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五行 行无行行是什么意思_生肖开运_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生肖开运

行五行 行无行行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9-07 19:18:38 作者:绽放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佛曰:吾法念无乎友搏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
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小解岁祥:真心里想的是无所想而想,行的是无所行的行,说的是无告李所说的话,修的是无所修的修行。
觉悟的人接近真心。执迷不悟的人离真心很远。能说出来不是真心。没有一个事物能够形容。与真心有丝毫的差别,就会彻底失去真心。
阿弥陀佛

修禅定是什么意思?

  修是学习的意思,修禅定就是修习禅定的意思。禅定的释义如下:

  禅定
  基本含义“禅”是外不着相(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
  禅,Buddha'sMind"禅"者"佛之心".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亦即「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慧陵,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浅意识的障碍。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
  但是对上根利智者而言,悉困禅定并无一定之形式。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十字街头好参禅。」「如来於二六时中常起观照。」只要念念觉照,当下「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刻刻保任,修无修修,行无行行,修一切善而不执著所修之善,断一切恶且故不为一切恶所缚,当下这念心便是归於中道。
  禅定六法
  静:缓和身心,消除紧张。
  定:专注不移,一心一意。
  止:摆脱杂念,头脑休息。
  观:一心观想,坚强意志。
  觉:感觉前陆戚敏锐,思绪空明。
  同:无限可能,创意无限。
  禅定的种类
  禅定的种类很多,《瑜伽》卷十一《三摩多地》中归纳为四类,即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一、静虑(禅那)
  静虑,为梵语“禅那”之汉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之意。静虑有四种,就是通常所说的四禅。
  (一)初禅,离生喜乐。即离欲界诸恶不善法(身恶、语恶),有寻有伺,于寻伺未见过患,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喜乐者,已获得所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内心喜悦,于喜乐未见过失,一切粗重(指身心不自在性)皆得远离,得广大轻安,身心调畅,有堪能性。
  此初禅具足五支:寻、伺(为取所缘)、喜(为受境界)、乐(为除粗重)、定(心一境性,为禅所依)。《瑜伽》卷十一中说,由断除五法、修满五法而证此定。
  所断五法者:(1)欲所引喜,于妙五欲,或见或闻,或曾领受,忆念欢喜。(2)欲所引忧,即于妙五欲若求不遂,或得已便失,多生忧恼。(3)
  不善所引忧,即由忧苦的心情而行杀业,乃至起邪见。(4)不善所引喜,即由喜乐的心情而行杀业,或生邪见等。(5)不善所引舍,如任由部属造杀业等,或放任自己,思惟作恶方便,或于诸恶放任不断;又不善现前,随顺而行。
  所修五法者:(1)欢,因清净持戒,生起无悔,心意适悦。(2)喜,由正修方便,心生欣悦。(3)安,谓离粗重,身心调适。(4)乐,由离身心粗重故,于诸(欲界)烦恼而得解脱。(5)定,即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专一境。
  (二)二禅,定生喜乐。有四支:内等净(为取所缘)、喜、乐、定。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对快速变化的所缘境界能正远离,于较为稳定的境界中安住其心,内心一味寂静,乃至极寂静。这种舍念正知,离寻伺乱,就是内等净。定者,超过初禅寻伺有间缺位,能正获得无间缺位。喜乐者,由超越寻伺,离初禅地诸烦恼品所有粗重,有广大轻安,身心调柔,有堪能乐,于彼喜相未见过患。
  (三)三禅,离喜妙乐。有五支:舍、正知、念(三者均为取所缘)、乐、定。舍者,于前喜相深见过患,于喜离欲,由离寻、伺、喜故,名之为舍。由有舍故,安住所有正念。正知者,若由失念,或有前喜俱行想及作意现行,立即以慧觉知,方便弃舍。乐者,由离令心踊跃之喜,内心寂静,便唯有乐受及轻安乐。
  (四)四禅,舍念清净。有四支:舍清净、念清净(二者为取所缘)、舍受、定。入此第四禅者,进一步舍断第三禅中之乐。至此,一切寻、伺、喜、乐、入息、出息都断尽无余;心住无动,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故说舍念清净。
  二、解脱(观想)
  “解脱”类定,包括了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三种,略说如次:
  (一)八解脱:(1)有色观诸色解脱——已离欲界得色界定者,为于欲界色(如死尸等相)得观想自在,而于欲界诸色以光明相专注思惟,而成就观想。(2)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又不思维彼想光明相(属于色界),但于外色(属欲界)而作观想。(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于第四静虑解脱诸障,令得根本圆满。净,即第四禅中离诸障而舍念圆满清净;解脱者,能解脱净不净变化生起烦恼障;身即意身(体);作证,由于智断而证;具足住,第四静虑根本圆满,为圣所住。(4)空无边处解脱——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维观
  想。(空无边处定者,即心除遣诸色、想之后,起无边虚空观想而安住之)(5)识无边处解脱——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此识思维观想。(识无边处定,是先舍前虚空无边处想,即于能观之识起无边行相)⑥无所有处解脱——于无所有处已得离欲,而于识无边思维观想。(无所有处定者,从识无边处求上进时,离其识外,更求余境,都无所得,由此令心安住)⑦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于非想非非想处已得离欲,即遍于想可生处,应作观想。(非想非非想处定,是从无所有处求上进时,超过无所有处之想,及识处以下有所有想,名非有想;非无想者,谓非如无想及灭
  尽定,一切诸想皆悉灭尽。得自在故。⑧想受灭(即灭尽定)解脱——修习暂背弃受想,令离定障。(后更详解)
  (二)八胜处:(1)内有色相观外色少——以色界定观于欲界有情诸不净相,及少分资具之好、恶、胜、劣,于彼诸相能随意隐蔽、自在回转(改变),得如实相。(2)内有色相观外色多——以色界定观欲界广大之外色(如宫殿、房舍等),令得清净。(3)内无色相观外色多——无色相,即离色界欲,得无色界定。(4)内无色相观外色少。(5)(6)(7)(8)内无色相观外色青、黄、赤、白。
  此八胜处,体即是前三解脱。初二胜处,由初解脱出;次二胜处,由第二解脱所出;后四胜处,由第三解脱所出。由三解脱故,得胜定自在。此以解脱为因,胜处为果。又此八胜处与修三种缘色解脱作所依止,此即以胜处为因,解脱为果。要之,前解脱中得观想自在,今于胜处得制伏自在。
  (三)十遍处:即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无边、识无边十种遍处。于所观想之事,能成就普遍广大之境,故名遍处。
  初八遍处,唯从第三解脱流出,后二遍处,即是空无边、识无边二种解脱。对前八色遍处修习纯熟,能引贤圣观想神通,乃于诸事转变神通,其所变事,堪有所用。由识遍处修习纯熟,便能引发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诸胜功德。由空遍处修习熟练,于一切物随其所欲,皆能转空。
  修观行者,由解脱—→胜处—→遍处,次第而进。因先于所缘得思维观想自在,次能制伏,后即于此遍一切处,则能如其所欲而作观想。遍处、胜处是诸解脱能清净道,是故此三,如是次第。
  三、等持
  梵语三摩地,汉译等持,平等持心之意。此通摄一切有心位中“心一境性”,亦通散位定,如欲界定。有关三摩地(等持),《瑜伽》卷十二中说有十种,略解如下:
  (一)三三摩地:即空、无相、无愿三种等持。解有二种:
  1.行境别相。空三摩地——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即空离蕴“我”,而心住一缘。空性略有四种: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无我、无我所;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三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四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初观察空是有学圣者所修,后三空是无学圣人所行。无愿三摩地——于五取蕴思维无常、苦,无所愿欲,心住一缘。无相三摩地——于五蕴灭思维寂静,心住一缘。
  2.行别境同相,即依一真如观,而具三义:空性三摩地——即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无愿三摩地——即所观空,无所希愿。无相三摩地——观此远离一切行相。
  (二)有寻有伺等三摩地:1.有寻有伺三摩地,即三摩地寻伺相应者,如初禅。2.无寻唯伺三摩地,即三摩地唯伺相应者,如中间禅(初禅以上,二禅之近分定)。3.无寻无伺三摩地,即三摩地寻伺二种俱不相应,于寻伺心生弃舍,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观想,又唯一味平等显现。此如二禅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处定),唯除无漏诸三摩地。
  (三)大、小、无量三摩地:小三摩地者,或由观少色故小,或由思维的范围狭小,如小信、小欲、观想的区域狭小,此属于欲界定。大三摩地者,由观多色名大,但所观色又非无边无际;或由上信、上欲及想诸天光明而令显现等,此属色界定。无量三摩地者,由于无量无边无际观诸色等而名无量定;或由无量无边信、欲等名无量定,如四无量心。
  (四)四无量三摩地:即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所缘之定。四无量心,解释分二:
  1.建立所依及行相:有情有三种,即不苦不乐者、有苦者、有乐者。于不苦不乐者思维与乐——慈,于有苦者思维拔苦——悲,于有乐者思维其乐不相离而生随喜——喜,又即于前三欲与乐等,思维令不坚执、不染污(离贪或嗔)——舍。又于一切众生无怨(离恶念头)即慈,无敌(离现乖争)即悲,无恼即喜,不害(离不饶益)即舍。
  2.无量之义:指慈相应等心,即欲利益、安乐之饶益相,一切无量之所显示:所缘广大,利益安乐思维最殊胜,极为纯熟,且能得无量果。要之,以强盛之心力,于所观慈等相令圆满、普遍、清白,而且专注,即四无量心。又圣者修四无量心达至极境相应之定:修慈者,极于遍净(第三禅);忆念空无边处,修习悲心最为第一;修喜定者,以识无边处为最胜;修舍定者,以无所有处为最胜(因无所有处是无漏心地最为后边故)。
  (五)喜、乐、舍俱三摩地:喜俱者,是初、二禅;乐俱者,是第三禅;舍俱者,是第四禅以上诸定。
  (六)四种修定:(1)为得四现法乐住(即四根本禅)修定。即为得四根本定故,修近分定(近于根本定之定),或为令根本定清净圆满之所修习。(2)为得智见(天眼)修定。以四根本定修天眼,所以修四根本定及前加行、无间道(即将证根本定之无间断惑之道)所有修定皆属之。修者应先于光明相殷勤恳切审谛而取。修成后于诸色境能照能观,即见;能知天等诸趣名字、种类等,名智。(3)生分别慧修定。见道前诸心或四无碍解(于法、义、辞、乐说四种无碍智),名分别慧。即为得见道修诸加行道或为得无碍解修四禅,皆属于此。(4)为尽诸漏修定,即是为证阿罗汉所修金刚喻定及加行道。
  (七)五圣智三摩地
  1.自体智:即法智,在见道前断除烦恼,令定清净,是圣(善、无漏)、无染、无执。
  2.补特伽罗智:即类智,是见道入无相位所得圣定。
  3.清净智:即尽智,是一来、不还圣者所得之定,能损减贪等烦恼,断尽欲界诸惑。此非世间道(欣上厌下)、寂静(烦恼寂静)、微妙(于自地烦恼不生爱味)。
  4.果智:是无生智,通不还及阿罗汉所得之定。此得安隐道(所得之道无退转),证心一趣(已得无寻无伺地),现在安乐(能得现法乐住),后乐异熟(能引无余涅盘)。
  5.入出定相智:即道智,唯在无学位,常处无相心。是正念而入(善取能入定相无忘失),正念而出(善取能出定相无忘失)。
  此五种定,其体是一,而行相分五,故说五行相智。又唯善、无漏,名五圣智。
  (八)圣五支三摩地:即四根本禅中所有圣贤心一境性及安立审谛观察,名圣三摩地。四根本定立为四支,依审谛观察法并为断除余结缚,立第五支。
  鸠摩罗什译《成实论》中所立圣五支三摩地又与上不同:初、二禅之喜乐合为一,第三禅离喜之乐别为一,第四禅中清净心为第三,依前三支能生明相、观相为二。后观相、明相为因能坏裂五阴。观五阴空,名为观相。能证涅盘,说名为圣。
  (九)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指八正道中,前七道支能与圣正三摩地为因、为具。
  定因者,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与正三摩地为前导次第。次第义者,是说先了知世间实有阿罗汉圣者,便于出离深生希求,获得正见;次当思维如何出离居家迫迮等;从出家后,受学尸罗(正语、正业),修治净命(正命)。
  定具者,正见、正精进、正念能为正三摩地作资具。依正见等五,配合闻、思、修,如实了知正见、邪见,乃至正命、邪命。为欲断除邪见等,及为圆满正见等,发勤精进。若由精进,能断所治,集能治法(正见等)令其圆满,即是正念。此正念也即是正三摩地部分。
  此三摩地因为是善、是无漏,所以名圣。舍邪见等令得不生,修正见等令得圆满,因此名正。
  (十)金刚喻定:断除有顶(非想非非想处)惑,最后加行道生,最细惑之观行、种子已灭。最后无间道生,最细随眠(烦恼种子)已灭,总此二名金刚喻定。此定是定中之尊,因为能断惑集善,成办无学之果,于有学圣者之修道行中是最尊最胜;又极坚牢,上无烦恼能摧伏之,而能摧伏一切烦恼,犹如金刚,能摧坏一切,而不为其所摧坏,由此得金刚之名。
  四、等至
  梵语三摩钵底,译为等至,是等引(指胜定地,离昏沉、掉举等,平等能引诸功德)之果,故名等至。此通指一切有心、无心诸定位中所有定体,包括了五现见等至、八胜处、十遍处、四无色定(此三已如前说)、二无心定(无想定和灭尽定)等。这里侧重说明五现见等至和二无心定。
  (一)五现见等至:是见道以上的圣者修习五种观行,能亲所见、明了见,故名现见等至。圣者于修道所断烦恼,制伏对治有二:初不净观,为令贪欲不生现行,以四念住(身、受、心、法四种念住)为依止,观察内身种种不净,即内身中毛、发、爪、齿,乃至泪、汗、屎、尿等,属内身污秽不净,此即是初现见等至。第二不净观,也以四念住为依止,观察外身(即死后)青瘀、脓烂等,是外身污秽不净。或观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骨人之相),令诸贪欲不起现行,这便是第二现见等至。
  圣者又于烦恼修断灭对治,也分二:或观生身展转相续,谓粗观察行缘识等(即十二缘起),这是第三现见等至。或观刹那心识生灭不断、展转相续,谓细观察有贪心、离贪心等种种心识异生、异灭,迅速流变。即是第四现见等至。
  若观察圣者由断烦恼之深浅所得住于世间的情况,即是第五现见等至。观察初二果人,兼住此世、他世(欲界人、天);不还果人,唯住他世(上界色、无色处);阿罗汉都无所住。
  (二)无想等至:即无想定,指已离遍净(第三禅)欲,未离上欲(第四禅),永出离想思惟为先,诸心心法灭。修者观“想”如病、如痈、如箭,入第四静虑,修背想思维,于所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唯谓“无想”寂静、微妙。于无想中持心而住,如是渐离诸所缘,心便寂灭。于此生中,可入可出;若生无想天者,唯入不出,“想”若生起,即从无想天中死没。
  (三)灭尽等至:即灭尽定,谓离无所有处欲,暂安住想思维为先,诸心心法灭。
  若诸圣者,已离无所有处欲,或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先于下地粗想及与无想深生厌舍,尔时唯微细想缘,无相境转,依于彼处思维为先,心求上进,求上所缘,竟无所得;因无所得,灭而不转,心便寂灭。或依灭尽相而入于定:即依无相定(于一切相不作思维),依此为依进趣所缘,因皆灭尽,心便寂灭。
  入灭定时,次第灭三种行:即身行(出入息)、语行(寻、伺)、意行(受、想)。于初禅时,有寻有伺,至第二禅,无寻伺,名灭语行;第四禅无出入息,名灭身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心求上进,竟无所得,因无受想,名灭意行。
  出灭定时,触三种触。触为受因,出灭定时,受想当生,故说触三种触。此三种触,由三境生:由有所缘以为境界,名由有境;于此境中无有我慢扰动其心,故说触不动触。由唯有事以为所缘,名由境境;于此境中无贪所有、无嗔所有、无痴所有,因此说为触无所有触。由无相界以为所缘,名由灭境;于此境中不思惟一切相,故说触无相触。
  以上四大类型的禅定,其中四静虑是最基本的,它遍通于有漏无漏、大乘小乘,又是其它三类禅定的基础,其它禅定有些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如八解脱等),或依于它则容易成功(如三三摩地、四无量三摩地等),所以习禅者应先以四禅为初课而次第修习之。

佛曰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摘录:
第十八章念等本空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前面的五章,虽然所讲的有‘顿’、‘渐’不同的修持层次,但认真讲起来,都是阐述有关世间的现象,属于俗谛法门。本章所讲的‘念、行、言、修’四种,本来都是当体即空的,空,指诸法的实相,也就是诸法本来的面目,这是就真如本体上,一切本来平等来讲的,属于真谛法门。俗谛法门类似现代哲学的现象论,是讲‘有’的,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森罗万象,有关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都在这个范畴里面。而真谛法门类似现代哲学的本体论,是讲‘空’的,关于真心的道理,属于形而上的思想领域,不可以看到,因此,本章的内容,道理比较深奥,我们必须仔细去思维,才能够领会。‘佛言:吾法念无念念’,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本来没有讲法,可是为了度众生,才讲了好多佛法,但是,他所讲的佛法是‘念无念念’。这里,念,就是忆念,可以分为能念与所念两方面来作解释:(一)能念:有身念、口念、意念三种。譬如说,我们念佛,手上拿了一串念珠,叫身念。我们口头上念佛,叫口念。我们不但手上拿念珠,口头称佛名,同时心里也观想和注意我们所念的佛号,身、口、意都是能念的。(二)所念:能所是相对待的,我们能念的是身、口、意,所念的物件是什么?是念佛、念法、念僧。譬如说,我们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所昌陪念的是佛号,叫念佛。不但念佛,我们也要念法,好像你每天要诵一部《弥陀经》,或者念一本《普门品》、《药师经》,都是念法。念僧,僧,就是出家人,指现代住世、代表佛宣扬佛法的。我们常怀念他的德行,足以当我们的楷模,这就是念僧。这三宝,我们对他恭敬忆念,是我们所念的物件。经文的‘念无念念’,第一个念是动词,好像念佛、念经。第二个念是形容词,念,有的是有念,有的是无念。第三个念是名词,就是‘念于无念之间’,虽然是念了,念而不念,到最后是一心不乱的,也就是我们念佛,要无念而念,不要说我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念药师佛,我要到西方去。或者说我不要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不吉祥,我不要到西方去,我是专念药师世迅猛佛的。这种念,就是有所为而念了。所以‘念无念念’,是说我们虽然是念,而不执著,无念,应该是指不执著。有的人说:‘我一天要搜桥念一千声佛号。’有的人说:‘我今天要念一万声、或者三万、五万、十万声佛号。’很多的祖师,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但是他并没有说:‘我一天念十万声。’这就是不执著。但是一般人,认为念佛有功德,他每天可以念个一千、一万声,是很了不起,而看轻没有念佛的人,这就是执著了。有的人诵经,认为《地藏经》不能在家里念,不然鬼会跑到家里来。也有的认为在家里不能诵《弥陀经》,念《弥陀经》要到西方去了,这不但是执著,而且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更有的说,他每天要念几部经,一本都不能少的,甚至于连初一、十五、廿三,要到寺里来共修,他都赶不上,为什么?因为他规定要念的经咒,太多太多了,又是《金刚经》,《普门品》、《药师经》、《普贤行愿品》,又是《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有的时候,整个上午也念不完,他认为念不完就没有功德,同时心里也有罪过感。这样念,是‘念有念念’了,有所念,少念了就放不下,起烦恼。所以,我告诉这些善友:‘你这样的学佛、这样的修持态度,太痛苦了。我们念佛也好,诵经也好,目的是要去除烦恼,你这样反而增加烦恼,实在没有意思!’因此,讲到‘念无念念’,无论是念佛、诵经,都不要执著,无念而念,连念的这个念头都应该舍弃,专心致意地念,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这是念佛的三昧。你的心不动,这个时候,也不知念了多少遍,总之,就是很至诚地念就对了。有一天,一位善友打电话给我,说:‘师父,我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人家说念佛,念珠拨到了珠头,不能跨越过去,必须把它倒转过来念,是不是要这样呢?’‘的确好多人都这样说,甚至杂志上好多文章也这样写。不过,我认为这种念法就是有所念(执著)。你想想,我们念佛念得很好的,为了不能跨过珠头,就必须分心去留意,快到了,应该把它转过来,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心老是挂意在珠头上,这样念,实在太麻烦了,那里能够专心呢?’所以,我认为‘念无念念’,是很有意思的。以下‘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三句,和‘念无念念’的句法是同样的。‘行无行行’,行,就是行动、实践。我们学佛,必须‘信、解、行’,光说而不去做,是没有用的,因此,要知行合一,行解相应,行,也是非常重要的。童子军的铭言:‘日行一善’,每天都做一件好事,但是,你不要说:‘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给叫化子二十元。’或者‘我布施人家一件衣服。’‘我捐了施诊所一千元。’如果执著说我布施了多少,这样布施的功德,不能说没有,但不大。依佛教说,布施要三轮体空。所谓三轮体空,我是布施的人,你接受我的布施,甚至于我布施你的东西,这三样称为三轮,真正讲起来,我是所施的人,你是受施的人,还有我所施的东西,都不要执著,送过以后,根本就不把它放在心里面,当体不存著施、受、物的事情,称为三轮体空。要这样做,才叫做‘行无行行’。我们平常所修行的戒、定、慧三学,以至于一切的行持,都必须是无行的,不要执著而行,称为无功行道,不要记挂著修持的功德。才是行无行行。‘言无言言’,言,就是说话,在说话方面,我们也不要执著。世尊成正觉以后,到处宏法度众生,一代时教,说了三藏十二部教法,可是《金刚经》却讲:‘如来无所说。’佛认为自己未曾说过一个字。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好像‘标月指’呀!月亮在天空,不知在那里,你用手指头去指月亮,主要的目的是要让人家知道月亮在什么地方,而不是要知道手指头;手指头,只不过是一个标指月亮的工具而已。同样的道理,佛说法,只是为了指引我们如何去度脱生死苦海,因此佛说他一个字也没有讲

上一篇:舒属五行属什么意思是什么属性 舒属五行属什么意思是什么含义

下一篇:更多生肖开运

本文标题:行五行 行无行行是什么意思

本文链接:http://m.shengxiao88.com/article/141555.html

使劲推荐

虎的最佳婚配属相虎配兔 属相虎和属相虎的人结婚好吗
虎的最佳婚配属相虎配兔 属相虎和属相虎的人结婚好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虎的最佳婚配属相虎配兔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属蛇2023年运势运程 属鼠2023年每月运程
属蛇2023年运势运程 属鼠2023年每月运程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属蛇2023年运势运程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63年属兔人晚年运势 六三年属兔男今年运势
63年属兔人晚年运势 六三年属兔男今年运势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63年属兔人晚年运势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生肖牛在虎年运势 生肖牛97年运势
生肖牛在虎年运势 生肖牛97年运势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生肖牛在虎年运势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生...

88年属龙女2023年3月份运势 属龙人2023年虎年全年运势3月份
88年属龙女2023年3月份运势 属龙人2023年虎年全年运势3月份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88年属龙女2023年3月份运势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1935年属什么今年多少岁 1935年属什么命
1935年属什么今年多少岁 1935年属什么命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1935年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

2023年73年属牛运程 1949年属牛人逢鸡年运程如何
2023年73年属牛运程 1949年属牛人逢鸡年运程如何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2023年73年属牛运程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

1975年属什么生肖 1975年属什么五行
1975年属什么生肖 1975年属什么五行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1975年属什么生肖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19...

61年属牛的2023年运势 1961年属牛人在2023年的运程
61年属牛的2023年运势 1961年属牛人在2023年的运程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61年属牛的2023年运势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

2001年属什么的 2001年属什么生肖配对最好
2001年属什么的 2001年属什么生肖配对最好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2001年属什么的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2001...

精选生肖开运标签