高鼎鹭 高鼎铭 高鼎酿 高鼎然 高鼎泰 高定定 高东波 高东辉 高东俊 高东阳 高冬志 高栋成 高多多 高朵朵

高朵馨 高恩词 高恩慈 高恩迪 高恩笛 高恩儿 高恩惠 高恩慧 高恩来 高恩兰 高恩岚 高恩阑 高恩蓝 高恩谰

高恩立 高恩平 高恩琦 高恩琪 高恩祺 高恩蕊 高恩穗 高恩五 高恩浠 高恩心 高恩昕 高恩芸 高尔升 高二语

高帆厚 高帆呤 高帆彦 高凡子 高方斌 高方曦 高坊奕 高芳蓓 高芳斌 高芳卉 高芳惠 高芳兰 高芳青 高芳仪

高放明 高飞凡 高飞碣 高飞九 高飞龙 高飞泉 高飞硕 高飞翔 高飞扬 高飞阳 高飞杨 高飞洋 高飞宇

高飞羽 高飞禹 高非池 高菲儿 高菲扬 高菲阳 高菲烨 高霏阳 高斐凡 高斐烨 高丰丰 高丰宁 高凤仪

高凤珍 高凤珠 高奉勇 高福宁 高福仁 高福莎 高福窝 高甫东

高姓女孩起名

高登芬 高登梅 高登燕 高碲文 高殿花 高丁文 高定梅 高东红 高东梅 高东霞 高东燕 高东悦 高冬玲 高冬梅

高冬雪 高冬艳 高栋芳 高杜美 高娥娥 高恩文 高尔茹 高尔婷 高二琼 高凡花 高凡茹 高凡婷 高凡玉 高凡媛

高范妍 高方文 高方英 高芳芳 高芳红 高芳梅 高芳琴 高飞娥 高飞雪 高飞燕 高妃怡 高非文 高绯红 高菲琳

高斐嫣 高纷芳 高芬芳 高芬艳 高丰芳 高风琴 高风玉 高枫琳 高枫玲 高枫婷 高葑琳 高凤娥 高凤娟 高凤琳

高凤玲 高凤梅 高凤琴 高凤婷 高凤文 高凤霞 高凤艳 高凤燕 高凤怡 高凤英 高凤颖 高凤玉 高凤媛

高奉琳 高弗燕 高芙娜 高芙蓉 高芙婷 高福梅 高福萍 高付娟 高复媛 高富娟 高富琼 高淦娅 高高英

高革英 高根玲 高根霞 高观倩 高观琼 高观艳 高冠文 高广红

骆姓,姓骆的名人

“骆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骆姓起源有十一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姜太公、嬴大骆、姬骆、妫摇。那么您知道关于骆姓家谱、骆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骆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骆姓,姓骆的名人

骆姓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2023年排行三百位后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骆姓源出会稽,世绍内黄。依历史推衍,可能为夏禹王之后裔;而夏禹王又是黄帝的三子骆明的孙子,《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又是禹之父,可见骆明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儿子。南宋罗汉专事记录上古传说的《路史》称:“鲧父之国,京兆宜寿县有骆峪,故周至也。”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湖北鄂州市、阳新县、大冶市、蕲春县,河南新野县,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山西太原,山东梁山,鱼台,平邑,江西德安、江西崇仁、江西九江,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陇川,四川合江,福建福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汉代有骆俊,陈留相;唐代有骆宾王,诗人;明代有骆文盛;清代有骆秉章,四川总督。

骆姓起源

来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谱》、《元和姓纂》等的记载,在周武王姬发病逝之后后,继位的周成王姬诵在镇压了三监之乱以及东夷部族的反抗后,为了更好第控制和同化东夷部族,敕封姜太公于齐地,建齐国,公爵,立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正确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二

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叫嬴成,建有大骆国。到了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878~前828年,公元前878年继位,公元前841年被国人驱逐),西周王朝内乱频繁,大骆国被西戎民族乘机攻灭。亡国之后,大骆国王族子孙和部分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大骆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

嬴姓骆氏族人皆尊奉嬴大骆为得姓始祖,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大夫名叫姬骆,为王孙贵族,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至今。

姬姓骆氏族人皆尊奉嬴姬骆为得姓始祖,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四

骆氏出自姒姓,出自先秦时期古越国及两汉越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史记·东越列传》记载:“越国东海王姒摇,驺氏,驺一作骆。”在史籍《史记·南越王佗传》中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骆,越也。索隐曰:姚氏按广州记云:交址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后蜀王予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尉佗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眞二郡,即瓯骆也。”在姒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氏称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姒摇是越王勾践后裔。

瓯骆国灭亡之后,其国民中多有以先祖名氏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至今,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五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他骆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代北人复姓佗驼拔氏,亦称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泛指汉朝、晋朝时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广大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县以西,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五台山东北一带地区。其间主要为鲜卑拓拔部的活动和控制地区,其中有佗驼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之后,佗驼拔氏族随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姓为骆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大荒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大荒骆,亦称大驾、大荒辂、大荒落,就是为周王朝历朝历代君主驾车的车夫,即御用司机。这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有记载:“大荒骆,岁阴在巳。又作大荒落。与辂同。”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还特别加以说明:“非子为周大骆是也。古驾辂皆同骆字,骆主车驾,故字可互用,犹甸之与椉也。”在大荒骆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

只有该支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jià(ㄐㄧㄚˋ),今读音作luò(ㄌㄨㄛˋ)亦可。

来源七

源于鲜卑族,出自唐朝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吐谷浑,是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原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个分支。西晋末期,其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逐渐发展壮大,在最强盛时期曾一度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初级奴隶制国家,向西曾一度占有古安息国东部边沿地区(今伊朗),虏掠了一些古安息人。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辽国,吐谷浑族人皆臣役于辽国,后世最终融合于汉族、蒙古族、女真族。而留居在青海故地的吐谷浑族人,近代学者中有人认为其即今少数民族土族的先民。

在唐朝时期,吐谷浑部中已经存在有汉姓骆氏族人,其祖先即为吐谷浑部在强盛时期俘虏的古安息人。在唐代宗李豫执政时期(公元762~779年),这部分吐谷浑部族人中有人投靠了著名的大宦官骆奉先(今陕西富平人),随骆奉先之姓,成为冒姓的骆氏族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骆奉先的养子、唐军将领骆元光,唐德宗曾赐其姓名为李元谅,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骆氏、李氏至今,其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八

源于姬姓,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之孙周坦,属于避难冒姓为氏。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公元1017~1073年)有个孙子叫周坦,于“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后扈跸南迁,并成为南宋王朝的首座位状元。周坦有五个儿子,散居各邑,其次子周永泰后来入赘浙江诸暨东郭王氏,成为迁诸暨始祖,改冠郭氏,称郭永泰。郭永泰的曾孙叫郭德荣,为了避权臣韩侂胄之难,奉祖母骆氏隐居于长宁洄溪,并冒其姓以自晦,改称骆德荣。

从骆德荣开始,其后裔子孙皆改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而祠名绍濂者,即含不忘本意。

来源九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金国时期,女真族中有两个部落,分别叫作散答氏族、独鼎氏族,后在元、明时期皆改汉姓为骆氏,大多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洪骆氏,亦称洪罗氏、候勒氏、霍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骆氏、何氏、石氏等。

⑵.满族萨克达氏,原称巴雅拉氏,后有改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即改为萨克达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悠久、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骆氏、苍氏、仓氏、麻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满族骆氏的姓氏读音皆作luò(ㄌㄨㄛˋ)。

来源十一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骆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

骆姓家谱

江苏镇江润东夏泽桥东山骆氏重修族谱三卷,(清)龚立贤编,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富阳富春大源骆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骆**、骆良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望村骆氏谱略,(清)骆元婷纂录,骆农骥补编,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浙江绍兴望村骆氏家谱,(民国)骆思钦修纂,民国九年(公元1920)稿本,民国十六(公元1927)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浣东骆氏宗谱四卷,(清)骆廷灿、骆农开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洄溪骆氏宗谱十四卷,(清)骆颖堂、骆森朝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绍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算命www.bmfsm.com)

浙江遂昌骆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成屏乡骆村。

枫桥骆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骆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姓骆的名人

骆牙

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

骆宾王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

骆世华

字放声,生于公元800年,亡于894年,在世九十四载,葬于今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云雾村观音碑。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之孙。据《骆氏族谱》记载:骆世华,祖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楂林乡人。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骆世华(七十六岁)与杨端、罗莹、郑畋、成展、安增、令狐滈共七人,受僖宗敕令入蜀平南诏。在入蜀平诏中,职授光禄大夫领前军元戎招讨镇夷大将军,“血战六载,方获全功”, 后受僖宗敕令“……釆地乐土,遇烽沿获,永镇边夷……”从义乌楂林举家迁入蜀地。此后,西南骆氏大多是他的后代。

骆炳贤

1934年出生,原名骆宜大,浙江诸暨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及高师工委会主任,《中学物理教学》期刊主编等。任教以来,先后在大学本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讲授普通物理学、光学、物理教学论、中国物理教育史、物理教育测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并指导物理教育进修学者3人,出版专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合编教材、教参《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初中物理教育通论》等6部。****60余篇,其中《中国物理教育简史》1994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专著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原则》荣获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主持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从浙江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竭力开拓师资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1995年被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授予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骆姓起名

骆姓男孩起名

骆嗄沙 骆爱林 骆爱霖 骆爱凝 骆爱清 骆爱庆 骆爱珍 骆安邦 骆安驰 骆安明 骆安琦 骆安琪 骆安祺 骆桉桉

骆桉佟 骆桉彤 骆桉桐 骆白羊 骆白杨 骆帮华 骆勹灏 骆勹榄 骆勹萝 骆宝厨 骆宝儿 骆宝茜 骆宝娴 骆宝秀

骆宝芝 骆保华 骆贝贝 骆贝儿 骆倍尔 骆蓓蔓 骆蓓欣 骆本港 骆比成 骆比特 骆笔成 骆笔锐 骆笔扬 骆碧菲

骆碧雯 骆璧华 骆彬彬 骆彬仪 骆斌斌 骆斌生 骆滨慈 骆滨豪 骆滨硕 骆滨王 骆冰斌 骆冰冰 骆冰涵 骆冰淮

骆冰姬 骆冰锦 骆冰晶 骆冰芹 骆冰素 骆冰炎 骆冰育 骆冰珍 骆丙丘 骆丙秋 骆丙然 骆丙燃 骆丙一

骆秉辉 骆秉章 骆柄聿 骆炳迪 骆炳旭 骆禀均 骆波涛 骆博轩 骆博雅 骆博源 骆渤恩 骆渤涵 骆卜灏

骆采方 骆采真 骆彩惠 骆彩彤 骆彩盈 骆灿杰 骆曹嵩 骆昌昊

骆姓女孩起名

骆阿花 骆阿妹 骆爱芳 骆爱红 骆爱娟 骆爱丽 骆爱玲 骆爱萍 骆爱琼 骆爱霞 骆安芳 骆安娟 骆安怡 骆岸芳

骆傲雪 骆奥冉 骆柏蓉 骆柏文 骆帮琴 骆宝红 骆宝娟 骆宝莉 骆宝琳 骆宝文 骆宝霞 骆宝艳 骆宝怡 骆宝英

骆宝玉 骆倍玲 骆蓓嫣 骆碧娟 骆碧瑶 骆碧媛 骆彬玲 骆彬艳 骆彬悦 骆冰婧 骆冰娟 骆冰琳 骆冰美 骆冰倩

骆冰霞 骆冰雪 骆冰艳 骆冰玉 骆冰媛 骆炳琳 骆博文 骆不婷 骆采霞 骆彩玲 骆彩萍 骆彩琼 骆彩茹 骆彩婷

骆彩霞 骆彩英 骆策文 骆婵娟 骆蝉媛 骆昌英 骆长英 骆常文 骆超文 骆朝霞 骆琛英 骆辰颖 骆辰悦

骆宸娟 骆晨雪 骆晨瑶 骆晨怡 骆丞琳 骆丞娅 骆成红 骆成梅 骆成英 骆成玉 骆承红 骆承莉 骆初红

骆楚怡 骆川琼 骆传英 骆春芳 骆春花 骆春丽 骆春玲 骆春梅

郭姓,姓郭的名人

“郭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郭姓起源有四种说法,得姓始祖是“虢叔、郭序”。那么您知道关于郭姓家谱、郭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郭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郭姓,姓郭的名人

郭姓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23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首座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郭姓起源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4、源自少数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②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③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汉义“钩子”,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

郭姓家谱

凫溪郭氏宗谱 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家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 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 抄本 美国,日本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 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 郭敬忠等主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益阳郭氏族谱二十卷 郭敦德等修,民国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载郭氏族谱五卷 郭天云等纂修,清嘉庆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益阳市资阳郭氏洪淳支谱三十卷 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闽清汾阳郭氏族谱 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州郭氏支谱十卷 郭兆昌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福建图书馆

广东清远郭氏族谱 郭传礼等修,清宣统三年修抄本复印件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族谱七卷,首一卷,世系两卷 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侯官郭氏家集附福州郭氏支谱 郭柏苍辑,清光绪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六修族谱四十八卷 郭蓉镜编修,清光绪己亥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支谱十卷 郭杰昌纂修,清光绪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支谱 郭嗣蕃纂修,民国九年手抄本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支谱十卷 郭兆昌等纂修,民国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旧德述闻六卷 郭则云纂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族谱 郭荃阶、郭庆云纂修,民国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乐郭氏六修族谱 郭大聪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 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太原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嵊县东郭竹氏宗谱六卷 竹引熏六修,民国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嵊县文物管理局

上湘石屋冲郭氏三修族谱十八卷 著者待考,民国丁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黑水郭氏家乘八卷 郭克兴辑,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南京大学

京江郭氏家乘八卷 郭开溎修,清宣统三年续古堂活字本 北京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

亳县郭氏宗谱十卷 郭鸿诒、郭文彻纂修,民国十五年义堂活字本 北京图书馆

汾阳郭氏八修宗谱 郭衷儒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崇本堂刻本 湖北图书馆

姓郭的名人

郭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算命www.bmfsm.com)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号尚武,化名吴诚、丁汝常等。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还是*****和社会活动家。

郭姓起名

郭姓男孩起名

郭博雨 郭渤米 郭渤骞 郭鹁鲍 郭鹁反 郭鹁子 郭才阳 郭材麓 郭彩兰 郭彩贤 郭仓轩 郭草蓬 郭岑林 郭查麓

郭柴麓 郭昌宸 郭昌恩 郭昌峻 郭昌锑 郭长淳 郭长滇 郭长航 郭长津 郭长久 郭长林 郭长淋 郭长明 郭长奇

郭长淇 郭长润 郭长硕 郭长昕 郭长宴 郭长洋 郭长雨 郭常晟 郭畅麓 郭抄人 郭超波 郭超建 郭超烨 郭朝宾

郭朝郭 郭朝平 郭臣韬 郭辰晨 郭辰光 郭辰麓 郭辰姗 郭辰声 郭宸亮 郭宸驿 郭晨辉 郭晨林 郭晨淋 郭晨霖

郭晨欣 郭晨颜 郭晨杨 郭晨株 郭丞林 郭丞霖 郭成锴 郭承辰 郭承澄 郭诚骏 郭诚麓 郭城浩 郭城君

郭城涛 郭城维 郭城玮 郭城蔚 郭城羽 郭程酩 郭程升 郭澄承 郭骋浩 郭池熠 郭侈逗 郭侈女 郭侈刈

郭茺氽 郭崇菊 郭崇亮 郭崇生 郭崇项 郭崇勇 郭楚才 郭楚函

郭姓女孩起名

郭阿玲 郭阿冉 郭蔼怡 郭霭玲 郭霭颖 郭艾琳 郭艾梅 郭艾萍 郭艾倩 郭艾文 郭艾英 郭艾颖 郭艾媛 郭爱芳

郭爱芬 郭爱花 郭爱娟 郭爱琳 郭爱妹 郭爱娜 郭爱茹 郭爱婷 郭爱颖 郭爱玉 郭爱悦 郭嫒娟 郭嫒燕 郭嫒颖

郭安芳 郭安莉 郭安玲 郭安梅 郭安萍 郭安婷 郭安怡 郭桉莉 郭桉萍 郭岸英 郭笆瑶 郭柏琳 郭邦媛 郭宝芳

郭保红 郭保丽 郭保玲 郭保霞 郭保玉 郭贝芳 郭倍冉 郭蓓琳 郭蓓婷 郭蓓怡 郭蓓悦 郭本莉 郭必花 郭碧红

郭碧茹 郭碧霞 郭碧燕 郭碧莹 郭彬娟 郭彬琳 郭斌英 郭冰芳 郭冰芬 郭冰花 郭冰莉 郭冰丽 郭冰琳

郭冰怡 郭冰莹 郭冰玉 郭丙丽 郭秉文 郭炳文 郭炳颖 郭伯文 郭博怡 郭卜艳 郭卜英 郭才琴 郭采婷

郭采文 郭采瑛 郭彩娥 郭彩玲 郭彩萍 郭彩婷 郭灿芳 郭灿红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高姓一流的名人和古代高姓的名人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欧美范儿女生网名 欧美女生网名大全集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高姓一流的名人 古代高姓的名人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68509.html

使劲推荐

高姓一流的名人 古代高姓的名人
高姓一流的名人 古代高姓的名人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高姓一流的名人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古代...

欧美范儿女生网名 欧美女生网名大全集
欧美范儿女生网名 欧美女生网名大全集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欧美范儿女生网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欧...

测字的来历是什么 测字怎么读音是什么
测字的来历是什么 测字怎么读音是什么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测字的来历是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测...

枫字取名男孩名字大全 男孩的名字最好带枫字
枫字取名男孩名字大全 男孩的名字最好带枫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枫字取名男孩名字大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霆字五行属什么意思是什么
霆字五行属什么意思是什么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霆字五行属什么意思是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好听可爱俏皮搞笑乳名 2023宝宝乳名大全女孩
好听可爱俏皮搞笑乳名 2023宝宝乳名大全女孩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好听可爱俏皮搞笑乳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lol网名高级质感伤感 lol名字温柔伤感
lol网名高级质感伤感 lol名字温柔伤感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lol网名高级质感伤感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带品字好听女孩名字 品字辈男孩名字
带品字好听女孩名字 品字辈男孩名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带品字好听女孩名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古代女主角叫徐绾绾是皇后的小说 叶绾绾与司夜寒小说最新章节
古代女主角叫徐绾绾是皇后的小说 叶绾绾与司夜寒小说最新章节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古代女主角叫徐绾绾是皇后的小说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

男孩带晟字的名字大全 晟字取名男孩
男孩带晟字的名字大全 晟字取名男孩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男孩带晟字的名字大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精选起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