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名单 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时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名单 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时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合肥2022年第三批次一宗地块试点现房销售;福建福州出现第一个“现房销售”地块……近日,多地将“现房销售”写入土地出让文件中。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1年以来,北京、杭州、福州、合肥、西安、宁波等地在土拍环节试点现房销售。仅今年以来,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包括合肥、北京、福州永泰县、济南等地的多宗地块提及“现房销售”。
以合肥为例,8月24日,合肥市发布第三批集中供地公告,共推出28宗涉宅用地,总土地出让面积3282亩,总起始价277.4亿元,并将于9月23日正式出让。值得一提的是,该批次地块中首次推出现房销售地块。其中,蜀山区SS号地块明确提出“按精装现房销售实施”。
据合肥在线,尽管此前的土地拍卖公告中多宗地块对开发商建设进度提出要求,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开售,但是明确提出必须按现房销售,在合肥尚属首次。
另以北京为例,北京于2021年第二轮集中土拍时首次试点竞现房销售面积地块——大兴黄村海户新村地块。据《北京日报》,该地块共吸引3家企业竞买,经过17轮价格竞拍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37.84亿元,又经过23轮竞“现房销售面积”后成交,竞报“现房销售面积”5.4万平方米,最终该项目中将有近一半的商品房实行“现房销售”。
今年,北京最新公布的第三批次供地18宗地块中有13宗项目设置了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而在北京今年首批集中供地中,18宗地块中有9宗地块涉及竞报现房销售面积程序;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中17宗地块中有12宗涉及“竞现房销售”。
此外,福州永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7月15日的一则公告显示,葛岭镇溪西村一地块在出让要求中提到:地块按现房销售实施,规划房屋竣工验收之后,竞得人方可申请房屋销售手续。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认为,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现房销售多少受到近期烂尾楼风波的影响,出于保交楼的立场而提出的,多地出现的烂尾楼停贷风波事件导致购房者对商品房预售制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态,取消预售制度的言论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认为,今年7月以来,部分城市的项目出现“停工”现象,对购房者置业情绪和预期均带来不利影响,而现房销售既能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对楼盘质量和交付行为进行约束,有利于“保交楼、稳民生”。
已有多地探索现房销售
对于现房销售试点的探索,最早或可追溯至2014年。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7月9日,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104街坊39/1宗纯宅地竞拍,最终丽丰控股旗下东方动力有限公司以5.77亿元的价格竞得,溢价62.54%,成交楼板价59859元,剔除保障房后楼板价达85810元/平。地块在出让预合同中首次提出了“该地块内建成房屋不得预售,须以全装修现房销售”。
到了2021年,为抑制房企拿地热情,深圳也推出首宗现房销售试点地块——龙华A816-0060号地块,要求在该地块上建设的商业、住宅等建筑物,不能进行预售,必须在竣工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才能以现售形式对外销售。
同年,杭州、南京等地在土地拍卖时,均提出现房销售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1年间,房地产市场活跃度较高,深圳、苏州、南京、杭州、中山、成都、海南等城市在土地端设置现房销售条件,抑制土地市场热度。
以苏州为例,2021年8月11日,苏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实施意见》,共13条。其中规定,提高项目预售条件:土地出让成交价超过市场指导价(不含市场指导价)的,工程结构封顶后方可申请预售许可;土地出让成交价超过市场指导价10%(不含10%)的,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申请预售许可。
这一政策被业内解读为,一旦拍地价格过高,触碰价格红线,就需要以结构封顶或竣工验收为标准,来办理预售许可证。通俗说就是“地价较高的项目必须以现房的形式进行销售”。
2021年8月1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关于调整南京市土地公开出让竞价方式、商品房贷款首付比例的意见》,按照政策,当网上竞价达到最高限价90%时,该地块所建商品住房必须现房销售。
2021年3月7日,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通知》提出改革商品住房预售制度,自文件印发之日起,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这也让海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出台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
对于实行现售制度的背景,时任海南省住建厅厅长霍巨燃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商品住房实行预售制度引发的质量投诉、合同纠纷、延期交房、配套设施不落实、违规销售甚至开发商收钱跑路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房地产投诉和纠纷的最主要因素。为从根本上杜绝因预售制度带来的系列问题,《通知》提出改革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现房销售试点效果如何?
不过,从上述提及现房销售试点的城市来看,有部分城市目前已偃旗息鼓,包括杭州、南京等城市在推行一段时间后,改变了土地出让规则。
以杭州为例,2021年3月24日,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土地新政,当溢价率达到50%时地块所建商品房屋须在取得不动产登记证后方可销售。但是仅4个月后,杭州推出的土地出让就改变规则——“溢价50%须现房销售”的条款删除。
彼时,据《钱江晚报》2021年7月12日报道,2021年3月24日后的杭州土地出让,主城区共出让10宗涉宅地块,其中有9宗必须现房销售,在两年内无法形成有效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推了供应不足、房价上涨的预期。
不过,杭州于2021年重启了“现房销售”。2021年7月30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公布了2021年第二批集中出让地块公告,其中10宗宅地率先开展“竞品质”试点,即改变以往的价高者得,而是采取线下竞“品质方案“,获得资格后进入线上“竞地价”阶段。本次试点地块全部实行现房销售,从源头上引导房地产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产品。
南京的现房销售政策则始于2021年8月。据《上证报》报道,为给土拍市场降温,南京市规定,当网上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仍有2家以上单位要求继续竞买的,停止网上竞价,改为现场摇号产生竞得者,并在最高限价基础上再加一个加价幅度作为成交价。当网上竞价达到最高限价的90%时,该地块所建商品住房必须现房销售。
2021年6月2日,南京再出规定,当住宅用地、商住用地网上交易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停止竞争地价,改为在网上竞争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但在随后的7月份,挂牌的5宗地块条件显示,取消了“竞价达最高限价的80%申领预售的施工进度门槛,以及竞价达最高限价的90%需现房销售”的要求。
苏州则在2021年2月19日发布《关于做好土地出让相关工作有效应对疫情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限,调整超过市场指导价报价规则等,在一定范围内放松了房企预售的条件,也取消了执行42个月的强制性现房销售政策。
按照克而瑞监测数据,2021年8月,苏州推出现房销售政策,规定土地出让成交价超过市场指导价10%的,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申请预售许可。现房销售政策发布后,2021年出现12宗现房销售地块,现房率为40%。2021年全年现房销售地块达到49宗,现房率为82%,2021年前三季度现房销售地块为11宗,现房率为23%,且都集中在1月和2月份第一季度中,第二季度以后的土拍多以底价和低溢价成交,再无现房销售地块出现。
不过,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看来,此前提现房销售和现在提现房销售,它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此前现房销售的目的是通过现房的模式来限制一些企业非理性的拿地,这和土地的限价政策有关系。现在提现房是跟保交楼挂钩,各地从保交楼、保护购房的权益角度来讲,提出现房销售模式。
“此前现房销售政策的取消,是因为后来市场降温以后,从创造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角度来讲,优化或者取消了现房销售政策。现在各地出让的地块中再次提及现房销售,是在保交楼,防范烂尾背景下,重新提起现房销售的概念。”严跃进说。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现房销售的试点地块成交率会有所下降,目前,各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中。
从此轮设置“现房销售”环节的城市来看,北京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中17宗地块中有12宗涉及“竞现房销售”。从土拍成交情况看,12宗涉及“竞现房销售”的地块中,2宗地块流拍,4宗地块底价成交,3宗地块未触及地价上限;3宗地块达到上限价格后转为竞报“现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预售制会取消吗?
随着多地试点,取消商品房预售,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当前全面推行现房销售是否可取?
陈文静认为,目前并非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制度的合适时机,全面实行现房销售对商品房存量、开发商资金、地方财政收入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最稳妥的方式是对热点城市部分项目优先试点现房销售,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未来更大范围地推行积累经验。短期来看,预计将有更多城市从土地端试点现房销售。
陈霄也提到,现房销售可以尽可能地保证购房者的权益,避免出现烂尾楼、开发商跑路等现象,确保了购房者能如期拿房,降低了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
陈霄认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乃是大势所趋,但是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现状来看,全面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尚且不是一个良好的时机,甚至可能会加剧房企的资金压力,导致更多的风险暴露,以试点方式逐步实施是当前被认可的最优的推进方式,在部分城市率先试点取消预售制度,后逐步推广,这样也能够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和良性循环。
去年年初售楼处空无一人、几个房地产商会争相上书求地方政府救市的时候,谁也没想到2021年的楼市能卖出17万亿,创下商品房销售史上的新高。
20多家房企在2021年跨过了千亿门槛,碧桂园、恒大、万科全年销售超过了7000亿。
2021年一开年就有不少地方拿去年的成绩报喜,比如37家房企在上海销售破50亿,TOP20房企在深圳销售超过2000亿,其中前十家均突破了百亿。
2000亿是什么概念呢?整个山西省2021年的商品房销售额才1885.9亿元,这还是同比增长15.6%以后的数据。
这时候,北方很多地方的楼市不得不面临类似的尴尬局面,在寒冷的冬季听着南方花香满园。
听说今年倡导就地过年的时候,王磊(化名)就知道今年过年的返乡置业行情要废了。
他在河北省的一个三线城市,之前跟他约好要过年回来看房的熟人,基本上都不回来了。
以往每年,他们都会为这些外地回来过年的人做专门准备,折扣、特价房,还有案场暖场的小活动,按照经验,一般返乡置业的成交率差不多在1/3,每3个到售楼处的人就会有1个下单,这功夫下得值得。但是今年,直到现在也没动静。
跟王磊所在城市相隔不远的郑州,一个地产人对媒体说,郑州去年春节返乡置业的群体差不多减半,今年春节返乡置业的人几乎没有了,地产市场“挺难的”。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微博评论称,这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三四线楼市所面临的窘境!“但见东部城市房事笑,谁闻中西部房事哭?”
楼市冷下来的地方
去年9月,30多位河南地产大佬在郑州开了一场闭门会,有本土房企,也有全国房企区域负责人,比如万科郑州公司总经理许沈波。
“当前有房企打折促销,但打折就一定好卖吗?”
一语点醒参会人。
大家深入讨论了降价的危害,对社会、对行业、对个人,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大家达成共识,“稳地产,不带头降价!”
这条商会公众号上发出的新闻一出,就引发了不小的动静,有的人斥责这是垄断、地方保护、行业绑架,现在,这条新闻已经在公众号消失,与这个闭门会有关的内容,变成了房地产行业数字化。
《凤凰WEEKLY地产》向售楼处的人求证,确实如此,“精装房1万元左右一平米,毛坯房7000-8000元/㎡。”
然而即便是降价,换量的效果也不明显。
乐居财经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把2021年称作是郑州房地产市场的“黑暗”之年。
虽然郑州2021年新房均价14236元/㎡,依旧位居全省首位,但新房销量从2021年后逐年下跌,2021年和2021年同比分别下降17%、16%,2021年新房销量是近5年的最低点。
郑州主城区的库存去化需要14个月,新楼盘开盘推售减半,全年去化比去年减少69%,整个去化率降低了将近3成。
对于山东房企鑫都地产来说,2021年也过得并不顺利。2021年5月,鑫都地产曾经以11491元/㎡的楼面价拿地,作为济南开发的首个项目,刷新了当时济南雪山片区楼面价的新高。但由于周围是价格较低的刚需盘,所以去年7月开盘时,鑫都紫宸府的成交均价在14700元/㎡左右,业内称为“赔本赚吆喝”。
此后消息更让人错愕,该项目由于销售不乐观,便以11200元/㎡ 起的价格吸引购房者,已经跌破楼面价。
“整个山东除了临沂之外,基本上都在回调。2021年-2021年跟着苏州杭州大涨,但是又不像苏州杭州经济基础那么好,所以烟台、济南,包括青岛的市场去年以来都不是很好。”资深房产评论人陈雷在接受《凤凰WEEKLY地产》采访时分析。
据当地业内人士透露,富力在烟台的一个项目,原本在一期开售的时候就跟购房者承诺过会有二期,但是后来把二期的地卖给了旭辉,“这相当于,富力已经撤出了烟台。”
有媒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梳理了35个重点城市近一年的房价走势,发现有11个城市房价低于去年同期,包括了8个省会城市、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青岛。
其中,天津跌幅最深,同比下跌了4.4%。郑州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房价同比下跌了4.3%,跌幅在35个城市中位居第二,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
从区域分布来看,11个下跌的城市,黄河流域、华北地区最为集中,包括天津、郑州、太原、济南、石家庄、青岛等中心城市。
还有近年来一直被提到的东北。据统计,2021年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仅为3.83%,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较,东北地区投资占比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而销售面积占比仅为4.01%;销售额占比仅为3.35%。
他们却在想办法压住暴涨
1月22日,深圳华润城润玺一期12名打新者,为欲望付出了代价。
2021年11月,华润城润玺一期启动认筹,2天内9690批认购人入围,冻结资金339.15亿元。有人做过测算,这个数字总额大概相当于8宗地块的成交总价。
但随后媒体曝出,该项目以代持、众筹等违规方式参与的打新者不在少数,随后深圳监管部门开始介入。
最终这12个人因为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及资金流水记录,被暂停网签、暂停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暂停购买人才住房资格。
类似于深圳这种新盘万人摇的场面,在不止一个热点城市出现。
新年刚过,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合肥等地密集收紧了调控政策。
这些热点城市不得不持续地打补丁,以扑灭楼市一轮又一轮的热情。
但热点城市就是热点城市,有排名靠前的GDP,有大批涌进的新人,无论是居住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它们都满足,所以来自需求端的热情源源不断。
去年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还在封城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问“要不要去武汉抄底楼市”,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的2021年全年新房成交了20.12万套,全国第一。
“从成交金额增长量排名前50的城市来看,74%来自于国家级城市群,36%的城市来自于长三角城市群,其中有6成的城市为长三角内三四线及其他城市。”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对《凤凰WEEKLY地产》称。
而这些地区,基本涵盖了去年出售的17万亿商品房的大致走向。
有统计数据称,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中,东部地区占比超过50%,销售额占比超过55%,而且比例还在持续扩大。
最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刘水说,在去年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0.2%的情况下,这两个区域代表城市整体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7.5%、22.1%,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这都是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开发商的风向
热门城市的热门楼盘一出现,迫切的购房者就会为了增加中签几率四处找亲朋好友凑房票,他们恐怕不会想到,房企也是如此。
去年9月份,扬州房产圈流传出一张图片,316家房企角逐的二畔铺GZ215地块,背后只有35家房企,“马甲”超过10家的就占了三分之一。其中,碧桂园、保利、美的、金地、绿城分别以50家、40家、22家、20家、20家的马甲数量排在前五。
目的很简单,提高成功率。而这块地在摇号前,只用了半分钟就达到了最高限价,这就是原因。
最终胜出的是金地,据说之前已经淡出扬州市场将近7年,“此次不惜带着20个马甲,调集几十亿保证金高调回归,可见金地重回扬州志在必得的决心。”媒体报道称。
这种情况在长三角多个城市多个地块出现,4月份苏州出让10宗土地,曾经一度引得土拍系统崩溃。
此后南通、南京等地不得不收紧政策,苏州还对违规使用马甲参与土拍的金地、九龙仓等房企子公司发布了三年禁令。
“2021年,50家代表房企在二线城市的投资面积占比达到了51.2%,三四线为44.0%,一线占比为4.8%。从布局区域来看,企业热衷于在长三角、长江中游、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和京津冀五大城市群拿地,占比合计达到58.4%,其中长三角热度持续,占比最高达25.4%。”刘水分析。
房企拿地有多积极,背后就有多漂亮的销售数据。
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TOP20房企的成交金额中,二线城市、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分别占63%、17%和20%。其中一线城市总体占比在2021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11家都提升了一线城市占比,金地和中海提升比例最大,达到10%和8%。
不仅如此,这20家房企中,7家重点布局一线城市(占比高于总体均值)的房企,在2021年均不同程度地进一步提升一线城市成交金额占比,另有4家非重点布局一线城市的房企,也在2021年提升了金额占比。
棚改的大潮退去后,房企们陆续回到了安全的一二线城市和热门的都市圈,尽管竞争激烈,调控也严格。
去年以来大家越来越明白要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和生存法则,安全和回报率,是他们不得不放在前面的问题,尤其是龙头房企。
排名第13位的龙湖地产,去年一年长三角销售额贡献率是31%,在五大区域中最高;二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高达79%。而排名第6位的中海地产,去年一二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高达84%。
另据媒体报道,碧桂园去年上半年权益销售业绩中,江苏、浙江贡献占比分别为13%、9%,合计22%。而且在全年拆了合、合了拆的组织架构调整中,上述区域也是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不在“圈里”的城市发现,全国性的开发商,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远。
对于这些城市,这并不是个好的信号,办法总要想。
去年11月,郑州发了一份文件,当中提到“鼓励和支持选择货币补偿等多元化安置方式,确需实物安置的,实物住宅安置面积不超过人均70㎡”。
但随后很多人就问,重提货币化安置,能重现楼市的辉煌吗?
房地产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2021年以来,中央坚持“房住不炒”调控基调不变,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同时调控攻策由过去的抑制需求端为主,逐渐向供给端发力转变,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土地、财税等方面的调控政策接连发布,以稳定市场预期。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10月26日,以“锚定价值,理性求进”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价值地产年会将在深圳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中指研究院将重磅发布《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人口、交通、产业等方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吸引力进行深入分析。
近日,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在接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就《白皮书》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活跃
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仍旧向好。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比2021年1~9月份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4.6%。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16.6%;比2021年1~9月份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0%。
“2021年,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100城市中,成都、西安、长沙等部分中西部核心二线以及合肥、无锡、惠州、常州等热点城市群内部城市排名上升较快。”
黄瑜认为,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活跃,但不同城市分化更加明显,东部核心城市群城市恢复节奏快,交易市场及土地市场热度均较高,而东北、中西部的部分城市,市场活力不足。
“其中,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多年来经济实现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等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叠加人才引进政策频发,人口持续流入,近十年常住人口增加582万人;近两年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利好释放、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投资吸引力,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力提升至全国第6位。”
总体来看,面对“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两道红线”房贷新规、22城“两集中”供地等政策,房企投资、营销等经营管理难度加大,未来深耕具有发展潜力且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将是企业投资的重要聚力点。
三四线城市楼市分化将加剧
《白皮书》中的“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评价模型”包括2大维度、12个方面、近50项具体指标。市场容量和增值潜能是研判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的两大维度,其中市场容量涉及人口基础、经济实力、产业创新、交通配套等八个方面,增值潜能涵盖供求关系、房价支撑、市场热度、需求满足等四个方面。
“在这些因素中,人口因子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容量和增值潜能的关键因素,人口聚集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城市经济、产业、收入、交通等因素都将通过影响人口流向,进而对房地产市场容量产生影响,此外,人口基础也通过需求端间接影响市场增值潜能。”黄瑜表示,区域的人口、产业、交通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
在政策引导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未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核心城市群及都市圈,房地产市场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
针对不同城市,黄瑜表示,“一线销售存量房市场相对较大,新房市场成交量相对有限。2021年下半年全国市场调整压力增加,一线城市市场韧性较强,供应端改善下成交规模保持高位,一线销售占比有望保持稳定。”
而二线城市新房市场规模较大,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近些年人口增长迅速,住房需求增加,新房市场空间较大,这部分城市随着新房供应量的不断增加,短期市场规模仍有一定支撑;另有部分城市市场处于调整通道,如部分东北、西南地区城市,短期市场规模或将继续缩量,但中长期来看,二线城市作为全省或区域的中心城市,未来市场仍有释放机会。综合来看,二线城市市场份额仍有望稳中有增。
针对三四线城市,黄瑜认为“市场分化将加剧”,部分经济基础较弱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持续净流出,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缓,新房市场规模缩小或将延续。热点城市群内部部分三四线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叠加城市群区域规划不断落实,城市发展或将有所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力亦有所提升。整体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或稳中略降。
土拍市场降温短期影响有限
近期,重点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整体降温但城市间和城市内市场热度分化进一步加剧,深圳等城市多宗地块竞价达到地价上限,武汉和重庆多数地块以底价成交,北京也有多幅地块因无人报名而延期。
显然,这是土地供应市场自今年2月以来22城实施“两集中”供地政策以来的调控结果,集中供地政策给房企投资、营销、融资等均带来新的挑战。
对造成近期土地市场迅速降温的原因,黄瑜表示,“一是资金持续承压下房企拿地能力及拿地意愿下降。三季度企业融资环境偏紧,叠加楼市降温、房贷放款变慢导致销售回款受阻,房企资金压力不断加大,拿地能力下降。同时,企业对当前市场预期普遍较为悲观,拿地再投资意愿不足。”
“二是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调整对房企要求提升,同时部分远郊区地块吸引力有限。土拍规则调整提高了企业参拍门槛,严格房企购地自有资金来源审查,竞品质、定品质等要求提高,部分城市采取竞自持、竞人才公寓、现房销售等方式,企业拿地意愿减弱。同时,部分城市二批次的部分地块区位相对较差,且所在区域潜在供应多,竞争激烈,导致最终撤牌或流拍。”
不同企业面对如今的市场环境有不同的机遇,黄瑜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地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据统计,三季度各地出台调控100余次,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市场调整压力增加,叠加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发力下房企资金端持续承压,房企拿地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国企经营杠杆普遍较低,且资金和融资存优势,今年以来在土地市场表现较为活跃,在重点城市第一批、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积极扩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重点城市土拍规则普遍要求达到最高限价后摇号或一次性报价确定竞得人,叠加全国土地市场整体降温,经营稳健的民企亦迎来拿地窗口期。除此之外,民企持续深耕具有品牌、资源优势的城市和地区,或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但黄瑜也同时认为,土拍市场的表现并未改变城市基本面。“目前来看,土地市场降温是房企拿地能力、拿地意愿下降及土拍规则升级造成的短期阶段性现象,而城市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土地市场热度是研判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指标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影响有限。”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名单 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时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名单 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时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杭州9月医保费多少钱啊 杭州2021年医保费用什么时候缴纳?
下一篇:更多运程
本文标题: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名单 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时间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22372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京9月份土拍地块公示名单 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杭州9月医保费多少钱啊 杭州2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最新行业动态报告内容是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沧州9月卖草莓的店有哪些呢 沧...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杭州福彩3d玩法 3月9日福彩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8日足球结果是什么意思 9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30日苏州演唱会视频 9月3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享界s9车价格 享界s9视频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初去香港还是去澳门好 9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苹果发布旧款会降价吗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