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起名

钦姓排名第几位 姓钦的名人都有谁

分类:起名发布者:存在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钦姓排名第几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姓钦的名人都有谁和钦姓排名第几位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钦姓,姓钦的名人

“钦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 ,钦姓起源有七种说法,得姓始祖是钦志贲、钦高一。那么您知道关于钦姓家谱、钦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钦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钦姓,姓钦的名人

钦姓

钦姓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姓,居住散布。源出有二,一是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以钦差御使尊称为氏。二是以地名为氏。隋朝时,曾将安州改为钦州,主要管理钦江而建,这里的居民就以地名为姓,称为钦氏。著名人物有钦德载。

钦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乌桓族,出自汉末渔阳地区乌桓部奠长,属于以钦差御使尊称为氏。在史籍《魏书》中,提及一人叫钦志贲,时称其为渔阳乌桓大人。渔阳是地名,乌桓是部落名。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钦志赏是古时生活在渔阳的乌桓部落奠长。乌桓部落部落的前身就是秦朝末年北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东胡的一个分支。西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离散,他们中的一支族人迁逃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即大兴安岭南端乌辽山),指地改名为乌桓族。乌桓族人在这块土地上逐步成长、壮大并向南迁徙,与建都于中原的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密切交往,直至进入中原各地,融合于其他各族之中。

在两汉时期,中央王朝对乌桓民族采取安抚和靖剿两种政策,近抚远攻,屡有御派使者到北方的乌桓族各部落,并在幽州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使不得与匈奴通。这些御使就负有“监领乌桓”之责,常驻乌桓。早在西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乌桓族主要活动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相当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中东部、赤峰市北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北部地区。至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乌桓首领(大人)朝贡于汉朝,开始接接受侯、王、君、长的封号。不久,率众大规模迁居缘边十郡,其向西责发展到今内蒙古河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乌桓民族俗惯贵少贱老,因此怒杀父兄不以为罪,然不害其母,因母有族类;而父兄以己为种,故杀害父兄则无人过问,因此,也导致在乌桓民族中的血族复仇之风颇盛,汉史则称这种现象为“内弑致凶己乱”。

乌桓族人崇尚自然神教,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已故著名大人,每年皆以牛羊为牺牲,饮食之前更是必先祭。有身份地位或显赫身世的首领,是非常受乌桓族人尊敬的,其名号姓氏皆尊效仿。因此,除了钦氏,乌桓民族后来汉化的姓氏还有郝氏、审氏、鲁氏、桓氏、王氏、库氏、管氏、官氏、魏氏、曹氏、吕氏、乌氏、渐氏、薄氏、乌丸氏、乌桓氏、薄奚氏、展氏、辗迟氏、库傉官氏、库褥官氏、库褥管氏等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赣地汝河支流师水所出之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古代所称“钦山”,即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西郊汝河之畔龙山,浙赣铁路毗邻而过。龙山脚下有一眼清泉,自古至今从未断流,名曰“师水”,孕育了许多政治家和文人骚客,创造了不朽的“临川文化,华夏奇葩”。如著名的宋朝宰相王安石、尚书左丞王安礼、西京国子监教授王安国、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被***称赞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舒同(文藻)、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等等。在典籍《山海经》中记载:“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钦山地区在春秋时期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归属于楚国,秦朝时期隶属于扬州九江郡,唐朝时期隶属于抚州临川郡。一直至明朝武宗皇帝朱厚照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才开始正式析古临川县的孝岗地方置东乡县,钦山归属东乡县。

从战国时期起,即有住民以山名为姓氏,称钦氏,其民包含有百越、荆楚、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隋朝时期钦州,属于以地名为氏。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在重新统一中国后,为了控制位于广西地区钦江流域的各族百姓,将故安州改名为钦州,同时诏令当地住民,不论何族何姓,皆以新置州名为姓氏,称钦氏,并登记造册,编籍入户,予以强化流改管理。由于隋、唐统治者杨、李二族均出身于武川军事集团,与北方汉化的胡族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因此这些政策的核心,即是怀柔和羁糜,在政治上属于进步的民族思想,故能继承、发展先秦以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在唐王朝时期形成了中央王朝管理各地的主要手段,并为以后的宋、元、明、清、民国等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所承袭发扬。这些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是:政治上因地制宜,采取州郡、羁糜府州、藩属国等多种形式;经济上减免边疆四夷的赋役,减轻对各族的压迫和剥削,加强朝贡、互市等贸易活动;笼络、优待四夷首领,重用蕃将,随时采用宣慰、安抚、侍子、赏赐、封爵、和亲等方式加强与四夷的关系,掌握四夷之上层,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等。

该支钦氏一族的民族属性源流多重,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源流四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的钦仁皇后。属于以先祖谥号汉化为氏。钦仁皇后唐括氏,女真族唐括部族人,公元?~公元1143年,金国太尉唐括·阿鲁束之女,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的皇后。唐括氏,亦称汤务氏、陶古浑氏,以部为氏。在金熙宗完颜·合剌(完颜亶)即位后,钦仁皇后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的钦宪皇后俱被尊为太皇太后,号明德宫。赠其父唐括·阿鲁束为太尉、宋国公,赠其祖唐括·宽匹为大司徒、英国公,赠其曾祖唐括·阿鲁琐为司空、温国公。

金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农历1月己巳朔,金熙宗晋见两宫太后,然后御乾元殿受贺,自后岁以为常。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金熙宗自燕京还京师,恭敬朝谒于明德宫。明年,金熙宗如天开殿,皇子生,使驰报钦仁皇后。钦仁皇后至大开殿,金熙宗与皇后亲迎之。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钦仁皇后崩于明德宫,谥号“钦仁”,祔葬恭陵。在钦仁皇后逝世后,女真族唐括部族人中多有以先祖母谥号为尊姓者,称钦仁氏。由于金熙宗从小受教于汉人文士韩昉,喜汉文赋诗作词,尤爱雅歌儒服。即位以后,勤于汉文典籍的学习,对女真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迎合金熙宗的好汉学之风,唐括部的钦仁氏即省文简改为汉字单姓钦氏,成为姓氏的历史相当悠久。

明朝时期,女真族唐括部改称为唐古氏,在金太祖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之后,唐括部成为满族大家庭的成员,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属于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钦氏、唐氏、陶氏等。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南宋时期蒙古钦察汗国使臣钦高一,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两宋时期,中国北方有一钦察汗国,原为克普恰克汗国,有四支族众十一个部落,后在宋嘉定十二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9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攻占,在原地建立了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其后,钦察汗国有使臣持节出使南宋王朝。当时的南宋宁宗皇帝赵扩见其使臣气度雍雍、丰姿凛凛,大喜,就以其国名首音赐姓钦氏,易其名为钦高一,并留之为侍御之官,安置其族居于河南许昌。

至宋理宗赵昀绍定二年(蒙古木亦坚汗孛尔只斤·窝阔台元年,公元1229年)后,蒙古大军开始攻南宋,该支钦氏族人宗枝分离,后裔子孙大部分为避战乱而纷纷南迁至太湖之滨的长兴地区(今浙江湖州)。当时有钦高一的八世孙钦德载,举宋理宗执政时期的进士,任为湖州都督计议官。至宋末帝赵昺祥兴二年(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宋朝灭亡后,钦德载拒绝为元朝政府所聘,自号寿严老人,隐居于碧岩山(今浙江湖州长兴),其子孙却繁衍旺盛,迁播分衍至全国各地。如台湾省以专攻水墨芦雁国画的名家钦爽,即为钦德载的第二十七世孙,他与著名报业名人钦本立为同辈份的堂兄弟。

后来的长兴地区,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最主要的就是在元末明初,朱明王朝为削弱元末统治者的残余势力,把京畿内的原蒙古皇族分迁各地,其中即有一部分皆移居于太湖周边地区。随后,朱元璋也按宋徽宗的模式,不论其原来属于何部何姓,皆赐改其汉姓为“钦”,并以已经汉化的钦察钦氏影响其族,逐渐合为一族,繁衍成为长兴的名门望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察克钦氏,亦称绰克秦氏,以地名为氏,满语为Cokcin Hala,满语数量词“壤”,汉义即“三年”,世居白尔昆(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绰克秦(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后有蒙古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察克钦氏多冠汉姓为钦氏、初氏、察氏等。[1]

源流七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赣地汝河支流师水所出之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钦口山,即以“磁山文化遗址”驰名海内外的河北省邯郸市所辖之武安市峰峰矿区的滏山,先秦时期为武安邑,即著名秦国大将、武安君白起的封邑,白渠水即今滏阳河,她从钦口山发源,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在沧州地区的献县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白渠水全长四百余公里,至今仍是河北地区一条集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的骨干河道。在史籍《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魏郡武安县钦口山,白渠水所出。”

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即有住居于钦口山一带的住民以山名为姓氏,称钦口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钦氏,历秦、汉,一直相传至今。

钦姓家谱

贵州榕江钦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档案馆。注:本源出湖南怀化钦氏一族。

江苏睢宁钦氏族谱,(现代)阖族编修,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共二卷。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钦氏重修宗谱十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姓钦的名人

钦德载

吴县(今江苏省)人,宋末元初名人,为都督计议官,宋亡后,不降元,隐居碧岩山中,自号寿岩老人。

钦恭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因文才出众,被任命为瓯宁县令(今福建建瓯)。

钦拱极

明弘治十五年(1502)生,字子辰,号虹江。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迁虞衡司员外郎,擢都水司郎中。吏部承严嵩意,出公为广东高州知府。嘉靖三十四年遭父丧归里,家居执丧惟谨,绝口不言朝事。以后,严嵩为相,公不愿仕进,以正四品知府加一级致仕。又十余年而卒,其时当在隆庆年间。公有传入《苏州府志·循吏传》、《吴县志·循良传》。并入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注:据钦氏宗祠墓碑考证,徐州睢宁一带钦氏族人为钦拱极后人。

钦善

(生卒年待考),字吉堂,号正念居士;江苏华亭人。著名清朝诗人。诸生,博学,工诗及古文,著有《吉堂诗文稿》。

钦琏

(生卒年待考),一名涟,字宝光,号幼畹;浙江长兴人。著名清朝官吏。据《吴兴科第表》作乌程县人,钦氏家谱载:涟幼依舅家乌程叶氏,遂蒙姓。(算命www.bmfsm.com)

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中式顺天乡试,复已姓。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成进士,铨知县用。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钦琏任新建南汇县知县。时县新设,规划措置,事事得宜,巡抚重其才,题署松江府篆,以飞语落职。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复莅南汇知县,后调高淳、江浦、江宁等县,所至皆有政声,年六十余卒。

著有《虚白斋文集》四卷、《幼畹游草》六卷、《吴中水利》一卷、《分建南汇县志》十六卷。

钦姓起名

钦姓男孩起名

钦潲溯、钦浩男、钦诚致、钦霭林、钦玟彤、钦善雯、钦郁嘉、钦一曦、

钦霄枫、钦宣荣、钦泳芯、钦沛灏、钦仕杰、钦紫韵、钦 赫、钦茵茵、

钦艺菲、钦裕森、钦梓椤、钦作歌、钦明左、钦泫砂、钦煜晨、钦万中、

钦 慧、钦小连、钦沅心、钦婉峥、钦 坷、钦艺淼、钦文袢、钦苇苇、

钦彦彬、钦 露、钦涔宇、钦珏海、钦承晔、钦缨凝、钦孔湖、钦晓章、

钦慧弈、钦俊连、钦近一、钦 珲、钦立湖、钦泓谷、钦 旭、钦之声、

钦宣艺、钦政皓、钦铭豪、钦江淮、钦艺童、钦业涛、钦永新、钦鸿震、

钦希敬、钦世海、钦 可、钦翔西、钦林森、钦可儿、钦江栎、钦学忠、

钦其松、钦天岚、钦 果、钦荣达、钦一帆、钦玉鉴、钦俊鸿、钦 荥、

钦梦棋、钦羽冰、钦振刚、钦研群、钦祺尹、钦忻致、钦俊家、钦 峰、

钦显祖、钦 彤、钦旭珀、钦吉米、钦竞仁、钦嘉倚、钦 祚、钦 荻、

钦如茜、钦钊镐、钦钊蚨、钦 和、钦宏量、钦景君、钦 锦、钦承利、

钦垄力、钦佳聆、钦澄宁、钦仓平、钦福吉、钦硕大、钦 澜、钦如帆、

钦姓女孩起名

钦娅迪、钦问丽、钦林茹、钦一倩、钦婧苇、钦 裴、钦宇莹、钦美琳、

钦桔玉、钦小艳、钦泳燕、钦梦雪、钦绎茹、钦玲秀、钦美娜、钦璐丽、

钦如玉、钦惠琳、钦军文、钦寒萍、钦琳婧、钦纯妍、钦旭文、钦真琴、

钦伏英、钦星怡、钦燕华、钦伶芳、钦伟文、钦少蓉、钦闻悦、钦中英、

钦韵茹、钦惜婷、钦芳颖、钦意文、钦幼倩、钦成琳、钦瑞琳、钦凌瑛、

钦瑞琳、钦茹韫、钦惠红、钦怀英、钦佳秀、钦语燕、钦倩文、钦帼芬、

钦泽娟、钦琅秀、钦仪倩、钦志怡、钦瑞红、钦伊莉、钦嘉婷、钦芊怡、

钦宝红、钦超英、钦悦梅、钦妍淳、钦卉娜、钦艳琴、钦奇玉、钦海蓉、

钦陈燕、钦湘燕、钦浩蓉、钦悦溢、钦小玲、钦可艳、钦莹岚、钦炳萍、

钦春玲、钦清娟、钦嫣婷、钦蕴玲、钦海英、钦夕文、钦伟玲、钦燕茜、

钦文悦、钦熠瑶、钦国芳、钦彩芬、钦春燕、钦敏媛、钦 燕、钦广艳、

钦彗玉、钦叶琴、钦芳燕、钦瑶淇、钦美媛、钦婧轩、钦晓花、钦莉心、

涂姓,姓涂的名人

“涂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 ,涂姓起源有七种说法,得姓始祖是智徐吾。那么您知道关于涂姓家谱、涂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涂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涂姓,姓涂的名人

涂姓

涂姓,中文姓氏之一,得姓始祖为智徐吾,智徐吾世居在涂水之旁,故开创“以水为姓”的先例。晋新吴侯涂钦渡江南至豫章郡(今江西北部),为东南涂氏之祖。1990年,涂姓汉族人口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4%,即约110万人。2023年,全国涂姓有100万,约占总人口的0.075%,居姓氏排行榜155位。

两千多年来,涂姓和其它姓氏一样,从发源地的淮河中、下游一带,迁徙发展到全国各地。据了解,目前涂姓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台湾等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尤以江西省(原豫章郡)最为集中。

涂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智氏,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专政,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智氏联合赵氏、韩氏、魏氏灭掉范氏、中行氏后,智氏势力最为强大。智伯瑶执政晋国后,率领韩氏、魏氏围攻赵氏于晋阳,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韩氏、魏氏临阵反戈,联合赵氏击败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赵、韩、魏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财产,智氏家族面临着空前灾难,族人纷纷离开晋国,智氏从此淡出历史。

智氏六世祖智徐吾,担任晋国涂水大夫,就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得以保全,开创了“以水为姓”的先例。涂姓依靠涂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涂氏一族传至晋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东晋王朝开国重臣、大司马、新吴侯涂钦。

涂钦(公元246~337年),字文思,淮南寿春人(今安徽寿县),是著名的西晋大臣,东晋王朝开国功勋,仕晋任大司马。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涂钦率军护琅琊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之位。晋元帝于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颁诰命,以涂钦征石勒寇乱“戮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必存社稷”,册封为新吴侯(今江西奉新),出镇豫章,居武阳港(今江西南昌),当时涂钦将族人皆携去豫章,形成了涂氏家族的豫章郡望。自此,涂钦成为后世东南八省即苏、浙、皖、赣、湘、鄂、闽、粤的涂氏始祖。涂钦高寿达九十一岁,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寿星。

南方涂氏族人大多尊奉涂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涂山氏,出自夏朝大禹之妻涂山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姓氏族谱笺释》、《风俗通》等记载,夏王朝时期有复姓涂山氏,其族人后省文去山字,称涂氏。

源流三

源于回族,属于以地名汉化改姓为氏。回族涂氏,源出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西域穆斯林商人,其实是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在福建泉州港登陆后,喜欢中华风俗,留居不去,以泉州“涂关”之名为汉化姓氏,省称涂氏,之后在涂关外法石沿海一带定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涂格敦氏,亦称涂克冬氏、图克敦氏,世居扎罗木得(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等地,后分衍有大合音氏、小合音氏、阿尔本氏、蒙古勒达陶氏、萨马基尔氏、伊吉鲁合音氏、大达陶氏、小达陶氏八个支派。后有达斡尔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kdun Hala,汉义“在秃山脚下住的人”。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涂格敦氏及其各分支,分别冠汉姓为涂氏、图氏、吉氏、张氏、陶氏、伊氏、鲁氏等。

源流五

⑴.锡伯族涂色哩氏,亦称图色哩氏、图色勒氏、图克色里氏,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沙济(今辽宁新宾北西部)、黑龙江穆塔喀村(今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se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涂氏、图氏、屠氏、多氏、佟氏等。

⑵.锡伯族托和尔秦氏,世居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后有蒙古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ohercin Hala,蒙古族则称图木尔齐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涂氏、佟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侗族、壮族、苗族、布依族、纳西族、哈尼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涂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湖南

南县桂花园始祖淑和公始迁祖淑和公,字煦庵,号皋浦,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进士,南宋初任荆湘江陵县令,后转任华容县令。建炎3年(1129年)落居九都宋田山桂花园,卒葬涂家祠后畔。

涂姓家谱

朝请公行状(涂氏老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手抄原稿,此谱全文三百六十七页。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大埔青溪大坑村涂家璋处。

重庆江津涂氏家乘,(清)涂尚文、涂肇彬纂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元]涂朝凤,始迁祖为[元]涂友明,先祖为涂文广。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西清江滩溪涂氏宗谱二卷,(清)涂兴肇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元]涂以文。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西宜黄涂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涂崇。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江西涂氏联合四修宗谱三十四卷,(清)涂骏汉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铅印本。注:始祖为[五代]涂大一,先祖为[宋]涂鼎一、[元]涂仁宏。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冕宁沙坝涂氏老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福建诏安豫章郡涂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江西宜黄八世、宋进士、左从事涂大任。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西宜黄凤冈涂氏重修宗谱三十二卷,(民国)阖族编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当年该宗谱共制六十二部。

江苏云阳涂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涂凤书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铅印本。注:始祖为[明]涂本任,始迁祖为[清]涂宏亮,先祖为[清]涂开盛。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涂氏族谱二十卷,首三卷,(民国)涂家欣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涂成。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涂氏瑄房五修支谱八卷,首二卷,涂家(殸+召)主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涂成二,本支祖为[明]涂瑄,先祖为[明]涂瑞、涂瓒、涂璨、涂瑾、涂琘、涂璾、涂鳌等。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涂氏族谱七卷,首五卷,(民国)涂盛彬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涂演义。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安徽黄梅涂氏支分谱,(民国)涂寿眉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85年重编线装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河南唐河涂氏五编宗谱,(现代)涂文远编辑,2002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迁祖为[清]涂显。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西省宁都县有于邑上老钦承房字辈:钦仰宏起光,祖佳会肇国,英才佐治平,君伦程泰志,礼仪著芳声,21-45世。

姓涂的名人

涂友情

涂友情1895~1942年),名贻训,号飞凤,大田县济阳乡人,任***德化县长,省保安第四旅旅长、省闽南盐运视察专员等职,***授予少将军衔。 民国18年(1929年)**率领工农红军路经屏山时,涂友情派涂云汉与**联系,表示不阻挠红军路过,还派人当向导带到永春县福鼎乡,**送给少许****。尔后接济过闽西南**地下党多人,受保护得到安全;捐资创办济阳、屏山、涂山等几所重点小学,培育人才。民国27年,福建省保安处委任涂友情为保安第四旅少将旅长,驻防三元、梅列。民国31年10月13日,涂友情以闽南盐运视察专员之职,从永安欲往闽南各县视察,在大田城关被林青龙部下侦悉刺杀身亡,时年46岁。

涂棐

明臣。丰城(今属江西)人。天顺四年(1460)进士。罗伦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以御史巡按福建。成化中曾建言“政事必与大臣面议”,宪宗不用。终广东副使。

涂瑞

(1447-1493),明臣。字邦祥,广东番禺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费宏榜进士第三人(探花)。自幼颖悟不凡,仪表丰伟,少年时即在地方学校很有名声,性格豪爽,尤善书法,成化十三年(1477),得中乡试首座名(解元),十年后,又多得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编修,弘治三年(1490),以修《明宪宗实录》成,升修撰,充京筵之长官,称翰林三妙,即才学、书法、仪表。从弟涂瑾,与其同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乞终归养,二十余年不仕。

涂洪三

明朝正统年间。德化县涂绵十第十一世孙当地人都称他为洪三公。 涂洪三,德化县涂绵十第十一世孙,当地人都称他为洪三公。

涂乔芳

户部郎中,临江知府。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朱之蕃榜

涂祯

明臣。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初任江阴知县。正德初,巡盐长芦。刘瑾纵私人贩盐,又命其党毕真托取海物,侵夺高利,他依法制裁。还朝,遇瑾止长揖不拜,瑾怒,矫旨逮他下狱。江阴人在都下者,谋聚钱贿赂瑾放他,他不同意。喟然曰:“死耳,岂以污父老哉。”遂杖三十,伤重,死狱中。

涂一榛

明臣、史学家。字廷荐,福建漳州人。万历进士,授金坛县令。后升南京吏部郎,考察官吏,凡贪官污吏则一笔勾罢。累官至通政司通政使,以清正廉明闻于时。著《尚友斋论古》,专取古代历史人物自春秋范蠡至宋末文天祥,共六十八人,各录本传,下附评语。

涂仲吉

(?-1649),明臣。字德公,福建漳州人,一榛次子。万历年间入太学从黄道周学。黄道周被冤下狱,他上书力争,皇帝大怒,杖后进锦衣狱,嗣释放。官至翰林待诏。明亡时,从唐王授御史。隆武二年(1646)削发为僧,居厦门,与纪许国交往甚深。永历三年(1649),因忧愤呕血病卒。

涂天相

(?-1739),清臣。字燮庵。孝感人。属于“湖广填川”八世祖,涂文泰之子。少从熊赐履游,受其指点,学问大进。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撰修,旋升为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后历任詹事、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后因事降为太仆寺卿。雍正七年升为署仓场侍郎,不久实授。雍正十一年升为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乾隆二年(1737)因病回家,后病卒。著有《目迩编》、《静用堂文集》。(算命www.bmfsm.com)

涂逢震

(?-1759),清臣。字惊百,号石溪,江西南昌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侍郎。能诗,善文辞,有文才,蒋太史称其“生有异禀,内行纯密,通达政体,曲尽人情”。有《涂石溪诗集》、《涂石溪文集》。

涂宗瀛

(1811-1894),清臣。安徽六安人,号朗轩。曾负责banli曾国藩湘军饷需,保授江宁知府。同治九年(1870)擢苏松太道。累官至湖南布政使。光绪二年(1876)升广西巡抚。檄所属府县,广建学堂,劝导少数民族子弟入学。调任河南巡抚,继任湖广总督。九年革职留任。

涂启先

(1834-1900),清末维新派。字舜臣,学者称“大围先生。湖南浏阳人。廪生。年四十选优贡,授候选训导。旋考取八旗官学汉教习,未赴任。乡试屡不第,遂绝意科举。尝游历湘鄂督府幕。光绪八年(1822)起任任浏阳上东团总,凡十八年。于团内建围山书院,教授生徒。为学主明体达用,兼习中西。戊戌维新时期支持谭嗣同兴办浏阳算学社,并主持县立小学堂。后以病卒。

涂景涛

清臣。字子衡,湖南长沙人。光绪乙亥(1875)举人。二十四年(1898)任金州厅(辽宁金县)海防同知。翌年被清廷任为“专派委员”,与沙俄官员履勘辽东半岛南部俄国租界,订立专条。曾与俄员进行过一定斗争,表现出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涂姓起名

涂姓男孩起名

涂 淞、涂友碧、涂建艇、涂沂彤、涂浩南、涂正外、涂企通、涂献军、

涂俊茜、涂宛融、涂雅婕、涂天阳、涂辞睿、涂兆均、涂衍昀、涂爱伟、

涂 龠、涂志立、涂 轩、涂 麟、涂洛涔、涂汀熙、涂哲明、涂佳贝、

涂羽弛、涂生栋、涂佰敕、涂林霖、涂赛楠、涂待羽、涂镇涛、涂政台、

涂玉超、涂国栋、涂恩馨、涂春林、涂少洵、涂慧晓、涂清贤、涂嘉豪、

涂 骊、涂津帅、涂鑫鑫、涂永华、涂雨铭、涂依莼、涂哓翕、涂兮然、

涂宸赫、涂茗淇、涂一君、涂老大、涂栩辉、涂志清、涂春采、涂 让、

涂 纬、涂至达、涂钰菡、涂 擘、涂思韵、涂 硕、涂新壮、涂长星、

涂 觉、涂祯纾、涂默涵、涂京新、涂璐冰、涂 蔺、涂奇卉、涂欣竹、

涂顺康、涂积厚、涂 争、涂思彤、涂雅然、涂灵乙、涂嘉祯、涂 阅、

涂云峰、涂浩涟、涂 俭、涂志标、涂厚道、涂宇敏、涂芷源、涂 雁、

涂巍峰、涂午牛、涂俊琦、涂铭萱、涂欣氽、涂 旗、涂晓欣、涂彦杰、

涂逸致、涂腾鸿、涂优优、涂 环、涂 龙、涂琪升、涂兴兰、涂思凰、

涂姓女孩起名

涂虹霞、涂怡叶、涂宝妹、涂月娥、涂沐琳、涂兴玲、涂腊梅、涂宪芳、

涂文玉、涂耕玉、涂淑萍、涂劭冉、涂苏霞、涂嘉倩、涂伟玉、涂倩忻、

涂斌艳、涂馨梅、涂腊梅、涂可琳、涂紫琴、涂芬珠、涂邢娥、涂凌萍、

涂斌英、涂天悦、涂润茹、涂晗文、涂茂玉、涂黎萍、涂倩和、涂念红、

涂悦文、涂佩怡、涂霞静、涂瑞萍、涂茹惜、涂怡宇、涂莎燕、涂闻婷、

涂海琼、涂倪玉、涂旭萍、涂佳怡、涂怡雅、涂荷花、涂立琳、涂莉叶、

涂莉莉、涂银霞、涂婵彦、涂志梅、涂华文、涂琳茹、涂妍燕、涂嘉倩、

涂艺妹、涂紫瑶、涂峰媛、涂莹舒、涂爱梅、涂欣瑶、涂美芬、涂核琴、

涂烨媛、涂奕媛、涂江燕、涂鹏文、涂妲文、涂泳妍、涂筱娜、涂雯文、

涂秋红、涂沂洁、涂诗颖、涂文琳、涂雨悦、涂瑶钧、涂乐蓉、涂慧婷、

涂少文、涂金芳、涂富琴、涂次英、涂芷瑶、涂荣玲、涂婷研、涂弈文、

涂智颖、涂月英、涂存玉、涂晶梅、涂小艳、涂婉婷、涂 玉、涂悦言、

涂泰瑛、涂婕琳、涂伊婷、涂僖婧、涂薇媛、涂芯妍、涂华怡、涂晓琴、

鄢姓,姓鄢的名人

“鄢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 ,鄢姓起源有八种说法,得姓始祖是求言。那么您知道关于鄢姓家谱、鄢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鄢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鄢姓,姓鄢的名人

鄢姓

鄢(Yān)姓源流单纯,一说出自妘姓,以国名、居住地为氏;一说得姓始祖:求言。相传帝颛顼的元孙陆终的第四个儿子名求言,封在郐国,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的一地,当地居民时称会人。现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带。

鄢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妘姓,出自远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第四子求言,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帝颛项的玄孙名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求言。在夏王朝时期,求言的后人被封在郐(今河南新郑西北部),当时其族人被称作郐人,建有郐国,国君称“郐侯”。到了殷商末期,郐侯率领族人参加了周武王姬发的灭商战役,因此在西周初期,郐侯被周武王重新封在比原郐国更南部的鄢地(今河南鄢陵),晋升为侯爵,时称“鄢侯”,他重新建立了鄢国,一般史书称其为“鄢君”,但鲁国太史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仍记载其为“会国”。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二年(郑武公姬滑突二年,公元前769年),鄢国被东迁而来急于扩充地盘、稳固国体的郑武公率军吞灭,其地成为郑国的鄢邑,史书记载这个过程为“郑灭郐”。

鄢国灭亡后,在鄢君的后裔子孙以及国人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鄢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鄢氏正宗。鄢陵地区以盛产腊梅著称,为国宝四花之一。

源流二

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尧帝后裔喦,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该支鄢氏源于尧帝之后,有一个人名叫“喦”,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士。在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郑庄公姬寤生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著名的“郑攻周之战”中,因喦曾竭力辅佐郑庄公在击败周王室军队时战功显赫,郑庄公特按其名“喦”之谐音赐姓为“鄢”,称鄢喦,并封赏其居于故鄢国之地鄢邑。鄢喦死后,就殡葬于鄢邑,故而后来的史家将鄢邑称作“鄢陵”,即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境内。

在鄢喦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帝王赐姓相传,皆称鄢氏,世代相传至今。由于该支鄢氏是由郑庄公所赐,邑地又为郑庄公所封,故源其宗为“郑邑氏”。该支鄢氏族人自秦、汉以后世代居于四川北部地区,故自谓“川北郑邑氏鄢氏族裔”。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召公奭之后裔,出自远古颛顼帝后裔祝融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西汉文帝时,鄢希巽“易燕为鄢”,为鄢姓来源提供了另一种源流。据文献《范阳鄢氏重修族谱·安州城伋公世系·一世祖燕伋公》中的记载:“鄢希巽公为燕伋公卅五世孙”。该谱书中所记载的“安州城燕伋公”,就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弟子中排名在第十四位的的燕伋。燕伋,字子思,为燕山人,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县城西关水沟镇燕家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一。燕伋一生有三次赴鲁国跟随孔子学习,共有十七年。业就归里后,他在千阳西关裴家台设教授徒,传播孔子思想。在设教期间,燕伋因非常思念恩师孔子,便每日去学堂的后面登高望远,他嫌立足不够高,看得不够远,便每天都用衣襟撩土垫足,日复一日持续了十八年,日积月累,在其立足之处形成了一座高达十米、底径三十来米的巨大土台,史称其为“燕伋望鲁台”,被后世人们尊称为“中华尊师首座台”。据历史文献《鄢氏流源总世传·希巽公世传》中的记载:鄢希巽,本名燕希巽,字德凤,为子思的第三十五世孙。文献记载他身高七尺有奇,才识深沉,精通太公阴符及黄石三略。在西汉文帝执政时期,太傅贾谊推荐燕希巽于朝,领兵出击匈奴有大功,以是承恩赐姓氏锡嘉名,并拜为太原将军,从此改称鄢希巽。鄢希巽的大儿子子名叫鄢南云,字景祥,其性聪敏,精通韬略,在汉元狩中期拜武职,亦继承父亲之业,领兵攻击匈奴,一直打过焉支山、祁连山,皆获大捷,蒙恩置邵,赐爵为鄢陵侯。

在鄢希巽、鄢南云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帝王赐姓相传,皆称鄢氏。该支鄢氏族人早期居于江西吉水地区,后有迁至台湾省高雄市,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颛顼帝后裔祝融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远古火正祝融氏的后裔子孙,有在西周初期被封在宜城(今湖北宜城)者,建有罗国。罗国在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熊通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国发动的“攻罗、鄢之战”中遭受沉重打击后,即一蹶不振,基本上已无力再与强大的楚国对抗。到了周庄王姬佗七年(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罗国最终被楚国所灭。楚武王随后于故罗国之地另置了一个鄢邑,安置依附于楚国的原鄢国贵族及其族人,因称鄢国,是楚国的傀儡国。

当时的罗国残余贵族被迫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流域(今湖北枝江),至东周末期又南迁至湖南长沙地区,之后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罗氏;而留居在新鄢国的原罗国人则成为了鄢国之民,其中后来有以国名为姓氏者,亦称鄢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鄢县尹,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鄢国被郑国所灭,之后鄢国成为郑国的附庸国。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熊通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武王发动了著名的“攻罗、鄢之战”,附庸于郑国的鄢国被强悍的楚国所吞并,其地被设置为楚国的鄢县。

源流六

源于地名,楚国有个贵族大夫担任了鄢县令尹,负责管理鄢县之地,时称其为鄢将师,在他的后裔子孙中,即有以先祖管辖之地名为姓氏者,亦称鄢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完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完颜氏,以部为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之后,成为金国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谓之为“王甲部”,满语为WanggiyaHala,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西南部地区)、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氏、锡伯族以为姓氏,其实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清朝中叶以后,完颜氏族人多冠汉姓为鄢氏、汪氏、王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鄢札氏,满语为Yangia Hala,原为女真鄢札氏部落,世居长白山区,后在明朝末期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时,在长白山区顽强对抗了一年多,终因势孤力单而归降后金政权,该部族长被佟·努尔哈赤敕封为将军,其后代直到清乾隆年间皆驻守在吉林地区,以原部落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改冠汉姓为鄢氏,今子孙后代大多仍在吉林省境内。(算命www.bmfsm.com)

源流八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鄢氏,出自历史上的西域民族,在宋朝时期有改为汉姓鄢氏者,其源纷说不一,因此详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今宁夏、云南这两地多有回族鄢氏族人分布。

鄢姓家谱

湖南湘潭鄢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三修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益阳鄢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川北郑邑氏鄢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花丛镇。

姓鄢的名人

鄢 高

明朝正德年间,做了县官。他为人正直,对地方上的有权人和有势人,都不买帐,他们要盘剥百姓,鄢高宋宁可得罪他们,也不让百姓吃亏。由于他得罪了许多人,就被贬职去做小官了,可老百姓都赞扬他,说他的好处,说了几代人。

鄢桂枝

明四川大足人。嘉靖中举人。授翼城知县,多惠政,邑以大治。擢剑州知州。禁民私卖田与丽江民。

鄢鼎臣

明江西丰城人,字玉铉。天启中举人。崇祯中署宜黄县学教谕,日率诸生攻读。岁饥,力请知县发赈。有兵事,捐资犒义勇,以加强守备。

鄢懋卿

明江西丰城人,字景卿。嘉靖二十年进士。由行人擢御史,累进左副都御史。附严嵩,得为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尽握天下利柄,所至市权纳贿,滥征苛敛。性奢侈,至以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器。官至刑部右侍郎。嵩败,落职戍边。

鄢正畿

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灭亡后,他面向北方恸哭,几乎气绝;从此遁迹深山,也不应科举考试,常写诗作文表明心迹,自号亦必道人,后赋绝命篇,与御史林逢经俱投溪水自尽而死。

鄢姓起名

鄢姓男孩起名

鄢奕朵、鄢志薪、鄢月诚、鄢镇西、鄢金铭、鄢明川、鄢诗伽、鄢灵果、

鄢铖颢、鄢福平、鄢 萌、鄢仅众、鄢 新、鄢文飑、鄢雯霏、鄢家麒、

鄢天祥、鄢业昀、鄢耀杨、鄢语恬、鄢静枫、鄢清懿、鄢鸿霄、鄢玉珍、

鄢 武、鄢源培、鄢 薇、鄢峤睿、鄢楠楠、鄢瑞华、鄢书平、鄢 淦、

鄢熙静、鄢铵睿、鄢善能、鄢鸿嵘、鄢新林、鄢 希、鄢金龙、鄢实谷、

鄢 忻、鄢盛琪、鄢月亚、鄢力鹏、鄢林林、鄢瑞舟、鄢正韵、鄢汝澜、

鄢卓凡、鄢娴淇、鄢瑞阳、鄢津浩、鄢艇睿、鄢 悠、鄢 句、鄢金城、

鄢东银、鄢泽滔、鄢梦海、鄢俊伟、鄢玉珍、鄢玉简、鄢子璇、鄢周群、

鄢钱政、鄢语韵、鄢雅徽、鄢可儿、鄢搏阳、鄢中殊、鄢璐璐、鄢志洪、

鄢沛泓、鄢 强、鄢硕阳、鄢才靓、鄢成果、鄢丽敏、鄢泽宏、鄢绍棱、

鄢 楠、鄢瑜脐、鄢奕銮、鄢启杨、鄢乐聪、鄢红利、鄢 舒、鄢筌滇、

鄢海温、鄢心田、鄢九阳、鄢敏申、鄢汐昱、鄢滢格、鄢晓星、鄢宕清、

鄢睿泽、鄢锦民、鄢 科、鄢俊钰、鄢乖乖、鄢茜竹、鄢静然、鄢 槿、

鄢姓女孩起名

鄢孟文、鄢庭琴、鄢筱玲、鄢巍娜、鄢瑞艳、鄢秀瑶、鄢秀玲、鄢淑娅、

鄢井丽、鄢天琼、鄢春花、鄢巧玲、鄢 艳、鄢光娜、鄢琴媛、鄢黎芬、

鄢湘琳、鄢媛淤、鄢楹莹、鄢名霞、鄢馨妍、鄢培蓉、鄢成文、鄢为艳、

鄢永红、鄢悦贵、鄢秋芳、鄢佩倩、鄢丽洁、鄢雪颖、鄢昆燕、鄢婧苡、

鄢如玉、鄢培冉、鄢仪芳、鄢家琳、鄢淑媛、鄢圣文、鄢梓妍、鄢凤妹、

鄢小芬、鄢云雪、鄢俊燕、鄢福花、鄢秋颖、鄢韦丽、鄢妍霏、鄢传丽、

鄢津颖、鄢柏莹、鄢以媛、鄢明文、鄢舒琴、鄢娅珊、鄢睿芳、鄢姗瑶、

鄢苏妹、鄢鹿梅、鄢文琴、鄢琴元、鄢一婷、鄢秀莹、鄢依倩、鄢燕华、

鄢枋文、鄢嘉怡、鄢冬梅、鄢娴蓉、鄢爱玉、鄢燕平、鄢小琼、鄢银美、

鄢凝霞、鄢一悦、鄢燕红、鄢心琳、鄢紫婷、鄢彩萍、鄢明英、鄢菁怡、

鄢 英、鄢远霞、鄢鑫莹、鄢为怡、鄢红婧、鄢歆燕、鄢世红、鄢彬文、

鄢彤丽、鄢林艳、鄢钱芳、鄢铭玲、鄢怡武、鄢滋妍、鄢怡锦、鄢妍博、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钦姓排名第几位和姓钦的名人都有谁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和平精英女生游戏名字 皮一点女生的游戏名字

下一篇:更多起名

起名相关文章
更多起名文章

精选起名

起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