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
民俗中的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的第一天,古时候有“授衣、开炉、祭祀”的习俗,提醒大家冬天要来了。这天家里管事的人要准备好过冬用的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们御寒,所以这天也被称为“寒衣节”、“授衣节”。
寒衣节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送寒衣,祭拜逝者。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对当时的京城寒衣节做了记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家家修具夜奠,呼而轮雹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寒衣节祭拜逝者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按照老传统要购买一派皮些彩色的花纸,剪成衣服的形状,讲究点家户的还会把这些纸腊羡帆衣服、纸钱放入到纸袋做的“包裹”中,上面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讳,抓把土画个圈,焚烧干净,用于祭拜逝者。
第二件事:和家人一起吃一些冬令的食物。
老话说“十月一,油唧唧”,进入农历十月,时节上已经来到了冬日,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离不开吃,寒衣节也是如此,和家人一起吃一些冬令的食物也是传统之一,北方多食饺子,过冬节吃饺子不能吃素的,有钱没钱,都要包一顿肉饺子来解解馋,驱驱寒。
南方一些地方会吃糍粑、红豆饭等等,如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无论南北,都要记得吃一些暖身的冬令食物。
第三件事:穿冬衣,疏通一下烟囱。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一天要把家里的棉衣拿出来晒一晒,不管热还是寒,都要象征性地给丈夫、子女穿在身上,表示家人在寒冷的冬季不会挨冻,有厚衣服穿。
家里有烟囱的,也要在这天通一下烟囱,让炉火生旺,顺利地度过寒冬,现在当然很少有家户有烟囱、火炉了,也可以把家中的燃气灶整修一下,擦拭干净,图个吉利。
下一篇:更多生肖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