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_运程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运程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时间:2024-05-21 16:14:22 作者:戏曲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的文章,本文对文章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2021年发债规模

主穴

综合利率走势、监管政策、信用风险、还贷压力等因素分析,预计2022年信用债净融资额在2.7万亿左右,同比增长35%左右。

(1)2022年基建稳增长有利于提振城投债净融资需求。但对弱资质城投债的监管在收紧,两个因素相互抵消。预计城投债净融资与2021年大致持平,可能略有收缩;

(2)考虑到工业国企信用已明显修复,2022年利率中枢有望下移,房企央企国企将受益于宏观和行业金融环境的回暖,政策层面支持工业企业发债,预计2022年央企和地方工业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将显著改善;

(3)2022年,广义民营企业信用债到期较上年大幅减少,整体货币信贷环境趋于宽松,对广义民营企业融资也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预计2022年广义民营企业信用债净融资缺口较2021年将明显收敛。

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规模为7.36万亿元,较2021年减少约0.33万亿元。同时,由于超短融发行对利率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且预计2022年央行利率将低于2021年,预计2022年到期信用债金额将由2021年的2.86万亿增加至3.0万亿左右。综合来看,2022年信用债发行总量为7.36万亿3.0万亿2.7万亿=13.1万亿,同比增长4.4%。

202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会宽松,2022年下半年可能回归中性。全年利率走势预计是先降后升,央行前低后高。2022年下半年,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的成本优势可能会大大削弱。因此,从利率的角度来看,上半年是较好的发债窗口,信用债的净融资额会明显高于下半年;但结合到期还款压力分布,下半年信用债发行可能略高于上半年。

从发行结构来看,2022年信用债融资在资质、期限、区域、行业等层面的分化将加剧,高等级实体发行占比有望提升。同时,信用债短期发行的特征有望进一步强化。

2021年,信用债1的发行在2021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主要是因为现有债券的到期压力越来越大,而反映新增融资需求的净融资额同比大幅下降。因此,以净融资情况衡量,2021年信用债发行较2021年是“小年”。展望2022年,信用债发行会有怎样的表现?信用债的发行规模和结构除了有借新还旧的压力外,还与利率走势、监管政策、信用风险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下面将详细分析。

一、利率走势

(1)预计2022年信用债发行中枢利率将低于2021年,走势将低于2021年,且低于中枢利率,因此上半年是比下半年更好的发债窗口。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大压力。其中,“需求收缩”主要指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持续下滑,居民消费复苏乏力,外需可能减弱,尤其是房地产“硬着陆”风险,这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expec

基于此,我们判断:(1)2022年1月央行下调OMOMOMLF利率各10bp,将带动市场利率波动中枢系统性下移;(2)从全年走势来看,2022年,经济增速将前低后高,货币政策将从边际宽松转向回归中性,固定利率走势前低后高,利率中枢前低后高(见图2-4)。由于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较高,发行利率与资金利率、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联动性较强。因此,在2022年市场利率波动中枢下移的预期下,预计信用债发行利率中枢也将低于2021年,年内大概率沿“先降后升”的“V型”轨道运行,下半年中枢较上半年有所抬升(见图5)。

(2)上半年债券发行利率和贷款利率将同步下降,但随着贷款利率下降的慢变量加速和债券发行利率下降的快变量动能衰减,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将经历一个先扩大后逐渐收敛的过程,下半年随着债券发行利率的反弹,债券成本优势将加速减弱。

与贷款相比,债券发行定价更加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货币宽松时期,债券发行利率可以跟随市场利率快速下降,而货币宽松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此时银行风险偏好低,惜贷情绪重,贷款利率下降缓慢,甚至可能不降反升。此时,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增大,提振了企业债券融资需求;相反,在货币紧缩时期,债券发行利率会跟随市场利率快速反弹,但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作用较弱,反弹速度较慢。此时,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会减弱,尤其是对于贷款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会明显萎缩。

近两年,2021年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货币大幅宽松,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凸显。下半年,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两者利差迅速收敛,债券成本优势减弱,企业用债券置换贷款的意愿也有所下降。202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以稳为主,两者

间的利差窄幅波动,下半年随货币边际宽松,利差有所走阔。

对于2022年,我们认为有可能会大致复制2021年走势。上半年货币政策边际向宽,债券发行利率将继续走低。同时,截至2022年1月,2021年下半年两次降准叠加2022年1月降息已累计带动1年期LPR报价下调15bp、5年期LPR报价下调5bp,这将引导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扭转2021年下半年一般贷款利率走高的趋势。由此,预计2022年上半年债券发行利率和贷款利率将同步走低,而从相对走势来看,考虑到债券利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快,预计我们将会先看到债券融资相对贷款成本优势的拉大,其后,随贷款利率下降的慢变量加速和债券发行利率下降的快变量动能衰减,债券成本优势也将趋于收敛。下半年,随货币政策重回中性,债券发行利率将以较快速度反弹,但贷款利率料保持平稳,债券融资成本优势将大幅减弱,综合考虑期限、融资不确定性等其他因素,届时银行贷款竞争力会明显增强。

(三)2022年信用环境将有所改善,但对信用扩张幅度不宜过度期待,债市信用分层料难以实质性改善,预计信用债发行利率在不同资质主体之间的分化将继续演绎。

2022年稳增长诉求上升,货币和信用环境将较2021年有所放松。但在跨周期调节思路下,监管层仍将把控制宏观杠杆率置于政策议程的重要位置,且2022年稳增长压力虽大,但经济增长目标将较为务实,宏观政策料将“托而不举”,由此,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底线,无论是降息降准幅度,还是信用扩张程度都将比较有限。基于此,2022年信用环境改善程度或不足以有效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这将梗阻货币政策传导,债市面临的信用分层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二、政策环境

2021年信用债发行监管政策整体收紧,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特征。“有保有压”体现在“保”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十四五”重点支持领域,“压”则主要指向防范城投和地产领域过度融资;“扶优限劣”体现在以防风险为导向,城投、地产融资监管趋于精细化、差异化,严监管主要针对资产规模小、债务结构差的弱资质城投以及“踩红线”房企等高风险主体。进入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重要性提升,整体货币和信用环境将有所放宽,但防风险作为底线要求的地位并未动摇——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仍强调将防风险同稳增长一道放到突出位置(“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到突出位置”,2022年1月17日),预计2022年信用债发行监管政策仍将基本延续2021年的基调。

城投方面,2022年城投整体融资将受益于信用环境改善,基建稳增长发力也有望提振城投债务融资需求。但2021年四季度稳增长逐步动员之后,至2022年1月底,城投融资监管仍未出现明显松动信号,且城投债发行监管继续收紧的消息频传,这也反映于四季度以来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数量的增加。我们判断,在“稳”、“防”并重的政策导向下,2022年城投债发行监管仍将延续扶优限劣的思路:一方面,财政部要求2022年下达专项债额度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的省市倾斜”、“向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相关地区基建项目的配套融资需求将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在严控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底线和“控增量、稳存量”要求下,高债务风险区域、弱资质主体债券募集资金仍仅能用于借新还旧,且可能会被要求调整债券申报规模。

地产方面,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贷管理“两道红线”、双集中供地等政策为代表,房地产行业监管持续加码、行业金融环境大幅收紧。但因大型房企“暴雷”加剧房地产市场下滑态势,并给经济造成较大下行压力,2021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以“满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但因政策松动幅度有限,加之市场对民营房企规避情绪梗阻政策见效,房企融资未见明显改善。

2022年,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贷管理“两道红线”料仍将继续,但行业去杠杆节奏将会适度控制。就地产债而言,2021年12月3日证监会提及“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截至2022年1月20日,已有招商蛇口和华侨城集团两家央企试水并购债(尽管因募集资金并未主要用于并购出险房企而存在争议)。我们判断,在政策回暖和监管支持下,2022年优质房地产央企、国企发债将带动地产债净融资边际改善,但民营房企债券发行大面积破冰仍需等待行业见底回暖后的市场信心重塑,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日。

其他产业债方面,(1)产业类企业融资也将受益于整体货币信用环境的宽松,同时考虑到基建稳增长提振钢铁、水泥等需求,给过剩产能行业带来一定利好,以及“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发展重要性提升,监管鼓励金融资源向优质制造业企业倾斜,2022年宏观和产业政策环境对产业债发行整体有利。

(2)在2021年11月金融委表态对逃废债秉持“零容忍”态度后,2021年各部委和多地方接连出台多项政策强化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管控。其中,2021年3月26日,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债务风险监测识别机制、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债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此后,河南、山西、福建等地陆续出台地方国企债务管控实施办法。再加上多地通过召开金融机构恳谈会、设立信用保障基金等方式重塑市场信心,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得到有效修复,这也反映于2021年6月起,地方产业类国企债券净融资整体回正。

我们判断,2022年政策层面利好地方产业类国企债券净融资进一步修复,同时,因产业类央企资质较好,融资渠道切换能力强,其发债需求对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利差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上半年债券融资相对贷款成本优势较大时期,有望提振产业类央企债券净融资边际放量。

2021年民企产业债净融资大幅为负,延续了2021年民企违约潮之后存量规模收缩的趋势。但即便当时市场对民企规避情绪较重,在202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时期,民企融资可获得性也得到提升,债券净融资阶段性回正。由此,预计2022年上半年民企债(除地产债)净融资也有望受益于货币信用政策宽松而得到改善,但因本轮宽松幅度将不及2021年,受益程度可能会相对有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其中跨周期调控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各类政策、金融资源将继续向自主创新、制造业升级、双碳、乡村振兴等领域倾斜,2022年科创债、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等创新品种发行有望继续扩容,其他创新品种的推出也同样可期。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债券的二级市场估值,也会直接影响到一级市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结构,原因在于相对频发或超预期的信用风险事件,可能引发投资机构在区域、行业或企业性质层面的“一刀切”风控,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债券估值波动和系统性的一级融资收紧。可以看到,2021年民企“违约潮”和2021年底大型地方国企违约事件均对信用债一级发行产生显著冲击,及至当前,投资机构对民企债的规避情绪仍重,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也难言完全恢复;2021年,债市信用风险事件则主要集中于房企,尽管全年仅新增2家房企发生境内债券实质性违约,但有10家房企的15只美元债发生实质性违约,引发的风险情绪必然向境内债券市场蔓延,造成房企境内评级大面积下调以及存量地产债估值收益率飙升,这也加剧了地产债、尤其是民营地产债的发行难度。

展望2022年,我们有四点判断:

第二,在金融委定调对“逃废债”零容忍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背景下,地方国企违约扩散趋势已得到遏制。预计短期内再现地方国企超预期违约事件的可能性较小,已有明显修复的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有望进一步重建,支持我们对于2022年地方产业类国企债券净融资将继续改善的判断。

第四,其他民企方面,在经历了此前几年的民企“违约潮”后,目前债市存量高风险民企已大幅减少,出清速度放缓,加之2022年整体信用环境改善、民企融资可获得性也将受益,预计民企债违约率将有所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对于民企信用风险已有充分预期,即便发生违约,也不会对市场情绪造成大的扰动,更不会外溢传导。

四、借新还旧压力

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偿还量2为6.62万亿。同时根据我们测算,有1.67万亿信用债进入回售期,结合我们对2022年利率走势和机构负债端变化的研判,我们认为实际回售占比(实际回售金额/进入回收期规模)不会有明显提升,因此,按照往年实际回售占比大约为30%测算,2022年信用债实际回售额约为0.5万亿。再加上0.24万亿的提前兑付量,由此推算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量(含到期偿还量 回售量 提前兑付量)将为7.36万亿,较2021年减少约0.33万亿,在经历上年偿债高峰后,2022年信用债借新还旧压力稍有下降。

从结构来看,与2021年相比,2022年信用债到期情况表现出以下特征3:

各等级主体自然到期偿还量均有所下降,中低等级主体到期偿还量降幅要大于高等级,尤其是AA级以下(含无评级)主体自然到期偿还量同比下降45.7%,这也带来2022年AAA级主体自然到期偿还量占比的提升,从上年的63.7%提高至65.3%。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量低于2021年,表明借新还旧压力对发行量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但广义民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等再融资能力弱的主体到期量下降,意味着丧失到期债券滚续能力的高风险主体对信用债净融资造成的拖累会相应减弱。

五、发行展望

(一)2022年信用债净融资额将较2021年增长约35%,主要贡献来自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净融资的改善以及广义民企净融资缺口的收敛,城投债净融资或难有进一步放量;综合考虑借新还旧压力,2022年信用债发行量也将高于2021年。

基于对利率走势、监管政策、信用风险、借新还旧压力等四个因素的分析,我们预计2022年信用债净融资额重回增长的可能性较大——2021年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2.0万亿,预计2022年将在2.7万亿左右,同比增幅约为35%。具体来看:

2022年基建稳增长发力利于提振城投平台债券净融资需求,但监管对弱资质城投发债审核严格,募集资金被限定为仅能借新还旧,对低等级城投债净融资放量产生抑制,两方面因素相抵,预计2022年城投债净融资额将与2021年大致持平,并可能出现小幅收缩。

2021年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大幅收缩,我们认为这与前期大型地方国企和房企违约事件、2021年利率中枢抬升以及国企降杠杆等因素有关。考虑到产业类国企信用已明显修复、2022年利率中枢有望下移、房企中的央国企有望受益于宏观和行业金融环境回暖,以及政策面支持产业类企业发债等因素,预计2022年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将有明显改善。

近年广义民企债券存量规模不断萎缩,预计2022年广义民企信用债净融资为负的局面将难以逆转,但因到期量较上年大幅下降,以及2022年整体货币信用环境的宽松对广义民企融资也会有一定溢出效应,我们判断2022年广义民企信用债净融资缺口将较2021年有明显收敛。

从总发行量来看,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量将为7.36万亿,较2021年减少约0.33万亿;另外,2021年当年发行当年到期的信用债金额为2.86万亿,考虑到超短融发行对利率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2022年利率中枢料将低于2021年,因此,预计2022年当年发行当年到期的信用债金额将增加至3.0万亿左右。综合以上,2022年信用债总发行量将为7.36万亿 3.0万亿 2.7万亿=13.1万亿,较2021年增加约6000亿,增幅为4.4%。

(二)2022年信用债发行利率中枢料前低后高,上半年净融资额有望明显高于下半年,但结合到期偿还压力分布情况,下半年发行量可能会小幅高于上半年。

从发行节奏来看,202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以宽松为主,下半年可能转为回归中性,全年利率走势料将先下后上,中枢前低后高,下半年债券融资相对银行贷款的成本优势可能会大幅减弱,因此,从利率角度看,上半年是更好的发债窗口期,信用债净融资额有望明显高于下半年。

不过,从到期偿还压力分布情况来看,上半年自然到期量为3.83万亿,下半年自然到期量为3.53万亿,同时我们预计2022年还有3.0万亿信用债将于年内发行并于年内到期,参考2021年这部分信用债的到期量分布(上半年占比约26%,下半年占比约74%),预计上半年信用债到期量为4.61万亿,下半年为5.75万亿。因此,即便上半年净融资额会更高,但下半年借新还旧压力明显加大,可能会支撑信用债总发行量略高于上半年。

(三)从发行结构来看,2022年信用债融资在资质、期限、区域、行业等层面的分化将有所加剧,高等级主体发行占比料将提升,发行期限短期化特征料进一步强化。

首先,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加之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后等级偏好提升、期限偏好缩短,预计低等级、长期限信用债发行难度将会加大。同时考虑到随着打破刚兑不断扩面,债市可供投资的安全资产减少,资金对优质、安全资产的追逐将进一步强化优质主体发行优势。另外,2022年上半年利率水平较低,发行长期限债券性价比更高,预计高等级主体会适度拉长发行期限,但对于弱资质主体来说操作难度较大。

其次,一方面,2021年低等级债券发行占比提升,主要原因是低等级城投债发行放量,但目前监管机构对低等级城投发债审核趋紧,募集资金用途和发债规模面临更大约束,同时,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过程尚未结束,投资者对于弱资质房企规避情绪较重。另一方面,2022年以高等级企业为主的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债融资有望受益于政策面和利率走势而明显改善。由此,“一减一增”下,2022年高等级主体发行占比将有所提升。

最后,从区域层面看,2022年城投公募债券违约的可能性仍小,但尾部平台非标违约、私募债展期等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由此引发的估值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对于估值波动风险较大的标的会更为谨慎,同时考虑到城投风险事件具有区域传染性,预计2022年各省城投债净融资之间的分化还将持续。

(四)2022年绿色债券、可转债、银行次级债等债券品种料将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可转债:2021年转债二级市场延续牛市,一级市场供给亦小幅放量。全年转债发行额2828亿元,较上年增加59亿元,年末存量规模7010亿元,较年初增加1674亿元。不过,2021年转债发行支数大幅下降、较2021年接近腰斩,发行金额增加主要由大盘转债贡献——上半年有南银转债、上银转债、东财转3、杭银转债四支发行量超过150亿元的大盘转债;下半年12月兴业银行发行了500亿元的大盘转债,成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转债之一。

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可转债发行规模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继续扩张,存量规模可能突破万亿。一是2022年信用债市场资产荒问题仍然严峻,随着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收窄、固收 产品规模快速增大,机构转债配置需求依然旺盛;二是2021年以来,国家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能源、基础材料、半导体等行业的政策倾斜,叠加这些行业表现出的高成长性,相关转债对机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三是近年来转债发行、交易制度持续规范,发行预案自受理到证监会审核通过的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北交所开市伊始,可转债细则就已同步推出,这将极大便利相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转债融资。

商业银行次级债:2021年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回表需求的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2021年起,商业银行次级债成为发行规模最大的金融债(除政策性银行债)券种,2021年发行量为1.2万亿元,净融资额为7381亿元,虽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处历史高位。

1本报告所指信用债为包含企业债、中票、(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含私募债)和定向工具在内的非金融企业信用债,不包含金融债、可转债、可交债、资产支持证券等。

2截至上年末统计的当年到期量,不含当年年内发行年内到期的部分。

3此处仅根据到期偿还量统计。

本文源自金融界

货币政策的论文

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效应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经济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通过货币政策扩张或刺激经济运行,效果则不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货币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货币政策的论文 范文 一: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摘要:

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实施应该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改革

正文: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对形势的关注,更加依赖于基层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而我国货币形势与国际货币形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一 总体:我国货币政策现状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在各项 措施 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 背景:目前我国金融运行存在的问题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中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总体稳定,但仍需要关注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报告》称,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之间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易导致部分行业过热和经济周期波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易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影响,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

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相应的,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形成的隐性财政赤字可能向金融体系转移,影响金融稳定。所以,金融系统受外部干预现象仍然存在。长期以来,金融系统大量地承担了企业改制的成本,在企业重组、破产的处置过程中,如果银行债权不能得到保障,就难以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另外,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约束机制不强,不讲信用及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金融稳定,甚至波及社会稳定。

三 最终目标:当前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国内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四 人民银行的工具:当前人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影响流动性供求各个因素的分析监测,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

2.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对季节性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灵活搭配央行票据和短期正回购开展对冲操作,并适时增加7 天期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对冲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和流动性管理要求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视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改进流动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交存制度

从2011 年9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 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这是对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的常规性调整和制度完善。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通过把信贷增长与逆周期资本要求联系起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三、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7 月7 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优化资金配置、居民财富保值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五、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2011 年8 月22 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10 月13 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七、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三农”和县域的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八、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加大对“热钱”流入检查和打击力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推进货物贸易等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

五 传导作用:当前货币政策实施后的影响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高位略有回落

银行间回购、拆借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总体增加。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分别占各自总量的75.5%和84.2%,占比同比分别下降4.5 个和3.5 个百分点。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3.6 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

二、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有所上移,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平稳增长。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是银行间现券市场上的净买入方,分别净买入现券4721 亿元和1641 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主要的净卖出方,分别净卖出现券4940 亿元和1422 亿元。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988 亿元,同比少成交332 亿元。

三、票据融资小幅增长,票据市场利率震荡上行

票据融资余额小幅增长,票据市场交易活跃。前三个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

票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26.3%;累计贴现18.2 万亿元,同比下降5.2%。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6.5 万亿元,同比增长23.9%;贴现余额为1.5 万亿元,同比下降5.3%。第三季度,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对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控制票据融资增长。票据融资期末余额比上个季度末增加1363 亿元,比第二季度多增162 亿元。票据融资余额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为2.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受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三季度票据市场利率继续震荡上行,总体处于历史高位。

四、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股票融资有所减少

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9 月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分别收于2359 点和10292 点,比6 月末分别回落14.6%和15.0%。沪市A 股平均市盈率从6 月末的16.5 倍下降到9 月末的14.2 倍;深市从30.7 倍回落到27.0 倍。创业板指数有所下行。9 月末,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收于791 点,比6 月末回落6.5%。

五、 保险 总资产继续较快增长

前三个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3 万亿元;累计赔款、给付2873 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财产险赔付同比增长24.1%,人身险赔付同比增长30.3%。

六、外汇市场交易活跃

人民币外汇远期和“外币对”交易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前三个季度,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27667 亿美元,同比增长20.5%;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3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38.5%;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1767 亿美元,同比增长2343.0%。前三个季度“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734 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增加。

七、黄金市场运行平稳

国内黄金价格走势与国际黄金市场保持一致,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第三季度,伦敦下午定盘价最高达1895 美元每盎司,最低为1598美元每盎司,国内黄金(AU9995)最高价为每克395 元,最低价为每克322 元。9 月末,国内黄金收盘价为每克337.77 元,比6 月末上涨了7.9%。

六 不足之处: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1、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总量的目标的选择越来越困难,或者选择空间越来越少。整个十五计划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变。在现在宏观经济复杂情况下,跟过去是不一样了。现在是紧缩紧不得,扩张扩不得。我们总量目标是很难选择的。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向同方向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稳健的财政政策还是在扩张,国债没有任何的减少,比前几年是成倍的扩张。我们财政支出政策不惜扩大赤字,是扩张需求,是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收入。货币当局的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上产生了差别,一个在扩张,一个在紧缩,但这一种松紧搭配是是被动和无奈的需要调整。

3、从政策实施行为主体政府的行为来说产生了周期性差别。我们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公司,公司是盈利最大化,我们地方政府越来越是财政收入越大化。这就会形成一个关系,支持它发展的经济动力,第一不是财政,第二不是银行,各个地方发展速度和储蓄水平等等高度不相关。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快慢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投资的快慢取决储蓄的多少储蓄的投资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周期和反周期的博弈。

4、货币政策的需求效应在递减。递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货币流动性陷阱,我们连续降息,我们的储蓄在提高。在流动性陷阱出现或者是显现之后,尤其对是中国老百姓其他的投资 渠道 不畅通的情况下影响并不大。所以形成了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存贷差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货币政策采取提高利率的政策,在需求方面使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来也不错,但是人民对通货膨胀预期并没有降低。中国货币政策需求的效应是有了新的限制。

七 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并且呈增长模式。而我国的货币形势也较为稳定,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特别是人民比在近两年不断地升值,这对经济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所以,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经济发展说存在的问题,但是它本身是无法几头兼顾的,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光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政府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1(11).

[2] 丛明: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 教育 导刊,2010(4).

[3] 闫庆悦: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J].济南金融,2008(3).

[4]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报,2010-12-8.

货币政策的论文范文二:货币政策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进行

分析,细致分析了该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怎对这些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明确指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总之,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应进行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整,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审慎的政策,通过加息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减少货币的流动性,有效控制国内通胀,以有效化解美国该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量化宽松、抑制通胀、资金、金融风险、汇率

1、 引言

2009年3月美国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分批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3日,美国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在美国实际利率接近为零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定无异于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现金。该项政策将对中国带来较大影响,我们应谨慎应对。

2、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

景及作用

2.1政策出台背景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企业缺乏信心,无较大投资意愿,而且美国的银行业由于背上了沉重的呆帐、烂帐包袱,不敢投资,不敢贷款,导致其失业率攀升。如果美国国内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有可能步入一个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阶段,出于美国的战略考虑,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2政策目的

美国这次推行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意图是通过扩大投资与生产,预防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

2.3政策作用

该政策释放的资金虽然可以使短期内美国的资产价格上升,具体表现在股价上升,但由于美国金融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项政策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目前美国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或是有毒资产,其行为高度谨慎。尽管目前货币条件很宽松,大量资金在境内存在,但其仍认为贷款风险过高而无贷款意愿。于是发行的货币被各类基金以各种形式投资到外国。因此这笔资金在美国国内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3、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1导致外汇储备贬值

中国拥有2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国向市场注入6000亿美元后,客观上导致美元的贬值,稀释了我国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资产。对于拥有2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将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为该项政策极有可能会带来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导致我国大量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缩水,从而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3.2导致热钱涌入

由于资金过剩,美国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各类游资会携大量热钱涌入,引发各类经济问题:一是冲击产品市场,带来物价上涨,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二是热钱可能进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股票市场,会带来短期内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如不能被资产的回报或潜在回报所支撑,则一定会带来价格的迅速下降,导致资产泡沫的破裂。三是如果管理不善,热钱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出镜,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冲击。

3.3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

如果美国的金融改革受制于政治因素裹足不前,仅靠发行货币解决经济问题,由此带来的货币过剩将会引起全球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形成重大打击,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及城市化,对原材料的需求比新兴国家小,而新兴国家更加依赖原材料,因此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

3.4衍生问题

如该项政策未达到理想效果,美国政府将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如处理不当,会对两国经济产生双重冲击。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规模升值,将导致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出现亏损。但短期内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已经投资,无法撤回,必须坚持生产。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进口国则在短期内无法找出替代中国供应商的生产商或无法形成生产力,所以短期内的巨幅升值只能通过出口商把出口商品价格抬高,将升值的压力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反而导致美国通胀上升,失业率攀高,消费中国中低端产品的普通美国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对中美两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4、 我国的应对措施

4.1适当出售美国国债

我国所储备的美国国债券大部分与通胀不挂钩,利息率为固定值,如美国通胀达到4%以上,将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产生负回报。因此我国应在美国国债价格短期内上升的时间点适当售出部分美元储备资产,避免过多损失。

4.2息以应对通胀预期

从2010年三季度的数据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已企稳上升,因此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的两难选择里,控制通胀预期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经济现在急需解决的任务,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使其能够高过所公布的通胀数字,以改变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稳定物价预期,使经济避免过高通胀。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自2007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0.25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一系列动作的连续出台已经在传递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稳定资金,抑制通胀。

4.3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4.3.1做好金融监管工作

从调整我国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同时做好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降低资金进出的波动幅度,尤其防范资金的大规模流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股市的方式,有序的将银行存款等资金逐步向外引导。

4.3.2引导资金 出国 投资

应有序、逐步的引导资金出国投资,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可通过对矿山等资源型的投资减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4.3.3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还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通过全面、彻底、系统的 财税 改革使得房地产市场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4.4妥善处理汇率争端问题

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大大降低,因此在汇率问题上应坚持原则,坚决不允许人民币过快地升值。而应根据中国自身的经济情况,以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为目标进行渐进式的、可控的调整、升值。

5、 总结

总之,我国应重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强研究,谨慎应对,有效化解由此带来的各方面冲击,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的增长。

经济恢复,政策边际收紧,地产压力延至2021年——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点...

2020Q3与2020Q2货币政策对比:

总基调: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地产方面货币端仍维持偏紧的判断。

货币信贷概况:经济恢复的情况下,M2同比增速如预期放缓,但社融规模同比增速仍在提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基调不变。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较高的情况下,M2同比增速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房地产业融资环境或更加趋紧。

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强调精准导向,在复工复产的推动下经济得到改善。稳经济稳地产仍是未来重中之重。

金融市场运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情况下,融资规模上升,利率有所回升。地产方面,从亿翰监测的地产企业数据来看,2021年三季度房企信用债总融资规模于9月份开始下降,利率小幅回升。预计2021年流动性会更紧,地产压力延至2021年。

宏观经济形势: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恢复显著,消费同比增速上升,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疫情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弱,对于地产的成交、新开工和投资的影响也基本消失。

房地产发展状况:三季度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成交规模同比增速提升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恢复,全年指标数据大概率将全部回正。从地产的表述来看,短期内地产调控政策不变,长期来看,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

货币政策趋势:由“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变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强调优化金融供给,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金融服务实体将逐步体制化,监管方面更加系统化。对于地产而言,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管控会更严。

2020Q3:

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货币信贷概况:

1、M2 余额为2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7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3、住户贷款增速回升;9月末为14.7%,比上年末低0.8个百分点;

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6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

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高2.8 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操作: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灵活把握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方向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市场运行:1、累计发行各类债券4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13.76 万亿元;2、债券发行利率回升。9月续发行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8%,比6月高23个基点;国开行发行的10年期金融债利率为3.64%,比 6月高56个基点;主体评级AAA 的企业发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债券评级 A-1)平均利率为3.71%,比 6月高135 个基点。

宏观经济形势:1、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0.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9%,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0.6%,年内首次转正;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回升。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7万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房地产发展状况: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销售额同比增长3.7%。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5%和2.2%,涨幅较6月分别回落 0.4个百分点和基本持平;2、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恢复。1~9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3、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货币政策趋势:

1、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2、进一步落实和发挥好再贷款、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

3、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

4、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5、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

6、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

7、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2020Q2:

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 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货币信贷概况:1、M2 余额为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7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0%;3、住户贷款增速放缓,6月末为14.0%,比 上年末低1.5个百分点;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较3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灵活把握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运行:1、上半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26万亿元,同比增加4.6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 107.8万亿元;2、债券发行利率回落较大。6月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为2.68%,比上年同期低 61个基点;10年期国开行金融债发行利率为3.08%,比上年同期低51个基点;主体评级AAA的企业发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债券评级 A-1)平均利率为2.36%,比上年同期低136个基点。

宏观经济形势:1、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下降1.6%,其中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低于经济增速;3、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回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2万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收窄3.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房地产发展状况: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4%,销售额同比下降5.4%,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9%和2.2%,涨幅较3月均下降0.5个百分点;2、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较第一季度提高9.6个百分点;3、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货币政策趋势:1、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2、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3、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4、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5、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6、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7、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0Q1:

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货币信贷概况:1、M2余额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

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66.0万亿元,同比增长12.3%;3、住户贷款增速放缓,9月末为13.7%,比6月末低1.8个百分点;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货币政策操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前瞻性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疫情防控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创新工具、出台措施,通过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精准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尽可能地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做好“六稳”工作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运行:1、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2.1万亿元,同比增加1.8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

2、债券发行利率总体回落。2021年3月发行的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为3.13%,比上年同期低12个基点;国开行发行的10年期金融债利率为2.89%,比上年同期低76个基点;主体评级 AAA 的企业发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债券评级 A-1)平均利率为2.89%,比上年同期低53个基点。

宏观经济形势: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投资活动放缓。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

房地产发展状况:1、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3%,销售额同比下降24.7%。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4%和 2.7%,涨幅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4个和1个百分点。2、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有所下降。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2万亿元,同比下降7.7%,增速较上年全年下降17.6个百分点。3、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货币政策趋势:1、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强化逆周期调节,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3、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4、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5、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6、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7、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5月28日好不好是不是黄道吉日 5月28日子好不好

下一篇:更多运程

本文标题: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202947.html

使劲推荐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债券63377.8亿元 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发行各类...

5月28日好不好是不是黄道吉日 5月28日子好不好
5月28日好不好是不是黄道吉日 5月28日子好不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28日好不好是不是黄道吉日 ...

北京6月份车牌限号 北京 2020.6.1车牌新规
北京6月份车牌限号 北京 2020.6.1车牌新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北京6月份车牌限号 北京 2020....

6月6日中央新闻联播 央视新闻6月6日
6月6日中央新闻联播 央视新闻6月6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6日中央新闻联播 央视新闻6...

复仇者加点5月25日 复仇者加点5月25日星期几
复仇者加点5月25日 复仇者加点5月25日星期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复仇者加点5月25日 复仇者加点...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6月食谱大全 六月饮食
6月食谱大全 六月饮食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食谱大全 六月饮食的文章,本...

2021年6月是猴年马月吗 2021年猴年马月出生孩子命运
2021年6月是猴年马月吗 2021年猴年马月出生孩子命运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6月是猴年马月吗 2021年...

5月8日的纪念日有哪些 5月8日的纪念日是什么
5月8日的纪念日有哪些 5月8日的纪念日是什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8日的纪念日有哪些 5月8日...

美元6月会加息吗? 美金6月汇率还会再涨吗
美元6月会加息吗? 美金6月汇率还会再涨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美元6月会加息吗? 美金6月汇率...

6月27日北京天气预报 6月27日北京天气情况
6月27日北京天气预报 6月27日北京天气情况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27日北京天气预报 6月27日...

精选运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