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晋城名字 晋城名字的由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晋城名字 晋城名字的由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开皇初年这里就设置州府,称为"泽州"。以后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敬廷,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山西划为7个专区,南5县归长治专署管辖。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3县为晋城县并沁水、阳城2县为阳城县。1961年恢复5县制。 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南5县一直属于专区、地区管辖。1983年7月,改晋城县为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东南地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晋城市(分为城郊两区,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为所属行政区。省辖市始于此,管辖范围与古泽州的版图一致。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1]
?
智氏正在兴头上,心想我还不如一鼓作气把另外三家都灭了,以后这晋国还不就我说了算嘛。于是开始动脑筋忽悠韩、魏两家一起去攻打赵家。你想,这三家打一家,赵家能取胜吗?赵家退守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智氏领着韩、魏两家查看了一下太原地形,说这样吧,咱引水把太原淹了算了。他们倒是说到做到,果然就引水筑坝,把太原淹了个一塌糊涂。韩、魏两家一看这架势,说这姓智的真他娘的心狠手辣呀,今天他能把姓赵的害成这样,明天就能把咱韩、魏弄死呀。
?
就这时候,赵家也派人过来找韩、魏两家,说我知道你们和姓智的一起打我也不是心甘情愿的,你们也得认清形势啊,今天灭了我姓赵的,下一个被灭的就是你们!两家一听这话挺有道理,于其等着被姓智的灭掉,还不如咱仨合伙把他灭掉算了。有时候这事就是一念之间改变历史。这三家合起伙来那还了得,很快就把智氏弄了个全军覆没,还顺便把智氏的财产土地瓜分了。
把智氏灭掉之后,晋国就只剩下三大家族了,这就是韩、魏、赵三家。三家经过灭智氏一战,说咱仨合作的挺愉快嘛,这样吧,接下来咱仨直接把晋国的地盘分了算了。于是一段时间努力,把晋国收拾了个干净,晋国的地盘就被韩、魏、赵三家瓜分了。这三家各自建都,把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从此,中国历史也由“春秋”进入了“战国”时代。
?
前面这段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直到现在,我们用“三晋”来称呼山西,就是“三家分晋”的缘故。再说这韩魏赵三家把晋国瓜分了之后,晋国的国君去哪儿了呢?您别说,这三家还真给晋君找了一好地方,这地方叫“端氏”。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的“赵世家”曰: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当然,这个端氏并不是现在的沁水县端氏镇。但大致就在现在的晋城一带。
那晋城这名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这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有点关系。熟悉点历史的都知道,李渊起兵的时候在太原的晋祠住了很长时间,他也一直把山西当作他的福地。晋国的国都叫做“唐”,晋国的古名也叫做“唐”。李渊在没当皇帝之前,被称作“唐王”。人家当了皇帝,自然把国号也叫做“唐”了。这个大唐的开国皇帝和山西其实挺有感情,当上皇帝之后,开始重新设置行政区域,也就是在这时候,“晋城”这个名字出现了。时间是公元618年。
?
为什么叫晋城呢?和前面讲的“三家分晋”后把晋国国君封在这里有很大关系。宋朝初年乐史所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很明确地指出:“以三国分晋地后,封晋君于此,故曰晋城”。这本《太平寰宇记》大概成书于公元983年,其中的很多资料引自唐代的书籍,因此关于晋城为何得名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晋城名字 晋城名字的由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晋城名字 晋城名字的由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