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制化详解 五行制化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3-09-13 00:07:17 作者:感情是停不下的钟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我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相生相克,即“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1.五行的制化调节
五行的制化调节: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
调节形式:从五行的整体作用乎配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表现为调节路线与反馈机制相似的形式,而反馈则是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火为例,在正常情况下,火受到水的制约,火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水,但是火能生土,而土有克制水的作用,从而使水对火的克制不致过分而造成火的偏衰。同时,火还受到木的资助,因此,火又通过生土,以加强土对水的克制,削弱水对木的资生,从而使木对火的促进不会过分,以保证火不会发生偏亢,其他四行,依次类推。
所谓“制则生化”,即是说木能制土,火才能生化;火能制金,土才能生化;土能制水,金才能生化;金能制木,水才能生化;水能制火,木才能生化。也就是说,母气能制己所胜,则子气方能得母气之滋养而起生化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脾……其主肝也”:“肝……其主肺也”:“肾……其主脾也”。这里所说的“主”,即指生化之主,实际上即是相克制约之意,因其“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其为“主”。正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所说:“心主火,而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
调节效应:五行学说认为,正是这种制化调节的自我调控效应,才保证了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的生化运动,并保持着整体的协调与平衡。对于自然界来说,则是维持其生态平衡;对于人体来说,则是维持着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应当说明,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相互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正是这样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发展。对人体来说,即是推动着机体气化活动的正常运行。
2.五行的胜复调节
五行的胜复调节: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的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其平衡。
调节形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胜至则复,……。考试大网站医师,整理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所谓“胜”,即指“胜气”,即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岁迅指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此种力量即所谓“复气”。故《至真要大论》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可以看出,在五行胜复调节的过程中,亦包含着反作用的复气与作用的胜气,在数量上对等。
仍以火为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从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使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胜,金气胜则加强抑木,使木衰无以制土,则必将引发土气胜以制水,从而使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即可使不足之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调节效应:是指通过胜复调节,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在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即使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状态,则亦可通过自我调控,继续维持其整体的相对平衡。就自然界来说,即是寒热温凉较大气候变化的自我调整,这与日月的运行及宇宙规律有关。就人体来说,则是指感受外界气候变化或喜怒哀乐刺激所引起的脏腑一时性偏盛偏衰,经过自我调节而恢复其生理的正常。
但是,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任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无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而且盛者愈盛,衰者愈衰,就会出现紊昌橘乱的反常状态。《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的“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即是指某一行之气亢盛无制而为损害之因,则可使生化之机紊乱败坏,从而产生严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相互关系看作是阴阳相互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的效应,从而使系统保持相对平衡。这种反馈机制在自然界事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从研究对象来说,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区别,正是在于阴阳只是为了说明物质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而五行则试图刻画事物的结构关系和活动形式,而且五行学说所研究的正是一种特殊的联系和运动规律。
五行相生相克的解释
五行相生相克的解释
1、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喊态毁息的动态平衡。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2、五行相生: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郑备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3、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4、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关系。
5、五行的反常生克: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闭兄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常见的有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简述五行的生克及制化关系。
【答案】:五行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资生和制约关系,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这一关系表现在相生、相克,以及制化三方面。五行相生关系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资助和协同的作用。其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含余水生木。这种相生关系称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木生火,木为火的“生我”(即母),火为木的“我生”(即子)。
五行相克关系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关系又称为“克我”与“我克”的关系,谈高滚“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土克水,土为水之“克我”(而“所不胜”),水念脊为土之“我克”(即“所胜”)。
所谓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关系,又有制约、拮抗的对立关系,这种相生与相克关系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就叫五行制化或者“五行生克制化”。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就体现着“克中有生”的制化关系。再如木生火,火生土,木又克土,就体现着“生中有克”的制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