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我国现行农历别称 现行农历别称紫金历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我国现行农历别称 现行农历别称紫金历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农历一月:正月、新正、孟春、首春、上春。
2、农历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
3、农历三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
4、农历四月: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
5、农历五月: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
6、农历六腔渣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
7、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
8、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
9、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
10、农历十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
11、农历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
12、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
农历介绍
农历,是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逗圆洞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因使用“夏正”,古时称为夏历。
现行农历于1970年以后改称“夏历”为“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山枯天文台负责计算,并于公元2023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使用新的历法,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农历
在我国,我们将现在使用的日历叫做新历,而将之前使用的日历叫做农历,现在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新历,而不知道农历,以下是我整理的'农历月份的别称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闷漏御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
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五月
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鹑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蕤宾、鸣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六月
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七月
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八月
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爽月、桂月、叶月、酉月、柘月、雁来月、秋风月、四阴月、大清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
九月
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蚂岩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十月
露月、拾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时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元冬、玄英、应钟、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畅月、霜月、复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暮月、临月、萘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暮节、穷节、暮岁、殷正、清祀、冬素、残霜天
季令的别称: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搜春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日的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运宴,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农历。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现在冬月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十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喊吵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后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廿日,亦有些通胜将之说成念日;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
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由于它和农业生产紧密的联系,所以从二月到九月差不多都用植物来表示,下面是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端月、元春
二月:仲春、杏月、花月
三月:季春、桃月、桐月
四月:孟夏、阴月、梅月
五月:仲夏、榴月、毒月、蒲月
六月:季夏、荷月、荔月
七月:孟秋、兰月、巧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
九月:季秋、菊月
十月:孟冬、良月、阳月
十一月:仲冬、冬月、葭月
十二月:季冬、腊月
[编辑本段]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郑悄侍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年份的确定
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我国现行农历别称 现行农历别称紫金历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我国现行农历别称 现行农历别称紫金历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