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9月城市资金总量 9月资金面的文章,本文对文章2021年9月城市资金总量 9月资金面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国庆近万亿逆回购将到期?
无需担忧央行呵护市场初心不变
10月8日,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
由于昨日有611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昨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940亿元,创下2021年2月17日以来的单日逆回购到期净回笼最大规模。
节前,为护航资金面平稳跨季,人民银行逆回购力度不断加码。9月19日至9月30日,人民银行连续10个交易日开展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9月28日,人民银行开展1330亿元7天期和6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逆回购操作量创下今年2月底以来新高。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国庆长假前一周,在市场利率大幅低于政策利率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依然通过开展5210亿元7天期及35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在公开市场完成投放8680亿元,呵护资金面整体保持宽松,平稳跨月跨季。
“考虑到假期后现金回流趋势、9月末财政集中支出带来资金投放、10月初政府债券发行量小于到期量带来净缴款额为负数等诸多因素,节后市场流动性应继续平稳无虞。”庞溟表示,预计短期内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将继续保持缩量续作的净回笼操作。这彰显了人民银行通过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
节后的7个交易日内,将合计有9680亿元逆回购到期:8日逆回购到期量为6110亿元;9日无逆回购到期;10日至14日分别有930亿、620亿、670亿、770亿以及58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到期。
资金利率波动?
受跨季跨节因素影响,近日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明显。
回顾9月,资金利率边际收紧,短端利率有所抬升。截至9月30日收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飙涨222.7个基点,报2.081%,创7个月来的新高。7天Shibor上行4个基点,报2.055%。
代表存款类机构间流动性的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0919%;代表非银机构流动性的GC001加权平均利率收于3.18%,两者均较9月初有所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季末时点,受资金供求短期变化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通常会有所抬升,属于正常的季节性现象。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主要受跨季、跨节等因素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随着季节因素淡出,节前人民银行呵护资金面,金融机构资金融出意愿明显增强,市场将显现“节后效应”,流动性偏宽松。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受季末资金供求短期变化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通常会有所抬升,这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
10月8日,市场利率短期明显回落。隔夜Shibor下行42.9个基点,报1.652%;7天Shibor下行35.6个基点,报1.699%。
10月流动性怎么看?
展望后续资金面,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经济处于复苏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发力,人民银行应对短期资金面波动工具丰富,市场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9月末财政支出资金释放,将补充国庆假期之后的流动性,本月月初流动性总量无忧。政府专项债净缴额虽转负(规模为-371.1亿元),但对资金面影响也较为有限。
“预计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庞溟认为,在公开市场操作规模、流动性等数量型指标之外,作为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价格型指标,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短端利率整体回落,显示市场流动性无忧。
国泰君安证券在研报中称,人民银行呵护市场资金面的意图不变,10月流动性整体上仍偏充裕。鉴于10月不存在跨季、跨期以及跨月对资金面的扰动,资金面面临的主要扰动来自于财政缴税以及政府债供给,流动性在边际上受财政因素或将进一步趋紧。
周茂华也认为,后续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利率和资金面表现,通过运用多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灵活调节,促进流动性向合理充裕逐步收敛,避免长时间过度宽松引发潜在套利加杠杆风险等。
市场在不断完善,资金面也在慢慢发生改变。那么,什么时候A股资金面会发生质变?
“质变”料已不远
受市场做多人气低迷、基本面预期悲观、多个新兴经济体接连遭遇动荡等利空压制,近期A股市场持续低位震荡。本周二(9月4日)两市的短暂反弹,在“一日游”之后,9月5日再次遭遇“中阴杀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市场情绪整体仍趋于谨慎,但A股市场在资金面方面的积极变化却愈发明显:来自多个渠道的海外资金,以及国内的产业资本和养老目标基金,都为市场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支撑。与此同时,自8月末以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主流投资机构,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增仓迹象。
海外资金持续加码
在A股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的背景下,海外资金正持续流入A股市场。尤其自今年6月1日A股被正式纳入MSCI指数以来,沪深股指尽管整体震荡走弱,但陆股通北上资金一直呈现净流入态势。
统计显示,截至9月4日,6月初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940.42亿元。从年初至9月5日收盘,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2226.25亿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受9月3日起MSCI纳入比例由2.5%提升到5%的影响,北上资金在刚刚过去的8月,整体则呈现出加速净流入态势。8月净流入资金总量354.52亿元,较7月份环比增长24.5%。进一步从周数据来看,北上资金集中在8月最后两周加速流入,净流入量均大于100亿元。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从资金流入情况来看,近期超过90%的流入资金购买标的,均为A股纳入MSCI的成分股。由于相关纳入标的非常符合海外资金的投资风格,因此纳入事件本身势必会对A股带来很好的资金引流作用。
另一个好消息是,在成功“入摩”之后,A股可能迎来“入富”。根据相关日程安排,本月(9月)内,全球另一重磅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将再次对A股进行评估,此前国内管理层已经表示积极支持A股纳入这一国际主流指数。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尽管追踪富时全球及新兴市场指数的基金规模小于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规模,但A股在富时全球及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预计将高于MSCI。因此A股一旦纳入富时指数,其给市场带来的短期资金流入将与MSCI大致相当。
上海少数派投资创始人周良也指出,富时罗素本月将A股纳入其旗舰指数的“可能性很大”。届时相关长期资金来源的增加,势必将使得A股投资者结构继续发生显著的边际变化。
此外,上周五(8月31日),证监会开始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沪伦通”也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沪伦通”开通后,将可能吸引更多海外资金配置A股,为A股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国内机构资金低位积极入场
在海外资金持续加码的同时,从近阶段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回购情况、ETF份额变动、公募基金整体仓位水平等方面来看,产业资本和国内主流机构资金,也都在陆续进场。
来自海通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产业资本在A股二级市场净增持20.1亿元,而2021年7月则为净减持64.6亿元。从今年前八个月的情况来看,8月的单月净增持金额,仅略差于今年2月。国金证券的统计进一步显示,截至8月末,A股实施增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连续三个月高于实施减持的上市公司数量。
海通证券认为,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产业资本净增持往往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产业资本大量进行增持,可能表明不少公司估值处在历史较低水平。整体而言,产业资本入场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将有助于市场阶段性底部的确立。
在上市公司回购方面,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积极性大大高于2021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整体回购力度,正出现大幅提升。国金证券最新统计显示,7、8两月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到128家和147家,资金数量分别为49.63亿元和49.45亿元。
以ETF为代表的长线被动投资资金,近几个月同样也在逢低进场。东方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股票型ETF的场内净申购份额持续增长。其中,6月、7月、8月三个月的净申购份额,分别达到50.05亿份、63.70亿份和80.56亿份。
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参照海外成熟市场经验,中国的养老目标基金未来的市场需求将会在万亿规模以上。从中长期来看,养老目标基金启动之后,将对A股市场带来稳定持续的长线资金供给。
近来市场上关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可能收紧的讨论不断升温。专家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热度有所上升,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较快上涨势头,土地市场表现活跃,可能导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码。适度调整融资政策,有助于抑制房企激进扩张,防止债务风险积累,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财务杠杆过高、回款能力较差的房企可能面临挑战。
监管收紧风声不断
最近,不断有关于房企融资政策变化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比如,有媒体报道称,为控制房企有息债务规模,监管部门出台融资新规,设置“三道红线”,并按照触线情况将房企划为“红、橙、黄、绿”四档,负债率过高的房企将被削减发债规模。此后有媒体称,有关部门召集部分房企开会,了解行业对融资新规的反应。
对此,记者联系住建部有关人士进行核实,截至发稿,尚未得到明确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有多个地区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涉及房地产融资政策的不少。比如,近期咸阳市政府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开发购地资金来源审查,禁止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信托资金、保险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支付土地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
多位业内专家及券商分析师表示,房地产融资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随着经济恢复,近期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出现上涨势头,同时土地市场持续活跃。这一方面说明房企目前资金面并不紧张,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预期。而房地产销售快速恢复,带动居民中长期信贷持续大规模增加,金融资源被房地产过度占用的问题或再度引发关注。
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也表示,7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42亿元,创出新高。同时,二季度以来多地针对资金违规流向楼市进行处罚。银保监会要求,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融资政策或再度收紧。
现金流更依赖销售回款
有机构测算,倘若按照“三道红线”标准执行,近半数房企发行人会受到影响,而大型房企的债务融资将普遍受到影响。
“今年8-12月,总计有约2536亿元存续房地产债券到期,到期偿债压力较重。”杨业伟称,如融资限制政策出台,短期内将使房企资金面承压,企业偿债能力面临挑战,未来控制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将是房企的生存之道。同时,随着地产调控不断深入,优质资源将继续向盈利能力强、营运效率高的企业积聚,经营不善的企业则将被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房企强者愈强的局面可能出现。
杨业伟还称,在融资渠道受限情况下,销售回款能力将是房企持续经营的关键。截至2021年6月,房地产开发自筹资金累计约26943亿元,其他资金累计约42563亿元,分别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总量的32%和51%。企业可通过高周转的方式促进销售资金回流,不断提高其他资金的占比,缓解外部融资收紧压力。
“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也将成为房企提升管理的重要方面。房企应提高资金管理的精细度,建立资金精细化管理体系,优化资金使用环节,保障资金高效运营。同时,房企应不断提高周转速度,控制拿地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向管理要效益。”中国指数研究院专家表示。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21年9月城市资金总量 9月资金面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2021年9月城市资金总量 9月资金面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