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回放 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视频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回放 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视频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上海东方卫视(包括SMG)主持人名单
1、叶蓉(东方新闻)
2、袁鸣(东方新闻,05,06创智嬴家)
3、秦忆(东方新闻)
4、潘涛(东方新闻,中国警物报道)
5、周瑛(环球新闻站)
6、邱启明(看东方,真情实录)
7、李涵(看东方)
8、尹红(看东方)
9、阎华(东方夜新闻,偶尔)
10、王津元(东方夜新闻)
11、骆新(走进他们)
12、朱莉叶(看东方)
13、阿丁(看东方)
14、姜波(看东方)
15、陈辰(04我型我秀,05,06加油!好男儿,06舞林大会,07非常有戏,东方新娱乐--陈辰周日全明星)
16、曹可凡(05,06加油!好男儿,06舞林大会,07非常有戏,可凡倾听)
17、周谨(东方新娱乐,06我型我秀,曾娱乐星天地)
18、邬米伽(娱乐星天地结束后无节目了)
19、刘洋(06闪亮之旅,味道中国)
20、袁成杰(娱乐星天地结束后无节目了)
21、朱杰(娱乐星天地结束后无节目了)
22、马杰(东方新娱乐,车世界)
23、方宏进(中国经营者)
24、吉雪萍(曾娱乐星天地,家庭演播室,07明星大练冰)
25、高源(家庭演播室)
26、程雷(07明星大练冰)
27、汪译男(07明星大练冰)
28、王冠(东方新娱乐)
29、陈蓉(07我型我秀,群星耀东方)
30、林海(07我型我秀,群星耀东方,06闪亮之旅)
31、曹启泰(波士堂)
32、袁岳(头脑风暴)
33、朱桢(闪电星感动)
34、李涛(深度105)
35、阿南,尹莉,小美,路易,乐乐,依林等CHANNEL YOUNG 主持人出现在风尚东方唐蒙,
36、娄一晨,李兵,王政,王东等五星体育主持人出现在体育节目解说中杨蕾,
37、海燕,张芳,沈婷等新娱乐主持人出现在加油好男儿的海选与外场
38、贝贝,妮妮等CHANNEL IN的主持人出现在音乐节目盛典上(如东方风云榜)
还有一些电视新闻中心的记者会在1/7中出现
东方卫视,全称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频道,昵称番茄台,
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
的上星频道,开播于2003年10月23日。
1998年10月1日,东方卫视的前身上海卫视(全称为上海电视台卫星频道,英文缩写为SBN)播。
2003年10月23日,上海卫视更名为东方卫视 。
2006年,获得“2006网络盛典年度新锐卫视”称号 。
2007年,获得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年度电视频道奖 。
2009年9月28日,实现高标清同步播出。
2021年,推出社交服务类爆笑减压节目《四大名助》。
2021年,星素喜剧挑战竞技秀《笑声传奇》开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方卫视
1992年10月1日,CCTV-4正式开播,当日20点30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国新闻》前身)播出第1期,共10分钟。首播之后,又分别在22点、24点和次日8点30分安排重播。
1992年10月3日起,《中国新闻》又在CCTV-2(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点30分安排重播,后调整至20点重播。 《中国新闻》在CCTV-2的重播一直延续到2003年5月新闻频道开播前。
1992年12月18日,《中国新闻》播发《李光耀说:英国在香港搞民主是阴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就香港问题答记者问》,次日时任广电部部长艾知生表扬了这一编排,说利用外国政治家的观点为外交斗争服务很有力,要继续坚持下去。有关领导说: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一是《东方时空》的创建,二是《中国新闻》的崛起。
1993年5月17日,《中国新闻》第1次改版,《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改名为《新闻》,节目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除通过CCTV-2和CCTV-4播出之外,还通过卫星向北美地区传送。
1993年12月1日,《中国新闻》第2次改版,节目由1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同时在CCTV-4的播出时间调整为20点30分(首播)、23点10分和0点(重播)。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注重服务性,增加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
1994年5月1日,《中国新闻》第3次改版,节目由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正式启用现栏目名。台领导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的编辑方针,把栏目办成海内外要闻荟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1994年10月7日,《中国新闻》粤语版——《粤语新闻》创办,每天21点30分播出,每次20分钟。
1995年5月,《中国新闻》开始采用现场直播方式,实行每天8次滚动播出。
1995年9月4-15日,《中国新闻》参与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报道 ,并首次增加午间和傍晚新闻时段。
1995年9月27日,《中国新闻》通过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在其新闻中直播5分钟新闻。
1996年5月1日中午12点,《中国新闻午间报道》创办,时长20分钟,15点重播。北京时间中午12点是北美(西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开办此新闻的目的主要是为方便北美地区观众收看。
1996年8月5日,另外一档《粤语新闻》创办,每天18点30分-18点50分直播20分钟,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曾一度转播该档新闻。
1997年1月1日,《中国新闻》再次改换片头。
1997年7月28日,《中国新闻早间报道》开办,北京时间8点-8点15分直播,使国际重要事件的报道比午间提前了4个小时。北京时间早8点是北美(东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
1998年1月26日,《中国新闻15’》开播,北京时间10点-10点15分直播。同日,每天12点45分的重播《粤语新闻》改为首播。
1998年6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改换新片头。还增加了《中国新闻财经报道》和《中国新闻文化报道》。
1999年9月23日,《中国新闻》开设台湾“9·21”大地震特别报道《北京—台北两岸寻亲热线》,当晚有近千名观众打进寻亲电话。
1999年,《中国新闻》获中国新闻奖电视节目编排一等奖。
2000年1月1日,《中国新闻》启用新片头,并在片头中加上英文名称“China news”。
2000年2月7日,CCTV-4改版,原《中国新闻早间报道》扩容升级为《新闻60分》,北京时间8至9点直播,以北美地区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和亚太地区早间收看电视的华语观众为受众主体,是央视首个1小时新闻栏目。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次日凌晨的4个整点,《中国新闻申奥特别节目》对各界人士的反应进行现场报道。
2002年9月2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实现“整点有新闻,次次有更新”,实现了24小时整点新闻的准新闻频道架构,同时建立了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中国新闻》还增设了《地方连线》《国际观察》等特色板块,栏目获2002年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2003年2月24日,《中国新闻》18点档推出《评论员时间》。
2003年5月8日,CCTV-4改版,每次5分钟的整点新闻全部改为10-15分钟,全天还有4个1小时重点新闻,使频道的新闻节目时间增加到每天465分钟,真正成为“以新闻立台”的国际频道。
2004年4月26日,《中国新闻》午间节目改版,突出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强化焦点新闻理念、时效、现场、跨媒体传播理念、对外特点和“有闻才报”的原则,推出“港澳台专讯”板块。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3日,《中国新闻》全程跟踪报道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收视率迅速飙升。
2006年1月30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新片头以红色作为主色调。
2007年1月1日,CCTV-4分为亚洲、欧洲、美洲三版,绝大部分《中国新闻》直播时段三个版本通用。
2008年1月1日,12点档《中国新闻》推出“直通港澳”,每天播出来自港澳地区的新闻资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新闻》参与特别报道,CCTV-4推出《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持续22天,推出直播304场,总时长超过220小时,播出新闻近5100条(次)。
2009年9月15日,8点档和12点档《中国新闻》中的即时新闻评论工作由央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担。
2010年4月30日,为配合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国新闻》主播台上增加上海世博会相关主题的装饰。
2010年12月1日,CCTV-4改版。12月6日1点档《中国新闻》在临时演播室播出,4点档《中国新闻》时,原演播室投影背景更改。
2012年7月28日到2012年8月1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CCTV-1(香港版)首次与CCTV-4(亚洲版)并机直播《中国新闻》,主要在凌晨部分时段、早间时段并机。
2012年11月5日1点档,《中国新闻》的圆形演播台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4点档,全新演播台首次出镜。
2012年12月29日4点档,《中国新闻》的新演播台小改,完成首次出镜。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2014年2月16日起,CCTV-4在北京时间每周日19:00-20:00推出《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
2014年12月26日1点档《中国新闻》起,《中国新闻》开始在央视新址以16:9制式直播。
2021年1月1日起,所有时段的《中国新闻》正式在央视新址播出。在此之后,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开始使用独立片头,节目片头为方形印章的《中国新闻》标志,包含内容提要,启用新的片头音乐;4点档和其它小时段使用《中国新闻》大文字片头(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中为片花),无内容提要,沿用2009版的片头音乐。
2021年1月起,《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取消,19点-20点改为《中国新闻+今日亚洲》(周一至周六)、《中国新闻+中国舆论场》(周日)。 21:00-21:30
21点档《中国新闻》以“权威盘点”为理念,梳理全天发生的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重点突出、大事不落”。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国内(含港澳台)观众和亚太其它地区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12:00-13:00
12点档《中国新闻》因为60分钟篇幅,因此内容更为丰富,设“新闻头条”、“直通台湾”、“媒体焦点”、“天气预报”等板块,其中台湾新闻和全球媒体内容摘播两部分是最大特色。该档新闻同时服务北美洲(西部)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8:00-9:00
8点档《中国新闻》由原《新闻60分》改版而成,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也服务国内(含港澳台)和亚太其它地区早间收看新闻节目的华语电视观众。
4:00-5:00
4点档《中国新闻》主要服务欧洲、非洲观众,前半小时播出新闻,后半小时重播《今日关注》。如前一日无《今日关注》,则整1小时均为《中国新闻》。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旧称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事件经过
柳条湖事件
主条目: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部队长官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编辑] 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城、安东(现为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 (安东-奉天)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日军侵占下的沈阳市区
[编辑] 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四平-洮安)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嫩江桥抗战
[编辑] 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现为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编辑] 满洲国成立
主条目:满洲国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满洲国皇帝溥仪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今长春),年号定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3月9日,溥仪登基仪式在新京举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各方反应
[编辑] 国民政府
[编辑] 外交努力
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
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
[编辑] 不抵抗政策
事发当时,张学良称接获蒋介石电令:“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在1935年一次对东北军将领讲话中,也说蒋介石当时曾给他密电,“不要衅自我起”。但在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1]
9月22日,蒋介石向全国人民宣称:“此刻必须上下一,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当时报刊对事件及不抵抗政策的有关报道蒋介石当时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 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为原则,以先消除共产党的反对势力,再集结力量对抗日本军等外来势力为方针。
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NHK)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正是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日本关东军才敢于悍然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以1万余人进攻有14万人中国东北军,并在短短半年内占领东北三省。
汪精卫虽然后来成为汉奸,但在918事变时,他是主张抗日的,他继孙科后出任行政院长,曾多次给张学良发电报,催促他出兵抵抗,责备张学良“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十万土地,陷于敌手……”但张学良总是推诿说粮饷不足,拒不行动,并还暗指汪精卫无权指挥东北军,结果气得汪精卫辞职出洋,认为这个行政院长没法干了
[编辑] 国内舆论
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陷落,全国哗然。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抗日。
国人对于张学良“不抵抗”也颇为不满。迨热河失守后,胡适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全国震惊之后”一文,认为热河失守,张学良罪责难逃。胡适毫不客气地指出:“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也在同期《独立评论》发表了“给张学良的公开信”,批评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国家。
[编辑] 日本政府
[编辑] 内阁不扩大方针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南次郎陆军大臣强调这是关东军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男爵)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
[编辑] 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12月11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次日,犬养毅任首相兼外相,荒木贞夫任陆军大臣。
[编辑] 五一五事件
1932年3月12日,犬养毅内阁作出决定“满蒙市从中国本土分离独立的统治地域,今后,(日本将)帮助其建立国家体制。”事实上,日本政府在这次事件上被动地被独断专行的关东军制约。(同年日本爆发五一五事件,犬养毅被暗杀。)
[编辑] 国际社会
[编辑] 国际联盟及李顿调查团
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事变始末。1932年10月2日,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
[编辑] 美国
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巴黎非战条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这被称为“史汀生主义”。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
[编辑] 民间抗日救亡运动
[编辑] 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的标语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大规模入侵东北地区,各地民众及驻军纷纷奋起抵抗,较著名的有如马占山将军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惜由于各自为政,遭到日军一一肃清,东北三省遂于民国二十一年初全部沦陷。
[编辑] 游行集会
9月28日,北平20万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9月28日,南京、上海的二千多学生请愿,冲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部长王正廷被学生打伤,后被迫辞职。
[编辑] 抵制日货运动
1931年7月,由于万宝山事件,日本煽动朝鲜排华反华,中国国内再次爆发抵制日货运动;九一八事变后,运动愈演愈烈
九一八事变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1年9月18日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事变陈列馆。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
沈阳市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目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
[编辑] 近代对事变起因的探究
(台独)作家曹长青认为,东北军可能根本不是日本关东军的对手。“张学良曾为争夺铁路权率东北军和苏俄军队交过手,结果大败,被迫签订屈辱条约。那次惨败,等于向日本展示了东北军不是东北虎,而是纸老虎。1933年3月热河一战,日军仅用128名先头骑兵,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占了热河省会承德,可想而知东北军的战力和张学良的指挥能力。”
史学家唐德刚则认为张学良的“易帜”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在书缘与人缘一书曾评论:“张少帅未尝不可效当年李鸿章以夷制夷之故技,联俄以抗日,亦联日以抗俄,于二寇均势中,自图生存。而学良亦舍此老例于不顾,却(如他自己所说的)‘不自量力,拟收回北满权利’,‘挥师抗俄’。作了希特勒是冒险之前例,对南北二寇,两面开弓。结果力有不敌,终于弃甲曳兵而走。或问学良当年何不见及此?答曰无他,一股青年热血沸腾而已”。而张学良之所以能有这股“赤子之心”的原因,“他上无其心难测的上司,中缺争权夺位的同僚,下面多的是忠心耿耿的死士部属,日常行政处事,一切为国、为民、为‘系’,也就是为着自己,他没有搞‘勾心斗角’的必要。”
李宗仁将军则认为“中原大战”是一个关键。因为中原大战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势力不相上下,张学良入关与否,自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当蒋、冯、阎三军在中原剑拔弩张之时,三方面都派人向张学良游说。冯、阎二人仅给予‘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虚衔,蒋先生据说除‘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外,还有河北、山西等省的地盘,外加六百万现金,张接受了”。随后东北军入关,东北空虚,致使日人有可乘之机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回放 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视频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回放 东方新闻9月26日直播视频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