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运程

仰望发布会9月12日 仰望u9发布会

分类:运程发布者:水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仰望发布会9月12日 仰望u9发布会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仰望发布会9月12日 仰望u9发布会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在无法避免价格战前,找到自己的高地,成都车展仰望展台观察

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战局日益惨烈之际,迎来了2023成都车展的开幕。随着大浪淘沙的新能源史诗进入第二篇章,第一波幸存下来的各大厂牌进入新的竞争状态——降价,利润在这个阶段显得微不足道,以此换得的市占率和对供应链的话语权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一个品牌显得曲高和寡,超百万的售价让自主品牌站到了此前不曾触及的位置,价格战和它无关,它就是仰望。本文给大家聊聊成都车展仰望展台的两款车。

仰望U8:实力不小,价格不低,这就是新能源的想象力

这是第二次看到仰望U8的实车,我的下巴应该还记得4月份这款车发布会上那次合不拢的经历,原地掉头、短时水面漂浮等炫技项目看得我一愣一愣。四个月之后再见仰望U8,开始仔细端详它的长相,车头其实并没有刻意显肌肉感,反而在硬派SUV领域显得有点圆润了。

内饰部分,作为百万级选手,科技感不用担心,五屏联动、丹拿铂金音响、仰望Link智能人机交互等这些都是基本功,我更关注做工和用料,能看到Nappa真皮、麂皮顶棚、原木饰面等高级装潢,这也是宾利等超豪华品牌惯用的手法,目的只有一个——让这台车看起来很贵。

比起那些炫技的feature,我个人更关心的倒是仰望U8车重带来的一些挑战。因为有了电池组的存在,仰望U8的车重接近3.5吨,这要比同体型的燃油SUV重一吨左右,这对车辆的制动、轮胎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你不用考虑它的加速性能,四台电机的加持下,可以在3.6秒内将这个大块头从静止状态推至100km/h,甚至比一些跑车还要快。

燃油车时代,四驱系统有好多种,分时、适时、全时让普通人搞不明白,而在新能源时代,这些问题都简单化了,仰望U8每个车轮都有一台电机,所以不需要传动轴,不需要差速锁,不需要旧时代的那些东西,前驱、后驱、四驱随意切换,只要工程师愿意,甚至还能左驱和右驱。燃油车时代固然给了我们很多美妙的时刻,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想象力更令人惊喜,所以,能打败大G的不会是另一台大G,一定是另外一个时代的东西。

仰望U9:14年后再次交卷,这次真的很“超级”

比亚迪曾在14年前推出过一款跑车,名为S8,搭载一台2.0L自吸发动机,还洋气的采用了开蓬机构,但彼时的处境,自主品牌的地位和技术沉淀都不咋地,造跑车更像是工程师的一个固执的梦。

14年后,仰望U9出世,低矮的车头,长满全身的空气套件,看这造型要是放在内燃机时代肯定是一款至少10个缸起步的中后置超跑,而比亚迪为它塞进了四台电机,零百加速时间仅需2秒。没有往复的活塞运动,没有复杂的曲轴和燃烧室,没有传动部件的动力损耗,电动机对内燃机的打击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当然,你可能觉得电动机就是大力出奇迹,加速快是必然的,那不妨了解下超跑的精髓——底盘。在过去,工程师花费数年去调节悬挂几何,期望达到一个均衡的标准,而现在电气化已经覆盖底盘工程,仰望U9配备的主动式防倾杆是当下底盘领域的操控万金油,原理和保时捷的PDCC类似,在过弯的时候可以对重心转移的一侧悬挂进行拉伸,起到动态抑制侧倾的作用,弯道极限非过去的超跑能比。

全文总结

比亚迪的基本盘在10万和20万级的市场领域,几乎无法避免来势汹汹的价格战。仰望品牌的出生不像是一次老谋深算的运作,更像是一次自然而然的推演,当你站稳了20万级的市场,冲击百万级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这不仅是出于本能的向上攀登,也能在价格战的洪水到来时,将自己放于常人不可触及的高地,是进攻也是防守。当然了,这样的征程也不是弹无虚发,仰望要面对的是传统豪门盘踞几十年的市场,我们祝它好运。

底盘的玄学,中国车企也搞懂了

作者 | 刘极昊

主编 | 赵文华

当整辆展车如舞者般出场,并原地弹跳离地那一刻,世界的目光都投向比亚迪。

造车是一门生意,品牌、渠道、成本等决定了盈利水平,奔驰、丰田都称得上个中翘楚;造车更是一门技术,只有掌握了核心科技才能喝到最浓郁的那碗头啖汤,不仅一众传统玩家体会深刻,就连新贵特斯拉同样也因此获益颇丰。

对起步晚的中国车企而言,如何突围?比亚迪给出了我们的答案,比如日前,一场轰动业界,甚至引得全球关注的“云辇”技术发布会,就堪称样板。

“云辇”,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命名方式,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轻盈平稳的豪华座驾”,再讲得透一点,它其实是关于车身控制的一种底盘核心科技。按照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说法,云辇改写了车身控制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不仅实现了中国汽车行业从0到1的突破,并一举超越国外技术水平,完成了从1到2的提升。

那么,云辇的水准果真如王传福所言那般厉害吗?下面,我们就来个刨根问底。

首先,云辇有些啥干货?

前面说了,云辇是关于底盘控制的技术,旨在让行驶中的汽车更加平稳和安全。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是一次性拿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在此次发布会上,大家已经看到,通过几款量产车,云辇-C、云辇-A、云辇-P三种成熟产品正式亮相。

云辇-C,中文全称“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其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来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让底盘变软或变硬。

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采用高频小阻尼的舒适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软,有效缓冲路面激烈输入,快速抑制车身的垂直方向运动。据悉,以时速60km/h通过连续振动路面工况下,云辇-C可使整车隔振率达到96%,相比传统悬架,舒适性大幅提升。而当车辆快速过弯、加速或制动时,则采用低频大阻尼的操控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硬,提供更大支撑力,抑制车身侧倾、俯仰,保证车辆操控稳定性。据悉,在时速100km/h的双移线工况下,云辇-C能使整车侧倾角速度降低39.7%,操控性大幅提升。

云辇-A,中文全称“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其实质是控制空气弹簧进排气、刚度转换阀、减振器电磁阀等调节高度、刚度、阻尼,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使整车具备极致的舒适性、平稳性、支撑性与通过性。

悬架高度调节方面,云辇-A的悬架调节行程可达150mm,系统提供十余种功能模式。

悬架刚度调节方面,当车辆加速、制动时,云辇-A能使车辆的抗俯仰能力提升25%以上。而当车辆高速转向时,云辇-A又能使车身侧倾角速度减小23%,大幅降低驾乘不适感。

至于减振器阻尼调节,云辇-A包含有云辇-C的全套功能,具体策略及效果如出一辙。

云辇-P,中文全称“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其实质是控制减振器进油量、阻尼调节阀、刚度调节阀来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属于越野专用。

除了能在不同工况下,连续精细化输出阻尼控制,云辇-P的悬架刚度具备三级调节,其最高一级能应对车辆在高强度越野时遭遇飞坡跌落等紧急情况,减少50%的冲击载荷,确保系统和整车安全。

而且,其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提供多档悬架高度调节),既可实现四轮同步升降能力,也可实现单轮独立升降。系统举升力高达5吨,满足高强度越野连续举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云辇-P集机械、液压、电控三项核心技术于一体,其不仅能实现云辇-C和云辇-A的全部功能,响应速度也更快,且功能更强大,具备四轮联动(车辆最大轮差达620mm)、露营调平(保持车内水平状态)等创新功能,满足用户的极致越野需求。

很显然,云辇已量产的这三套系统,一个比一个高阶。

其次,别家有没有这些技术?

按照官方说法,云辇是比亚迪历时5年、耗资数十亿元全栈自研打造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更是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但实事求是来说,抛开“新能源专属”这个字眼,放眼整个汽车行业,类似的技术也不算头一回了。

以云辇-C为例,根据比亚迪的描述,熟悉汽车技术的人很自然就会想到CDC悬架技术(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自动调节及不间断减振控制系统),毕竟都是使用电磁阀来控制阻尼的减振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电磁减振”,如今在越来越多二三十万元级的车型上都能见到。包括比亚迪自己也说了,云辇-C的硬件此前已经搭载在比亚迪汉、唐及腾势D9三款车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续将通过OTA陆续升级为完整的云辇-C系统。

但值得一提的是,常见的电磁减振只能做到100次/秒的信号输入,比亚迪云辇-C则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每秒可接收上千次信号输入。

再说云辇-A,它是通过充放气来实现弹簧长度和内部气压的变化,再加上电磁减振的作用,让车辆不仅可以实现阻尼连续调节,还可以调整悬架行程、车身高度等,对操控和舒适性优化效果更明显。

空气悬架的高成本,决定了它多为豪车专属,标配空气悬架的路虎卫士入门身价在七十多万,而售价四十万元级的理想L9、小鹏G9等,已算是装备该技术的“平民车型”了。至于比亚迪方面率先装备云辇-A的腾势N7,网上有声音说预售价格大致会拉低到30-40万元区间,如果届时消息属实,那将是科技平权的又一次体现。

虽然都是空气悬架,但比亚迪云辇-A有一个独到之处,那就是云辇-A通过共享气路设计,实现了座椅侧翼的主动调节。也就是说,当系统感知到车身姿态变化,或行驶中打了转向灯,就会快速展开(或收紧)对应部位的座椅侧翼,让腰部的“包裹感”也可以做到自适应调节。

接下来就是云辇-P了,这算是真的高级货,笔者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奔驰S级、宝马7系等旗舰车型的“魔毯”,尤其是奔驰,因为它也是采用液压技术的主动悬挂系统,跟比亚迪这边算是同一路数。

作为比亚迪旗下首款搭载云辇-P的车型,仰望U8已经在此前的亮相环节惊艳了小伙伴们,不光是它那能“水上漂”的功夫,还在于它百万级的传说身价,跟奔驰S级、宝马7系等正好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只不过,奔驰的魔毯是用到旗舰商务轿车上,旨在强化极致舒适,而比亚迪云辇-P是越野专用,目的是打造越野新巅峰,两者使用场景不同,技术标定也就难免有较大差异,没有必要强行去分个高低。

最后说说

无论云辇-C、云辇-A还是云辇-P,其实都不是本次发布会比亚迪展示的焦点,因为最后压轴出场的那辆仰望U9跑车,在经过一系列的三轮行驶、车辆跳舞与原地起跳等花式炫技之后,甚至连远在海外的各国网友们都被惊呆——虽然这辆搭载了云辇-X技术的工程样车还处在概念阶段,但它毫无疑问已经代表了全球车身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哪怕是面对奔驰宝马们的魔毯,它都能骄傲的面对,因为它做到了“0”侧倾、“0”俯仰。

对于比亚迪此番操作,坊间有声音质疑其“全栈自研”,认为很多技术都能找到出处,甚至友商还先搞出来了。但笔者想说的是,整车制造本就是一个系统集成的大工程,且不说螺丝螺母等标准件,就是今天讨论的悬架,也没有哪家车企会自己生产减振器、弹簧或者连杆等零部件,都是给到供货商相关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让零部件企业按图索骥,具体生产。

更何况,在如今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主流的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新的竞争高地,车身控制技术已经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就能完美匹配,需要整车厂从车辆开发之初就主动提出,并在随后的各个研发阶段不断验证与修正。正如比亚迪云辇,整个系统由云辇智探架构(感知)、云辇智算中心(决策)、云辇智控技术(控制)、关键零部件(执行)构成,充分发挥了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优势,搭建起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系统架构。

在这其中,从系统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软件及策略算法开发、匹配验证等方面都是比亚迪自己操刀,全栈自研所言非虚——五年、数十亿的投入,可不是随便说说。

与之相对应的,是比亚迪近几年的快速崛起,也是自研技术一次又一次的给出回报,刀片电池、CTB、易四方都是明证。这一次,则是关于底盘的玄学,中国车企不但搞懂了,同样也跑到了前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2023上海车展:仰望U9亮相

易车讯 仰望U9在此前的云辇发布会后,与本次上海车展正式亮相,仰望U9的造型打破了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形象执念,原来自主品牌也是能出一台好看的跑车。

仰望U9采用了“时空之门”家族式设计语言,整车外观既保留了经典超跑的设计元素,又融入了未来电动超跑的整体科技感,封闭式前脸设计,非常夸张“C”字形的星空大灯,设计灵感源自外太空,点亮后的效果非常出彩,具有不错的科技感,内部布满了像獠牙一样的小分叉灯组,而且它的前轮拱非常的突出。

前备箱盖采用了一个斜坡式的设计,前唇非常薄,上唇相对很突出,下方是很有层次感的套件,前脸整体看起来十分的凶悍。

车侧设计非常干练立体,用于流畅的线条感,流线式的设计能够降低整车风阻,也令车侧看起来更有运动范,车窗下沿的车身采用了起伏式的风格,车身的中间位置采用了大量的空气套件,车门还采用了智能电动蝴蝶门的设计,打开两侧车门后整体观感还是很有气势的。

整车的离地间隙非常低,车轮毂也比较凶悍,尾部除了夸张的下包围设计之外,最引人注意的当属横向贯穿的点阵式LED尾灯,科技感十足,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此外,此次新车还加入了造型夸张的尾翼。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易四方动力系统,零百加速达到2秒级。CLTC纯电续航180公里,快充30%-80%用时18分钟。

此外,车辆还围绕超级跑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痛点,仰望品牌研发团队还采用了创新的技术来打造U9的车身结构、挑战最严苛的安全标准,能够兼顾城市舒适和赛道极限,提供“可街可赛”的全新驾驶体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仰望发布会9月12日 仰望u9发布会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仰望发布会9月12日 仰望u9发布会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海鲜9月便宜还是10月便宜呢视频 海鲜9月便宜还是10月便宜呢为什么

下一篇:更多运程

运程相关文章
更多运程文章

精选运程

运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