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姓彭的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古代姓彭的名人和姓彭的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姓氏“彭”中华百家姓氏之一,彭姓出自颛顼帝的后裔。那么您知道姓彭的名人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吧!
姓彭的名人有哪些
姓氏“彭”简介
殷商时诸侯国大彭,即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是彭姓的发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迁,均是出自此支。
姓彭的男明星:
彭于晏
彭于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于台湾澎湖,加拿大华裔,中国台湾男演员、歌手。
彭于晏13岁随家人移民加拿大,进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经济学。2002年,他因外婆过世,从加拿大回台湾奔丧,被杨大庆导演看中,出演了电视剧《爱情白皮书》,就此敲开了演艺圈的大门。2023年,他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中饰演“唐钰小宝”一角,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2023年,彭于晏首次出演电影,担当林育贤导演《六号出口》的男主角;2023年,凭电影《基因决定我爱你》入围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为适当新演员并为金马短片单元制作片头,完成导演处女作;2023年,因与前经纪公司闹合约纠纷,事业陷入低谷,纠纷解决后,彭于晏重新复出,并发行了首张个人EP《非爱不可》。
2023年,主演的电影《翻滚吧!阿信》是彭于晏事业的转折点,他凭借该戏入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为适当男主角[4]。而后接连拍摄了《寒战》、《分手合约》、《激战》等多部电影,更凭《激战》中“林思齐”一角角逐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5]及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为适当男配角
彭冠期
彭冠期(英文:ByronKungKiPang,1981年10月02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揭西,现居于香港。彭冠期曾是一位救生员和游泳教练,也曾当过电影副导演和替身。他曾经参选2023年度香港先生。是香港前无线电视艺员。目前是一位电影演员。属于艺行者电影公司旗下。
其它姓彭的男明星:
彭顺、彭浩翔、彭发、彭敬慈、彭立威、彭擎政等等。
姓彭的女明星:
***
***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山东菏泽郓城,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首座位民族声乐硕士,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1985年7月加入中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正军级待遇。
连续当选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2023年当选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副主席,202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彭佳慧
彭佳慧,1972年4月20日生于台湾屏东六堆的客家人。女歌手、创作人、舞台剧演员。
1995年受钟镇涛推荐,得到赵咏华与巨石唱片老板郑柏秋的赏识而踏入了歌坛。1996年在台湾以《真心话》出道,即卖出40万销量且凭此专辑获得第八届台湾流行音乐金曲奖”年度最为适当新人奖“。1998年发行专辑《看穿》,销量达到三白金;同年为柯以敏创作了歌曲《想你想疯了》成为创作人。1999年发行新歌精选辑《过程》,一个月累积销售达30万张,获得飞碟电台“1999年度最为适当新歌加精选辑”银奖。2004年担任《但愿人长久邓丽君传奇》音乐剧女主角[2]。2023年5月,以《走在红毯那一天》补位我是歌手再获关注,同年11月开启彭佳慧“MyMomentsInTime"世界巡回演唱会之旅
其它姓彭的女明星:
彭丹、彭帅、彭子晴、彭玉等等。
历史上姓彭的名人:
彭蒙,战国时期齐国的哲学家。
彭越,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将领,秦末聚兵起义,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杀三族,枭首示众。
彭宣,字子佩,号玉徵,行君一,师从张禹。居淮阳阳夏,他深通易经,学识渊博,很有名气。
彭伉,宜春人,贞元七年登进士第,官评事。诗三首。
彭时(1416年—1475年),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历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三朝。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忘我疯奉、积劳成疾病故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十。赠太师,谥文宪。(算命www.bmfsm.com)
彭蕴章(1792年8月24日-1862年12月31日)字咏莪,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尚书彭启丰曾孙,清朝大臣。由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道光十五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军机处。累迁郎中,历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督福建学政,迁左副都御史。二十八年,疏言:“漕船卫官需索旗丁日益增多,沿途委员及漕运衙门、仓场花户皆有费,欲减旗丁帮费,宜探本穷源。又州县办漕,应令督抚察其洁己爱民者,每岁酌保一二员;banli不善者,劾一二员。运漕官及坐粮厅如能洁己剔弊,准漕督、仓场保奏,不称职者劾罢。”下部议行。擢工部侍郎,仍留学政任。
彭玉麟,字雪琴,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
彭雪枫(1907.9.9-1944.9.11),生于河南省南阳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41年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彭绍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首任军长。
姓氏“诸葛”中华百家姓氏之一,诸葛氏最初是源自葛氏。那么你你知道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吧!
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
姓氏“诸葛”简介
诸葛氏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大部分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诸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等。诸葛氏的起源单一。
早在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秦代葛婴(陈涉大将)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后世汉武帝刘彻为其不平,隧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再一说,有“詹葛”一姓,在齐国人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时间长久后,误传为“诸葛”。诸葛复姓望族居琅邪郡。秦始皇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市、临沂市、胶南县一带。
姓诸葛的男明星
诸葛青云
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年—1996年),“诸葛青云”为其笔名。山西解县人。台北行政专科学校(即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毕业,曾任“总统府首座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其著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侠迷的喜爱。
姓诸葛的女明星:
诸葛梓岐
诸葛梓岐(MarieGuge,1984年8月20日—),加拿大籍的华人模特,自称是诸葛亮第63代后人。起初大家都以为她是日本人,其实她是中日混血,籍贯山东,在北京出生,6岁时随家人移居加拿大。从加拿大返国的她,甚有CameraFace,随即被挖掘,成为炙手可热的嫩模(也就是香港所称:靓模)
历史上姓诸葛的名人:
诸葛亮
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省襄阳西),留心世事。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两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后,受遗诏与尚书令李严共同辅佐后主刘禅。建兴元年,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他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而后出师北伐,六出祁山,与魏相攻战者累年,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西南)军营中,葬定军山,终年54岁。有《诸葛武侯集》、《出师表》为其名篇。
诸葛瞻
三国蜀汉人,字思远,蜀汉景耀四年(261年)后主刘禅任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两年后魏邓艾由阳平、江油入蜀,遣书诱降,诸葛瞻父子督军拒艾于绵竹关,父子双双英勇阵亡。
诸葛瑾
字子瑜,诸葛亮之兄。初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孙权派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诸葛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后刘备伐吴,有人言其密遣亲人通蜀。孙权说:“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称帝,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诸葛恪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字元逊(203-253),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诸葛瑾之子。少时聪明过人,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当时丹阳地势险阻,盗匪藏于山中,无人敢任太守。恪主动请命,嘉禾三年(234年)拜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一举治平。孙权卒,恪受顾命辅佐幼主孙亮,专国政。建兴元年(252年),出兵攻魏,坏魏军浮桥,水淹魏军数万,得军资如山。恪由此骄纵轻放。次年春,又北伐魏军于新城,数月不下,又值盛暑,士卒病者大半,怨声载道,被迫退兵。后为皇族孙峻所杀。(算命www.bmfsm.com)
诸葛恢
字道明(265-326),晋代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曾任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属下的从事中郎,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诸葛丰
字少季,西汉琅琊县人,其里籍疑为今琅琊镇窝龙村(传言因纪念诸葛祖籍得名),或疑为葛陂(今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南)。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时,以同乡召诸葛丰为属员,后举荐为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城因而有语曰:“间何阔,逢诸葛。”就是说诸葛丰执法严正,害人者遂久阔而不相见。元帝嘉奖他的气节,加封诸葛丰为光禄大夫。时侍中许章以皇帝贵幸,淫奢而不守法规,其属下犯事,牵连及之。诸葛丰具文弹劾,正准备上奏,适逢许章私出,诸葛丰遂举符节令其下车,欲将其逮捕。许章逃入宫门,乞哀于天子。于是元帝收回诸葛丰的符节。诸葛丰不胜愤懑,上书辞职,元帝不许。是后所言益不被用。在位权贵多言其短,元帝降诸葛丰为城门校尉。最后上书弹劾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被元帝贬为庶人,终于家。诸葛丰之后代迁居阳都(今沂南县砖埠乡黄疃一带),多有显者,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
诸葛诞
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人。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宗,初为尚书郎、荥阳县令。后来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因魏明帝恶其沽名钓誉而罢官。曹芳继位之后复职,诸葛诞又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因讨伐毋丘佥等人叛乱而升任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为削弱其兵权而召入朝为司空,诸葛诞起兵反叛并投降吴国,在吴国出任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封寿春侯,后被司马昭杀死。
诸葛融
字叔长,诸葛瑾幼子。瑾死后,承袭父亲的爵位。诸葛融宽待部属,辣受部属爱戴,在吴国官至奋威将军。兄诸葛恪被诛,追兵围城,诸葛融吞金自杀,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
姓氏“宇文”中华百家姓氏之一,人口分布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那么您知道姓宇文的名人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吧!
姓宇文的名人有哪些
姓氏“宇文”简介
宇文(yǔ wén)姓,为复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源于中国辽东,为南单于之后。魏晋时,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称宇文姓炎帝神农氏后裔,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宇文姓早期活动在西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内迁,除在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阳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唐代时,他们入地为籍,遍及中原各地。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如今在北京、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宇文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2.1万人。
隋朝对北周宇文皇族的屠戮:隋文帝逼迫北周静帝宇文衍退位之后,就狠心将这个外孙掐死,然后大杀北周皇族,杨坚共计杀周朝文帝子孙25家,节闵帝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北周宣帝宇文赟另外两个孩子还只是婴儿,为斩草除根,也被杨坚诛杀。加上其余宇文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千上万的凤子龙孙均在一年之内惨遭屠戮。如此种种,加上周静帝的惨死,应了北周初期的民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杨坚建隋之时,对前朝北周宗室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大**,在中国历史颇有些虚名的宇文泰,纵有十三子四十八孙也不免绝嗣。宇文泰的祖父宇文韬的全部子孙被杨坚杀光。即使与宇文泰同父同祖的子侄辈,也被一概杀绝。弄得北周堂堂皇室,几乎后继无人。
姓宇文的男明星
宇文永清
宇文永清(1936--2023)黑龙江明水人。男高音歌唱家。黑龙江省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合唱团副团长、民乐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宇文永清(1936--2023)黑龙江明水人。男高音歌唱家。黑龙江省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合唱团副团长、民乐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60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员。在声乐方面受教于周仲南、韩德章等专家。1965年参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获优秀奖,后被调入省歌舞团。常演唱的歌曲有《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赞歌》、《三套车》、《拉网小调》、《沁园春·雪》、《一个美丽的传说》等。《我爱祖国大草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作为每周一歌播放,演唱舞曲《你追我赶》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唱片,多次参加沈阳音乐周、长春音乐会、哈尔滨之夏等活动。曾应邀参加广州交易会和广州羊城音乐会的演出。曾由国家派往几内亚、伊拉克、法国、巴基斯坦、朝鲜等国访问演出,均担任独唱。
姓宇文的女明星:
宇文翠
宇文翠,电影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有《宝玉奇缘》、《梦游天国》、《新天方夜谭》等。
历史上姓宇文的名人:
宇文肱
北朝北魏将领。武川(今属内蒙)人。鲜卑族,宇文泰父。魏明帝时,破六韩拔陵起义,肱聚兵攻杀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迁居中山。后率众归鲜于修礼军,被魏军击败,战死。北周追尊为德皇帝。
宇文测
(489-546),北朝西魏将领。字澄镜,宇文泰族子。测性沉密,少笃学。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帝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孝武帝西入关,进爵为公。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拜侍中。六年,坐事免。不久,除骠骑大将军、大都督、行汾州事。八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转行绥州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
宇文显和
(498-554),北朝西魏将领。好读书,驰马能左右射。少袭爵,与魏孝武帝有布衣交,帝用为阁内大都督。共议西附宇文泰,又护帝至关中。宇文泰用为帐内大都督。后进位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魏恭帝元年卒。
宇文泰
(505-556),北朝北魏、西魏将领。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年轻时随父参加鲜卑族起义,后投靠北魏尔朱荣,参与镇压义军,授武卫将军、征西将军。北魏分裂后,任西魏太师、大丞相、柱国大将军。他治军整肃,深谋远虑,善于用间。西魏大统三年(537)正月,采纳直事郎中宇文深建议,以近万锐卒,潜出小关(陕西古潼关南侧),出其不意地击败东魏骁将窦泰军,俘万余人。十月,在沙苑之战中,他先遣将侦察,后从容设伏,大获全胜,俘东魏高欢军七万余人,除选留二万士卒外,余均释放。在东西魏战争中,指挥作战数十次,多获胜利,为建立北周奠定了基础。他推行“均田制”,使西魏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建立由柱国、大将军、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扩大了兵源,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这一兵制为后世沿用近二百年,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
宇文导
(511-554),北朝西魏将领。字菩萨,颢子。随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文帝初为领军将军,率领禁军。泰与高欢作战。常留守后方。大统四年(538),为华州刺史。泰军於洛阳大败,赵青雀、于伏德等乘时据长安、咸阳。导由华州率军攻破咸阳,又与泰合师收回长安。后出守陇右,卒于上邽,谥孝。(算命www.bmfsm.com)
宇文深
(?-568),北朝北周臣。字奴干,测弟。起家秘书郎。好读兵书,有谋略。宇文泰用为相府主簿。为泰筹划擒窦泰、取弘农及沙苑作战方略。封长乐县侯。周武帝保定初,为京兆尹,转司会中大夫。为政严明,抑制豪右,受人赞誉。
宇文护
(约515-572),北朝北周权臣。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早年跟随宇文泰征战,在与东魏的交战中屡建战功,又与于谨南征梁朝江陵。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死,诸子幼小,遗命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因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次年,宇文觉称周天王,建立北周。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旧日与宇文泰并肩的大将赵贵、独孤信对宇文护不服,宇文觉也不满他专权,图谋诛护不果,反被其先发制人,杀赵贵,令独孤信自杀。宇文觉被废黜而死。宇文护迁大冢宰(当时的宰相),并拥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毓(周明帝)。明帝好学有识,为宇文护所畏,武成二年(560)又被他毒死,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周武帝),实际大权仍由宇文护掌握。护虽性宽和而不识大体,委任非人而久专权柄,又素无戎略,两次伐齐都大败而归。诸子贪残,僚属恣纵,蠹政害民。宇文邕与弟卫王宇文直策划,于建德元年(572)杀死宇文护。
宇文神举
(531-578),北朝北周将领。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周文帝宇文泰族子。父显和,仕魏,为孝武帝进入关之计。后随从入关。神举以周明帝初,起家中侍上士。明帝留意文学而神举雅好篇什,常得侍从。周武帝保定间,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诸职。建德元年为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从周武帝伐齐,齐平,为并州刺史。宣政元年(578),周武帝卒,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举兵反周,卢思道亦预其事。神举率兵平乱,见思道,令作露布,乃释其罪。又从越王宇文盛平稽胡,败突厥。师还,以武帝时尝与王轨、宇文孝伯言宣帝之短于武帝,兼以功高,宣帝使人鸩之,卒于马邑。史称宇文神举“博涉经史,xingai篇章”。
宇文毓
(534-560),北朝北周皇帝。小字统万突。鲜卑族。宇文泰庶长子。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封宁都郡公。北周建国后任柱国,岐州刺史。557年被宇文护立为天王,宇文护辅政专权。559年宇文护归政,始亲政,称皇帝,改元武成。仍受制于宇文护。武成二年(560)四月,被宇文护毒死。葬昭陵。谥明皇帝,庙号世宗。年号武成。
宇文觉
(542-557),北朝北周创建者。字陁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西魏权臣宇文泰第三子。初封略阳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三月,命为安定公世子。十月,宇文泰死,宇文觉继承其官爵,任太师、大冢宰,封周公。次年正月,在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代西魏称天王,建国号为周,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即位后,不满宇文护专权,与司空李植等密谋诛之,事泄,557年十月被宇文护废为略阳公,月余被杀。葬静陵。周武帝时,追谥为孝闵皇帝。
宇文虬
北朝北周将领。字乐仁,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骁悍有胆略。少从征讨,累有战功,封南安侯。后为独孤信帐内都督,随信奔梁。复回归,进爵为公。从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皆有功,累迁南秦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虬每经战阵,必身先士卒,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后拜金州刺史、大将军卒。
宇文邕
(543-578),北朝北周皇帝。小字祢罗突。鲜卑族。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令还俗,为历史上三武废佛之一。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谥武帝。
宇文贵
(?-576),北朝北周将领。字永贵,其先昌黎(今属河北)人,后徙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善骑射,有将帅才。魏正光末,破六韩拔陵围夏州,刺史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后从尔朱荣,以战功封革融县侯。大统中,屡著战功,官至大将军。周孝闵帝即位,进位柱国,封许国公,历官大司徒、太保。天和中出使突厥,回至张掖卒。
宇文孝伯
(543-578),北朝北周臣。字胡三,深子。少被宇文泰抚养。与武帝同日生,同学,相知甚深。邕即位,以与其共读为由,引置左右,方得联络内外,诛杀宇文护。为左宫正,辅太子赟,数言赟过。帝出京,常令其留守。帝将卒,执手托以后事,即令为司卫上大夫。入京镇守。宣帝初,为小冢宰,数言朝政得失,拒助帝杀齐王宪,赐死。后杨坚言:若孝伯在,己即无机遇。
宇文宪
(544-578),北朝北周宗室。字毗贺突,宇文泰第五子,周武帝宇文邕弟。性通敏,有度量。少与邕俱受《诗》、《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魏恭帝元年(554),封安城郡公。北周孝闵帝即位,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宪时年十六,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进位柱国。武帝保定中,征还京师,拜雍州牧。天和三年(568),以宪为大司马,治小冢宰,雍州牧如故。七年,宇文护被杀,乃以宪为大冢宰。建德三年,晋爵为王。
宇文直
北朝北周宗室。字豆罗突,邕同母弟。周初封卫国公,附宇文护。武帝天和中与陈军作战兵败,免职。遂怨护,助邕杀护。求为大司马,帝未许。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同年,帝赴云阳宫,直在长安举兵攻宫城。事败,逃至荆州被擒,免为庶人,囚于别宫。不久被杀。
宇文俭
(?-578),北朝北周宗室。字侯幼突,宇文泰子。明帝武成初,封谯国公。武帝天和中,拜大将军,迁柱国,出为益州总管。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五年,东伐,攻永固城,拔之。六年,拜大冢宰。宣政元年(578)二月卒。
宇文达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度斤突,宇文泰子。性果决,善骑射。明帝武成初,封代国公。武帝天和元年(566),拜大将军。建德初,进位柱国,出为荆州刺史。三年(574),进爵为王。出为益州总管。宣帝即位,进位上柱国。静帝大象元年(579),拜大右弼。二年,为隋文帝杨坚所杀。
宇文招
(?-580),北朝北周宗室、文人。字豆卢突。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宇文泰子。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周明帝武成初(559),封赵国公。武帝建德元年(572)封王。历官柱国、襄州总管、大司空、大司徒等。宣政(578)中,拜太师。静帝立,杨坚'>;隋文帝杨坚辅政,宇文招与越王宇文盛等谋诛之,为隋文帝所杀。所著文集,《周书》本传谓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八卷,今佚。
宇文逌
(yōu)(?-580),北朝北周宗室、文人。字尔固突。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宇文泰之子。少好经史,解属文。周明帝武成初(559),封滕国公。武帝天和末(571)拜大将军。建德初(572)进位柱国,三年(574)为滕王。宣政元年(578)为上柱国。静帝大象二年,为杨坚所杀。《周书》本传谓“逌所著文章,颇行于世”。《隋书·经籍志》有《滕简王集》八卷。今佚。存《至渭源诗》一首,见《初学记》卷六,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又《庾信集》即逌所编,并作《庾信集序》一篇,见今本《庾开府集》,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宇文福
北朝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孝文帝太和初,为羽林郎将,数有战功。魏迁都洛阳,福奉命规划牧地,在黄河南北地近千里,放养杂畜。后攻高车败,被贬。宣武帝即位,用为南征统军,有战功。历任豫、瀛州刺史,太仆卿,怀朔镇将。卒于镇,谥贞惠。
宇文赟
(559-580),北朝北周皇帝。字乾伯。鲜卑族。邕长子。邕虑其不堪重任,待其严格,朝见如群臣,有过则杖责。初即位,下令严律法;任用北齐官员。杀齐王宪,令左右密察群臣言行。法严刑苛,禁臣下有高大之称。次年,以子衍为皇帝,自称天元皇帝。大兴土木,恣意声色。对国家典章制度等,皆有变革。大象二年令杨坚出为扬州总管。事未行,病,召坚入宫。卒,谥宣帝。
宇文赞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乾依,武帝宇文邕子,初封汉国公。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仍柱国。静帝大象二年(580),杨坚辅政,欲顺物情,乃进赞上柱国、右大丞相。外示尊崇,实无权柄。后转太师。不久,为坚所杀。
宇文贽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乾信,武帝宇文邕子,初封秦国公。武帝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静帝大象二年(580)五月,进上柱国。六月,迁大冢宰。八月,进位大右弼。不久,为杨坚所杀。
宇文盛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立久突,宇文泰子。明帝武成初,封越国公。武帝天和中,进爵为王。四年(569),大军伐齐,盛为后一军总管。并州平,进位上柱国。从平邺,拜相州总管。宣政元年(578),入为大冢宰。静帝大象元年(579),迁大前疑,转太保。同年出就国。二年,朝京师。其秋,为隋文帝杨坚所杀。
宇文忻
(523-586),隋将领。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本籍朔方(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字仲乐。少时即精骑射,慷慨有大志,自谓可胜过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周时,从韦孝宽守玉壁,从武帝攻拔北齐晋阳,均以骁勇敢战立功。周末,从高颎、韦孝宽破尉迟迥,功为诸将之最。进封英国公。入隋,以宿将遭忌,乃与梁士彦等谋反,事泄被杀。
宇文阐
(573-581),北朝北周皇帝。本名衍。鲜卑族。宣帝长子。大成元年(579),封鲁王,不久立为皇太子。同年二月受父禅即位,年仅7岁。改元大象。外戚杨坚执掌朝政,恢复佛、道两教,大杀周朝宗室。大定元年(581)二月,被迫禅位于杨坚,封介国公,北周亡。同年五月被杀。葬恭陵。谥静帝。
宇文庆
隋将,字神庆,祖籍武川(今属内蒙古),后为洛阳人,鲜卑族,宇文氏族子。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后应募从征,以功授都督。复从武帝转战各地,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功居诸将之首,故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入隋,拜左武卫将军,进上柱国,出为凉州总管。后还都,卒于家。
宇文恺
(555-612),隋建筑家。字安乐,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出身贵族世家,三岁赐爵双泉伯,七岁晋封安平郡公。多技艺,有巧思,建筑知识渊博。历任营建宗庙副监、营建新都副监、检校将作大匠、仁寿宫监、将作少监、营造东都副监、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职。宇文恺最大功绩是主持规划和修建长安城与洛阳城。所建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唐朝改称长安)气象雄伟,规模宏大。开皇二年(582)六月始兴建,次年三月初步竣工。全城分宫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宫城北面有广大禁苑。分区设计十分科学,有宫殿、衙署、住宅、商业不同区域。城内街道宽直,整齐划一,共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构成便利的交通网。城内水源丰富,有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航运通达、排水方便,渠水迂回曲折,汇成多处池塘,成为秀丽风景区。大业元年(605),宇文恺主持规划和修建另一座大型都市——洛阳城,设计大体与长安城一致,只形式上不完全对称,宫殿比长安城更富丽堂皇。宇文恺擅长城市规划设计,对大型宫殿建筑技术有独到研究。炀帝时所造“大帐”,下面可坐几千人;所造“观风行殿”,能任意集合和分散,殿上可容侍卫几百人,殿下装有轮轴,能自由移动,别具风格。宇文恺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宫殿建筑技术方面,有很高成就,堪称一代建筑大师,对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著有《东都图记》二十卷、《释疑》一卷和《明堂图议》二卷等书,今佚。
宇文述
(?-616),隋朝将领。字伯通,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人,出身鲜卑贵族。北周末以军功拜上柱国,封褒国公。隋开皇初,拜右卫大将军,平陈之役,任行军总管,率兵三万从六合渡江。时晋王杨广镇扬州,欲拉拢述附己,遂奏请文帝任述为寿州刺史总管。杨广与述计谋夺太子位,述建议广收买朝中宰相杨素等。于是述、素二人共谋立杨广为太子。及后炀帝即位,宇文述参预朝政,与苏威并重。帝后以述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总领军事。后从炀帝幸榆林,西击吐谷浑。第二年又随炀帝西幸,登燕支山,西域诸国来朝。宇文述善于供奉,深得炀帝欢心,言无不从,势倾朝廷,宠遇莫与为比。但性贪鄙,接受各方馈赠无数,金宝山积,僮仆千人,骄奢无度。大业八年(612年),炀帝出征高句丽,以宇文述率军渡鸭绿江,述自恃小胜而骄,中高句丽军诱兵之计,军至平壤,被高句丽军掩击,大溃不止,三十万五千隋军惟余二千七百人逃归辽东。炀帝大怒,除述为民。次年又复起用,从征高句丽。适杨玄感起兵反隋,炀帝回师命述讨玄感,大破之。十二年,宇文述劝炀帝幸江都。不久,述在江都病重。述子化及、智及曾因获罪被谴,故临死前乞请炀帝照顾二子。炀帝以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
宇文化及
(?-619),隋代末年叛军首领。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杨广为太子时,他领禁军,很受宠信。隋炀帝即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又以其弟士及娶南阳公主。大业年间,义军、叛军蜂起,炀帝的随从禁卫多关中人,不愿从炀帝久驻扬州,打算自行回本土。统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得知此状,便集兵数万,于大业十四年(618)发动叛乱,推化及为主,缢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10余万西归。时东都群臣奉越王侗继帝位于洛阳,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使讨伐化及。双方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北),化及屡败,北走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将士屡叛归李密。化及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毒杀杨浩,即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武德二年(619),唐遣李神通攻化及,化及东走聊城。时窦建德已立夏国,遂以讨逆为名,往攻聊城,神通退兵。同年建德擒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其两子同时处斩,其所建政权许灭亡。
宇文士及
唐将领。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隋开皇末(601),封新城县公。妻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等职。其兄宇文化及杀炀帝,封其为蜀王,从化及至黎阳。与封德彝归唐,授上仪同。从讨宋金刚、王世充等有功,武德八年(625)任检校侍中、太子詹事。太宗即位,拜中书令,检校凉州都督。后改蒲州刺史,迁右卫大将军。为政宽简,侍帝谨敏。以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谥曰纵,陪葬昭陵。
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小说《说唐》《忠义响马传》《兴唐传》中人物,宇文化及之子。被隋炀帝封为天保大将军之职。兵器凤翅镏金镋[tǎng],被称为隋唐第二条好汉,在四平山力挫三杰。曾在晋阳与李渊之子李元霸比武,输给李元霸。与瓦岗寨英使一柄凤翅镏金镋,重三百二十斤”,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雄为敌,帮助其父夺取隋朝天下,在扬州被李元霸所杀。历史上,宇文化及有二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宇文化及同时被窦建德斩杀。
宇文融
(?-约730),唐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并自任劝农使,率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八十余万和大量土地。开元十七年(729),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善于荐举人才,在相期间,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在相位仅百日即罢贬为汝州刺史,又流岩州,卒于途中。
宇文鼎
唐臣。字周重,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御史中丞宇文邈之子。元和六年(811),与江淮从事李公佐会于汉南。长庆初,任右拾遗,与李珏等进言劝穆宗戒酒色。历仓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大和三年(829),自吏部郎中为御史中丞。又兼刑部侍郎。六年,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出为华州刺史。八年,坐赃事贬循州刺史。
宇文之邵
(1029-1082),北宋学者。字公南,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进士及第,为文州曲水县令。神宗即位,上疏言政事,不报,遂以太子中允致仕。自强于学,不易其志,退居十五年,常为经史琴酒之乐,学者称止止先生。司马光、范镇等盛誉之,以为“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元丰五年卒。著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二十二卷,今已佚。
宇文述中
(?-1139),宋臣。字仲达,一作仲理,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入仕后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宣和六年(1124)官至尚书右丞。后出为地方官。南宋初知濮州时被俘,金人嘉其忠义放归,乃以光禄大夫出知潼川府。绍兴元年(1131)辞官,以其弟宇文时中代理府事。从此闲居至卒。
宇文虚中
(1079-1146),金臣。字叔通,宇文粹中之弟。三十一岁举进士,历任知县、知州及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大学士等职,靖康元年(1126)官拜佥书枢密院事。任内先坚决反对联金灭辽,并积极组织军民抵抗入侵金军。继而多次奉命赴金营谈判,终以议和之罪被贬。南宋初年出使金国,受其重用,渐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爵封河内郡开国公。金人称为“国师”。因累以费财劳人为由反对南征,且好讥讪女真贵族而被诬谋反。结果率全家百余口自焚而卒。宋人以其不忘故国,追谥肃愍。
宇文绍节
南宋臣。字挺臣,显谟阁待制宇文师瑗养子。成都广都(今四川双流)人。初补官仕州县。举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韩侂胄方议举兵北伐。绍节致书侂胄,认为有复仇之志,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冒险进取。侂胄见书不乐。召还,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除湖北京西宣抚使,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肆意杀掠,绍节召至,收其部曲,旋有人控诉悦纵所部剽劫者,加以杖杀,兵民皆欢喜。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谥忠惠。
宇文公谅
元文学家。字子贞,成都人,后徙吴兴(今浙江湖州)。元统进士。授婺源州同知,改余姚州,知会稽县事,迁高邮府推官,除国子助教,调翰林应奉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病告辞。后召为国子监丞、江浙提学,改佥岭南廉访司事。卒后门人私谥纯节先生。通诸子百家之书,著述甚多,著有《折桂集》、《观光集》、《辟水集》、《以斋诗稿》、《玉堂漫稿》、《越中行稿》等。
其他宇文姓名人有晋宇文鲜卑族首领宇文莫槐、宇文莫廆、宇文屈云、宇文逊尼延、宇文乞得归、宇文逸豆归;南北朝东魏史学家宇文忠之,西魏将领宇文洛生、宇文颢,北周大臣宇文纯、宇文寔、宇文兴、宇文贞、宇文贤、宇文善,将领宇文亮、宇文延、宇文安庆、宇文椿;隋大臣宇文弼、宇文静礼、宇文皛、宇文智及,将领宇文协;唐大臣宇文颖、宇文节;宋大臣宇文昌龄、宇文常,学者宇文绍奕、宇文懋昭等。近当代宇文姓名人有经济学家宇文举,画家宇文洲,歌唱演员宇文永清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姓彭的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和古代姓彭的名人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下一篇:更多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