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历史古迹200字 历史古迹200讲解词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历史古迹200字 历史古迹200讲解词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名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多年历经24个皇帝
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然保持原来的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楼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三公里,四面矗立着风格绚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由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化、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东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瑞门,形成宫门前面一长系列建筑的前奏。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午门后有一方形广场有弯曲的金水河横贯,河上跨五座汉白玉单孔石桥,桥北是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门,其两侧并列昭德、贞度二门。广场东西有通往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协和、颐和二门。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入太和门迎面是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中间是方形单檐攒尖顶的中和殿,最后为九间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三座殿建在一个工字形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丽的建筑群。内廷从乾清门开始,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周围的十二座院落。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内廷中轴线之东有宁寿宫一组建筑,俗称外东路,西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内廷另有花园三座,御花园在故宫中轴线的煞尾处宁寿宫花园在宁寿宫养心殿之西,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之前。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明、清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今天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走进省博物馆的展厅。 甲骨文和一个头颅,让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期,就是把字用刀刻在龟甲兽<抄完不采纳死爸>骨上。因为兽骨坚硬,所以多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虽然图面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从可识的文字来看,我觉得可像英文字母了。但一个头颅有什么好稀奇的呢?因为那是一颗五千年前做过开颅手术的头颅!且那个人据说还活了一段时间。这说明古代人也做过开颅手术! 玉器石刻也令我印象深刻。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很多,也让我越来越喜欢文物了
泗县的历史古迹
在淮河两岸,有许多沉泗州的神话传说。其中有一传说与张果老有关。上界八仙之一张果老,下凡时骑毛驴经过泗州城。天热地旱,毛驴干渴。张果老向水母娘娘要水饮驴。水母娘娘拎来一桶水给他,谁知小毛驴是头神驴,一口气几乎把水喝光了。水母娘娘怕水被喝光,鱼、鳖、虾、蟹无处存身,自己也不能再兴风作浪,急忙去抢水桶,不料一下子把水桶碰翻在地,造成洪水泛滥,淹没了古泗州城。玉皇大帝得知此事,非常气愤,派天神捉住了水母娘娘,将她镇在盱眙县宝积山中的琉璃井里。
这一神话流传很广,上海淮剧团还根据这一传说,编演了大型神话剧《水漫泗州》。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古泗州城的真正沉没原因是地理条件和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造成的。
据《泗州志》记载,古泗州城建于唐朝初年,先是两个土城,古汴河从中穿过,两城由一座虹桥连接,北临陡湖,南滨淮水,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才将土城墙改建为3丈多高的砖石结构的城墙。同时州城也扩大为9里方圆。“城内街道整齐,房舍密集,货物齐全,来往客商川流不息”。当时的泗州城,向西可由汴河通洛阳,向东可沿淮河达淮阴。由于皇家漕粮在这里周转,成群结队的船只停泊在城下,非常繁华、热闹。据史料记载,古泗州还是个风景胜地:城内有“禹王台月明”、“挂剑台秋风”、“浮梁练飞舟”、“堤前淮水浮烟”等九大名胜;城外有“灵瑞塔朝霞”等奇观,可供游人观光。可惜的是,今天只有在大旱的时节,才能隐约望见洪泽湖中的一段残缺的城墙。
南宋以后,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土地荒芜,水利失修,淮河水患日趋严重。公元998年至1016年,泗州城年年进水。绍熙五年(1194),黄河在河南省决口,改道流入山东梁山泊,再循泗水河道南下。当时金统治者趁机以水代兵,借黄河水来淹没南宋的土地,使古泗州经常“泡汤”,后来便沦为“孤岛”了。此后,明、清两代统治阶级,都以“保朝”为最高原则,根本不管泗州人民的死活。他们为了维护皇家的漕运,大筑高家堰——也就是如今的洪泽湖大坝,人为地提高水位,致使泗州“城内积水数尺,街道舟船通行,房屋倾颓,庐舍荡然,一望如海,百姓逃散,归无路,出无家,生死未保”,造成“米贵如金,人相食”的历史悲剧。
在这种情况下,明代有人主张泄淮水入江,以救泗州燃眉之急,可是,身为总理河漕的右企都御史潘季驯百般阻挠,却说什么“浊流必不可分,霖淫水涨,久当自消。”又以朱元璋的祖陵在泗州城北,“祖陵王气不可轻泄”为理由,反对分洪救城。明朝万历以后,淮河水位已与泗州城墙平齐,不能开启城门。城内淤泥深积,官仓民房破烂不堪。
到了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泗州一带连降70多天暴雨,黄河、淮河一直涨水,洪泽湖水位猛增,河堤决口,洪水铺天盖地,古泗州城从此沉没于洪泽湖的滔滔大浪、烟波浩渺之中。
泗县境内有新石器晚期的余家台遗址、扬台遗址,秦汉的西圩遗址,汉代的潼城、霸王城、夏丘,姚翟、阴陵山、娄庄、小梁,汉至清的高低李遗址、贡庄遗址、陆庄遗址、虹城城址等14处。
佘家台遗址,在泗县城西南约40华里的唐河北岸,北离汴河一华里,遗址四周平坦,中间逐渐高出,形成台地。后唐河从西南侧通过,切断了西南台面,暴露出文化层。文化层厚约5米,内容丰富,文化层底部有许多鹿角和其他动物化石,中间有灰层并夹杂着许多陶瓷碎片。经鉴定,佘家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面积约13 200平方米。
泗县,汉代古墓有:索滩墓群、西圩墓群、赵庄墓群、潼城墓群、小梁墓群、阴陵墓群、万巷墓群、侍圩墓群、郝巷墓群、姚翟墓群、孟圩墓群、赵集墓群、万安墓群、油库墓群。宋代贡庄墓群。明代古墓有邓愈祖墓、邓顺兴墓、陈翌墓。清代古墓有柏家陵、李家陵等。
邓顺兴墓在泗县城南18华里的龙宿沟北岸,泗五(泗县——五河)公路西侧约两华里处。“邓顺兴”是明朝开国功臣邓愈的父亲,在临濠与元兵作战而死。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石碑等。墓地高出四周,周围有松柏环护。现墓高约3米,墓基长约10米,宽9米。墓前尚存一断碑,上刻“……卫国公墓”,落款为“九世孙立”。
泗县境内有明代的释迦寺大殿,清时的瑞麟庵、大成殿、山西会馆正殿,明代的水关,清代的彰善桥等6处。
泗县释迦寺大殿
释迦寺大殿在泗城东城墙里边。原有殿宇两进,后有藏经楼一座,站在楼上可俯览全城。院内原有银彀树、罗汉石、九欹松、琵琶井、香水桥、透亮碑、皂角树等。现仅存大殿一座、皂角树一株。大殿系砖木结构,长16米。宽15.5米,面积248平方米,现大殿房瓦和墙壁有些破坏,但梁柱粗大挺直,布局井然。《泗虹合志》载:“释迦寺在城东南隅,洪武时建”。据现嵌在大殿后墙上的《敕赐释迦寺重修藏经楼施地围墙碑记》载:“……然考其由来,乃是宋英宗时敕赐寿圣寺,明祖定鼎,易名释迦寺,正德间始建是楼而供养法藏……康熙岁次庚寅中秋谷旦”。因此,此殿应是宋英宗时即公元1064年后所建。至今己800余年的历史。
泗县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在泗县城内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棂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古代建筑,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飞檐斗拱,壮观挺秀,长21米,宽12米,面积252平方米。砖木结构,殿房由八棵廊柱顶起,殿墙四周内嵌20棵廊柱。据大成殿脊梁所书,“大成殿”是清雍正四年(1727年)所建。《泗虹合志》载:“嘉庆九年(1805年)修”。殿内二梁所书,咸丰三年(1854年)重修。距今已250余年。除局部有毁外,整个殿完好。
泗县明代石马窝石刻,清代移泗州治记碑刻。
移泗州治记碑
“移泗州治记碑”系清乾隆四十五年(1781年)的石刻。石碑计两块,长206公分,宽77公分。全文35行647字,乾隆四十三(1779年)年直隶泗州知州张佩芳撰。当时书法名家湖北巴东县知县梁巘书。碑刻记载了康熙十九年(1681年),老泗州湮没后,州治暂寄盱眙,后至虹县的事。它记述了老泗州湮没后的情况,当时虹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民的心愿等。是清代早期大书法家梁巘少有的书法碑望。“移泗州治记碑”原砌于县衙大堂后墙上,后砌于县委宿舍后墙上。1981年夏移置于县文物陈列室。
泗县8处:明、清时代的西吴菜园古槐,马厂古槐、屏山白果树、老山白果树、谷卢堆、谷李堆、程行村沉船处、黄谷堆(时间待考)。
汴河故道流经我区的宿州市、宿县、灵璧、泗县。沿宿(宿县)永(永城县)、宿(宿县)洪(江苏泗洪)公路的方向向西向东伸延,河床遗迹仍清晰可见。泗县城西门偏北15米处,现遗存明代汴河入城的水关。1972年深挖河床时,在泗县鹿鸣山北两华里处挖出木船一艘,长约10米,分前后两仓,初步鉴定为宋以前的木船,部分船板现藏于泗县文物管理处。隋大业元年(605年)开凿通济渠,全长1 300公里,是时河堤筑御道,两岸植柳,为连接南北的一条交通命脉。唐、宋时江淮漕运皆由汴水而达京师。自南宋与金和议,划淮河为界,汴河即渐淤塞,不久即废。
这条通济渠,上游自荥阳北板渚引黄河水入汴河,中游至开封折向东南流经今杞县、睢阳、宁陵至商丘引蕲水古道,又经夏邑、永城、濉溪流入我区,出我区而东流至江苏省泗洪县的马公店,与谢家沟(老濉河)汇合,至青阳镇折向东南经石集、城头至临淮头入洪泽湖,下游自江都宫入于海。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历史古迹200字 历史古迹200讲解词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历史古迹200字 历史古迹200讲解词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