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_运程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运程

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

时间:2023-10-13 06:09:24 作者:紫藤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

洋流教学反思

洋流教学反思1

《水循环和洋流》是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游和孙节的内容。本节的知识容量很大,在教学时,我用了两个棚孝课时来进行教学,《洋流》为第二课时。本节我主要讲的是第二课时----洋流。本节主要内容为洋流的概念,从性质对洋流的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包括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海上航运、海洋污染的影响。《新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些知识的难度还很大。相应的习题变化也很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本节又是历来考试的热点,必须让学生记住并理解本节的知识。为此,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效果也比较显著。下面谈谈我对本课的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节的概念。

本节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义,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这样图文对照,效果显著。

2、对于洋流的分布规律,先让学生通过让一盆水运动的方式,明确推动洋流运动的动力----风,然后根据前面了解的全球风带示意图,绘出低纬、中纬、高纬洋流的流向。

3、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结合不同纬度洋流运动的方向,绘制全球洋流分布图,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让学生明确不同纬度、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的不同。让学生结合大西洋来对照洋流的分布规律并总结。

4、对于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环流方向,采用边提问边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

5、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大洋环流的方向、洋流的性质。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笔画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大洋环流的方向。

6、列举大量案例,学生在阅读案例时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更明确地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中不足之处

1、给学生画图,填图的时间少了,若是让学生画填图,那么学生记忆得会更深刻;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2、由于本课时内容多,但相应的练习太少。

洋流教学反思2

如何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思是教师颇感头疼的一个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反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当学生分别画好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分布图时,我选择两个较具代表性的作业来进行全班展示和评价,评价时师生共同发表意见,对优秀作业予以表扬,对错误之处进行引导纠正,让学生在对照同神链伴的作业时检查自己的作业,反思刚才的意义建构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进行及时的矫正。这样的反思在后一步画洋流模式图时重复进行。其二是在新课快结束时,我指出:“学习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那么印度洋的洋流又有什么规律呢?”以此作为课后探究作业留给学生,目的让学生反思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去探究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将探究活动进一步向课后延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其规律和影响,内容较抽象,如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较难理解。针对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死记硬背的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高中新课标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和过程性等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我在课前设计好一系列综合性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两则活动素材,启发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发现明了和主动建构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执教,使我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堂中的探究活动会占用大量时间,可能会影响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如本节课,按老方法,只需用5分钟就可“讲”清洋流模式图,但用“探究”的方式则花了近15分钟,区别在于前者是教师讲,后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有着本质不同。根据新课标理念,授之以“渔”胜过授之以“鱼”。但课堂中使用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因此本节课我只突出主干知识,而删去了枝梢末节,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现行的考试仍重视对系统知识的考查,如何解决这两者的矛盾呢?如果强调“渔”,则现行考试可能考不到高分,而强调“鱼”则有可能考高分。也许最终要靠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命题才能解决两者的矛盾。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是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洋流教学反思3

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较复杂的问题,概念抽象,知识横,纵联系多,有深度,而高一新学生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本节重点是以帮助高一学生掌握新知识为主,讲了洋流的概念,从性质、成因方面的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模,各个洋流的名称、性质,有些知识的难度还很大。并且本节又是历来考试的热点,必须让学生记住并理解本节的知识。现谈谈我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一、可取之处:

1.引入不错,以“1962年,海洋工作者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将漂流瓶投入大海,1967年,该漂流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被人捡到。”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漂流瓶如何从南太平洋走到了北大西洋的呢?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启发学生从成因——风海流上去理解,从而使学生清楚明白地掌握了各洋流从成因上的分类。

3.指导学生画简单的轮廓图,表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即画图表示各个中低纬度、中高纬度洋流的环流方向,大洋两岸,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都一一用箭头去表示,并且边画边提问,使学生很快记住了各个洋流的名称。

4.对于大西洋海区的洋流,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学时,我用拼图的方法画出了完整的洋流分布图,学生迅速掌握了这一难点的知识。

5. 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的洋流名称、环流方向、洋流的性质,效果显著。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让学生说出洋流名称来,学生能迅速说出。

6.对季风洋流这一教学难点,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掌握南亚冬夏季风的风向进而掌握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为冬逆夏顺。

7. 下节课前,要复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做到复习巩固,使所学知识牢固地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不足之处: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遗憾的地方.经过精心设计,我的教学过程非常流畅,也充满风趣,但本人讲话语速太快,有些学生不适应,听不清楚;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整节课课堂容量较大,学生讨论的时间仍较少,有些内容还没有完成就下课了,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所有这些,将鞭策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精益求精。

洋流教学反思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经典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反思: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中,“洋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关季风洋流的形成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关于“洋流”这部分问题,原大纲要求由教师讲清洋流的概念、三种类型、形成原因、世界洋流的名称、位置、性质、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更谈不上什么能力。而《新课标》则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明显可知,要求有变化,明确了学生该知道什么,怎么知道这些,这就不需要完全由老师代劳,而应该由学生合作、探究,由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可采用观察、发现、总结等步骤,教师应着重在“运用”,“归纳”,“说明”上引导学生下功夫。

二、关注与分析学生学情

高一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重点与难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中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而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多元智能”理论谈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各自的“弱项”和“强项”,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去关注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与感悟。同时,在“探究式学习”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放在:

(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

(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教学过程反思要侧重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 1 节)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亮裂芹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敬毕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源核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4.气孔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气孔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气孔的张开或闭合可以调节蒸腾量的大小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

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演示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

问题引入:“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涂抹酒精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四).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FLASH动画)

总结: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五).爱护植被 绿化家园

1.请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播报昨日“新闻”:

1998年,长江两岸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袭。调查表明,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5%下降为10%,长期的滥砍乱伐,毁坏了大片的生态保护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浑、河床升高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水循环有重要作用。

2.算算账: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教授德斯先生对一棵树算了两笔账:“一颗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价值来计算,其价值却多得多。据粗略估算,一颗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 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 500美元的蛋白质,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 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 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 250美元。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 000美元了。

3.保护自然遗产

人类从森林古猿发展而来,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但到20世纪中叶,全球森林减至40亿公顷,至1980年仅有20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80。生态学家认为,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遗产,20世纪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这一宝贵资源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森林破坏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他生态灾难。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通过以上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七.教学反思

课后学生反应,整个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是同学们在“做”,不会开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动听课”为“积极主动的过程参与”,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就掌握得很牢。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记得让学生喝饮料感受吸力时,有个学生说:“吹,也能把饮料吹到嘴巴里”。我当时感觉该生瞎扯,然后对他说:“那请你吹给我们看看”。学生说杯子里的不行,要密封的剩下半盒的。课后我按照他的说法做了一下,果然如此。吸,是减少口腔里的空气压力;吹,是增加饮料盒里的压力,都是造成压力差。所以,老师虽然年龄大,知道的、经历的不一定就多,师生间的学习是相互的。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_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一上册的地理需要学生马上建立起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制定 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第五章。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一新生共有一百三十多名,分四个班级,其中四班中考成绩在300分以上,一、二、三班成绩在300以下,因此相对而言四班情况较好一点,但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学阶段被认为是学习成绩较差,能力较低,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再加之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面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使每一位同学在每一节课堂上都有所获。

四、高一地理必修一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薯姿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五、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数辩绝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六、教学重点、难点

1、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4、水循环、洋流分布规律

5、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判读

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七、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灶汪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0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 单元测试 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

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也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篇二

一、高一地理教材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是通过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大气、水、生物、土壤等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遵循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保护地理环境,珍惜地理资源,探索地理奥秘,寻求可代替的地理资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主要是侧重自然地理的学习,由远及近先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布规律,使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从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因此,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就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最大效能地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主要由四节内容构成: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其中地球的运动是后面章节大气的运动、洋流的分布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也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在高考中的分量也是最大的,因此本节内容应至少分3个课时来完成,力求使学生弄懂,否则后面章节的内容学习将无从理解。学生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是立体几何知识尚未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差,因此,教师应尽量通过实物直观、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地理事物,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地理探究的欲望,使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高考英语2023新课标一 高考英语2023天津卷

下一篇:更多运程

本文标题: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155332.html

使劲推荐

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
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版课后反思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水循环2023年 水循环2023湘教...

高考英语2023新课标一 高考英语2023天津卷
高考英语2023新课标一 高考英语2023天津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高考英语2023新课标一 高考英...

白鸭绒200克80%含绒量 白鸭绒200g含至250g不含
白鸭绒200克80%含绒量 白鸭绒200g含至250g不含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白鸭绒200克80%含绒量 白鸭绒2...

2023有什么运动会 2023运动
2023有什么运动会 2023运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有什么运动会 2023运动的...

天气预报南风天 南风天什么时候才结束
天气预报南风天 南风天什么时候才结束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天气预报南风天 南风天什么时...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如何打开2023年的平安寒假 如何打开2023年电力行业形势
如何打开2023年的平安寒假 如何打开2023年电力行业形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打开2023年的平安寒假 如...

nh2023年阵容 女孩2023年出生名字
nh2023年阵容 女孩2023年出生名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nh2023年阵容 女孩2023年出生...

卡罗纳2023精英版配置 卡罗纳锐放
卡罗纳2023精英版配置 卡罗纳锐放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卡罗纳2023精英版配置 卡罗纳...

中考推荐资料 中考推荐试卷
中考推荐资料 中考推荐试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推荐资料 中考推荐试卷的...

跨年春晚2023 春晚跨年时间
跨年春晚2023 春晚跨年时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跨年春晚2023 春晚跨年时间的...

精选运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